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

时间:2022-12-31 14: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  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

  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高明的老师总是把游戏和教育糅合得天衣无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关键是要像金老师那样引导有方,指导得法。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2

  今天谢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谢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口语交际的目标。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等地和孩子们交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发言,锻炼了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交际习惯,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口语交际课的特点,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 层次分明,富有趣味

  1、情景导入,富有情趣。

  通过学生观察校园的图片,让学生想想:喜欢在清洁卫生的地方学习还是到处垃圾的地方学习呢?通过图片引入话题《我们身边的垃圾》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有了想说的冲动。

  2、 情景表演,情理相生。

  以课文里面的鸭先生的小路为线索,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的垃圾,让同学们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到底从哪来的呢?在这一环节中,谢老师安排的情景表演十分有趣,也是学生们最为喜爱的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上台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对乱丢垃圾的小朋友进行劝阻和教育,这环节能让学生有效地体会乱扔垃圾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应该去劝阻别人不要扔垃圾。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课堂中。

  3、 处理垃圾,设计有趣。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那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垃圾呢?通过这个问题,顺理成章的过度到了下一环节,处理垃圾。引出了接下来的有趣活动:垃圾分类、设计垃圾桶等。

  4、 小结拓展,情浓意远。

  老师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扩展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家跟父母说说,你还想怎么处理垃圾呢?使保护环境的课题走出校园,进入家庭,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是社会的首要任务。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的创设在口语交际中起重要作用,他是学生主动发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发表。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多个情景。

  1、 联系生活,出示校园的环境图,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2、 联系学生熟悉的课文题材,创设说话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3、 通过了解身边的垃圾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想办法处理垃圾,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以上几个层层深入的情景创设,使学生积极投入,主动交际,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质量。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因此,在交际过程中,需要设计多个回合,要求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层层深入,语言表达方面步步提高。在本课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三个回合的交流:第一回合,问学生“你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说出环境整洁卫生的重要性;第二回合:让学生发现垃圾,说说“身边的垃圾从哪里来?”第三回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说出各种方法后,老师很自然的把话题扩展,你还有什么处理垃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自己的想象力。三个回合的交流,从简单到丰富,从表面到深入,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整个交际过程中,通过老师的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3

  《家》这首儿童诗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5课,全文短而精简,仅两节六小句,前四小句为一节,写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家,通过前四句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家”的初步内涵,为第二节的学习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后两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这个伟大的大家庭。

  陆颖老师执教的《家》成功之处在于: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陆老师在教学时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语言及鼓励的话语创设了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节课老师给每一行诗都配了一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了许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边读边欣赏,在联想中体会诗意,在理解中读出情感。尤其是一组欣赏祖国美景的图片,在学生情不自禁的感叹话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在沸腾。有小朋友说,欣赏完祖国美景后,他感到很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课堂上,在陆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把握住朗读基调,读出了感情。

  3.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陆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课文前四句话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说话,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如“蓝天是白云的家”,教者在孩子们说出这句后,提出:白云宝宝回到家开心地玩起了魔术,它会变些什么呢?让孩子感受到白云在蓝天这个家里面是自由的。再看“树林是小鸟的家”,在学生看图充分发言后,老师又问: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后让孩子们思考:鱼儿们会在水里做什么呢?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树林、小河带给小鸟和鱼儿的快乐和幸福。教学“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时,教师一改上面的学习方法,告诉孩子们: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绿色的小草、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美美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泥土里有充足的养分,它是种子生长必不可少的。

  4.重视字词教学,检查方法巧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陆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重视了字词的教学和巩固训练。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成词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训练扎实,有针对性,特别是儿化和轻声的训练,毫不含糊。

  想和陆老师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之后,老师能否让他们想象,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还有谁也是谁的家?如此,不仅是对文本的丰富与补充,也是对文本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4

  《家》这节课设计新颖、独特,层次分明,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锤炼了学生的语言,是一节很有特色的语言课。在本节课中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

  1.学生能借助拼音课文读和认读生字,这是符合低年级的阶段目标和要求的,可见,教者对低年段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得很到位。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者应用了谈话导入,通过谈话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走进了文本。

  3.阅读有梯度、有层次。通过多次不同目的的朗读课文,不仅扫清了阅读障碍,而且对课文还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感悟打下了基础,达到了以读促讲的目的。

  4.教者能强调学生说完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的流畅性、连贯性及完整性。

  5.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评,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6.拓展训练又是本节课的又一大亮点。学完整首诗歌后,让学生创编儿童诗,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不仅锤。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5

  听完薛老师的课,感受颇深,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更给人一种“此乃真为新教师吗”之惑。她那亲切的声音和沉稳的神态,以及与学生之间一起演绎的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我想用“三妙”来概括这堂课给我的启发和感受。

  一、课堂氛围活跃,富有童趣

  薛老师上课伊始,并用游戏热身,让孩子们一边模仿声音,一边加上动作。所举动物都是常见的。所以孩子们学的开心做的高兴,一下子调动起了全部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薛老师抓住一年级小朋友喜欢游戏的心理特征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同时又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了解,掌握了知识点“象声词”,薛老师又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逐层击破重难点,条理清晰。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薛老师将它设定为“通过比较朗读小动物叫”的句子。体会小动物盲目听信和跟从他人,让事情越传越变样。以及通过朗读描写野牛的句子,让孩子们明白要发现正确对待事情的方法。为了攻破难点、落实重点,薛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时,用这样的过渡语转过来。“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师生分角色来读颜色不同的内容。之后引导孩子们发现由“小动物跑的句子”和“小动物叫的句子”再分类学习“跑”和“叫”的句子。通过“跑的句子”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们的“盲目跟从”;学习“叫”的句子时,她则是让孩子们比较句子,朗读句子加以分析,帮孩子们梳理出了“害怕——越来越害怕——甚至危及到生命”三个心里递减的变化层面。大伙儿的表现如此而野牛却与大家不同,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薛老师先由野牛的“问”——到动物们的“没有亲眼看见得出的”眼睛;再到兔子的“耳朵”听见,最后到野牛的用“心”思考。这样的设计串联起了整个重难点,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逐层接近寓意,将唐突又难懂的寓意分解、细化掉。不能不说是薛老师的匠心独具之处,此为“二妙”。

  三、加入写字教学,开发教材。

  在学习完整篇课文,理解感悟完寓意之后,薛老师将这节课的结晶字“聪”,当成生字,让学生们拿起笔写一写。改变了传统选学课文没有生字可写的局面,开发创造了教材,做到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的语文课,此为“三妙”。

