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时间:2022-01-06 23:28:27  来源:网友投稿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分析

  摘要:从全国会计专业的情况看,近千所普通高等学校,几乎都有会计专业。面对限制规模与提升质量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将自己的会计专业做好做大做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怎样适应此形式而动,是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故,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依托两个国家级和校际教改项目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目标设定入手,重点从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四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其他会计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改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给出些微的借鉴依据。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都指向了一个命题:“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居世界第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员总数居世界第二,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大国。”,但“相对于国家发展的新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明显差距。提高质量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故,要“以规模扩张为基本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从全国会计专业的情况看,近千所普通高等学校,几乎都有会计专业。面对限制规模与提升质量的人才培养要求,如何将自己的会计专业做好做大做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怎样适应此形式而动,是每个会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故,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依托两个国家级和校际教改项目为基础,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目标设定入手,重点从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几个方面,分析了近四年来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实践,以期为其他会计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教改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给出些微的借鉴依据。

  一、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目标设定

  (一)总体目标

  把会计学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过硬、科研成果突出、管理体系科学,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

  (二)具体目标

  1、专业综合竞争力增强

  通过改善教学科研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社会声誉;构建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应用型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协调发展,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使会计学专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

  2、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针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的特质,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开发系列实验实训类特色教材。

  3、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使会计学专业教学水平在师范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居于领先地位,在财经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影响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兼备,就业率和考研率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

  4、科学研究水平大幅提升

  营造学术思想活跃、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提升学术品位,提高学术水平,使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稳步增长,尤其是高水平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增长,全面提升本学科在同业中的学术影响力。

  二、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经过4年的专业建设,本专业全面修订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方案更加系统、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在广泛调研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调整后的的课程计划,更具科学性和时代性。

  (一)培养方案与培养方式建设实践

  2011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非师范专业本科课程计划修订工作”,本专业教师深入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对外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用人单位展开调研活动,并结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育人指南》,设计出新的专业培养方案。围绕“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实务操作技能;掌握相关法律、计算机、外语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发展潜力,身心健康,能够在各类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从事会计管理与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和实践提升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具有精专务实的工作态度,善于发现问题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会计领军人才和专业人士。实施了综合性的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实行专业知识、教学模拟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的培养。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构建了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包括适合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放式实践教学方式,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计划,教学综合评价体系等。

  (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随着高等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型,课程体系需进一步优化调整。2013年会计学特色专业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研、实地访谈等形式对东北及内蒙古地区25所高校,15个会计学专业、13个财务管理专业、2个审计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调研,针对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写出完成近万字的调研报告,为新一届教指委“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参考。有些建议被写进《会计学专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构建了由理论基础课、计算机能力提升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四个模块组成的新课程体系。修订后的课程计划,适应当前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幅增加了计算机能力提升课程的设置,系统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编程、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会计实验、企业模拟运营与决策分析、ERP沙盘模拟等课程;基础课中囊括了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的课程;将经济法列入专业基础课,税法列入专业主干课;在专业实践课中设置了金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资产评估等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就业领域。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

  (一)课程建设实践

  课程建设方面,完善了课程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进一步彰显“基础厚、法律通”的特色,结合专业特色建设目标,根据会计专业和相关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减少或去除陈旧内容,补充新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彰显会计专业特色。对于需体现本专业特定需求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负责会计学专业的此类课程任课教师,充分与后续课程的任课教师沟通,设置本专业特定的教学模块,为后续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这部分教学内容多以课堂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二)教材建设实践

  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兼顾中国会计实践要求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原则下,鼓励相关任课教师在使用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的同时,适当加入相关课程国际通用教材的核心内容。为此,在教务委员会统一组织下,先由主讲教师提供相关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和国际通用教材书目,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后,确定主干课程主要参考教材,任课教师实施使用。同时,经过教务委员会不定时进行课堂教学内容检查和学生作业抽查,评出执行效果好并得到学生认可的课程,给予任课教师合理的奖励。同时,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重点建设特色鲜明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专业主干课经典教材配套教材(实验实训用)及模拟实验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会计学教学团队通过教改立项,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结合教改项目研究、会计学教学团队在评价方式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一)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实践

  成绩考核一般实行分层计分法,避免单一试卷核定成绩的片面考核方式,更注重能力培养和凸显实践环节的专业培养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按不同课程类型,制定了比较详细的本科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由本科教务委员会制定本科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下发至全体任课教师。学科负责人召集本学科任课教师进行本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标准讨论,确定改革试点的课程和负责人。试点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部分专业系列课,覆盖必修和选修课程。实行考核方式试点的课程,根据具体计划和实施情况给予学院层面的立项并酌情增加本科教学工作量,作为项目有效实施的激励保障。项目完成后,做好项目的结题总结报告,制定会计学专业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实施细则,经教务委员会讨论通过,正式实施,以此作为项目实施的监督保障。

  专业主干课指导意见实例: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50%。其中,建议课程实践总结报告20%,课程论文或分组案例讨论15%,作业5%。建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到60%,建议增加实践操作性题目比重。有代表性的项目为财务管理课程方案。专业系列课总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建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建议案例讨论和课程实践占20%,小组讨论占10%,作业占10%;建议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建议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比重。

  (二)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会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了培养扎根理论、精于实践会计人才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体现出了课堂讲授内容与课程内容见习、手工实验操作、计算机模拟和岗位实际操作的综合实践过程。以管理会计课程为例,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为课堂讲授,大四上学期对部分课程内容进行手工操作。后依托国家特色专业项目,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等课程获得了院级教学改革立项,调整后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后,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分组带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课程内容见习,后在会计实验室进行手工实验操作,对于需要的章节内容如全面预算管理,到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进行计算机模拟实践训练。另外,本专业与长春誉泽会计学校有合作基础,该校老师定期到学院对会计专业老师和学生讲解最新财务和会计软件的基本内容和操作守则。在专业实习阶段,专设管理会计岗位实习环节。这样,建立起课堂讲授、手工与计算机模拟,现场岗位见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构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案例教学与实习基地建设实践

  在案例教学方面,除应用国际经典案例外,大部分专业主干课和专业实践课程积极开发本土化案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五、效果分析

  依托教改项目,通过实施以上专业建设,本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取得较大成效。比如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2010-2014,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有明显提高。本科学生获得科研立项6项,大学生暑期实践项目1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获批项目5项,各项竞赛共获奖24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历年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占学院本科生人数比重、学生就业率和保研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学生就业多分布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知名民营企业和事业单位;学生后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比重四年平均为18%,多位学生外保到国内知名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包括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吉林大学等。

  基金项目: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006003),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15B2XZj019)。

  作者简介:杨雪(1976-),女,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

推荐访问:实践 教学改革 会计学 人才培养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实践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