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宇宙边疆》教学反思「」3篇(完整)

时间:2023-04-12 19: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一、本节课特点: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宇宙边疆》教学反思「」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宇宙边疆》教学反思「」3篇(完整)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一、本节课特点: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二、几点启示:

  1.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挖掘是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前提,教学目标的设定、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采用等等,无不以此为基点。所以,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挖掘教材。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文本“裸读”二至三遍,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其次,参阅相关参考,广泛收集资料;再次,对收集到的材料依照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2.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不仅要精心处理具体篇目,更应该有课程意识,有“大语文观”,着眼于整个语文的教材体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以更广阔的视野整合教材。

  3.个人的精力和智慧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团队的优势,充分发掘备课组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另外,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择授课方式时,应当依据教材特点,突破窠臼,勇于创新,敢于尝试,力争课堂有亮点。

  4.语文学习应力求根据教材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形式灵活、方法多样的课外语文学习形式,适时举办一些语文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塑造学生精神。

  三、存在问题:

  1.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当堂消化吸收;探究问题的时间短,不能进行深入的合作与探究。

  2.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不能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关注的更多应该是学习内容。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2

  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我历来有点犯难。一是因为这类文章一不小心就讲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失去了“语文味”,二是因为我本人对这类文章很不喜欢。《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虽然讲过一遍,早已忘却,这就证明了上一次的教学很失败。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课文,基本意思看懂了,上网看了一些案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把自己当成无知者,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先和学生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方法。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例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文章学到最后,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

  1、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

  2、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3、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4、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比如“探索(discver)”之类的作品。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宇宙的边疆教案5篇

宇宙的边疆教案1

  【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恒星的色彩为什么可以显示其年龄?

  (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

  (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

  (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听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宙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

  (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宙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

  (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

  (20世纪80年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慧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慧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但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万分之一。人类可以通过对近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防止灾难的发生。

  (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培养情感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航员眼中的太空

  (3)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4)未来的太空城

  (5)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6)地球的未来

  (7)宇宙的边疆

  (8)地球为何是生命载体

  (9)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10)*航天历程

  参考书目:

  杂志:《科学画报》 《航空航天》 《太空旅行》

  《宇宙探索》 *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 年版

  《宇宙探索》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年版

  《魔幻的星空》 *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 年版

  《阅读宇宙》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 年版

  《奇妙的地球》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奇妙的航天》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年版

  《宇宙之迷与探解》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从宇宙到生命》*出版社 20** 年版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1、重视动态生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观念的转变,在本教学设计中,先让学生从感知文本中提出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归类,最后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解决这些问题,变静态的预设为动态的生成,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阅读教学过程发展个性。在本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共同释疑,课后探究,采用先问后引的教学策略,学生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探究,既培养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将学习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宇宙的边疆教案2

  【解读文本】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和构成宇宙的星系、恒星、太阳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仅准确科学地介绍了宇宙,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说理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以及人类的认识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读者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4、通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鉴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议论抒情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对话式、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屈原在《天问》中就有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的疑问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黑洞吗?

  你知道我们地球会和其它星体发生碰撞吗?

  你知道宇宙会逐渐膨胀并最终走向毁灭吗?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找出关键句)“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精神来漫游宇宙

  二、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所编辑和主演的《宇宙》电视系列片以及根据电视片编写的《宇宙》一书,都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普名著当有一次萨根要给一位搬运工小费时,这位搬运工拒绝了,说:“萨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给了我,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宇宙》这部电视片吸引了大概五亿观众

  三、文章的说明对象

  1、宇宙在萨根笔下是什么样的?通过阅读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征的词语(辽阔无垠,神秘非常)

  2、先请同学就现有的知识描述宇宙的结构

  由此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3、从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从而教会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本质特征属概念

  四、文章的说明顺序: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地介绍了整个宇宙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镜头步步推进,使得解说词的结构更加清晰

  五、文章的语言特色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解说词的另一特色就是通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描述,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收到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学性

  让学生结合解说词的特点赏析文中有文学性的句子或段落

  学生找到的可能有一些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句子,也可能是一些有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优美的特点,由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启发学生的思考

  六、结合文中萨根对宇宙的认识,请学生来谈一谈对人类探索宇宙、地球的思考

  文本上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探索宇宙是一件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学生可能会有的认识:

  (1)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地球不过是宇宙这个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人类不过是宇宙万物的一种形态,是宇宙物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宇宙漫漫长河中的一族过客面对无比浩瀚深邃、威力无穷的宇宙,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短暂整个人类尚且如此,个人更何足道哉?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类又是朝气蓬勃,勇敢好学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

  (2)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3)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4)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老师的一点认识:宇宙的探索离不开后人对前人发现成果的质疑和完善卡尔·萨根在上世纪对宇宙的认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在第十六段介绍行星时,冥王星是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出现的,但20**年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决定把它降级为“矮行星”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哪一个科学理论没有得到过质疑,而科学理论却在质疑中走向成熟

  结束语: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最后齐读课文上第二个题记“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宇宙的边疆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时数】

  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

  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富于想象(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的切入点,抓住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

  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

  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

  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某段落在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点?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写作的重要特点,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8.布置作业:

  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地球的未来”

  【板书设计】

宇宙的边疆教案4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作者认为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 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介绍了宇宙的基础知识。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无尽的遐想,也有无尽的思考和探索;本文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学习课文,要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到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2)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3)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2.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3.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宇宙的边疆教案5

  三维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4、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影像)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多媒体展示)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1)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多媒体展示):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板书)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三、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多媒体展示)

  (1)【提问】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明确】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本文属科普小品,请同学们从下列语句的品味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多媒体展示)

  (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多媒体展示):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2、作业: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3)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4)地球的未来

  (5)*航天历程

  板书设计:

  宇宙的边疆

  解说词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宇宙的边疆》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志人类文明的尺度。阅读科普文章,可以启迪心志,激发想象,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在科学海洋中遨游。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它节选自卡尔·萨根的作品《宇宙》。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宇宙知识,发表了自己对宇宙的众多看法。行文是伴随着电视画面展开的,所以文中的语言有着特定的语境。