  当然,当我们佩服与薛老师的敢于尝试选学课文,大胆设计教学环节;当我们还沉醉在学生们的书声琅琅,陶醉于老师点拨的靡靡之音时,下面几点拙见能够让我们互相讨论一下:

  ⑴让学生表演读。薛老师只是提醒学生记住课文,而忘了观察动物的神情。紧张、皱眉,所以孩子们上台只沉浸在嬉笑当中,有种只演其象,而不演其本质象的感觉。

  ⑵当薛老师问孩子们喜欢谁时,孩子们有的说野牛并且说因为野牛勇敢、冷静让老师顺利地导出“聪”字,问题也由此产生。薛老师没有让孩子们直接写,而是继续追问刚才的问题,结果孩子们则天马行空乱扯开来,颇有多此一举之嫌。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6

  11月20日上午第一节课听了刘x老师《大小多少》的公开课

  这次听了刘老师的课整体感觉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课前的《余力学文》吟诵到行礼听音乐整个课堂国学都运用的灵活自如,课前一分钟的演讲孩子虽然没有讲完,但是声音非常的洪亮清晰,刘老师引导孩子进行了鼓励,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想象。

  新课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生字词还是学习课文都采用了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这种方式不仅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更温习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在识字环节刘老师采用分小组、男女生等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孩子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并对所学习的字词进行了水果、动物的分类,重点学习了“反犬旁、鸟字边”这两个偏旁并进行了同偏旁字的延伸,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个、头、只、群、颗、堆”等量词的学习,并引导孩子动笔在书上画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建议孩子们的铅笔橡皮课下提前准备好给孩子养成课前准备的课上所需学习用品的习惯。

  再有整节课内容有点偏多,重点突出的不是特别的很明显,应该在量词学习的过程中多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这一点也是自己*时在教学中没有做到的也是自己后期需要努力更正的地方。总之,刘老师的这一节课备课非常的用心认真,在整个课堂上非常注重孩子们坐姿等好习惯的养成。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7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

  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8

  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李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说话练习,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这些恰恰是低年级长期以来的教学重点。整堂课环节紧凑、条理分明,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知道了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有利资源,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凸显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一遗憾的也是没有写字部分

  赵老师的这节课由听大海的声音入手,引出大海的画面,再说说看到的大海样子,由听——看——说多种感官结合教学,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识字教学中,老师先示范,强调重点笔画,学生描红再仿写,并强调了写字的姿势。可以说整节课是一种阶梯教学,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的。

  刘老师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课如其人,从上课伊始挥洒自如的书写,就让我叹为观止,这说明刘老师有着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细致全面的拼音复习,让学生重温拼音的重点,不过这一环节有些繁重,占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拖延了时间。如果课堂上放慢脚步,多给学生一些读和说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可能更加浓厚。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9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自己去吧》一课,我想到了许多:

  一、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李老师在教学中就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上课伊始,李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加上精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悬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整节课中,李老师的课件精致生动,符合低段学生对动态画面的喜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富于变化的动作,无疑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二、李老师注重了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篇教材几段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教师在教会了学生了学习小鸭学游泳的内容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学有目标,做有引导,自学小鹰学飞翔一课,自己划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朗读体会,得出道理,突显了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注重了朗读,并且朗读方式多样。有齐读、个人读互相合作读分角色读,带着体会读,读出鸭妈妈对小鸭的关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语感。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

  《阳光》是一篇笔调优美的文章。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在教学时,唐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审美化教学这一理念。

  一、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生字、词教学。在这一环节唐老师充分把自*放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提个醒,解决字音难点,自主发现字形的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阳光》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唐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阳光照射下的小河,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当然,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在教“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时,老师先让学生看锦缎,了解什么是锦缎后,再让学生带着对锦缎的理解转到课文上,进行朗读感悟,会把课文读得更美。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1)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

  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高明的老师总是把游戏和教育糅合得天衣无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关键是要像金老师那样引导有方,指导得法。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2

  今天谢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谢老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比较全面的口语交际的目标。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等地和孩子们交流,耐心地听取他们的发言,锻炼了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交际习惯,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下面,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口语交际课的特点,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 层次分明,富有趣味

  1、情景导入,富有情趣。

  通过学生观察校园的图片,让学生想想:喜欢在清洁卫生的地方学习还是到处垃圾的地方学习呢?通过图片引入话题《我们身边的垃圾》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有了想说的冲动。

  2、 情景表演,情理相生。

  以课文里面的鸭先生的小路为线索,让学生发现我们身边的垃圾,让同学们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我们身边的垃圾到底从哪来的呢?在这一环节中,谢老师安排的情景表演十分有趣,也是学生们最为喜爱的一个环节。老师让学生上台当一名环保小卫士,对乱丢垃圾的小朋友进行劝阻和教育,这环节能让学生有效地体会乱扔垃圾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同时也应该去劝阻别人不要扔垃圾。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课堂中。

  3、 处理垃圾,设计有趣。

  既然生活中不可避免出现垃圾,那有什么好办法处理垃圾呢?通过这个问题,顺理成章的过度到了下一环节,处理垃圾。引出了接下来的有趣活动:垃圾分类、设计垃圾桶等。

  4、 小结拓展,情浓意远。

  老师对这节课进行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扩展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回家跟父母说说,你还想怎么处理垃圾呢?使保护环境的课题走出校园,进入家庭,让人们意识到保护环境是社会的首要任务。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情景的创设在口语交际中起重要作用,他是学生主动发挥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思考,敢于发表。在本课教学中,老师创设了多个情景。

  1、 联系生活,出示校园的环境图,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2、 联系学生熟悉的课文题材,创设说话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

  3、 通过了解身边的垃圾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想办法处理垃圾,充分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以上几个层层深入的情景创设,使学生积极投入,主动交际,从而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训练质量。

  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是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质量,因此,在交际过程中,需要设计多个回合,要求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层层深入,语言表达方面步步提高。在本课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三个回合的交流:第一回合,问学生“你喜欢在怎样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说出环境整洁卫生的重要性;第二回合:让学生发现垃圾,说说“身边的垃圾从哪里来?”第三回合:让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说出各种方法后,老师很自然的把话题扩展,你还有什么处理垃圾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自己的想象力。三个回合的交流,从简单到丰富,从表面到深入,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整个交际过程中,通过老师的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3

  早上,刘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课吧。听你课。”

