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0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考点专练)]

时间:2022-01-07 00:25:07  来源:网友投稿

考点20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1.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

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 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

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答案】D

【解析】印刷术的传入使得英语逐渐突破口语化和地方性的语言,受众日增,印刷品的广泛传播使得英语书写逐渐固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在英格兰的广泛使用,利于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D正确;题干仅仅涉及英格兰地区,而且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时间晚于15世纪,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印刷术对英语传播的重要性,而非宗教改革,而且英国的宗教改革时间是在16世纪,排除B;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是英国经济的发展,而非英语的传播,排除C。

2.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

3.1973年,中央研究院考古工作队在内蒙古的居延金关附近发现了原始的植物性纤维纸片,这是较高质量的“金关纸”;1979年,考古学家在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发现西汉麻纸残片,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考证,马圈湾纸已符合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这反映出

A.北方造纸技术的出现早于南方 B.最早发明造纸术的是蒙古人

C.西汉已有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 D.蒙古人最早使用植物纤维纸

【答案】C

【解析】甘肃出土西汉时期的麻纸残片,而该残片已经符合制造麻质纤维纸的基本要求,说明西汉时期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故选C;考古仅在北方发现纸张残片,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北方造纸技术的出现早于南方,排除A;BD项说法都过于绝对,没有考古证据的支持,排除。故选C。

4.以天文历算之学而论,“中国先哲们对于天文学的要求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贲卦传》)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的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以‘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故但言其所然,而不复求其所以然’。”这主要体现出中国古代天文学( )

A.和算学整合为统一研究领域 B.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

C.存在浓厚的神学和迷信色彩 D.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主要说明天文对于时令变化,“天道渊微,非人力所能窥测”说明对于宇宙讨论很少,体现出古代科学的实用性,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天文学,没有算学,故A错误;迷信色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儒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错误。

5.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理论无害为‘算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一言论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涉及领域狭窄

C.注重实用性

D.服务于农业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九章算术》的作者认为数学家应该解决数学中的实践中的知识,这反映了古代科学注重实用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古代数学与世界信息,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古代数学涉及范围窄,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数学对于农业的服务,D错误。

6.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狼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

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

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

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

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南人亦遂尚此”可知,北方的音乐和宋词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南方的文化交流,表明宋朝的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D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艺术转型”,排除B;C与材料“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不符,排除。

7.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末思想家反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冲破封建纲常名教的束缚,而材料所述《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正体现了这时期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所述《西游记》的孙悟空主要反映明代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没有体现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A项错误;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主要由理学主张,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而是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D项错误。

8.居瑢在《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中写道:“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下列属于“魏晋风度”表现的是

A.张衡《二京赋》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C.柳永《雨霖铃》 D.顾恺之《女史箴图》

【答案】D

【解析】张衡《二京赋》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是唐代作品,柳永《雨霖铃》是宋代的作品,均不符合“魏晋”的时间限定,排除ABC;顾恺之《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的作品,符合题意,故选D。

9.苏轼在书法上主张“意造”,注重“意”的表达和“神”的追求。在森严的唐法面前,苏轼等义人书家,以其超人的智慧和创新精神,以唐人为阶梯,避开唐法,另辟蹊径,直追晋人意趣,发展其任情适性的一面,从而形成以苏轼为首的“尚意”书风。据此可知,北宋书法( )

A.以行书为主流书法 B.在传承中形成特色

C.崇尚魏晋否定唐朝 D.深受陆王心学影响

【答案】B

【解析】材料“以唐人为阶梯,避开唐法,另辟蹊径,直追晋人意趣,发展其任情适性的一面”体现的是苏轼等书法家在继承唐代书法的基础上形成为了以苏轼为首的“尚意”书风,B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行书是主流书法,A排除;材料并未否定唐朝,更多强调的是在唐朝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C排除;材料未涉及心学和书法之间的关系,D排除。故选B。