  高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适应高中课程的特点,对于说明文,初中也已经接触过,但是对于这么一篇解说词,还是第一次,而且又是有关宇宙的知识,学生比较好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2

  对于科普说明文的教学,我历来有点犯难。一是因为这类文章一不小心就讲成了科学知识普及课,失去了“语文味”,二是因为我本人对这类文章很不喜欢。《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虽然讲过一遍,早已忘却,这就证明了上一次的教学很失败。我很认真地读了两遍课文,基本意思看懂了,上网看了一些案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把自己当成无知者,我将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需要和同学们共同商量我们应该怎么学的问题:请同学们提出学习这篇文章的想法,我们选取多数同学赞同的方案进行,应该要先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然后再对不懂的句子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可以看看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和所用的基本说明方法。

  读完文章后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很打动人心的句子。例如,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通过对这些句子意思的理解,让我们感受人类生活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启示我们面对生活更应该豁达而乐观,作为宇宙沧海之一粟的渺小的如尘埃的人更应该善待自己。

  文章学到这,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

  1、以前教材中没有出现过解说词,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类解说词,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也可以找来其他科学电视片,结合视觉画面,让学生全面地感受解说词的特点。

  2、课文中有许多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要让学生借此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他们自己的思考。

  3、从古代运用天文方法确定耕作时间,到现代对宇宙形成演变的种种假设,对宇宙的探索,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宇宙从何而来,向何而去,人类从何而来,向何而去,这些基本问题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哲学的意味。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他们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4、有条件的话,阅读《宇宙》全书,也可以观看相关的电视片,比如“探索(discver)”之类的作品。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本文是科普说明文,大多数学生对文章的内容不感兴趣,尤其是女生。因此在设计课堂时就得费些脑子。《宇宙的边疆》一文,我更不知该从何入手,因为我对宇宙知识的很缺乏了解,也和班上大多数女生一样不爱看这类文章。在这堂课上,我只能以无知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弥补自己这方面的知识。

  我通过阅读提纲引导学生一步步弄清楚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会迅速筛选信息。由于问题的牵引,让学生还有了一些好奇心,秉承着这份好奇心来完成对本课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学完文章后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些同学能联系人类,联系自身,认识到自身的渺小,要珍惜眼前,珍惜生命。文章学到最后,虽说我们对宇宙还有太多的为什么和不知道,但至少让我们懂得了善待自己,如果从一课一得的角度而言,也应该算一种收获了吧。

  我将本课设置为自读课文,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考试中科普类文章阅读要做到快、准、精,就必须在*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想,有了今天的教学,学生在以后的阅读中也一定会寻找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路线来阅读。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4)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5篇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1

  第一课时

  成功之处:

  教学中,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提出“课文主要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第二课时

  成功之处:

  1.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出示课件图片、文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提出了“想象一下,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每次分析一个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真正融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表扬鼓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2

  《宇宙的另一边》是一篇充满童趣、想象奇特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想象的触角伸向了宇宙的另一边,那里的一切都是这一边的倒影。在那边有一个一样的“我”,但是那边的“我”的生活与现在完全相反,不仅如此,那边的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事物也与这边完全相反,那边的石头有生命,可能像花朵一样开放,也可能像人一样行走。正是这样无拘无束、天马行空的想象,读者跟随着“我”大胆的想象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一睹想象所带来的神奇魅力。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我”想象的世界,感受“我”想象的神奇,是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仔细研读教材会发现,想要把上述问题想清楚,教师需要从整体上解读单元学习内容,仔细研读与这篇课文相关联的其他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规划学习活动。结合本单元的阅读训练目标,这篇课文的课后题,以及“语文园地”的“交流*台”的相关内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定位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另一方面是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想象,与此同时,处理好落实语文要素和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中,关键词“感受”和“想象”都是既模糊又抽象的词语,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它们量化成可操作性的学习活动。针对“感受”,我们可以结合课后题,为学生提供“可感受”的途径,如圈画文中自己觉得想象力奇妙的语句,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从而“感受”想象的奇特;再如融入适当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而“感受”课文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关于“想象”,在这篇课文中也有规律可寻,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这个主线展开想象的,在这条主线的牵引下,作者想象了宇宙另一边“我”的日常生活、学校生活,以及自然界的现象和事物,在摸索出这一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课文大胆想象的学习目标就有法可依了。

  根据“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的特点,想象可以是这样的:

  在宇宙的`另一边,减法可能是这样的:雷雨减去雷和雨等于晴天,晴天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出来跳水洼了,所以,雷雨减去雷和雨还等于孩子们的玩耍和快乐。

  在宇宙的另一边,那里的人们用火洗手,用水烧饭,他们头朝下走路,那里的树根在空中摇摆,树枝深深地扎在泥土中,他们课文上的字是倒着的,减法是这样的:一片天空减去烟囱等于万里无云,也等于鸟儿的游乐场。

  在宇宙的这一边,月亮在夜晚闪闪发光,在宇宙的另一边,月亮会在白天缓缓升起,晚上缓缓落下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小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小鱼会在岸边踱步吗?在宇宙的这一边,星星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星星也会跳舞吗?

  哇,这样的想象可真奇妙啊!