  “好”。

  和刘彬太熟,所以被她听,不紧张,也没压力。*时怎么上,就怎么上。上完,好的大力赞扬,差的毫不留情,觉得意见不同,也争起来,两人絮絮叨叨讲了一个大课间,直到下面一节课的老师进教室,才作罢,上的和听的,都挺愉快,她说下次还听,嘴上说:“别来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欢迎的。原生态的课,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学,好的和不好的,两人讨论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开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化化妆”,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

  被表扬的地方:

  1、送词。

  虽然是第一课时,但没采取带读,帮教的过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学、熟悉的基础上,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把所有的生字读出来,另一个直接给生字组词。检查的时候,先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打顿了,施改明之说:“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组什么词语?”我说:“哈哈,其实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这样,王老师再送你几个词,安康,小康之家,康庄大道,康复。”孩子听得很认真,嘴里还默念着。

  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来听,学习生字词的流程,我应该不会这么上,这样一上来,就直接检查,没有标注拼音就读,拔高了。但我*时上课,就这么上,觉得学生也能接受下去,作业的反馈也没什么问题。这样省事,时间用得也少。

  2、画词。

  进入课文的学习,我问学生愿意自己读,还是听我读?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我说:“那我读,愿意听的人,竖起耳朵,愿意读的人,跟着我小声读。”

  读完了,我说:“这里有个词用得多好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的颜色这么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笔画下来。”我从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笔画下了来后,接着说:“这课里还有很多的好词,快找找,画下来吧。”

  刘彬说,她观察到学生在看我画词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笔,后来在画的时候,也很投入,这样用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的兴趣浓厚。

  3、汇报词语

  每个小组活动地儿不一样,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后面,分小组汇报的时候,大家都站着,好几个孩子听得不认真,跳来跳去的,我说:“在听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们,都冯弋珂、彭泽文、韩蕊,她们一边听,一边看着书,找到对应的词语,特别要表扬张静娟,她听到有的同学找的好词,是自己没画的,就随即拿笔画出来。”刘彬说,我说了这段话后,那些小调皮们,很快就约束了自己,知道改怎么做了,效果比批评他们还好。嘻嘻,其实我看到他们的那个样子,也想批的,但毕竟有人听课嘛,只能换个方式了,看来这个方式得常用。

  写到这儿,我使劲想了想,这节课,哪儿上的有问题来着?没前面记得清楚,被表扬的记得牢些,被批评的,转过身我就忘了,和俺们班的学生一样,哈哈。

  挨批的:

  最后的五分钟,我安排了学生查字典,完成课后的第四题。学生对“希”的偏旁认识模糊。刘彬说,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学中,遗漏的地方,应该在学字的时候,顺带就把字的部首提出来,不花多少时间,学生记得还牢。结果,我在学生产生了问题后,再讲,又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其实,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说向课堂要效益,课堂就那么多的时间,老师把课堂的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多思考,合理布局,才能去谈“效益”。课前,多想想,比课中,课后,去补,要有效的多。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4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

  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5

  《家》这首儿童诗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5课,全文短而精简,仅两节六小句,前四小句为一节,写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家,通过前四句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家”的初步内涵,为第二节的学习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后两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这个伟大的大家庭。

  陆颖老师执教的《家》成功之处在于: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陆老师在教学时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语言及鼓励的话语创设了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节课老师给每一行诗都配了一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了许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边读边欣赏,在联想中体会诗意,在理解中读出情感。尤其是一组欣赏祖国美景的图片,在学生情不自禁的感叹话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在沸腾。有小朋友说,欣赏完祖国美景后,他感到很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课堂上,在陆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把握住朗读基调,读出了感情。

  3.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陆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课文前四句话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说话,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如“蓝天是白云的家”,教者在孩子们说出这句后,提出:白云宝宝回到家开心地玩起了魔术,它会变些什么呢?让孩子感受到白云在蓝天这个家里面是自由的。再看“树林是小鸟的家”,在学生看图充分发言后,老师又问: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后让孩子们思考:鱼儿们会在水里做什么呢?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树林、小河带给小鸟和鱼儿的快乐和幸福。教学“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时,教师一改上面的学习方法,告诉孩子们: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绿色的小草、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美美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泥土里有充足的养分,它是种子生长必不可少的。

  4.重视字词教学,检查方法巧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陆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重视了字词的教学和巩固训练。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成词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训练扎实,有针对性,特别是儿化和轻声的训练,毫不含糊。

  想和陆老师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之后,老师能否让他们想象,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还有谁也是谁的家?如此,不仅是对文本的丰富与补充,也是对文本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6

  一年级组打磨的这节课扎实有效且富有童趣,最后由基本功扎实的曹老师演绎,上得很成功!梳理之后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富有童趣

  整堂课创设了端午节浓浓的节日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注重 ①习惯渗透有童趣 一年级习惯培养很重要。曹老师做了很好地示范,在课堂上没有教条式的“你该怎么做”“不该做什么”,而是用游戏的形式渗透,师“请你跟我这样做”生“我就跟你这样做”,学生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培养书写、握笔、读书等习惯。②教师导语有童趣 在课伊始教学“端午”一词时,在日历中认识端午的时间,老师采用拟人化语言“从农历的五月开始, 走呀,走呀,走到了五月初四,初四之后就到——初五,端午节到了”多有意思;在复现词语环节,老师一句话 “现在外婆的粽子也熟了,让我们一起帮她把词语粽子放到盘子里与大家分享吧”,很自然地又把学生带回整堂课创设的情境中,复习巩固了词语。 ③识字方法讲童趣 低段识字教学是重点。在教“端”和“粽”两字,老师把两字放在一起,让学生去读一读,比一比,发现规律“立”和“米”做偏旁要谦让空间给右边的部件。儿童化语言记住“边上有人啊,就要有礼貌轻轻收一脚。”

  2、目标明确,学得充分

  根据文本特点结合学段目标,锁定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①学法清楚 读好词“箬竹叶”、“糯米”;读好词组“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教给方法“的”字轻读,最好藏起来读; 做好“词组连读”;用问答式理清意思。一步步训练,扎实有效。②读的形式多样 有开火车读、同桌读、个别读、齐读 ③ 习得方法读好读好第二三句,继续迁移运用读第一段的那句话。 目标相当明确,层次清晰,足足用10分钟学的过程充分铺展开。

