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2020—2021—2九年级下学期湘一芙蓉入学考试语文(附答案)

时间:2021-10-30 11:10:41  来源:网友投稿

 1 2021 年上学期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入学考试试卷

 九年级

 语文(学生版)

  命题人:陈思翎

 周雁

 时量 0 150 分钟

 总分 0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9 19 分)

 1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2 2 分)

 A.镌刻(juàn)

 藏污纳垢

 桅杆(wéi)

  眼花瞭乱 B.不辍(zhuì)

 锐不可挡

 黝黑(yǒu)

  筋疲力尽 C.狼藉(jí)

 春寒料峭

 推崇(chóng)

  鹤立鸡群

 D.燥热(zào)

  磨肩接踵

 教诲(huǐ)

  殚精竭虑

  2 2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

 (2 2 分)

 A.经过十分钟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埔儿童公园。

 B.我在古玩市场意外得到张大千的真迹,真是妙手偶得啊!

 C.贪图享乐,追求安逸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了。

 D.联欢会上,欣赏表演的同学个个正襟危坐,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3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2 分)

 A.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为全球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也为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B.影迷深受喜爱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为每一个勇敢与命运抗争的人们带去希望。

 C.各地确诊人数陆续出现零新增,相信不久后,就能等到奔赴一线的工作者胜利凯旋。

 D.之所以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集中精力听课,网络教学可不背这个黑锅。

 4 4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2 分)

 ①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②因此,在寒食节那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③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④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⑤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A

 ⑤⑥④①②③

 B ④⑥①②③⑤

 C

 ④⑤⑥①③②

  D ⑤①②③⑥④ 5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分)

 A.《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纂的。

 B.新闻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它涵盖了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其中新闻特写主要展示事件片段,描写精彩瞬间,最具画面感。

 C.在古代,“始龀”是刚刚长牙,指一岁的时候;“加冠”是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D.“先”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遇见同学的父亲可尊称为“先父”。

 6. 古诗文名句默写。(5 5 分)

 山川之类,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

 ”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

 ”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

 ,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

 丽之类。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

 ,窥谷忘反;面对承天寺的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月下之景,苏轼发出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的感叹。

 7.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 4 分)

 (1 1 )九年级一班将开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活动,请用一种修辞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 2 分)

 示例:

 ,

 。

 (2)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评选活动,请你在长沙全市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 遗产参评,并写出推荐理由。(2 2 分)

 [ [ 注]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推荐理由:

  二、阅读与鉴赏(共 1 51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 8 —9 9 题(共 6 6 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③。

 我行殊未已④,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

 【注解】

 ①本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此:指大庾岭。④殊未已:还没有停止。殊:还。⑤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8.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2 分)

 A. 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喻手法,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B. 尾联从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内心的愁苦。

 C. 本诗后面两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实写眼前之景,后写想象明朝再望故乡的情景。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D.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9.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4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 —3 13 题。(共 6 16 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① 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 (选自《元史• 彻里》,有删改)

 【注释】①他栅:其他营寨。

 10. 下列字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劳”是会意字,繁体:勞,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中的“劳”可解释为“辛劳”。

 B.“因家于徐”中的“家”与“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缊袍敝衣”都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

 C.“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中的“而”与“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中虚词“而”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

 D.“所过秋毫无犯”中的“秋毫”与“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意思不同。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 / 诸枉系者始得释 B.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 / 三百人往 / 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 / 诸枉系者始得释 C.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 / 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 / 藏之半 / 桑哥既诛诸 / 枉系者始得释 D.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诸枉 / 系者始得释 12.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现代汉语。(6 6 分)

 ①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②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13. 彻里在平定汀、漳地区时,具体采取了哪些 措施体现出他的治理有方?结合全文看,他身上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令人敬佩?(6 6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6 16 题。(共 0 10 分)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疫病就开始影响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如: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此外,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材料三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能会走向毁灭。由于病毒试图“劫持”宿主细胞来自我复制并迅速繁殖,自然就会激发宿主使用自身的免疫系统这一“武器库”来予以反击。

 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抗病毒过程,既是一个促进人类自身身体机能不断强大起来的过程,也是一个推动人类抗病毒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事实上,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由来已久,人类对病毒的认识也在这样的持久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完备的病毒防治体系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

 14.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 相符合...的一项是(

 )

 (2 2 分)

 A.英雄史诗中提到的全部灾难都是由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B.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

 C.中国古代文献中,“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D.病毒可以把宿主细胞注入自己的基因,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

 15. 下列说法 正确..的一 项是(

 )

 (2 2 分)

 A.材料一重点介绍了三组材料共同的中心说明对象一现代医学发展史。

 B.材料二通过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了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

