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2023年)

时间:2023-04-12 18:30:07  来源:网友投稿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2023年)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二)动词的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形容词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3.形容词的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四)数词作形容词(一说是数词作动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四、一词多义

  1、绝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隔绝)

  ③以为妙绝(《口技》)(极点)

  ④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非常)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⑥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

  2、强

  ①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杜甫《前出塞》)(有力的弓)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健、强壮)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略多)

  ④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qiǎng,勉强)

  ⑤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强盛)

  3、假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借、借用)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借助、利用)

  ③乃吾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假装)

  ④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如果)

  4、望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远看)

  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盼望、希望)

  ③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声望)

  ④予犹记周公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农历十五日)

  5、闻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听见)

  ②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见闻、见识)

  ③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听说)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使上级听见)

  ⑤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声望、声名)

  ⑥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闻名、出名)

  ⑦扫后更闻香(《和张秀才落花有感》)(用鼻子嗅)

  五、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一)判断句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②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被动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被雕刻)

  (四)省略句

  ①輮以(之,省代词,它)为轮

  ②蟹(省谓语“有”)六跪而二螯

  (五)固定用法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2

  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阅读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1)

——小升初语文考点知识 (菁选3篇)

小升初语文考点知识1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小学阶段要求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2、汉字常识

  小学阶段要求学会二千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学会三种查字方法,并能熟练地;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4、成语

  成语是*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是小升初的考点之一。

  5、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是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值较高,但是不容易得分。

  6、古诗词

  从小升初语文历年的真题来看,古诗词占有一定的分值,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古诗词的复习。

  7、名言警句

  从历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来看:题量多、篇幅大、考点涉及面广、阅卷标准严苛和选拔性强。所以在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过程中,对于小升初语文的考点大家一定要掌握。

  8、词组

  词组,又称短句、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

  9、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10、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小升初语文考点知识2

  一,《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好,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孔明 )、“凤雏”是(庞统)、“美髯公”是( 关羽)、“小霸王”是( 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

  二,被称为“神机军师”的人物是( 朱武),出自名著《 水浒传》。

  三,“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四,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小升初语文考点知识3

  1、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小学阶段要求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

  2、汉字常识

  小学阶段要求学会二千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大部分会用,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学会三种查字方法,并能熟练地;能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

  3、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帮助我们辨别句子的语气,分清句子结构,识别句子性质,从而正确了解句子的意思。

  4、成语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是小升初的"考点之一。

  5、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文学常识是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分值较高,但是不容易得分。

  6、古诗词

  从小升初语文历年的真题来看,古诗词占有一定的分值,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古诗词的复习。

  7、名言警句

  从历年小升初语文真题来看:题量多、篇幅大、考点涉及面广、阅卷标准严苛和选拔性强。所以在小升初语文备考的过程中,对于小升初语文的考点大家一定要掌握。

  8、词组

  词组,又称短句、短语,在文法概念中是指完整句语中的片段。在日常的语言中,一个词组可以指的是单词的任何聚合。在语言学当中,一个词组是单词的一个群组(有时是一个单词),在句子的语法中,它作为一个单个的单元而起作用。

  9、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

  10、谚语

  ?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现成的话。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2)

——考研政治的考点知识整理 (菁选2篇)

考研政治的考点知识整理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

  (2)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药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3)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济机制。

  (4)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5)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

  2.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考研政治的考点知识整理2

  对立统一规律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原因:

  ①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②是贯彻另两个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③它提供了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着矛盾的规律,矛盾,也就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因素和倾向。

  其次,对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理解尤为重要。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共处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指矛盾对立面相互排斥、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事物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基础。

  矛盾的同一性作用表现在:①它是事物发展的前提。②它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③它规定了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作用表现在:①一个统一体内,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事物质变创造条件。②不同的统一体间,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3)

——高考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整理 (菁选2篇)

高考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整理1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

  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

  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高考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整理2

  一.实验操作中7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需要温度计的实验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①加热KMnO4制氧气 ②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4)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点知识整理3篇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点知识整理1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点知识整理2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9)

  一、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

  1、第一次*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的市场

  直接原因:*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的*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

  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清*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

  ①*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3)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等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财政。

  ②*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的狂潮,严重破坏了*的*。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要瓜分*。

  直接原因:义和团反帝国运动。

  (2)时间:1900—1901年

  (3)结果:签订了《辛丑条约》

  (4)影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高中必修一历史重点知识整理3

  隋唐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封建国家的分裂走向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民族*的对峙、交流和民族大融合;应用科技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积极消极影响。

  2、正确看待两宋和辽、西夏、金之间的和与战。透过现象看本质。

  3、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作用。正确评价。

  4、宋、辽、夏,宋金对峙图,契丹,党项,"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5、元朝的历史地位(大统一,大融合,大制度)。

  6、元朝对*和台湾的管辖。

  7、三大发明,沈括、郭守敬及其科学成就,理学,宋词、元杂剧。

  说明:此阶段学习的重点一是中央集权的加强;一是民族关系;一是从宋太祖到王安石变法的内在联系;一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5)

——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 (菁选3篇)

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1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1、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2、*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3、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4、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6、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线上。

