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时间:2021-11-05 13:15:59  来源:网友投稿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会计

学 时: 64 学时

开课学期 : 第 5学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一门集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于一体的课程,包括审计基础知

识与审计实务两部分,课堂中以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为主线,将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审计案例与实际工作底

稿引入教学课堂, 实现审计课程与会计师事务所实际工作的融合, 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案例教学、

实训教学等手段来引入审计基本原理,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

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政、税收、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完善,均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

高、更多的要求,也促成了审计理论与实务在近几年的巨大进展。特别是 2006 年 2 月财政部颁布的 48

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标志着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将全面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审计实务工作对专业人

才的大量需求,使我们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目前,会计专业的专科毕业生审计方向的就业岗位群: ( 1)

会计师事所助理, (2 )政府审计、企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的设计突出实用性、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可能

多地感受到审计实务工作的情景和所需要的能力要求。采用“每个审计业务环节为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模

式,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紧紧围绕完成财务报表审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最终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完

成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查。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传统审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上课

1

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就忘记”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

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很长的一段磨合期,

这种现象违背了当今教育发挥学生主动型的理念。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审计工作能力,以工作过程

为导向对课程进行了改造,强调以职业行为为导向,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尽量让学生参加所有教学活动,

由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行为变为学生在做中学,主动去学习的行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逐步培

养所需的职业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以实际审计案例为切入点。为了让同学对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审计流程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利用教材中某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案例,让学生以审计人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例,由此,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

该课程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素养的财务审计人员,让他们熟知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审计准则,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掌握如问卷调查、询问、检查有形资产、函证、检查文件或记录、分析程序等审计方法,能查找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一些主要项目的审计,并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能合理出具审计报告,使其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审计风险、团队合作等意识。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实践的教学及课堂师生的互动,以培

推荐访问:审计 课程标准 实务 审计 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