  3、人文渗透,设计巧妙

  课伊始,让学生看图片猜节日,了解端午习俗,渗透传统文化;课结尾,在练读长句子 “一……总会……”的过程中, “端午”自然地替换为“中秋”、“春节”,无痕地渗透爱家,爱亲人,有亲人付出,我们应该感恩惜福。这两个点的设计自然巧妙。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7

  胡老师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这课的重、难点。课文里的“家”既是课题,又是文眼,还是一个笔画较繁、含义深远的生字。这样的识字教学将音、形、意、象结合起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朗读全文,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然后“图文并茂,精读感悟,品读入情,熟读迁移”,用孩子熟悉的自然画面沟通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课文相应诗句的联系,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积极强烈的情感。教师再通过富有激励性、启发性的评点语言,将学生对词句的感悟与朗读有机融为一体,“为什么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就在这鲜明的形象意会中,在这琅琅上口的语感潜咏中,孩子心领神会了“家”的深刻又最朴素的内涵,要不然孩子心里怎会流淌出这样的诗句:“夜晚是星星的家,太空是星球的家”……甚至“地球是人类的家”?

  就在这样的朗读、吟诵中,学生鲜明地感知形象、体验情感和内化语言,孩子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8

  一、注重学法指导,从扶到放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邵老师正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在识字教学中,先通过看图演示来引出“明”这个字,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孩子自己去找一找像“明”这样的字,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观察实物来识记生字,进一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孩子的识字热情。接下来第二小节的学习,邵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找,通过同桌演一演的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演绎了会意字的形成。整堂识字课的教学,邵老师从具体的指导中引导孩子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再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让孩子自己独立前行,逐步实现自主识字的目标。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趣味十足,而且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多种形式,趣中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邵老师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识字,如同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教学“明”时,通过动画演示,创设情境,愉悦识字;教学“尘”这个字时,联系生活,摸摸课桌上的灰尘来形象识字;教学“尖”时,运用实物——一支笔来识字。而“灭”、“男”、“休”、“看”这四个字大胆采用让孩子演一演的方式,既为学习,却轻松无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邵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佩服不已。在巩固环节,邵老师不是简单地出示这几个字让孩子们认一认就好了,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通过对生字部件的组合,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下面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1.我认为课文读得过少。本篇课文是一篇韵文,读来朗朗上口,文本里就蕴含着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但可惜的是,邵老师随文识字,做到了从文中来,却未能送回到课文中去。

  2.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9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自己去吧》一课,我想到了许多:

  一、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李老师在教学中就十分重视情境的创设,上课伊始,李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用生动的语言加上精美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悬念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整节课中,李老师的课件精致生动,符合低段学生对动态画面的喜爱,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富于变化的动作,无疑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二、李老师注重了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篇教材几段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教师在教会了学生了学习小鸭学游泳的内容后,总结出学习方法,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学有目标,做有引导,自学小鹰学飞翔一课,自己划出小鹰和妈妈的对话,朗读体会,得出道理,突显了学习由扶到放的过程。

  三、注重了朗读,并且朗读方式多样。有齐读、个人读互相合作读分角色读,带着体会读,读出鸭妈妈对小鸭的关心,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形成语感。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

  谢XX老师这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牢牢抓住“对家乡的爱”这条主线展开,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学习活动组织有序,适时使用课件,时间分配合理,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有效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其中的亮点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谢老师课前精心设计了课件,把课文精美的插图、学生喜欢的游戏等内容穿插其中,极好地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同时,老师注意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盖小奖章等方式,这些都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是教与学的方式的恰当使用。这篇课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2至6自然段段式特点相同。基于这一点,谢老师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方法,先详细讲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内容,及时总结学法后,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选学3至6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这样既做到了精讲课文,节省了时间,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全员参与,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读”。谢老师设计的朗读形式很多,范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读等等,尤其重视朗读指导。在每一次的朗读之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朗读评价,学生的朗读兴趣逐渐增加,对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也在不断加深。

  最后是语言训练把握准确设置巧妙。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正道。这节课,谢老师设计了以下几处语言训练:一处是学习一艘艘这样数量词的叠表示数量多,学习把又…又…的句子转换成那么…那么…的句式,这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新的构词方式、新的句式,达到丰富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一处是比较上下两句话,那句话更美?通过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使学生明白说话写话时适当地加一些词,可以让内容更加具体。第三处是安排在学完课文后的小练笔,学生联系实际,仿照课文写法夸一夸自己的家乡。这个内容的安排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并不是遥不可及,在老师的点拨下,阅读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是可以完成的。这几处语言训练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目的不同,难度不同。在老师的引领下,一次次地进行说话训练,这样读与说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2)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

  可能没教过一年级,每次去听一年级的课,我都怀着一种敬佩和感激的心情。老师在手忙脚乱地打此起彼伏的地鼠的同时,还得花招百出地哄这群随时“精神云游”的红孩儿听课,真是太伟大了!一节课总共教了了“ao""ou""iu"三个复韵母。你读我读大家读,你认我认大家认。最让我佩服的是,认完这三个复韵母后,老师刷刷地在黑板上勾画了一棵大树,树上长满了色彩艳丽的花朵,而花蕊竟然全都是”mao""liu“|”hou"等等音节。“小树盛开着漂亮的花朵啊,看看谁有智慧把它采下来?听录音,把读到的音节花朵摘下来,想不想?“毋庸置疑,孩子们热情高涨。我只道时光之快如白驹过隙,没想到春秋只在一霎。”花儿都谢了,树上结满红彤彤的苹果。我们一起来收获果实,好不好?“赏了花,摘了果,接下来还来看动物。栩栩如生的花猫、水牛、刺猬、猴子马上跳到黑板上。你能给他们贴上名字吗?”shui niu""hua mao""hou zi",三下五除二,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众人只关注婀娜多姿的小蛮腰璀璨夺目的光彩,可是又有几个人惦记着砌砖铺瓦的工人呢,谁又去感激打地基的人呢?万丈高楼*地起,万事开头难。小学老师肩负的正是打地基、引上道的任务,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固然也重要;可是为天真烂漫的孩子打开广博知识的大门,激发他们遨游全新世界的欲望,这样的付出,这样的耐心,难道不值得敬佩吗?不值得铭记吗?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2

  最近,笔者听了常州师范第二附属小学金旭峰老师执教的一年级《识字4》一课,不禁为她的精心设计而叫好。整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一、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学习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金老师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她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老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二、寓学于动,在识字中巧妙进行语言训练。