  结合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圈画关键语句,与同学及交流阅读感受;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等多种形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3、通过抓住这篇课文奇特想象的核心,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讨论。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对宇宙另一边世界的畅想,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所以本篇课文我重点抓住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体会“我”想象中宇宙另一边的神奇。

  二是由“我”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由畅想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针对第一点,体会宇宙另一边的神奇,一定要理解“倒影”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照镜子体验,帮助他们了解“倒影”是与实影相对的、相反的。这样孩子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宇宙另一边的世界与这边都是相反的了。

  针对第二点,有些学生没有打开思路,我从具体语句中慢慢引导,由细节想象入手,如那边的自然还有可能是什么样的?由一个点的想象扩散到越来丰富的想象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我也体悟到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抓重点、执“牛鼻”,把控课堂教学。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4

  本课教学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让课文学习与“交流*台”巧妙融合,做到了主线清晰,板块分明。以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学方法,明方法,用方法,有层次地完成了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体验想象之奇趣。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围绕“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后思考题“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抓住课文重点自然段,引领学生了解作者的想象内容,自主交流有意思的地方,感受想象的奇趣,体会特定故事情境中想象带来的表达效果,学习想象的方法。

  2、顺应思路,激发想象之潜能。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诀”——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这一边的.恰恰相反,即反着想。然后,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利用课文的句式,搭建想象的支架,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胆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想象的潜能,习得想象的方法。

  3、拓展阅读,创新想象之视角。本课采用“1+X”的教学思路,立足表达方法的学习,拓宽学生的想象视角,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想象角度、方法上的借鉴,切实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反思5

  本课教学聚焦单元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让课文学习与“交流*台”巧妙融合,做到了主线清晰,板块分明。教学中我以课文作为例子,引导学生围绕“想象”这个主题展开,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且记录下来,有层次地完成了本课的核心教学目标。

  1.入情入境,重温想象之奇趣。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重在表达方法的学习。在“读一读”教学环节,紧紧围绕“想象”这一语文要素,结合课后思考题“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抓住课文重点自然段,通过师生对读、个别读等方式,引领学生再次回顾文本内容。在重温关于“习作”的想象教学环节,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文本片段,通过空灵音乐的渲染,孩子们在闭眼想象中,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方法,感受想象的奇趣。

  2.顺应思路,激发想象之潜能。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秘诀”,宇宙另一边发生的事情和宇宙的这一边恰恰相反,即反着想。同时,想象并不是毫无依据,无论想象多么天马行空,它还是来源于生活,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多种可能性。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创设乘坐“想象号”飞船的情景进入宇宙的另一边,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挖掘文本空白,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展开想象: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呢?和同学交流,看谁想得更奇妙。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象,大胆交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想象的潜能。并创设寻找新编《宇宙的另一边》作者为情境,学生打开课桌内学习单,及时记录脑海中稍纵即逝的奇思妙想。

  3.作家会面,创新想象之视角。

  课堂尾声部分,通过播放作家陈诗哥讲述《宇宙的另一边》作品创作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视角。推荐阅读《星星小时候》《无疑山》等作品,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想象角度、方法上的借鉴,切实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5)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5篇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1

  【解读文本】

  《宇宙的边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是一篇解说词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介绍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和构成宇宙的星系、恒星、太阳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仅准确科学地介绍了宇宙,而且还恰到好处地融合了说理和抒情,传达了作者对宇宙以及人类的认识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了读者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4、通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鉴赏文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议论抒情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对话式、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当我们抬头仰望无垠的夜空,常有无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类难解的迷?屈原在《天问》中就有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陈置?)的疑问

  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黑洞吗?

  你知道我们地球会和其它星体发生碰撞吗?

  你知道宇宙会逐渐膨胀并最终走向毁灭吗?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宇宙呢?(找出关键句)“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精神来漫游宇宙

  二、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所编辑和主演的《宇宙》电视系列片以及根据电视片编写的《宇宙》一书,都成为当今世界的科普名著当有一次萨根要给一位搬运工小费时,这位搬运工拒绝了,说:“萨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给了我,让我为你做点什么吧”《宇宙》这部电视片吸引了大概五亿观众

  三、文章的说明对象

  1、宇宙在萨根笔下是什么样的?通过阅读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征的词语(辽阔无垠,神秘非常)

  2、先请同学就现有的知识描述宇宙的结构

  由此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

  3、从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从而教会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说明的方法,

  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本质特征属概念

  四、文章的说明顺序: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地介绍了整个宇宙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镜头步步推进,使得解说词的结构更加清晰

  五、文章的语言特色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让我们了解了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解说词的另一特色就是通过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说明对象进行描述,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收到好的宣传效果,所以解说词注重文学性

  让学生结合解说词的特点赏析文中有文学性的句子或段落

  学生找到的可能有一些运用比喻、拟人等表现手法的`句子,也可能是一些有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的句子通过对这些句子的分析感受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优美的特点,由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启发学生的思考

  六、结合文中萨根对宇宙的认识,请学生来谈一谈对人类探索宇宙、地球的思考

  文本上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探索宇宙是一件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学生可能会有的认识:

  (1)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地球不过是宇宙这个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人类不过是宇宙万物的一种形态,是宇宙物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宇宙漫漫长河中的一族过客面对无比浩瀚深邃、威力无穷的宇宙,人类显得多么渺小、短暂整个人类尚且如此,个人更何足道哉?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类又是朝气蓬勃,勇敢好学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

  (2)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3)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4)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老师的一点认识:宇宙的探索离不开后人对前人发现成果的质疑和完善卡尔·萨根在上世纪对宇宙的认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在第十六段介绍行星时,冥王星是作为太阳系的行星出现的,但20**年国际天文联合大会决定把它降级为“矮行星”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哪一个科学理论没有得到过质疑,而科学理论却在质疑中走向成熟

  结束语: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探索,学会思考最后齐读课文上第二个题记“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2

  【设计依据及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宇宙的边疆》选自美国科学家、科普学家卡尔萨根的著作《宇宙》,它也是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作者以其通俗、自然、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宇宙中的星系、行星、恒星及其特点。本文条理清晰,杂而不乱,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根据文本的类型特点,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关注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粗知大意(2)集疑释疑,突破难点(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

  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

  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激发疑惑导入课文,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师: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走进文本,通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质疑释疑,突破难点

  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1)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进化论明确告诉我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我们为什么是大海里诞生的?

  1974年前苏联生物化学家奥帕里涅提出假设,40亿年前,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地球表面出现了第一批氨基酸,这些生命的原始物质掉进了海洋,便形成了所谓的“原汤”,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的原始物质不断地进行组合,其结构越来越复杂,最后产生了生命。)

  (3)既然从宏观看来,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虽然地球是宇宙的汪洋之中沧海一粟,虽然人类的努力和付出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类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探索宇宙的奥秘。对宇宙及其他星体的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更科学合理地驾驭自身,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恒星的色彩为什么可以显示其年龄?