 C.材料三中“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的“在很多时候”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没有改变。

 D.纵观三则材料可知,人类对病毒的认识是在持久的斗争中一步步丰富起来的。

 16. 请根据上述材料中有关疫疾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6 6 分)

 【链接材料】全国新冠肺炎期间,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正确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是由一种或多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隔离作用的面料加工而成的口罩,在呼吸气流下仍对病毒溶胶、病毒液体等具有屏障、隔离作用。

 (1 1 )请找出原文材料中与“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原理类似的防疫举措。(3 3 分)

 (2 2 )除了“佩戴口罩”,你还了解个人应对疫情的其它办法吗? ? 请列举两种。(3 3 分)

  (四)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 —9 19 题。(共 4 14 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又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17.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 4 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每天下班 ①路过外婆 绝尘而去不停留 ②有一天 走进那个小院看外婆

 ③内疚不安 国庆前 ④在医院见到外婆 悔恨

 18.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4 分)

 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生生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

  19. 请你结合文章的主题和【链接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6 6 分)

 【链接材料】

 有人说:人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自己有时间。总以为岁月漫漫,有的是时间挥霍等待。总以为明天很多,很多事不必急于一时,很多人无需立刻相见。所以,人类容易对自己拥有的幸福熟视无睹,忘记幸福或视之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再认为它有价值。只有体验了丧失、困扰、威胁甚至是悲剧的经历之后,才能重新认识其价值。

 如果已经拥有的和新的欲望产生冲突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理偏向哪一边的。这个时候我们要用欣赏、体会以及客观的理性的眼光来看待已经拥有的,之后挖掘它的持续价值。要时刻给自己敲个“警钟”,提醒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感恩每一天。时刻看看自己所拥有的,学会热爱生活。其实我们并不需要等失去了才知道这一切曾是多么珍贵。

 (1 1 )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的原因是什么?(2 2 分)

 (2 2 )

 我们怎样才能不走到“失去了才悔恨、才懂得珍惜”这一步?(4 4 分)

 (五)

 名著阅读(共 5 5 分)

 20. 下列关于名著阅读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2 分)

 A.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记者为何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他回答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 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

 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B.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擅长绘画的他,在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 特点。《我爱这土地》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水浒传》塑造的被逼上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入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 火烧草料场后,一步步被逼上梁山。

 D.快速阅读是一种常用的阅读技巧,可以帮我们尽快的把握全书的内容。在阅读古典小说时,当我们遇 到情节简单,套路雷同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快速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21.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守护相助的意气,让人感动;一己私欲的意气,让人不齿。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人物是何种意气。(3 分)

 A. 唐僧

 B. 鲁智深

 C. 宋江

  三、 表达与写作(共 0 5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小明跟妈妈学做菜,做有一道菜的时候,放多了盐。他担心自己再放多了盐,就对妈妈说:“妈妈,下一道菜,您来帮我放盐吧!”妈妈说:“你自己多放几次就知道了,这是做好一道菜的必经之路。”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

 要求:(1)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2)自拟题目,要符合题意且富有创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5)600 字以上。

 1 2021 年上学期长沙市湘一芙蓉中学入学考试试卷

 九年级

 语文(教师版)

  命题人:陈思翎

 周雁

 时量 1 10 50 分钟

 总分 0 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9 19 分)

 1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2 2 分)

 A.镌刻(juàn)

 藏污纳垢

 桅杆(wéi)

  眼花瞭乱 B.不辍(zhuì)

 锐不可挡

 黝黑(yǒu)

  筋疲力尽 C.狼藉(jí)

 春寒料峭

 推崇(chóng)

  鹤立鸡群

 D.燥热(zào)

  磨肩接踵

 教诲(huǐ)

  殚精竭虑

  【解析】:

 A. 镌刻( juā ān n )

 眼花缭乱

 B. 不辍 chuò ò

 锐不可当

 D. 摩肩接踵;

 教诲( hu ì)

 2 2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

 C

 )

 (2 2 分)

 A.经过十分钟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埔儿童公园。

 B.我在古玩市场意外得到张大千的真迹,真是妙手偶得啊!

