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教案——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x

时间:2021-10-28 15:39:18  来源:网友投稿

第五章 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教学目的与要求 】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审计证据的涵义、作用、种类;

掌握审计论证的双特征;熟悉不同类型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整理分析和审计证据的方法、审计证

据的取舍标准及其可靠性认定的原则;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种类, (格式)熟悉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求及其三收复核制;了解审计档案的分类;尤其要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并能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当前注册会计师界出现的热点问题。

【教学要点】 1. 审计证据涵义、作用、分类

审计证据的数量特征与质量特征

审计证据的获取(收集)方法、整理分析的方法。

审计证据的评价及取舍标准。

审计工作底稿的涵义、分类及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

审计档案的分类与管理。

【教学时数 】4 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共分 2 节。

【案例引入 】见教材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涵义和特征

(一 )涵义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得出审计结论、支持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会计记录中的

信息和其他信息。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 5 号 —— 审计证据》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 ”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

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国际审计准则 ——

审计证据》对审人员如何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也作出了规定。该准则第 10 条指出, “审

计人员在运用控制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应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支持控制风险的估

计水平。

 ”第 12 条还指出: “审计人员在运用实质性程序获得审计证据时,应将来源于这些程序的审

计证据的充分、 适当性, 同来源于控制测试的有关证据结合起来考虑, 以支持会计报表认定。 ”第 18

条指出: “如果审计人员无法获取充分、 适当的审计证据, 应视情况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

(二 )特征

1.充分性。又称为足够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③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

员的审计经验;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及获取途径。

2.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它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1)审计证据的相

关性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密切相关。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会影响其充分性。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要相应增加。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一 )实物证据

(二 )书面证据

1.外部证据 2.内部证据(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声明书;其他书面文件)



(三)口

头证据

( 四) 环境证据(有关内部控制情况;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有关内部控制情况

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

各种管理条件和管理水平

三、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应当实施特定审计程序,以实现相关审计目标。

(

一 ) 风险评估程序

(

二 ) 控制测试程序

( 三 ) 实质性测试程序

▲ 通常,审计人员可以采用下列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1.

检查记录或文件;

2. 检查有形资产;

3.

观察;

4.

询间;

5.

函证;

6.

重新计算;

7.

重新执行;

8.

分析程序。

四、审计证据的整理、分析与评价

( 一) 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的方法

1.

分类: 2.

计算: 3.

比较: 4.

小结:

5.

综合。

(

二 ) 审计证据的评价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实施的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

在形成审计意见时,审计人员应当确定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审计人员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并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认定发生潜在错报的重大性, 以及潜在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潜在错报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

响的可能性; (2) 管理当局应对和控制风险的有效性; (3) 在以前审计中获取的关于类似潜在错报的

经验; (4) 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包括审计程序是否识别出舞弊或错误的具体情况; (5) 可获得信息

的来源和可靠性; (6) 审计证据的说服力; (7) 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 包括内部控制 ) 的了解。 如

果对重大的会计报表认定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当尽量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

据。如果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则审计人员应当发表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

( 三 ) 审计证据整理与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审计证据的取舍

金额大小。

问题性质的严重程度。

分清事实的现象与本质

排除伪证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 一 ) 含义: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全部

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

( 二) 分类

、综合类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

、备查类工作底稿

( 三) 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是联结整个审计工作的纽带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直接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是解脱或减轻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评价或考核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的依据。

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

审计工作底稿对未来的审计业务具有参考备查价值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与复核

( 一 )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成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被审计单位名称; (2) 审计项目名称; (3)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 审计过程记录; (5) 审计

标识及其说明; (6) 审计结论; (7) 索引号及页次; (8)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 复核者姓名及复

核日期; (10) 其他应说明事项。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

被审计单位的未审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有关会计账项的未审计发生额及期末余额。

审计过程的记录,包括审计人员实施的审计测试性质、审计测试项目、抽取的样本及检查的

重要凭证、审计标识及其说明、审计调整重分类事项等。

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包括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的研究与评价结果、有关会计账项的审定发生额及审定期末余额。

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内容完整、格式规范、标识一致、记录清晰、结论明确。

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①注明资料来源;② 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如对有关法律性

文件的复印审阅并同原件核对一致;③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审计人员在审阅或核对后,应形成相

应的文字记录并签名,方能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3) 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考虑因素:① 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目的和要求;② 被审计单位的

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度;③ 被审计单位的内容控制是否健全、有效;④ 被审计单位

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⑤ 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复

核;⑥ 审计意见类型。

(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 作用:

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能够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便于上级管理人员对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和工作业绩考评。

复核要点:

(1)

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2) 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3)

审计判断是否有理可据;

(4)

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

所谓审计工作底稿三级复核制度, 就是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以主任会计师、 部门经理 ( 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 和项目经理为复核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逐级复核的一种复核制度

项目经理 ( 或项目负责人 ) 复核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一级复核,称为详细复核,发现问题,及

时指出,并督促审计人员及时修改完善。部门经理 ( 或签字注册会计师 ) 是三级复核制度中的第二级

复核,称为一般复核。它是在项目经理完成了详细复核之后,再对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会计账项的

审计、重要审计程序的执行,以及审计调整事项等进行复核。部门经理复核既是对项目经理复核的

一种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主任会计师 ( 或首席合伙人 ) 复核是三级复核中的最

后一级复核,又称重点复核。它是对审计过程中的重大会计审计问题、重大审计调整事项及重要的

审计工作底稿所进行的复核。主任会计师复核既是对前面两级复核的监督,也是对整个审计工作的

计划、进度和质量的重点把握。

三、审计档案的管理

( 一 ) 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其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大小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 二 ) 审计档案的所有权与保管

( 三 ) 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

法院、检察院及其他部门因工作需要,在按规定办理了手续后,可依法查阅审计档案中的有关审计工作底稿。

注册会计师协会对执业情况进行检查时,可查阅审计档案。

3)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因审计工作的需要,并经委托人同意,在下列情况下办理了有关手续后,可以要求查阅审计档案:一是被审计单位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后任注册会计师可以调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档案;二是基于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业务的需要,母公司所聘的审计人员可以调阅子公司所聘审计人员的审计档案;三是联合审计;四是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合理的其他情况。

审计案例

【关键术语】 审计证据 实物证据 书面证据 口头证据 环境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

综合类工作底稿 业务类工作底稿 备查类工作底稿 三级复核制 审计档案

推荐访问:审计 审计 底稿 审计工作 审计教案——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x


[审计教案——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x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