  有的老师上到识字课,总是就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单调枯燥,味同嚼蜡,兴趣全无。金老师在这节识字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高明的老师总是把游戏和教育糅合得天衣无缝。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三、自探究,在感悟中发现汉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关键是要像金老师那样引导有方,指导得法。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3

  早上,刘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课吧。听你课。”

  “好”。

  和刘彬太熟,所以被她听,不紧张,也没压力。*时怎么上,就怎么上。上完,好的大力赞扬,差的毫不留情,觉得意见不同,也争起来,两人絮絮叨叨讲了一个大课间,直到下面一节课的老师进教室,才作罢,上的和听的,都挺愉快,她说下次还听,嘴上说:“别来了。”其实,心里还是很欢迎的。原生态的课,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学,好的和不好的,两人讨论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开课,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化化妆”,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乐的节日》第一课时。

  被表扬的地方:

  1、送词。

  虽然是第一课时,但没采取带读,帮教的过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学、熟悉的基础上,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方式,一个把所有的生字读出来,另一个直接给生字组词。检查的时候,先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打顿了,施改明之说:“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组什么词语?”我说:“哈哈,其实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这样,王老师再送你几个词,安康,小康之家,康庄大道,康复。”孩子听得很认真,嘴里还默念着。

  其实,如果换一个人来听,学习生字词的流程,我应该不会这么上,这样一上来,就直接检查,没有标注拼音就读,拔高了。但我*时上课,就这么上,觉得学生也能接受下去,作业的反馈也没什么问题。这样省事,时间用得也少。

  2、画词。

  进入课文的学习,我问学生愿意自己读,还是听我读?孩子的意见不统一,我说:“那我读,愿意听的人,竖起耳朵,愿意读的人,跟着我小声读。”

  读完了,我说:“这里有个词用得多好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的颜色这么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笔画下来。”我从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笔画下了来后,接着说:“这课里还有很多的好词,快找找,画下来吧。”

  刘彬说,她观察到学生在看我画词的时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笔,后来在画的时候,也很投入,这样用做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他们的兴趣浓厚。

  3、汇报词语

  每个小组活动地儿不一样,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后面,分小组汇报的时候,大家都站着,好几个孩子听得不认真,跳来跳去的,我说:“在听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了同学们,都冯弋珂、彭泽文、韩蕊,她们一边听,一边看着书,找到对应的词语,特别要表扬张静娟,她听到有的同学找的好词,是自己没画的,就随即拿笔画出来。”刘彬说,我说了这段话后,那些小调皮们,很快就约束了自己,知道改怎么做了,效果比批评他们还好。嘻嘻,其实我看到他们的那个样子,也想批的,但毕竟有人听课嘛,只能换个方式了,看来这个方式得常用。

  写到这儿,我使劲想了想,这节课,哪儿上的有问题来着?没前面记得清楚,被表扬的记得牢些,被批评的,转过身我就忘了,和俺们班的学生一样,哈哈。

  挨批的:

  最后的五分钟,我安排了学生查字典,完成课后的第四题。学生对“希”的偏旁认识模糊。刘彬说,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学中,遗漏的地方,应该在学字的时候,顺带就把字的部首提出来,不花多少时间,学生记得还牢。结果,我在学生产生了问题后,再讲,又浪费时间,还容易混淆。其实,这反映了一个问题,说向课堂要效益,课堂就那么多的时间,老师把课堂的前后知识点联系起来,多思考,合理布局,才能去谈“效益”。课前,多想想,比课中,课后,去补,要有效的多。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4

  《家》这首儿童诗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第5课,全文短而精简,仅两节六小句,前四小句为一节,写了“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的家,通过前四句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家”的初步内涵,为第二节的学习起到铺垫引领的作用。后两句才是本文的中心所在,旨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这个伟大的大家庭。

  陆颖老师执教的《家》成功之处在于:

  1.把握学生年龄特征,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陆老师在教学时以亲切的微笑、柔和的语言及鼓励的话语创设了民主、*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这节课老师给每一行诗都配了一幅优美的图片,给学生营造了许多真切的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边读边欣赏,在联想中体会诗意,在理解中读出情感。尤其是一组欣赏祖国美景的图片,在学生情不自禁的感叹话语间,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心在沸腾。有小朋友说,欣赏完祖国美景后,他感到很自豪。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是这一课的重要目标,也是难点。课堂上,在陆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从而把握住朗读基调,读出了感情。

  3.注意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陆教师在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课文前四句话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说话,培养他们说的能力。如“蓝天是白云的家”,教者在孩子们说出这句后,提出:白云宝宝回到家开心地玩起了魔术,它会变些什么呢?让孩子感受到白云在蓝天这个家里面是自由的。再看“树林是小鸟的家”,在学生看图充分发言后,老师又问:小鸟在树林里干什么?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后让孩子们思考:鱼儿们会在水里做什么呢?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树林、小河带给小鸟和鱼儿的快乐和幸福。教学“泥土是种子的家”这句时,教师一改上面的学习方法,告诉孩子们: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了绿色的小草、参天的大树、鲜艳的花朵,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美美的!从而让孩子们明白:泥土里有充足的养分,它是种子生长必不可少的。

  4.重视字词教学,检查方法巧妙。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陆老师的课自始至终都重视了字词的教学和巩固训练。带拼音读、去拼音读、组成词读,个别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训练扎实,有针对性,特别是儿化和轻声的训练,毫不含糊。

  想和陆老师商榷的地方是:在孩子们读了“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之后,老师能否让他们想象,蓝天还是谁的家?树林还是谁的家?小河还是谁的家?泥土还是谁的家?还有谁也是谁的家?如此,不仅是对文本的丰富与补充,也是对文本的拓展与延伸,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5

  《阳光》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课文,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关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与识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 一段时教学难点。

  首先,周老师用谜语揭题,激发学生兴趣,以初步感知课文,识记生字为主,用清新自然的教态,甜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那茂密的树林,碧绿的小草,像锦缎一样的小河就走进了孩子的视野。

  其次,周老师对孩子识字教学的把握细致而扎实,采用了齐读,小组读,开火车读等等方式,使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识字教学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先把握字音,再把生字放进句子中让学生朗读,这避免了单调又有利学生的语言发展。

  接着,周老师在识字教学之后着重选择了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周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熟读课文句子,在半扶半放让学生自己补充完整,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学得快乐扎实。

  最后,我来提个建议,一年级是刚入学的孩子,上课的内容不能过多,教师重在扎实教学,学生也重在扎实学习。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6