  (物体的颜色受物体温度的控制,天上的星星也如此,天体的温度不同,它们发出的光在不同波段的强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蓝色恒星表面温度在25000℃以上,白色恒星表面温度在11500~7700℃,黄色恒星表面温度在6000~5000℃,红色恒星表面温度3600~2600℃。)

  (5)杂志上看到有关外星人和不明飞行物的报道,而文中对此表述是“可能”、“或许”,你认为宇宙中有没有智能生物和星际文明?

  (科学家推测在宇宙100亿个星系中,若每10亿个行星上有一个居住着智能生命,至少也有10亿个行星上有智能生物,1960年5月7日第一个测听外星文明信号的奥兹玛计划失败。1972年美国发射了携带人类名片的宇宙探测器,这张名片在宇宙中经历亿万年仍清晰可辨。就目前来说,星际通信网已建立,只是还没有同外星人联系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只能用证据来说话。现在关于宇宙的智能生命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越来越多专家致力于这项研究课题,寻找外星际文明成了一个国际课题。)

  (6)我们的地球具有哪些条件,使其成为目前宇宙中所发现的惟一有生命的星体。

  (科学家基于对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的研究,反复计算了生命所必须的所有蛋白质,在某一个星球上,遇到一次偶然事件,而演化出生命的可能性概率约只1040000分之一,地球成为生命的惟一载体,是由其本身独特的环境决定的:①阳光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成的基础,不仅使地球表面,保持适当的温度,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能源。只要把我们与太阳的距离缩短5%,地球上的生物就会热不可耐而不能生存;这段距离只要加长1%,地球就要被冰川覆盖。②水是生命演化的温床,也是生命存在所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维持了一切生命。③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仅保护了地球,也使地球表面维持了适当的温度,任何行星要有一个适宜于生物生存,人类居住的大气层,必须满足多项严格的条件。④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保存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减少热量散失,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⑤氧气是维持一切动物包括人类生命所必须的,如果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高于25%,地球上易爆发天然火灾,含氧量低15%,大部分高级生物会窒息而死,大气中含氧量一直保持在21%左右。)

  (7)天体处于不断运动中,地球会不会受其他天体的冲撞,地球的未来是否也会变得荒凉?

  (20世纪80年以来,宇宙天体碰撞学说风行一时,科学家开始相信,地球历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与碰撞密切相关,这些事件的爆发造成了环境的灾变,从而导致生物的大规模绝灭。专家估计,直径大于1千米的小行星及超过600米的慧星,原则上都可能成为地球的潜在敌人,有可能使人类文明遭到毁灭,1千米的行星其爆炸威力可达1000亿吨TNT当量,远远超过当今世界所有同时爆炸的威力。目前,宇宙中直径为1千米的危险分子大约1200~20**颗,太阳系中直径达100米的慧星达100万颗,潜在危险很大,但每年都发生的可能性50万分之一,今后100年的可能性10万分之一,人的一生中可能性20万分之一。人类可以通过对近地小行星和慧星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未来可能发生的碰撞危险,并依靠人类当代的科学技术研究,制定合理的防御方案,在人类力所能及的范围防止灾难的发生。

  (质疑释疑,构建开放的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合作交流,资源共享。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本文属科普小品,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品味语句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揣摩作品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达技巧,体味语言特点,培养审美能力。)

  五、拓展延伸,培养情感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结合课文,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园的情感及必要的忧患意识。)

  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航员眼中的太空

  (3)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4)未来的太空城

  (5)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6)地球的未来

  (7)宇宙的边疆

  (8)地球为何是生命载体

  (9)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10)*航天历程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3

  教学目的: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3、拟清全文结构,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一、知识储备

  A.解说词的特点

  本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B.本文的说明顺序

  课文是电视片的解说词,所以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太阳系 行星 作者认为 “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课文说明由宇宙到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是统一的。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C.基础知识

  完成德阳《导学与探究》以下内容:

  1. 自学“预习提示”1——2内容,用笔勾出要点。

  2.完成“基础积累”1——2题,“基础集训”1——5题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作者扣住“宇宙的边疆”这一标题,是怎样通过对浩瀚宇宙的解说来探究“宇宙的边疆”之“谜”的?

  子问题1:在认真阅读全文基础上,完成下面问题。

  (1)宇宙有边疆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说说理由。

  (2)本文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来布局谋篇的?这样的顺序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

  子问题2:本文开篇三段和结尾两段有什么特点?

  子问题3: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子问题4: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5: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子问题6: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子问题7:本文在写作方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在本文找出有关句子,简要分析。

  子问题8:如何写解说词呢,写解说词又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三、课文小结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解说词也属于说明文的文体范畴。

  学习要注意其特点: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精粹和关键,即使必要的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课文介绍了宇宙的基础知识。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有无尽的遐想,也有无尽的思考和探索;本文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学习课文,要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到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课文。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数字海洋

  (1)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2)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二是信息网格集成。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三是知识综合应用。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3)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包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上,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极益不受侵犯。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为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的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处理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2.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格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3.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格集成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4

  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重点:

  1、整体感悟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过程及内容

  1、背诵文章开头的两句名言,并根据你对科学研究的感悟与理解,拟写一则名言。

  2、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

  (1)、标识出文章的段落,与每段的中心句。

  (2)、根据每段的中心句,理清本文的思路,并归纳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列出本文的提纳。

  3、阅读体验的交流,明确“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内容”的内容。

  4、收集有关宇宙讨论与作者的相关信息。

  5、为本文拟写一则导语。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2、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学习重点:

  体会解说词的文章特征,进一步感受科学思维及其语言表达的特殊美感。

  学习过程及内容:

  1、文题猜想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的体会,同学们再认真分析题目,思考一下,你从《宇宙的边疆》这个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简介有关宇宙的一些讨论与作者相关内容)

  2、文体回顾

  本文是一篇电视解说词,联系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归纳一下,电视解说词应该具备那些特征?(提示:语言、表达方式、说明方法、修辞手法等)

  3、学以致用

  根据归纳出来的电视解说词的特征,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特征的语句,熟读并进行分析。

  4、请根据你对宇宙的理解与感悟给“宇宙”下一个定义。

高二语文宇宙的边疆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

  2、体味本文语言的准确与情趣诗意之美。

  3、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探索过程中的怀疑和想象精神。

  三、教学难点:

  探讨标题的独特内涵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

  七、教学设计:

  1、导入:茫茫宇宙,充满奥秘。仰望星空之时,会有许多遐思,有没有外星人存在呢?让我们先看一段视频,你相信有外星人存在吗? 提问请一两个学生说说依据,我们走进课文《宇宙的边疆》,看看被美国人称为科学代言人的卡尔萨根怎么说的,他相信有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文章的写作宗旨“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

  2、问题一:探索宇宙时,应该具有什么精神?

