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一综合素质模拟题()

时间:2021-10-14 09:32:57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幼儿园 教师资格考试 科目一 综合素质 模拟题 ( 最新 )

 1.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师进行依法执教的是(

 )

 A.私拆学生信件 B.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体罚学生 D.进行有偿家教 答案:B 2.下列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B.教师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C.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D.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与也人带来光明 答案:A 3.甲骨文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殷商史的研究,学界将中国近代四位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合称为“甲骨四堂”。下列人物中,属于甲骨四堂的是(

 )

 A.王国维 B.孙治让 C.季羡林 D.陈寅恪 答案:A

 4.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作用是(

 )

 A.教育作用 B.调节作用 C.导向作用 D.示范作用 答案:B 5.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是(

 ),它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A.专业动机 B.专业知识 C.专业能力 D.专业人格 答案:C 6.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下列传说人物中,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织绢之术,被后世奉为“先蚕圣母”

  的是(

 )

 A.皇帝 B.神农 C.女娲 D.嫘祖 答案:B 7.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的未成年人。

 A.十五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七周岁 D.十八周岁 答案:B 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C 9.德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城邦分治的封建割据状态,直到 1871 年才统一,下列人物中领导德意志经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统一的是(

 )

 A.拿破仑 B.俾斯麦 C.黑格尔 D.希特勒 答案:B 10.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罚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B.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C.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C 11.王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 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露出羞涩的神情 B.严厉地批评他们 C.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答案:C 12.1974 年,考古学家发掘出一艘南宋时期的“福船”,发掘地点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港口,这一发掘地所在城市是(

 )

 A.广州 B.福州 C.泉州 D.汕头 答案:C

 13.以下不属于受教育者申诉制度的特征的是(

 )

 A.法律性 B.非强制性 C.特定性

 D.非诉讼性 答案:B 14.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答 案:A 15.大航海时代,长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经常得坏血病,有些水手上岸后吃一些柑橘、蔬菜,坏血病就痊愈了,科学家研究发现,治愈坏血病的物质是(

 )

 A.叶酸 B.维生素 C C.谷氨酸 D.维生素 B 答案:B 16.“五一”长假期间,杨杨小朋友一家邀请李老师一起去泰国旅游,并预先帮李老师支付了她的所有费用,而且还给她买了不少礼物。李老师的行为(

 )

 A.不恰当,违背了《教师法》 B.恰当,是家园合作的具体表现

 C.恰当,是家长自愿支付的 D.不恰当,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D 17.一位语文老师刚刚跨进教室,发现学生都望着天花板,原来一条凳子上的座垫挂在天花板外面的电灯线上。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找班干部把坐垫取下来 B.让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由座垫飞到屋顶上谈起……》 C.幽默带过,开始上课 D.老师把座垫取下来 答案:B 18.新学期开学,王老师在点名时,被“肖德彬”这个名字难住了。前两个字已经读出口了,第三个字到底读什么呢?“彬”字虽然能看清但恰好打印不如前两个字清晰,他想凭感觉读一下,又怕读错了,一时间觉得非常尴尬。王老师的做法恰当的是(

 )

 A.承诺课后查字典 B.当场用手机查询 C.立即向学生请教 D.借打印不清解释 答案:C 19.依法执教的重点是(

 )

 A.教育法学的教育和研究

 B.教育法律的遵守 C.各个教育部门按照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要求来治理教育,依法指挥、组织、管理、实施、监督、参与教育活动 D.教育立法 答案:C 20.一学生对教科书上知识拓展的描述产生了困惑,向孙老师提问,孙老师回答道:“这个问题不会考的,不用管它。”孙老师的做法(

 )

 A.正确,不考的东西不要花费时间,有助于学生高效地提高成绩 B.正确,不考的东西不必讲给学生听,以免造成混淆 C.错误,存在教学理念偏失的问题 D.错误,存在教学态度不端正的问题 答案:C 21.方老师和家长联系紧密,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还从专业的角度要求家长完全按老师说的方法教育孩子。每当学生犯错误,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共谋对策,方老师的做法(

 )

 A.不可取,不应该把家长当做老师的“助教” B.不可取,不应该把教育的责任推卸给家长 C.值得提倡,共同教育学生可以增强教育的结果 D.值得肯定,发挥了“闻道在先,学有专攻”的优势 答案:A 22.法律责任人人必须遵守,任何违法者不得逃避或拒不承担。

 这体现了(

 )

 A.责任的法律规定性 B.归责的特定性 C.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D.责任的国家强制性 答案:D 23.某校为推动教育改革,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将研究结果成文予以发表。陈老师觉得小学不像大学和科研院所,没有条件进行研究,于是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论文,然后对这些论文进行重新编排组合,完成了一篇论文。陈老师的做法(

 )

 A.正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B.错误,没有建立正确地进行教育科研的观念 C.错误,论文不能抄袭 D.正确,用最少的力量完成必要的工作 答案:B 24.对教师“廉洁从教”要求的具体内容不包括(

 )

 A.不在学生面前抱怨自己的薪酬 B.不收取学生及家长的任何礼物 C.校外兼职不得影响本职工作 D.不贪污公共和他人财产 答案:C 25.“幼儿园下半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兴趣班

 和做保育员的老师可以去其他幼儿园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我国的(

 )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C.《义务教育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答案:B 26.当一位新手型教师把大量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时,那么在教师成长过程中他属于(