 C.贪图享乐,追求安逸的思想如果潜滋暗长,那就不得了了。

 D.联欢会上,欣赏表演的同学个个正襟危坐,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

 【解析】:

 A “长途跋涉”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这个成语与句中的“十分钟”相矛盾,用在句中不符语境。

 B B .妙手偶得:技 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语境使用错误;

 C. 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使用正确。

 D. 正襟危坐,意思是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与语境不符。

 3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2 分)

 A.中国新冠病毒疫苗上市为全球战胜疫情注入信心,也为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提供有力支撑。

 B.影迷深受喜爱的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为每一个勇敢与命运抗争的人们带去希望。( ( 语序不当。应是深受影迷喜欢的电影。) )

 C.各地确诊人数陆续出现零新增,相信不久后,就能等到奔赴一线的工作者胜利凯旋。

 ( ( 有误,“胜利”“凯旋”意思重复,应删去“胜利”或将“凯旋”改为“归来”;) )

 D.之所以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集中精力听课,网络教学可不背这个黑锅。( ( 有误,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

 4 4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2 2 分)

 ①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 ②因此,在寒食节那天,禁烟火,只吃冷食; ③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 ④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⑤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

 A

 ⑤⑥④①②③

  B ④⑥①②③⑤ C

 ④⑤⑥①③②

  D ⑤①②③⑥④ 5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2 2 分)

 A.《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纂的。

 (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

 B.新闻是一个大范畴的概念,它涵盖了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不同体裁。其中新闻特写主要展示事件片段,描写精彩瞬间,最具画面感。

 C.在古代,“始龀”是刚刚长牙,指一岁的时候;“加冠”是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始龀”是刚刚换牙,指七八岁的时候)

 D.“先”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遇见同学的父亲可尊称为“先父”。

 (先指过世)

 6. 古诗文名句默写。(5 5 分)

 山川之类,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__ 山山唯落晖

 __”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_芳草萋萋鹦鹉洲_”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 大漠孤烟直__,长河落日圆”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类。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而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吴均忘情于山水:_ 经纶世务者__,窥谷忘反;面对承天寺的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的月下之景,苏轼发出了“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

 7.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 4 分)

 (1 1 )九年级一班将开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班会活动,请用一种修辞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2 2 分)

 示例: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

 (2)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评选活 动,请你在长沙全市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写出推荐理由。(2 2 分)

 [ [ 注]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推荐理由:

  如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可以从古遗址、古建筑等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研究价值等角度写推荐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歌、传统舞蹈、传统习俗等,可以从艺术特色、传承意义等角度写推荐理由。

 二、阅读与鉴赏(共 1 51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8 8 —9 9 题(共 6 6 分)

 题大庾岭北驿①

 宋之问

 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③。

 我行殊未已④,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⑤。

 【注解】

 ①本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为五岭之一。北驿:大庾岭北面的驿站。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相传北雁南飞对大庾岭便止息下来,待春北返。此:指大庾岭。④殊未已:还没有停止。殊:还。⑤陇头梅:大庾岭地处南方,十月即开梅花。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8.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2 分)

 E. 诗先写诗人见雁南飞,触景生情,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喻手法,人雁相比,人不如雁,深切表现了诗人忧伤哀怨的复杂的内心感情。

 F. 尾联从写景转为抒情,表达了作者被流放内心的愁苦。

 G. 本诗后面两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先实写眼前之景,后写想象明朝再望故乡的情景。虚拟一段情景来关合全诗。这样不但深化了主题,而且情韵醇厚,含悠然不尽之意。

 H. 诗人以情布景,又以景衬情,使情景融合,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感到愁绪满怀,凄恻缠绵。

 9.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4 分)

  参考答案:描绘了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浓重得散不开(1 1分)这一幕凄凉孤寂(1 1 分)

 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被流放的忧伤和思乡的愁苦心情(2 2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 —3 13 题。(共 6 16 分)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

 二十四年,桑哥为相,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① 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 (选自《元史• 彻里》,有删改)

 【注释】①他栅:其他营寨。

 10. 下列字词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B B

 )(2 2 分)

 A.“劳”是会意字,繁体:勞,上面是焱( yàn),即“焰”的本字,表示灯火通明;中间是“冖”字,表示房屋;下面是“力”,表示用力。本义:努力劳动;使受辛苦。“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中的“劳”可解释为“辛劳”。( “慰劳”的意思)

 B.“因家于徐”中的“家”与“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缊袍敝衣”都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

 C.“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中的“而”与“佣者笑而应曰”(《陈涉世家》)中虚词“而”的意思和用法是一样的。

 (表转折/ / 表修饰)

 D.“所过秋毫无犯”中的“秋毫”与“明察秋毫”中的“秋毫”意思不同。

 (意思一样,都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A

 )(2 2 分)

 A.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 / 诸枉系者始得释 B.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 / 三百人往 / 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 / 诸枉系者始得释 C.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 / 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 / 藏之半 / 桑哥既诛诸 / 枉系者始得释 D.于是帝大悟 / 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 / 得珍宝如内藏之半 / 桑哥既诛诸枉 / 系者始得释

 译文:这时皇帝彻底醒悟,当即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之后,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被释放。

 12.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6 分 )