  一、注重学法指导,从扶到放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立足于教,是为了不教。邵老师正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点,在识字教学中,先通过看图演示来引出“明”这个字,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后,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让孩子自己去找一找像“明”这样的字,引导孩子联系生活、观察实物来识记生字,进一步体会会意字的特点,激发孩子的识字热情。接下来第二小节的学习,邵老师放手让孩子自己找,通过同桌演一演的方式,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演绎了会意字的形成。整堂识字课的教学,邵老师从具体的指导中引导孩子悟出方法,悟出路子,然后再丢开老师这根“拐杖”,让孩子自己独立前行,逐步实现自主识字的目标。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趣味十足,而且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开展多种形式,趣中识字。

  一年级的孩子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但邵老师能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识字,如同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孩子们。教学“明”时,通过动画演示,创设情境,愉悦识字;教学“尘”这个字时,联系生活,摸摸课桌上的灰尘来形象识字;教学“尖”时,运用实物——一支笔来识字。而“灭”、“男”、“休”、“看”这四个字大胆采用让孩子演一演的方式,既为学习,却轻松无比,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会邵老师对孩子们的了解佩服不已。在巩固环节,邵老师不是简单地出示这几个字让孩子们认一认就好了,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摆一摆,通过对生字部件的组合,进一步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下面提一些个人的看法:

  1.我认为课文读得过少。本篇课文是一篇韵文,读来朗朗上口,文本里就蕴含着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但可惜的是,邵老师随文识字,做到了从文中来,却未能送回到课文中去。

  2.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学生参与的面不广。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7

  听了李老师的课,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李老师特别注重学生词语的积累,说话练习,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这些恰恰是低年级长期以来的教学重点。整堂课环节紧凑、条理分明,适当的拓展让学生知道了保护海洋环境,开发有利资源,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凸显出情感态度价值观。唯一遗憾的也是没有写字部分

  赵老师的这节课由听大海的声音入手,引出大海的画面,再说说看到的大海样子,由听——看——说多种感官结合教学,符合低年级教学的特点。识字教学中,老师先示范,强调重点笔画,学生描红再仿写,并强调了写字的姿势。可以说整节课是一种阶梯教学,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的。

  刘老师做事干脆利落、雷厉风行。课如其人,从上课伊始挥洒自如的书写,就让我叹为观止,这说明刘老师有着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细致全面的拼音复习,让学生重温拼音的重点,不过这一环节有些繁重,占用的时间较多,以致后面拖延了时间。如果课堂上放慢脚步,多给学生一些读和说的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可能更加浓厚。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8

  《阳光》是一篇笔调优美的文章。课文以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的生机与美丽——禾苗更绿了、小树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长长的锦缎。在教学时,唐老师充分利用课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活力,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审美化教学这一理念。

  一、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生字、词教学。在这一环节唐老师充分把自*放给学生,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提个醒,解决字音难点,自主发现字形的特点,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阳光》这篇课文中有一句话比较难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唐老师在上课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阳光照射下的小河,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当然,都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在教“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时,老师先让学生看锦缎,了解什么是锦缎后,再让学生带着对锦缎的理解转到课文上,进行朗读感悟,会把课文读得更美。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9

  翁老师执教的是第一课时,以初步感知课文、识记生字为主。课堂上翁老师那清新自然的教态,柔软而甜美的语言引领孩子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的世界,下面我就翁老师的这堂课做一下简要的点评:

  一、生字教学扎实有效

  翁老师对孩子识字教学的把握细致而扎实,读课文圈生字,分类读生字,结合课文记生字,组词记生字,采用了孩子喜闻乐见的识字形式,教师教得轻松,孩子学得兴趣盎然。邢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十分注重,逐字教学让孩子准确把握字音,养成认真学习的习惯。把生字宝宝放入文中既让孩子熟悉课文又避免了单独识字的枯燥,还对有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

  整堂课翁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如:先听老师要求,再读课文;有如,写字时提醒学生的姿势等等。显然,翁老师已经意识到课堂上的常规训练对于一年级的新生来说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整堂课我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如:对于大量的生字,该如何让学生能在一定的时间完全掌握呢,就像翁老师这堂课,因为注重了生字教学,而使后面的朗读课文与写字环节的时间就显的仓促了。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

  12月29日,我听了新教师张**上一年级《自己去吧》一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猴、小鸭、小鹰在妈妈的鼓励下,自己学会爬树,洗澡,飞翔的故事,教育学生不要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深受孩子们喜爱。

  这一课时的主要目标就是识记会认字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张畅畅老师是这样设计本课的:1.直接引入,板书课题。板书课题的时候,要求学生要认真看板书。并伸出小手,随老师书空。接着让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怎样识记这四个字。比如,自:目字加一撇。识字习惯的养成,一定是随机的,随时随地随行就市。将识字习惯渗透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接着让学生齐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提出简单的问题。如:课题中的“自己去吧”是谁说的?2、课文共分几个小节?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小动物?然后带拼音出示本课的会认字,让学生先拼读再直呼,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用这些字组词、说句子。去掉拼音再读,开火车读,放到词语中读,再放到课文中读,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进行朗读指导,我出示了小猴和妈妈对话的幻灯片,先指导语气,然后再指导分角色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学生第一次接触,需要老师示范。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总的说来,张畅畅老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重视识字方法的指导。本节课我采用了多种识字方法,比如,用熟字加笔画的方法:自。拆字法:吧、吃、呢、这、样。也可以编顺口溜,比如,要:一个女孩,头顶一个大西瓜。

  2、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分角色朗读,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降低难度,上课时,我把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出来。我先示范读,然后指三名学生分角色试读,在学生学会分角色读的前提下,再有男女生和老师分角色读。

  3、重视对学生的激励。赏识和激励孩子,永远是教育的法宝。课堂上,我运用了很多激励性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真好!分组比赛时,发放小红旗等,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不足:

  1、一年级课堂教学写字少于10分钟。学生书写生字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以后的课堂上.

  2、让学生读儿歌《自己学会了》哪些本领,问题过于宽泛。放第二节课后就降低了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3)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3篇

一年级语文《咕咚》评课稿1

  一年级的孩子是可爱的,一年级的语文老师也是充满活力的。谢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听了《咕咚》一课,我也感触良多,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思考与困惑。

  一、热闹好玩的识字教学,情景中收获。

  新教材倡导在文本的大情景中识字,不建议集中识字和语境识字。这

  一点谢老师落实得很好。课前从拟声词游戏互动开始,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拟声词中的“口字旁”,从而引出课题“咕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踏雪无痕地理解了“咕咚”的意思。学习“掉”的时候,老师特意一不小心让“掉”的生字卡片从自己手中掉落,让学生“看”清楚 “掉”的意思。在学习“拦”字时,老师又从两排同学之中行走,让学生做出“拦”的动作。最后,老师用一首识字儿歌作为课间操,让孩子动起来,也让生字复现,热闹而有效!