  勇于怀疑 富于想象 (板书)

  设计意图:以两种精神作为文章的切入点,抓住文章的关键。

  3、问题二:文中的哪些段落体现着作者的怀疑和想象?

  我们回过头来会猛然发现这么多的段落都在提到怀疑和想象,看来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确实需要这两种精神,难怪有人称卡尔萨根被为“怀疑论的马丁路德金”并且怀疑和想象的内容“外形有无差别”“社会形态是否一样”“智能生命”“文明现象”(板书)和我们儿时的好奇是一样的,我们常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我们还可以说“宇宙辽阔无垠,很可能天外有人”。

  4、问题三:宇宙有边疆吗?宇宙有中心吗?

  讨论两分钟

  一部分同学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没有边疆”因为“宇宙辽阔无垠、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另一部分认为“宇宙有中心”因为“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还有一部分比较全面认为“宇宙有已知的中心也有一致的边疆”根据“80亿光年是我们已知的宇宙中心”和“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地汪洋之滨”。

  小结:所谓边疆中心都是对宇宙探索已知范围之内,未来还要我们这一代继续探索,那么中心边疆也会随之变化。

  5、问题四:分析文章某段落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特色?

  这样的段落虽然并没有体现怀疑和想象的精神,但它们为怀疑和想象提供了一种知识的背景,或是怀疑和想象的结果。同时运用准确而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科学知识离我们不再遥远。

  6、问题五:统观全文,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的奥秘?

  继续开拓是职责,未来取决于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寻找我们更为美好的家园。

  未来 (板书)

  让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抒情和议论的语言,并和解说词的特点联系起来,采用这样的语言方式会更贴近关注的心理,引起共鸣。

  7、总结文章写作的重要特色,领悟本文写作的深远意义。

  布置作业:任选一个你喜欢的题目,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宇宙群星知多少

  如果发现了生命星球

  地球的未来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6)

——《边疆》读后感3篇

《边疆》读后感1

  残雪的小说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读懂?如果压根就没想被理解,文字是用来缓和思维上的僵硬和死板。有人说边疆里的人对生眷恋不忘,活着是一种执着,就像书中的小里和小贵;此外场景也处处显得与众不同的荒诞,不期而遇。*心而论,残雪不是最会说故事的作家,因为她说的不是故事而是事,是隐藏在内心的千变万化。读她的小说多了,就不再去纠缠到底说了什么,不去纠结自知和无知。

  多年前,六瑾的父母抱着一股年轻的冲动,应了一则广告就来到边疆的小石城,在那里,他们发现这是一个一切事物都处于无形胜有形的地方,他们逐渐发现异常事物是怎样闯入人的生活。六瑾成年后决心重走父母当年在小石城走的路。通过与形形色色的边疆人的接触,她对边疆的事物———雪山、雪豹、壁虎、小鸟、岩石等也产生了荒诞不经的认识和想象。

  小说最后几章集中以书信的方式记述了父母和六瑾的现实生活,父母又回到原来的城市并作为老年志愿者挖战壕,父亲长期的失眠症在繁重的体力消耗后得到缓解。而六瑾在这条重走的道路上,虽遇到了父亲当年的老友却再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也无法融入其中 ,最终她发现除了小石城外她哪儿都不能适应。寻找本身就带着一种迷失的危险。

  后记

  除了小石城,书中还粗略地谈到山城、钟城、云城和六瑾父母来自的烟城:

  关于那些他们居住过的`城市,每一个都有鲜明的记忆。比如钟城,是那些狭长的、行人稀少的街道,路边的商店常年关闭,只有酒店门前的天蓬下,坐着几个醉醺醺的汉子。那是睡城。而山城,是建在山坡上的,住在里头几乎每天都需要等高爬坡。还有星城,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令人窒息的花香让人整夜烦躁。

  读到这些让我不禁想起卡尔维诺的名篇《看不见的城市》,残雪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卡,一个朋友以前也向我推荐过这本书,在日后读卡的过程中希望可以对他俩有所理解,或者正相反。

《边疆》读后感2

  十年行走讲述“他们”的生活。十年不间地行走,拉姆只身行于遥远山岭,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些她跋山涉水才终于抵达的乡村和人们。而他们也把她当做自己中间的一员,倾诉,分享,托付,呵护。也正因此,拉姆的文字常常抵达那些普通的旅行者所不能抵达的幽深之地。能够无嫌隙地融入“他们”的生活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之间又是怎样一种情感?本书分“云南”、“**”、“藏地”、“家园”四部分,阅读它,您会碰触到完全不同的生活、人生和心灵。你无法踏上所有的旅程,但阅读可以带给你别人找到的答案。

  对此书的喜爱有几点:

  1、黑色的封面,金色的山脉,充满了神秘感。

  2、这是一本面目相当独特的旅行文学,确实如此。作者文笔绮丽,又充满了少数民族的动感,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浓烈的异域风味。

  3、内容丰富,分成四个部分,读过之后尤其对《消失的猎头部落》及《相遇前世之古格》印象深刻。更奇怪于作者是怎样融入“他们”并记录“他们”的生活的。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少有的一口气读完还欲罢不能的一本书。