  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2

  1、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3、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1、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2、*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3、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4、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6、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4、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5、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6、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线上。

  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7、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高中化学重要的考点知识点3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扩展6)

——高考化学的要点知识整理 (菁选2篇)

高考化学的要点知识整理1

  一、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因反应发生使有关离子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弱碱阳离子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如Fe3+、Al3+、Zn2+、Cu2+、NH4+、Ag+ 等均与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阴离子只存在于碱性溶液中。如:

  CH3COO-、F-、CO32-、SO32-、S2-、PO43-、 AlO2-均与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生成正盐和水。

  如: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

  如:Ba2+、Ca2+与CO32-、SO32-、 PO43-、SO42-等;Ag+与Cl-、Br-、I- 等;Ca2+与F-,C2O42- 等

  5.若阴、阳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Al3+与HCO3-、CO32-、HS-、S2-、AlO2-、ClO-、SiO32- 等Fe3+与HCO3-、CO32-、AlO2-、ClO-、SiO32-、C6H5O-等;NH4+与AlO2-、SiO32-、ClO-、CO32-等

  6.若阴、阳离子能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I-、S2-;MnO4-(H+)与I-、Br-、Cl-、S2-、SO32-、Fe2+等;NO3-(H+)与上述阴离子。S2-、SO32-、H+

  7.因络合反应或其它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F-、CN-、SCN-等; H2PO4-与PO43-会生成HPO42-,故两者不共存.

  二、离子方程式判断常见错误及原因分析

  1.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写、拆、删、查四个步骤来写)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类型:分清类型,注意少量、过量等。

  (6)细检查: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例如:(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 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

  (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

  (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

  (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 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

  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

  (6)“=”“ D ”“↑”“↓”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 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

  2.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1)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

  (2)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

  (4)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

高考化学的要点知识整理2

  混合液的pH值计算方法公式

  1、强酸与强酸的混合:(先求[H+]混:将两种酸中的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H+]混 =([H+]1V1+[H+]2V2)/(V1+V2)

  2、强碱与强碱的混合:(先求[OH-]混:将两种酸中的OH离子物质的量相加除以总体积,再求其它)

  [OH-]混=([OH-]1V1+[OH-]2V2)/(V1+V2)

  (注意 :不能直接计算[H+]混)

  3、强酸与强碱的混合:(先据H+ + OH- ==H2O计算余下的H+或OH-,①H+有余,则用余下的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H+]混;OH-有余,则用余下的OH-数除以溶液总体积求[OH-]混,再求其它)

  稀释过程溶液pH值的变化规律:

  1、强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 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2、弱酸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但始终不能大于或等于7)

  3、强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 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4、弱碱溶液:稀释10n倍时,pH稀〉pH原-n (但始终不能小于或等于7)

  5、不论任何溶液,稀释时pH均是向7靠近(即向中性靠近);任何溶液无限稀释后pH均接近7

  6、稀释时,弱酸、弱碱和水解的盐溶液的pH变化得慢,强酸、强碱变化得快。

  强酸(pH1)强碱(pH2)混和计算规律

  1、若等体积混合

  pH1+pH2=14,则溶液显中性pH=7

  pH1+pH2≥15,则溶液显碱性pH=pH2-0.3

  pH1+pH2≤13,则溶液显酸性pH=pH1+0.3

  2、若混合后显中性

  pH1+pH2=14,V酸:V碱=1:1

  pH1+pH2≠14,V酸:V碱=1:10〔14-(pH1+pH2)〕

  酸碱中和滴定:

  1、中和滴定的原理

  实质:H++OH—=H2O 即酸能提供的H+和碱能提供的OH-物质的量相等。

  2、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

  (1)①滴定管的刻度,O刻度在上,往下刻度标数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②滴定管可以读到小数点后一位。

  (2)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3)准备过程:

  准备: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洗涤:用洗液洗→检漏:滴定管是否漏水→用水洗→用标准液洗(或待测液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液面→记数据V(始)

  (4)试验过程

  3、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利用n酸c酸V酸=n碱c碱V碱进行分析

  式中:n——酸或碱中氢原子或氢氧根离子数;

  c——酸或碱的物质的量浓度;

  V——酸或碱溶液的体积。当用酸去滴定碱确定碱的浓度时,则:

  c碱=

  上述公式在求算浓度时很方便,而在分析误差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分子上的V酸的变化,因为在滴定过程中c酸为标准酸,其数值在理论上是不变的,若稀释了虽实际值变小,但体现的却是V酸的增大,导致c酸偏高;

  V碱同样也是一个定值,它是用标准的量器量好后注入锥形瓶中的,当在实际操作中碱液外溅,其实际值减小,但引起变化的却是标准酸用量的减少,即V酸减小,则c碱降低了;对于观察中出现的误差亦同样如此。

  综上所述,当用标准酸来测定碱的浓度时,c碱的误差与V酸的变化成正比,即当V酸的实测值大于理论值时,c碱偏高,反之偏低。

  同理,用标准碱来滴定未知浓度的酸时亦然。

推荐访问:劝学 考点 整理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3篇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 《劝学》考点知识整理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