2023年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完整版】

时间:2023-04-16 12:50:32  来源:网友投稿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制定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制定教案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感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

制定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任务,制定教案就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1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课题玩泥巴

教学目标1、学着用泥巴(彩泥)创造形象

2、让学生有立体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难点: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课前准备1、让学生准备好彩泥

2、老师准备好各种玩具(如:小屋、水果、动物)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让学生初步了解雕塑,就是立体的,多个方位都可以感觉到漂亮。

3、给学生欣赏学校的雕塑,让学生说说还看见过什么雕塑。

二、要求学生随便玩泥巴。

第二课时:

一、开始让学生做点正方形、三角形、园形~~~

二、让学生组合这些形状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变化

三、让学生开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类的东西

2、启发学生做一些难一点的东西

四、和一些不会做的学生一同做。

五、让一些做好的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办法。

课后记*

通过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雕塑。让学生理解了这也是艺术。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2

教材分析:

?美丽的染纸》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中的一课,该课主要以纸为材料介绍我国传统的民间扎染艺术。染纸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绞夹、捆扎、孔卷、搓揉、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渍、接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工具简单,制作方便,色彩鲜艳,纹样千变万化,可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染纸的`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单色和多色染制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从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

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

教学准备:染法不同的花布或物品、生宣纸、毛笔、彩色墨水、各种染纸作品。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后让学生安静坐好,检查学生学习材料的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都带来些什么?

老师出示所带来的那些花布和物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有的图案清晰工整,色彩明快,重复出现的图案完全相同。有的色彩具有浓淡变化,边缘有一种自然渗透的感觉,重复出现的图案不是完全相同的。)

说得非常正确,这里物品花纹确实属于两种不同的染法。这种(老师出示)图案清晰工整,色彩明快,重复出现的图案完全相同,它完全是由机器操作染成的,叫印染。(再出示一些)

象这种(出示一件扎染物品)色彩具有浓淡变化,边缘有一种自然渗透的感觉,重复出现的图案不是完全相同的这种染法完全是由手工完成的,这种染法叫扎染。(再出示一些扎染物品)

说起扎染,它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个人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些颜色,开始非常懊恼,可后来却发现被弄上颜色染的纸很好看,于是便开始了多种多样染纸方法的试验,经过反复试验,便发明了这种扎染。

扎染的方法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图案的部分用绳子扎起来放在颜色里一染就形成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与扎染很相似的图案染染制方法——美丽的染纸。

(板书):美丽的染纸

三、讲授新知:

老师出示一张染纸作品,问学生:“这张染纸图案复不复杂、色彩亮不亮丽、图案优不优美?”

(图案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

对,其实象这种图案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的染纸作品制作起来并不复杂,而且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了它的特点、方法,就很容易染出来。

老师再出示一些风格各异,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法——米字格折叠法。

1.折纸

(1).老师示范米字格的折法:拿出一张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

第一次对折 第二次对折 第三次沿一角对折 展开效果图

(2).学生练习折纸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按照老师刚才所示范的方法折叠一张折米字格的纸。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辅导。这一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完成,老师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染纸中,为了达到各种不同的效果,还有其它各种不同的折法,如:田字法、折扇法、辐射法、揉纸法、卷云法、任意法等等。

老师可简单的示范几种折法以吸引学生。

2.染色

为了达到不同的色彩效果,就要用不同的染色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染色法:

浸染法:把折好的纸需要染色的部分浸入颜色中就叫浸染法。

点染法:用毛笔把颜色点在折好的纸上就叫点染法。

冲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

破淡法: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较浓的颜色,叫破淡法。

在染色的过程中,为了使染出的图形色彩均匀,有时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压,以便颜色染得透。有时细小的地方可以不染色,形成空白,这样画面还会更加好看。

(1).老师示范染色

老师将折好的纸分别把浸染法、点染法、冲染法、破淡法一一慢慢的示范给学生看。同时也可叫几名学生上台当助手。

(2).学生练习染色

叫学生把自己刚才折好的纸用你喜欢的染色方法染色。

学生练习,老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染得好的,展示表扬。

3.学生自我评价

抽几个同学谈谈自己的感想,说说自己今天学得如何,对自己的染纸作品是否满意?