  一直对边疆游非常感兴趣,也看过一些描写边疆旅游的书。但是,这本书非常特别。作者去过的地方是一般驴友不曾也不敢涉足的偏远部落,走向了一个常人鲜有触碰的隐秘世界。就像序言中写的那样:“拉姆正在创造一种面目相当独特的旅行文学。”这本书能带给我们的收获也正在于此。很喜欢拉姆的文字,细腻、生动,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于那些生活在*边疆的人们的喜爱。一个人的旅行也可以如此精彩,古老的传说,神秘的前世,纯朴的人们,自在的生活,让我也有了一种出发的冲动,想要亲眼看一看书中那些地方。很喜欢这本书,推荐下!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宇宙的边疆公开课教案3篇

宇宙的边疆公开课教案1

  三维目标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4、借助文中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5、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理清思路,粗知大意

  3、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宇宙星空影像)

  你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行星和恒星吗?你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知道恒星为什么会散发出不同的光芒?你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

  天文奇观使人类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今天就让我们随卡尔萨根一起去领略宇宙的魅力。

  二、理清线索,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多媒体展示)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3、本文的说明顺序

  (1)作者卡尔·萨根如同一位导游,带我们在广袤的宇宙中遨游。边读课文边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宇宙的?这样的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多媒体展示):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

  ①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②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③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2)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板书)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三、质疑释疑,合作探究

  1、通过阅读《宇宙的边疆》,你了解到了什么?

  2、对文中的内容,你有哪些疑惑之处?

  3、集中疑问,筛选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组合作,探究释疑。

  (多媒体展示)

  (1)【提问】课文题目《宇宙的边疆》,宇宙是无穷的,文题是否矛盾?

  【明确】目前所探测到的最远的世界是总星系,总星系的半径为100亿光年,也是目前我们心中宇宙的大小,但100亿光年以外还可能有数不清的星系和星系团,它的边缘在哪里,至今仍是天文之迷,因此,文题的以宇宙的边疆仅指目前所探索到的宇宙的范围,文题不矛盾。)

  (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提问】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4)【提问】作者对人类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四、品读语句,体味特点

  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2、【提问】课文中有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3、本文属科普小品,请同学们从下列语句的品味中体会其语言特色。

  (多媒体展示)

  (1)海水才刚刚淹没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还乡心切。

  (人类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的陆地上来的,人类对大海的探索初具规模,但也仅仅是开始。海洋做为可利用资源还有许多仍待人类的开发、利用。“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并且阐述了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海洋是生命的.诞生之地。)

  (2)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

  (有的恒星旋转*稳均衡,有些恒星是因快速旋转而变了形。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仿佛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稳重沉静,有的急切躁动。读来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世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处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敢于想象,并不断地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更何况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这将是人类宇宙探索史上历史性的一步。作者语言严谨,“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拓展: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同学互相交流。

  参考(多媒体展示):

  (1)宇宙对于我们似乎是个很遥远的概念,学习了本文,我们进一步知道我们和宇宙只密不可分的。我们所见的奇异的天象和宇宙发生的壮观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处的奥秘和奇观还有待人类去探索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宇宙无涯,探索亦无境。

  (2)人类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拥有地球,我们栖居在目前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人类在一边创造着地球美景,一边留下越来越多的环境灾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加剧。一系列环境和生态危机全面爆发,正使人类面临空前的挑战。人类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爱家园,保护家园,刻不容缓。

  (3)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类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迹,我们是宇宙中的幸运儿。热爱生命,热爱家园。

  2、作业:在以下选题中选出你喜欢的题目,课外查阅资料,撰写一篇科学小品。

  (1)宇宙群星知多少

  (2)宇宙诞生及其发展

  (3)人类探索宇宙成果录

  (4)地球的未来

  (5)*航天历程

  板书设计:

  宇宙的边疆

  解说词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

  第一部分(1-4)探索宇宙的奥秘

  第二部分(5-10)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

  第三部分(11-13)宇宙中的恒星及特点

  第四部分(14-17)我们的星系及地球

宇宙的边疆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了解文中关于宇宙的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归纳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宇宙,培养宽广的胸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并运用说明方法,学会分析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

  难点:

  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晚上我们最喜欢躺在地上望着夜空,遥远的宇宙让我们浮想联翩,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

  二、写作背景

  20世纪末,我国开始走向“科教兴国”的康庄大道,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影响下,学科技、用科技、发展科技的热潮渐起。为了吸收世界先进的科研成果,一大批学者相继介绍、翻译了大量国外科技著作。于是,卡尔萨根的《宇宙》被翻译介绍到我国。

  三、作者介绍

  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四、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的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意思是要说明宇宙的范围、构成等问题。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6段),介绍宇宙的广阔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原因及意义。

  第二部分(第7-16段),漫游宇宙。对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做了解说。

  第三部分(第17-18段),回到地球。解说人类与地球及宇宙的关系。

  六、全文分析

  1、文章开头作者引用这两段话具有什么作用?

  明确:

  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此外,文章引用这两段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引用布莱斯帕斯卡的话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动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好大喜功”;引用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话则显示作者非常谦逊,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显得特别渺小,这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宇宙的无边和浩渺。

  2、第九段介绍了“星系”的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

  内容:①介绍了星系的构成与数量。②由星系中“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样多”,推测除地球外,“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

  作用: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引发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

  3、由“本星系群”到“M31”再到“M31以外”,这属于哪种说明顺序?这种结构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说明顺序: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文中先介绍本星系群的构成与形状;其后将镜头聚焦于其中的M31上,较全面地解说它的位置、构成和具体形状;最后再转到M31以外的银河系——我们所在的星系。

  好处:便于镜头拍摄和画面呈现,同时也使相关部分的内容解说易被观众接受与理解。

  4、最后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地球及整个宇宙哪些丰富的情感?