1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

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

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

【答案】C

【解析】“转轮排字盘;《感天动地窦娥冤》;王祯《农书》”应该是元朝的成就,“定窑孩儿枕;《萍洲可谈》;‘气学’”指的是北宋的成就, “天水放马滩纸质地图;《说文解字》;‘井渠’”指的是汉代的成就,“架火战车;谢环《杏园雅集图》;《天工开物》”指的是明朝的成就,据此可以判断C符合史实,故选C;其它选项与史实不符,所以排除。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统治者自称“天子”,他从天那里接受统治人民的“天命”。告诉人们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所谓“现象授时”。同时这也是帝王的特权,对此帝王统治者们都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改变历法就意味着改变天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味。改历不仅是专业的天文学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宗教政治问题。除了历法以外,占星术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对应宇宙论中的重要一环。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汉代的董仲舒把这一理论发挥到极致,提出“天人相与之际”的灾异谴告学说,使占星术也成为国家政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摘编自孙小淳《天文学在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牛顿生活在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他可以称为近代伟大天文学家。自伽利略发明第一架天文望远镜以来,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范围迅速扩展,牛顿由于了解了白光的组成,因而于1668年设计制成了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这样牛顿为现代大型天文望远镜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使人类对天体的观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牛顿在天文学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对行星的运动规律进行了全面考察,对于潮汐现象,牛顿也作出了解释,他认为这是太阳和月球引力造成的,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中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启迪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无穷智慧,对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影响世界进程的科学巨人》《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及“天人感应”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在天文学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天文学对东西方科技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原因:农业生产的需要;统治者支持;“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2)背景: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蓬勃开展。

影响:东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古代以天文学为代表的科技始终从属于政治,不能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西方,是哥白尼开启的天文学领域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工业革命大门的开启,并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季节的天文历法成为天命的象征,因此制定历法和颁布历法成为帝王政治的首要任务” 可见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在经济上是农业生产的需要,在政治上是统治者支持,在思想上“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第二小问,由“在天人对应的体系中,各种天文现象具有警示人事的作用”,可见“天人感应”加强了君主专制,同时对皇权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2)第一小问,由材料“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可以从政治、经济、科学和思想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可知,东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古代以天文学为代表的科技始终从属于政治,不能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由材料二可知,哥白尼开启的天文学领域革命的继承和发展,奠定了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推动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和工业革命大门的开启,并对现代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草纲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极为丰富。书中所表达的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是-个伟大的科学创造。李时珍在参阅800多种书籍的基础上,经过广泛观察,建立起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他将1892种药物分为十六部,六十大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依次排序。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这些向近代科学分类法前进了一大步,对生物分类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书中还记载了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材料二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是一部划时代的伟大著作,书中系统阐述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考察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将同一变种或亚变种中的个体进行比较来研究变异的原因,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而后又提出科学证据,证明所有生物物种是由少数共同祖先,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过程后演化而成的。

材料三 《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一定程度上被神圣化了,但它最大的作用,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中国的中医家、读书人,没有人对它分析、验证、质提,没有人问,为什么此草药对病人有用?原理何在?也许《本草纲目》犹如丰富的矿藏,可挖握的太多了,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经验。而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物种起源》在百余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1859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以来,受到学界及市民的热捧,被争相购买。这本书的第一版印刷了1250册,在出版之日就全部售罄。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在它的思想影响下,1865年奥地利植物学家孟德尔从碗豆的杂交实验中得出了颗粒遗传的正确结论,20世纪初遗传学建立,20世纪40年代“现代进化论”创立。可以说,《物种起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三,分别指出当时人们对两部著作的关注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1)《本草纲目》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是感性经验,缺乏理论探究。《物种起源》重视证据,通过论证得出结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

(2)人们关注《本草纲目》重在治病用药,它的生物进化思想没有得到重视。《物种起源》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受到广泛关注,对人类思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原因:《本草纲目》成书时代:封建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封建统治实行思想专制;近代自然科学没有兴起。《物种起源》成书时代:工业革命广泛开展;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来考查《本草纲目》和《物种起源》的差异,从而考查中西方科技的差异。

(1)《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生物进化方面李时珍“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等动物、植物,到高级动物、植物,反映了自然进化的规律”,还注意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但没有总结出生物进化的理论,注重经验的总结。而达尔文则“在长期考察和大量事实论证的基础上,得出了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注重理论的总结。

(2)材料“《本草纲目》问世后,被中国医学界奉为至宝”“只在于中医领域的治病用药”“他初步的生物进化论思想当时没有人意识到它有特别的意义”体现了人们对《本草纲目》的关注点;材料“它发表传播后,生物普遍进化的思想以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为学术界、思想界公认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体现了人们对《物种起源》的关注点。根据所学知识从两部著作的成书时代特征来分析答案。

推荐访问:科技 考点 高考 中国


[[冲刺2021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微专题考点20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考点专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