学生讲完,老师收集并展示一些学生的优秀作业,说明这是同学们染的第一张作业,做得很不错。再具体说明每张作业好在哪些地方。同时鼓励大家只要在染的过程中敢于想象、胆大心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就一定能染出美好的作品来。

四、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a.纸的折法 b.色的染法

2.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陶杯制作的基本技能制作陶杯

2:培养学生按程序操作,认真、仔细、耐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美化生活的意识制作陶杯

重点难点:

重点:陶杯制作过程 制作陶杯

难点:1:杯把与杯体、杯体与杯底、杯体与贴花的粘接

教学准备:

茶具数件、粘土、报纸、泥塑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激发兴趣

1:欣赏精美茶具,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兴趣,制作陶杯

2:欣赏学生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制作陶杯

二:新授

1:观察陶杯,分析制作陶杯的基本结构

2:设计陶杯,画草图

3:示范陶杯的坯体制作过程

(1)用报纸把酒瓶裹紧

(2)用泥压出比瓶底直径大2——3厘米的底板做杯底

(3)制作泥板,根据杯体的高矮确定泥板的宽度,把泥板卷在瓶体外

(4)粘接泥板接口和底板

(5)抽出瓶子,根据需要通过挤压、拉伸适当改变杯体外形

(6)粘接把手或其他部件

(7)装饰

(8)整理

三:学生练习,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作品收集,展览,学生下位参观

五:课后记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孔雀的形态特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培养观察力。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提前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好孔雀的

2.根据材料的不同属性,用各种制作方法表现孔雀的千姿百态。

3.学习制作孔雀的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概括孔雀的特征,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来表现、概括孔雀的造型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彩卡纸、各种可利用的材料、剪刀、双面胶、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回去了解有关孔雀的知识。

教师:多媒体教学系统、有关孔雀的光盘、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不同形态的孔雀的范作。

施教时间:3月24日——3月26日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请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孔雀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和互相交流了解孔雀的品种、生活习性。

孔雀那美丽的羽毛和翩翩的舞姿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民间模仿其动作编成了“孔雀舞”,世界上不少的美术家也用它的形象来做成装饰画。课件出示法国约瑟夫.雅南德室内装饰孔雀。

今天我们就来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孔雀翩翩》。

活动二:

再次观看有关孔雀的光盘,引导学生观察孔雀的外形特点、概括出身体各部分的形状、色彩,尤其是羽毛的特点。

欣赏范作及书上的图片,请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制作孔雀。每一组说一种,并说说都用了那些材料,如何将孔雀的形象巧妙地进行表现的。

总结:可以使用的方法有:绘画、剪纸拼贴、折纸、纸塑等等。可利用的材料有彩纸、吹塑纸、羽毛、金属纸等等。

其中较为复杂的是纸塑的方法,它将纸通过卷、折、刮、压、层层粘贴,塑造出立体或半立体多变的效果。(教师简单示范这几种纸塑技法,并鼓励学生将这些技法运用到其它材料的改造上。)

活动三:

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利用来做孔雀。

鼓励学生用羽毛、橡皮泥、彩纸、废布料等材料通过拼贴、捏、折、剪、卷曲等多种方法做一只翩翩起舞的美丽的孔雀。

作业可以合作也可以自己做,能力较弱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绘画形式或画出展开的尾巴后再用剪或折的方法做的身体贴上。

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色彩的协调以及孔雀尾上花纹的排列。

活动四:

展示作业,放音乐《小孔雀》,学生互评作业。

教师根据歌词提示学生不光要在外表、打扮方面攀比,更重要的是要比学习、纪律等等。

札记:

由于二年级一班的二课特色是“折纸”,所以孩子们在用不同技法表现孔雀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用自己最拿手的折纸的方法来制作。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先是每人折了一只纸鹤,然后用不同的方法来把它“改造”成孔雀:有的把纸鹤的尾巴伸开,剪成很细的条,并用铅笔进行卷曲;有的在纸鹤的尾巴上粘上五颜六色的纸条甚至是羽毛;在纸鹤的头上贴上几撮毛;有的在纸鹤的身上画上美丽的羽毛……同一改造对象,竟然展现出了六种不同的形象。孩子们的创造力真是让我吃惊。经过近两年的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已经很强了,下一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能力有效的引导,使之高效的为孩子们更好的创造服务。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5

陶器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彩陶纹饰的艺术特点。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3、 通过欣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物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3、 通过对陶器美的欣赏,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欣赏导入:利用图片或幻灯、录相展示各种陶器,让学生欣赏。 提问:老师在初中历史课讲过这些器皿,它们是什么?产生在哪个年代? 答:这些器皿叫陶器和彩陶器。通过初中历史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它产生于距今约5000至90**年的新石器时代。

三、 讲授新课:板书——第一讲 陶器

1、 陶器的产生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产生与人类知道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一般意义讲,制陶可能是由不同地区的原始先民各自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与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无论是造型、器类、工艺与装饰都不一样,很显然是各自独立产生的。 制陶,除在造型上的要求外,对黏土及掺入材料和烧制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制造耐高温的炊器,需要在黏土中加入石英砂。另外,对烧制温度也有要求,早期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在600度左右,制品强度低吸水性强,到了商周时期,烧制温度达到了1100度左右,出现了原始瓷。