  明确:

  ①“有幸”一词表明对人类生于地球的庆幸与感恩。②“这里有……有……有还有……”,用排比句表达作者对地球的热爱、赞美之情。③“许多这样的星球”指像地球一样存在的星球,这其中应该有无穷的秘密,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④“家园”在这里指宇宙,它表明作者对自己作为人类一员充满了自豪感,并产生了认识字宙、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5、从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

  明确:

  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包含五个方面: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它是个无限永恒的时空。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②宇宙真空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③整个宇宙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④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⑤宇宙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探索。

  6、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它们的作用。

  明确:

  (1)列数字。如“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列数字可以使人们对事物的大小、数量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2)作比较。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作者把光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和地球周长作比较,使我们对光的传播速度有了具体可感的认识。

  (3)举例子。如“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

  7、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明确:

  (1)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2)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了某种契合。

  8、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有什么作用?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

  明确: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如文章开头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具有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于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表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更是随处可见,比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

  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读者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读者,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七、中心思想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也是一篇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文章采用空间顺序,主要向读者介绍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宙生命的存在,作者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起了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八、写作特点

  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畏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②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科学规范。

  例如,“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千米(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用确切的数字来说明光传播的距离之长,能够让人们有确切的印象,另外“约”字的运用,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能够看出作者思维的缜密。

  ③说明中融入议论、抒情,使文章内涵丰富,具有人文色彩。

  作者用通俗浅易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无穷奥秘和久远历史,使本来枯燥乏味的解说变得生动有趣,更能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欲望。如“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

  ④说明中运用拟人手法。

  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出这些星系的存在状态。再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出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大海如同母亲一样在呼唤着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

  九、补充资料

  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十、总结全文

  《宇宙的边疆》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也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作品。文章主要向读者介绍有关宇宙的知识。作者以形象、优美而又严谨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浩瀚无边和神秘莫测,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兴趣。

  布置作业

  学习了《宇宙的边疆》,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谈谈。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宇宙是唯一的吗?

  吴炎

  20世纪7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设,即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许多宇宙之一,它们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到了80年代,现代宇宙学中的某些理论则证明,这样的“*行宇宙”的确可能存在。近年来,英国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个“宇宙”在我们的宇宙中遗留的痕迹,他们认为有可能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

  “宇宙膨胀”能产生更多宇宙吗?

  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转瞬即逝的超高速扩张阶段,科学家将这个阶段称为“暴涨宇宙模型”。简单地说,就是宇宙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里,将其体积扩大,就像吹气球一样。而如果膨胀的速率稍微改变一点儿,我们的宇宙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因此,许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暴涨宇宙模型”。他们提出,我们现在观测到的宇宙空间,更贴切的说法是类似一个泡沫,在宇宙之外还存在无数个泡沫,也就是说,存在无数个宇宙。所有的宇宙有着同样的或者说类似的机制进行各种限制,每个宇宙都经历了一次大爆炸,它们都是在大爆炸中诞生,并且存在着相同的物理定律。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宇宙都能“存活”下来,只要将大爆炸的“参数”进行细微的调整,各种宇宙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了。

  多元宇宙论的观点

  支持“宇宙永恒膨胀论”的科学家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不管是我们的宇宙还是其他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在此之间也有更多宇宙产生,此论点也被称为“多元宇宙论”。其他宇宙在特性上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存在差异,但与我们所处的宇宙共存。虽然“宇宙膨胀说”仍然没有切实的理论模型,但理论表明,的确可以有若干宇宙以不同的速率同时膨胀。在这个更为广大的“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罢了。其他的宇宙中可能无法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甚至根本无法产生物质。然而我们所认为的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也许并不唯一,同时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学定律体系与我们所认为的条件大相径庭,但可能营造同样适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甚至可以有生命在其中诞生。

  另一个“宇宙”被发现的证据

  不久前,英国科学家罗杰彭罗斯称已经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另一个宇宙的证据。他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神秘的同心圆现象,可以据此推断宇宙诞生之前还有宇宙,并且同心圆提供了前一个宇宙中所发生的事件的痕迹。他的研究报告称,一共发现了12个同心圆辐射“印迹”,其中有5个圆具有特别的意义,分别对应着宇宙演化历史上5次大规模的事件。出现在星系团附近的神秘“圆环”的变化幅度从背景辐射上看却显得非常低。因此研究人员似乎开始抛弃“暴涨宇宙模型”,“暴涨”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将来会继续膨胀直到到达一个临界点。这种宇宙模型不仅有开端,也有结束。

  这一发现并不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相反,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大爆炸可能发生过很多次。科学家们解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循环”的宇宙中——一个宇宙终结,标志着一个“世代”的结束。但是它会立即引发一次大爆炸,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世代”,也就是一个新的宇宙,这样永恒循环。两位著名的宇宙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斯泰恩哈特和牛津大学的尼尔图洛克曾出版图书表示:“无论是时间还是宇宙都没有开始或者结束。宇宙进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大爆炸’每一万亿年发生一次,每一次都伴随着新物质和新辐射的产生,并形成新的星系、恒星、行星以及生命。我们不过是最近一次循环的组成部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暴涨宇宙模型”指的是宇宙曾经历过的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内,其体积瞬间超高速扩张的阶段。

  B.“暴涨宇宙模型”认为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中,并在以后会继续膨胀直到到达一个临界点。

  C.“多元宇宙论”指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所有的宇宙都处于不停膨胀当中。

  D.“多元宇宙论”认为,其他宇宙如果修改若干常量或定律,组合得出的物理定律体系可能营造同样宜于生存的和谐世界,生命有可能在其中出现。

  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证实,宇宙都有着各自的物理学定律和错综复杂的结构,生命就在其中一切条件都恰好适宜的宇宙中出现。

  B.科学家通过宇宙大爆炸遗留下来的辐射证实,宇宙曾经历过一个在极其短的时间(远小于1秒)内其体积瞬间扩大的阶段。

  C.在“多元宇宙”中,我们的“宇宙”只不过是极渺小的一个单元。其他的宇宙中不可能产生银河系、恒星、行星和生命。

  D.罗杰彭罗斯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中,发现了宇宙大爆炸之前还存在着另一个宇宙的证据,这一发现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3.你认为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证明多元宇宙的存在?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4.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美国、苏联和*第一艘宇宙飞船的主要技术指标,请依据这一表格提供的信息简要说明我国“神舟号”飞船与美国“水星号”飞船、苏联“东方号”飞船相比在技术上的进步点。(不超过50字,含标点符号)