 )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生存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教学阶段 答案:B 27.初一语文单元测验中,王老师发现某学生抄袭了一道 1 分的题目。阅卷时,他在这个学生的试卷上 打分为“90-1”,该生拿到试卷后非常惭愧,要求改为 89 分。王老师给他批了一个“89+1”,并对他说:“知错能改就好,这 1 分是对你能认识和改正错误的奖励。”王老师的做法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特殊性不包括(

 )

 A.阶段的特殊性 B.任务的特殊性 C.对象的特殊性

 D.工具的特殊性 答案:A 28.男同学小陈平时自由散漫,学习不认真,一天在课堂上用手机给班上的女同学发短信“曾某,我爱你”,被上课的王老师发现收缴,并将小陈的短信向全班同学宣读,同时指责其“思想堕落,道德败坏”。下课后小陈要求王老师归还手机,王老师说“这是罪证,不能归还,要交学校德育处。”校长指出王老师:①未经学生同意翻看短信侵犯学生的隐私权;②批评的话语侵犯学生的人格权;③收缴于机侵犯学生的财产权;④作为老师不能以违法的方式对待学生的违纪行为。你认为校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29.“经验+反思=成长”,这是(

 )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

 A.美国 B.德国 C.俄罗斯 D.法国 答案:A

 30.某私人企业在某省投资新建了一所中学,学校拟聘请一位外籍人士担任学校校长,这所学校的做法 (

 )

 A.正确,我国学校的校长可以由外籍人士担任 B.正确,外籍人士经过许可可以担任民办学校的校长 C.错误,中国学校的校长只能由中国国籍的公民担任 D.错误,外籍人士必须在中国居住一段时间才可以担任校长 答案:C 31.关于法律救济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纠纷的存在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 B.损害的发生是教育法律救济的基础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是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 D.具有补救与监督双重作用 答案:B 32.某班语文老师将班上的学生按作文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给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批改作文时,符合本组要求的作文就给高分。并鼓励达标的学生向高一级的标准进军。该教师的做法(

 )

 A.错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保证公平、公正 B.正确,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C.错误,教师没有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D.正确,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答案:B

 33.初中生林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时不慎摔伤。经认定,学校有一定过错,对于这起事故,学校应当(

 )

 A.对林某补偿经济损失 B.对林某补偿精神损失 C.对林某依法赔偿损失 D.与林某平均分担损失 答案:C 3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重 D.开除学籍 答案:A 3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的工作要有(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答案:A

  36.17 岁的高中生江某涉嫌犯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案

 件尚在审理阶段,所在学校以此为由取消了其学籍,该校做法(

 )

 A.合法,学校可以取消江某学籍 B.合法,学校有处罚学生的权利 C.不合法,判决生效学校也不得取消江某学籍 D.不合法,判决生效前学校不得取消江某学籍 答案:D 37.我国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分为(

 )类。

 A.三 B.四 C.五 D.六 答案:A 38.学生既不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这说明学生(

 )

 A.是学习的主体 B.是责权主体 C.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D.有自身的独特性 答案 :C

  39.15 岁的李明经常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其监护人提出申请,将李明送往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于这一申请具有审批权的是(

 )

 A.当地公安局 B.教育行政部门 C.李明所在学校 D.当地人民政府 答案:B 40.根据(

 )可以将教育法律关系,区分为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社会角色不同 B.依据客体之间的关系类型 C.依据主体之间关系的类型 D.根据教育法律规范的职能 答案:C 41.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学生特长 B.发展学生潜能 C.尊重学生个性 D.私拆学生信件 答案:D 42.大学毕业的陈某曾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 年,刑满释放后,他前往某初级中学应聘,学校(

 )

 A.不得聘用 B.可用聘用

 C.应当聘用 D.暂缓聘用 答案:A 43.以下选项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 44.高中一年级入学开始,班主任王老师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并据此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这种做法表明王老师关注(

 )

 A.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B.学生发展的互补性 C.学生发展的平衡性 D.学生岁展的顺序性 答案:A

 45.某初中学校问校长向学生收取练习本费用,不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该校做法(

 )

 A.不合法,义务教育学校不能收费 B.不合法,学校必须公开收费项目 C.合法,学校有自主管理权

 D.合法,学校是按规定收费 答案:B 46.以下选项中由国务院制定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 47.军军的英语成绩比较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这次考试及格了。军军本以为老师会表扬他,没想到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他:“你这次考试考得特别好,不是抄来的吧?”老师的这种做法忽视的是(

 )

 A.学生的完整性 B.学生的个体性 C.学生的独立性 D.学生的发展性 答案:D 4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

 A.人民民主协商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D 49.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这里的“一寸”是用哪种古代计时器量出的时间单位(

 )。

 A.圭表 B.漏刻 C.日影 D.漏壶 :

 答案::C 解析:“一寸光阴一寸金”中的测量用具是日晷,用晷指示日影的长度来代表时间长短。

 50.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保罗•朗格朗 B.罗杰斯

 C.索尔蒂斯 D.布鲁纳 :

 答案::A

 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于 1965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51.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

 答案::C 解析: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因此,要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能绝对化。

 52.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

 ),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A.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B.教育特点 C.教学规律 D.教学特点 答案:A 53.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

推荐访问:综合素质 考试科目 模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