2、 陶器的造型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其造型因用而异,用途不同造型也不同。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a、汲水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马家窑文化的旋涡纹尖底瓶(见教材p8)。

b、 炊器:有罐、鼎、鬲、(yang)、灶等。 c、 饮器:有斝(jia)、鬶(gui)、盉(he)、爵(jue)、角、觚(gu)、杯等(见教材p9)。

d、食器:有碗、钵、豆、簋(gui)、盘等。 e、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罍(lei)、尊、盆、缸等,其中有盛液体的容器,有盛固体的容器(见教材p8)。

f、 其他杂器有束腰的圆筒器座,用以放置尖、圆底的陶器,还有覆钵的器盖及其他用途的杂器。 陶器的造型是以实际用途分类的,但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类型中,它们的造型细节差别很大,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同的群体生活方式。

3、彩陶艺术 制作彩陶的三个重要条件:

1、首先要掌握颜色的使用知识。

2、要有较高的烧制技术。

3、需要在质地光滑的细泥陶上才能显出颜料的色彩感,并且用笔得以流畅无阻。

中国彩陶的艺术特点:

(一) 以意写形 中国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它体现出制造者深思熟虑的构想和设计意图。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显示出卓越的构成能力,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貌(介绍人面鱼纹盆,幻灯)。

(二) 彩陶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 中国的彩陶图案,尤其是黄河流域中上游的彩陶图案是以动态为主的,常把花纹组织在动的格式中,具有跃动奔放的气势。花纹也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使图案具有流畅柔美的抒情风格。

(三) 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四) 彩绘纹样与造型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制造者很注意图案与器形、视角的关系,力求图案的造型和构成与器形相协调。也注意彩陶图案在不同视角所产生的不同视觉,从而设计出图案的骨式和图案在器物上的部位。(介绍舞蹈纹盆,幻灯)。

(五) 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 由于彩陶图案有明确的立意,于是有肯定的造型和简洁的艺术语言。动的图案格式给人以强烈兴奋的感觉,使图案具有扩张的力量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直觉吸引力。标志性强则是省略去被描绘物象的不明显的细节特点,而集中地表现具有鲜明特征的形象,使纹样的直观性很强,给人以一目了然的印象。造型和纹样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整体的感受。由于以上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彩陶单纯强烈的艺术风格,从而有力地表现出氏族社会晚期人们共同的生活感受和美的观念,至今仍使我们感到雄浑强烈的表现力(介绍涡纹曲腹盆,幻灯)。

四、课堂小结:中国的陶器造型和彩陶纹饰是传统艺术的光辉起点,在中国现存的原始艺术中,它是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部分,它是最早以造型和彩绘图案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它反映出上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面貌。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陶器的意象表现方法和以意造型的构成手法;研究造型、纹样图案的发展规律和形式法则;研究器形与纹样的美和立体设计的规律;研究中国古代先民观察事物的方法和美学观念;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这些对于我们继承、发展伟大的艺术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陶器艺术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古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全人类共同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五、复习思考题:

1、你喜欢我国远古的陶器吗?为什么?

2、中国远古陶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什么特色?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2、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提高视觉感受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增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相似性组合大小、疏密的变化等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能将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美的画面。

教学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迁移旧知 设疑导入

1、教师点评一幅上节课画蝌蚪旅行的优秀作品。

2、提问: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还有哪些呢?学生畅谈。

3、教师小结:生活中适合用点状来表现的物体有很多很多。如: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他随意形等。

二、欣赏感受 体验尝试

1、欣赏画家作品:《清廉有鱼》(局部)《春至》(局部)《枝头繁鹊》。

(1)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欣赏感受。

(2)小结:在绘画中相似的形通过疏密排列、组合可构成美观有趣的群体图案。

(3)提问:画中相似形物体的外形与平常我们所画的物体外形比较,有什么特点?

(4)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5)小结:都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

(6)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

2、以“鱼”排列组合为例,启发学生学习新知。

(1)欣赏图片。

(2)小结:相同的物体可以组合成许多不同的有趣画面。

3、以豆苗为题材,指导学生尝试进行排列组合的小训练。

(1)学生进行组合练习,教师巡视,点评典型优秀与需要调整的作业。

(2)说说自己认为有趣、生动的组合。

(3)归纳基本方法:

不同方向反复;

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

平行排列;

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

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排列。

三、拓展思维 自主创作

1、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启发学生构思。

2、提出作业要求:用一组或几组相似形描绘一幅充满情趣的画,并把你的话编成小故事和同学们说一说。

3、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

四、展示作业 交流评价

学生作业展示、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相似形组合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及画面是否有情趣等方面进行评价。

科三美术教案模板篇7

设计背景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从技能方面,发挥想象力,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图片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吗?3、**和**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用吸管为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总之,作为一名刚刚转岗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老教师好好学习,多看相关方面的资讯,多了解有关幼教界的信息,以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业务水平。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这样才能做到从孩子出发,了解孩子,贴近孩子。

推荐访问:科三美术教案模板优秀7篇 教案 美术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