  美国“水星号”飞船苏联“东方号”飞船*“神舟号”飞船

  起飞质量/t约1.4约4.77.8

  座舱最大直径/m1.82.32.5

  电源蓄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

  构型座舱制动舱再入舱、仪器舱附加段、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

  答案及解析:

  答案:

  1.C

  2.B

  3.不能证明。①这些成果是科学家的一种推理,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但是没有经过全面的检验,也没有形成被所有人认可的理论。②多种研究成果虽然都承认“多元宇宙”的存在,但是科学家们所认为的“多元宇宙”存在形式是不一样的。这些研究成果之间存在抵触对立,并不统一。(若答“能证明”,言之有理亦可)

  4.我国“神舟号”飞船与美国“水星号”飞船、苏联“东方号”飞船相比,起飞质量和座舱最大直径更大,电源系统更先进,构型方面舱数增加、功能更加齐全。

  解析:

  1.C项,“我们所在的宇宙包含着众多的宇宙”错,文中说的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只是一个更大宇宙中的其中之一”。

  2.A项,“科学家证实”错,这只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是“可能无法产生”。D项,原文说的是“这一发现并不是对大爆炸理论的否定”。

  3.回答这类题,要求立足文本,感悟文本内容,独立思考,发表看法。本题答案可以多元化,答能证明或不能证明都可以,只要理由表述充分,有说服力即可。

  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明确说明角度,本题要求回答的是我国“神舟号”飞船与美国“水星号”飞船、苏联“东方号”飞船相比在技术上的进步点。然后分析表格,看表格中在哪些方面做了比较,在这些方面我国“神舟号”飞船表现出怎样的特点。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宇宙的边疆公开课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学习课文,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的精神

  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 教学过程:

  1、导入

  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人的胸怀到底有多么宽广呢?请让我们先来了解天空--宇宙的宽广。今天我们学习卡尔萨根的科普名篇《宇宙的边疆》

  大家来看这个题目《宇宙的边疆》,很明显,文章的对象是宇宙,那么老师请问一下大家,宇宙有没有边疆?带着问题,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从文中让我们来找出答案。

  2、整体感知

  1) 作者介绍: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本文的作者是卡尔萨根,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公众天文科学家”。他引导了美国几代年轻人,探索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他解说的电视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同名科普书籍《宇宙》与电视片《宇宙》配套,八十多个国家出版,是历史上英语科普书籍中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主要作品还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而本文正是作者对《宇宙》的解说词。

  那什么是解说词呢?

  是一种配合图画或实物等的文字说明,使观众借助一定的文字介绍,获得深刻的认识。经常出现在运动会、晚会等场合

  2)速读全文,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并思考文章的说明顺序

  宇宙(1-6)--星系(星系群、子星系)(7-9)--恒星(12-14)--太阳系(15-16)--地球(17、18)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

  星系 星系(7-9) 离地球80亿光年

  本星系群(10) 离地球200亿万光年

  银河系(11) 离地球4万光年

  太阳系 彗核 离地球1光年 由远到近

  3)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文章为什么运用这样的说明顺序?

  1、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2、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符合宇宙演化规律。

  3、其次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解说词,解说随着摄影镜头缓缓推进,解说与画面同步协调,表述清晰。跳出宇宙之外,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4)那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文中议论与抒情的句子 ……通过这些句子让我们来总结一下作者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作者对人类的认识: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进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议论与抒情句子的作用: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5)通过通篇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解说词三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的对象、 清晰的顺序、优美的语言

  6)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咱上课之前提出的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疆?

  有,是暂时的;人们每探索一步,边疆就扩大一步;

  没有,是扩张的;随着人类的认识发展而不断地扩张

  所以面对未知的宇宙,主动权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勇敢、光荣的,我们以我们渺小的身躯,学习科学精神,探索广阔的宇宙的未来……

  4布置作业;最后,老师布置一个作业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学习《宇宙的边疆》这篇解说词,大家来为我们的校园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写一篇解说词,同时注意解说词的特点。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3篇(扩展8)

——宇宙的边疆的读书笔记3篇

宇宙的边疆的读书笔记1

  读了《宇宙的边疆》这篇科普文章后,我意识到宇宙的广阔无垠,人类与人类的居住的地球不过是苍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除此之外,我还知道了一些关于星系和恒星的奥秘。如:一些旋涡星系是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两个卫星通过引力将一些小的星系束缚在一起形成大的星系。再如:有些星球脆弱得像肥皂泡,却又大得能容下1万个太阳;有些小如一座城池,却比铅的密度大100万亿倍。还有发蓝光的星是年轻的恒星,发黄光的星是中年的恒星,发红光的星就是已经垂垂老矣的恒星等等。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了解过的,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的宇宙还有那么多有趣的现象。

  文章中除了提到许多有趣的宇宙知识外,还提到我们人类要勇于探索宇宙。是啊,一切发展都是从探索中开始的,我们人类在千百年来探索我们的地球,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今我们的目光已经转到了宇宙。就我们*而言,早已经开始了对太空的探索,并取得了娇人的成绩。比如在2012年6月我国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搭载着三个航天员升空,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这是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这标志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在对太空探索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对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保护。我们的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它表面覆盖了大部分的水。我曾看过一部纪录片,从外太空中看地球,地球花枝招展、五彩斑斓、桃红柳绿。我也多次听过外婆感叹她小时候可以直接观赏到夜空中一条银色的光带,那就是银河系,可是现在呢?光污染已经侵染了夜空,即使是晚上,天空也仅是射出黄黄的灯光,哪有什么星星。其实星星一直在那里,只是被杂物笼罩住了它们。

  其实探索和保护地球并不冲突,我们对浩瀚而古老的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正一步步地实现,但保护地球却没有那么被人们重视。我们应该从身边事做起,既积极探索宇宙,又努力保护地球。

推荐访问:边疆 反思 宇宙 《宇宙边疆》教学反思「」3篇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1 宇宙的边疆教学反思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