  但是,统观所有的识字教学,我们不难发现老师更多地关注的是汉字的“义”,维度比较单一。其实,汉字有“音形义”三个维度,我们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汉字而有所侧重。

  二、热闹活泼的阅读教学,读演中体会。

  老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写小动物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表演“拔腿就跑”,体会小兔子没经过思考就逃跑了;同桌合作表演“小猴子呢?怎么做?怎么说的?”,体会小猴子的吓跑;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到“一个跟着一个跑”上,学生表演,体会小动物们的盲从。这里满满的表演,满满的体会,只是我总觉得少了对故事整体的感知。另外这么多的表演,课堂是热闹了,但是实效真的出来了吗?在表演“一个跟着一个跑”时,一定要按照出场顺序吗?我个人觉得这一部分的表演,演的成分多于学的成分。

  另外,“用横线划出小动作怎么做的句子;“~~~”划出小动物怎么说的句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有点拔高要求。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3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1

  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寓教于乐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第三、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四、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数学

  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2、在教室中的实物上找图形时,如果能从教室里拓展到室外,那么一定会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练习的设计中,没有很好地对学优生进行更进一步在发散思维的提高培养。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们组的三位老师仔细地进行了一下反思,我们发现在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我们做得还不错,但是如何真正地体现活动的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我们做得还不够,这也是我们组下一个教研的重点。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2

  1.课堂常规

  这是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入校刚刚三个月,上课时间不足13周。我们看到的孩子精神饱满,发言积极,说话完整,表达流畅,倾听认真。这些都是老师长期训练的硕果,这节课是训练过程的一个侧影。我从听、说、坐三个方面来说:

  (1)倾听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它的重要性无需论证,我们早都形成了共识。但学生会倾听并不是老师一句“认真听!好好听!”就可以培养得了的。

  设计听的环节:老师这节课开始的口算有两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非常好:一是老师说算式,学生听算。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很好的机会,是老师很好的设计。二是学生说得数,其他学生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给学生非常明确的指导,听什么:他的和自己的是否一致。

  前期提醒:在机器人要给学生发起挑战前,范老师先组织教学:“认真听,看他给我们提了什么问题?”这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需要认真倾听,否则,弄不清楚问题,将影响接下来这一个环节的学习。

  课中点评:范老师经常点评:**x听得多认真!**真会听!谁听清了?这是评价的导向功能,潜台词是同学们都要想**x一样认真听,给全体学生以榜样。

  (2)表达(说)能力的培养

  范老师要求学生说要声音洪亮,表达完整,口齿清晰。这对一年级学生是非常关键的,这是站起来大大方方的前提,是数学素养重要的基础。

  提醒:范老师让学生说话声音洪亮,主要是提醒“声音再大一点,给学生直接的要求,回答问题声音的要求。

  要求:课堂上我们听到范老师对后面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让前面的同学也听到!”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说的目的是让全班学生都听见,哪怕是离得最远的学生。

  评价:“**的声音真洪亮!我听到**的声音了,还有**的声音”。这是给学生以榜样和激励。全体学生在老师的点评下,马上声音就洪亮了。这样站起来回答问题表现出的是自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引导。

  (3)端正坐姿的培养

  学生课堂上的坐姿直接反应听课的精气神,坐姿端正是保护视力的前提,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范老师的要求“坐直!”,很有力度,能让没有坐直的学生马上调整坐直。还有评价引导“**的坐姿真美,很端正。”最重要的是学生坐姿端正,上课就不觉得累,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

  范老师课堂上是如来佛,就算学生个个都是孙悟空,也逃不出范老师的眼睛、耳朵,她时刻在关注学生、搜集学生各方面表现的信息,最为重要的是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以此为要求、为导向、为榜样,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做。这对一年级学生常规训练、学习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常规训练效果就显著。老师眼中有学生,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才能有好的课堂常规、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五到位”有效课堂

  这节课范老师做到了基础训练到位、自主学习到位、合作交流到位、教师引导到位、拓展延伸到位。

  (1)基础训练到位

  课始基础训练:由于这节课是立体图形认识的起始课,也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与这节课相关的内容没有,只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范老师设计的课始的基础训练是复习1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方式是:老师说算式,学生想得数,然后指名说结果,在说结果时其他学生听他说的与自己想的是否一致。这里有两点做得很好:一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思考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二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给学生点名应该听什么。

  课中基础训练:一是每认识一个立体图形就让学生在准备的学具里面找到对应的物体,这是及时巩固学过的内容,学以致用,并且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二是最后的练习让学生辨认物体形状、几何图形的形状、生活中的物体形状,练习充分,层次清楚,目的明确。帮助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2)自主学习到位

  主要体现在老师给学生学习体验的机会:课始口算让每人想一想再说。认识四种立体图形时让学生摸一摸积累表象、体验。让学生闭眼想一想图形的形状,在大脑中再现表象。让学生说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进行举例,是学习的应用。这些都是全体学生的参与,有参与,就有知识形成的过程的经历,就有日渐丰富的体验。

  (3)合作交流到位

  老师给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导课时的同桌两人给物体分类、汇报,同桌检查桌友是否拿出的是指定的形状的物体,同桌交流看到的、摸到的感受,这些都是合作交流的机会。老师在活动中还有安排小组补充、结束后还有对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价引导。这些都是合作交流到位的体现。

  (4)教师引导到位

  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合理、流畅,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最突出的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中,这是认识图形的起始课,学生没有任何关于图形的基础:点、线、面、角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把两种立体图形进行区分,难度可想而知。范老师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摸起来都是**的、滑滑的,怎么区分它们呢?哪个地方不一样?学生观察物体发现:正方体的面一样大,长方体的面有的大有的小。老师进一步指出长方体中的特例: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为什么?最后总结出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键是看面是否一样大,一样大的是正方体、不一样大的是长方体。顺利突破了教学难点。这里教师的预设是一部分,现场的生成与调控也同样智慧。