 ①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

 。

 况且就会使陛下留下拒谏的名声,臣私下里(为此)感到害怕啊。

 (且、窃、惧字的解释为得分点)

 ②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

 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意、良为得分点)

 13. 彻里在平定汀、漳地区时,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体现出他的治理有方?结合全文看,他身上还有哪些优秀品质令人敬佩?(6 6 分)

 参考答案:措施:①领兵征讨欧狗,号令严明,所过秋毫无犯;②宽待前来投降的匪徒,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放他们回去。(2 2 分)

 其他令人敬佩的品质:① 体恤百姓

 ②敢于进谏(4 4 分,要求答对两点,每点品质 1 1 分,分析 1 1 分)

 参考译文:

 彻里是燕只吉台氏人。他的曾祖父太赤,任马步军都元帅,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因功分封徐、邳二州,所以在徐州安家州。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给他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他,他应答安详文雅,世祖很喜欢他,让他经常侍奉在身边,民间的事情太祖经常向他询问意见。他跟随世祖征讨东北边疆回来,趁机进言说大军经过的地方,百姓经受不住骚扰,饥寒交迫接近死亡的边缘,应该给予赈济,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分别赐给边疆人民粮食、布帛、牛、马,依靠这些生 存下来的人很多。

 二十四年,桑哥任丞相,他推荐任用自己的朋党,查核全国的赋税,人民难以忍受疾苦,自杀和在监狱中死亡的要用百来计算。朝中大臣有所顾忌,都不敢进言。彻里于是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言辞激烈。皇帝大怒,说他诋毁重臣,不合礼制,让左右打他的脸。彻里更加用力争辩,而且说:“我和桑哥间没有仇恨,奋力陈数他的罪状却不顾惜自身性命的原因,正是为国家考虑啊。如果我(现在)畏惧圣上发怒却不敢再进言,那么奸佞的臣子能用什么办法得以铲除,老百姓(因佞臣当权)所遭受的祸患用什么办法得以消 除!更何况(我因挨耳光而不再进言)就会使陛下留下拒谏的名声,臣私下里(为此)感到害怕啊。”这时皇帝彻底醒悟,当即命令他率领三百名羽林军去抄桑哥的家,搜得的珍宝多达内府收藏的一半。桑哥被诛杀之后,各类被冤枉逮捕的人才被释放。

 他晋升为御史中丞,不久,升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等地的大盗欧狗长期不能消灭,于是彻里领兵征讨他,号令森严,所过之地秋毫无犯。有前来投降的人,就用酒和食物慰劳他们并放他们回去,说:“我猜想你们哪是造反的人呢?实在是因为官吏的贪婪暴虐造成的。现在既然来归顺,就成了平民百姓,我怎么忍心治你 们的罪?你们返回家乡耕田采桑,在你们的田园里安心居住居,不要担心。”其他山寨的人听说这件事后,全部来归顺。没多久,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被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一个也不杀,汀、漳地区被平定。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6 16 题。(共 0 10 分)

 材料一

 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当中。有研究表明,书中提到的一部分灾难,从所描述的特征或影响来看,应该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由有害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而导致的疫病。

 据研究,大约从公元前 500 年开始,疫病就开始影响欧洲文明的发展进程。而 1347-1353 年间在欧洲流行的黑死病,更是欧洲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疫病,它的爆发竟然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将近三分之一。

 当然,在与肆虐的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医学事业也在不断进步。16 世纪解剖学的发展,17世纪生理学的进步,18 世纪病理解剖学的创立,加上 19 世纪细胞学、细菌学等学科的建树,以及 20 世纪初临床医学的巨大飞跃,共同成就了现代医学。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疾疫”,“疾”指的是比较普通的一般性疾病,“疫”指的是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分法与现代医学的主张也比较吻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报告曾指出,在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占绝大多数。相比较而言,“疫”比“疾”的影响要大得多,“疫”的大规模爆发往往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

 中国历史上大疫流行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名医辈出的时代。如:面对传染性黄疸病,东汉时的华佗曾用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来治疗。现代医学研究更是循此路径,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

 此外,中国人很早就意识到,隔离传染病患者是行之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公元 2 年,民间疫情严重,《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到唐朝时,还有佛教寺院设立的“病坊”用于隔离麻风病人,内有僧人为患者治病。

 材料

 疫病在很多时候是由病毒而起。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人类基因组里也有病毒基因的痕迹。尽管病毒自身的遗传信息量非常小,但它们仍然可以把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并把宿主细胞变成帮助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般而言,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很短时间之内就能复制出上千个病毒体。所以当病毒性疫病出现时,在没有外在干预的条件下,被病毒袭击的宿主,可能会依靠自身机能得以存活,也可...

推荐访问:下学期 入学考试 九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