  (5)拓展延伸到位

  体现在老师介绍生活中各种立体形状物体的应用,压路机前面轧路的是圆柱;还有球场上的足球,让学生体验足球能否是长方体、正方体,为什么?足球是利用了它的滚动自如的特性。这些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物体的形状可以给生活带来便捷。

  3.建议

  (1)当学生因为没有经验而导致说错时,老师应该给予纠正,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是什么。如有学生说正方体有8个角,老师可以给他纠正,你是说它有8个这样的尖尖儿对吗?这些尖尖儿是什么,到高年级我们就会知道的。这样具体化也可以。

  还有学生说长方体的4个面的时候,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它具体有几个面,同学们可以课下探究,把探究的结果与我分享。

  (2)要注意老师课堂上的站位。当老师示范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全体学生都能看得到,才能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这节课老师展示学生分类时,站在了走道第二排学生旁边,这样第一排学生就看不到了。

  (3)拓展延伸上再充分一些。可以提供一些图片,方面广一些,开阔学生的视野,巩固所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3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 、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 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面图形以后。崔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小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形)”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5)

——一年级上册语文《北风和小鱼》评课稿3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北风和小鱼》评课稿1

  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怎样上?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教?带着这种好奇,我认真地听了刘艳老师执教的《北风和小鱼》这一课。<<北风和小鱼》是一篇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刘老师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教学中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有效地达成了各项教学目标,效果非常好。

  语文课堂重在语感的培养,而语感的培养又离不开朗读。朗读是语文课堂最简单、又是最复杂的实践活动。一位专家说过:“语文课,读好了,就什么都在其中。”刘老师深谙此道。

  在这节课中,刘老师以读为抓手,采用了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进行读中感悟。比如:放北风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考:“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能在说的基础上,感受到北风的可怕,从而更好地朗读第一小节。画面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刘老师采用了简单的贴图的形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使课堂热闹但不喧哗。在引领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刘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相应的画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及心理特点的,有效地激发儿童的读书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课文。老师还发挥评价作用,激发学生 “读”,我们可以看到,一节课学生们兴致盎然,读得入情入味,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真是难能可贵。应该说学生的精彩正是源于教师的智慧,是教师的智慧催生了精彩的课堂------简单、扎实、真实、有趣。

  感谢刘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精彩的一节课。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6)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节日》评课稿3篇

一年级下册语文《快乐的节日》评课稿1

  这是一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的诗歌,内容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生动形象,旋律欢快、活泼,是孩子们爱唱的歌曲之一。诗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队员们欢庆自己节日时快乐、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达了他们长大后决心报效祖国的志向。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惜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全诗以“乐”为线,心情之乐、成长之乐、理想之乐、场面之乐,贯穿全诗,生动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快乐心境和欢乐热闹的情景。

  课一开始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谈话,让学生们根据图片说说节日名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并且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时的快乐心情。因为幼儿园里都过过儿童节,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说出了六一儿童节,接着老师板出课题《快乐的节日》这样的导入比较自然,而且学生把快乐的回忆拿出来了。

  低年级的学生很重要的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初读课文的环节,黄老师请4个小朋友站起来分段读课文,随即要求他们要读得大声一些,不读错字,看清楚。对于听的同学,老师也提醒孩子要注意认真听,认真看。

  学习生字词的时候,黄老师也能做到运用形式多样的方式,不断复现字词。让学生对认读的生字词有了深刻的印象,尝试口头组词。只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组词出现了错误,比如“勇敢”的“敢”组成了“敢动”,可老实并没有指出。课堂的学习主体虽然是学生,可是教师的作用不可以忽略,错误总是要让学生明白的,而不能一味“宠爱”和夸奖。

  当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就要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和体会。因此老实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第一小节中,你从哪里体会到了快乐?”学生们各抒己见,有个学生说:“春天像花儿一样。”教师很高兴地把这句话板书了出来。如果教师能够不要着急,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从这句话感到快乐,那么学习和感悟就会更加深刻了。

  最后的识字写字环节,教师重点指导了“快”“乐”两个字的书写。先是和学生一起观察,教师范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练写,最后进行评价指导。整个指导过程是非常扎实有效的,学生写得也认真,端正。

  对于一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是一个有潜力的新教师。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过关评课稿3篇

一年级数学过关评课稿1

  贾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一年级第一单元“前后”,“前后”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多的确定物*置的概念,只是学生是凭借着经验进行判断,而不是进行着理性地思考。因此,学生的生活经验已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学好本课的重点则是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较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贾老师这节课,其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新课程理念领会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学方法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纵观这节课,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也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参与、体验、表达描述,使学生学会确定物体前后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独到,情景活动精彩不断,比较符合我们的教研主题,我认为她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故事引入,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前后位置关系,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观察两个小动物所处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的顺序,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同时,也让学生从乌龟和小兔的赛跑过程中,体会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我们要有毅力、有恒心”、“做事不能骄傲”等话的真正含义,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新课伊始,贾老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乘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乘车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再让学生和同桌试着说说这些人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位置与顺序,所以在学生汇报时贾娟老师注重规范学生的语言,必要时都让学生跟说几遍。另外,还注重了前后位置的相对性的渗透,贾老师巧妙的抛出: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能帮帮我吗?问题是:阿姨在老奶奶的后面,在老爷爷的前面。都是阿姨,怎么一会在前面,一会在后面呢?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贾老师及时抓住了学生“向师性”的心理,因为帮老师的忙,那是学生最感到荣幸的事了。随之在学生积极的思考中,学生理性的体会到比较对象的变化,其相对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认识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贾老师还从学生乘车时“先上后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文明乘车的思想教育,做到了德智结合,提升了本课的内涵。

  (三)创设情境,逐层练习

  练习是巩固新知的途径,同时,通过练习,也使教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为此贾老师设计了五个情景练习题。首先让学生说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这样促使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接下来学生玩“乘车”游戏,这个练习的设计是借助儿童喜游戏的心理特点,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急于走进老师所描述的情境中,深化本课的知识点。之后巧妙地进入休息环节,儿歌包含“前后”知识,学生很自然的巩固了新知,这是贾老师睿智的选择。而后的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都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创设问题情境“猜一猜,淘气在哪里?教师先让学生确定淘气的位置,再根据他前面有5人,后面有4人,突破了“要求一共有多少人,绝不能落下淘气”这一教学难点,这也是本节课所学“前后”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符合数学的应用价值理念。

  总之,贾老师本着让学生在情境的引领下,快乐、积极地学习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逐层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前后的位置。

  我认为本课一个不足之处在于,在排队买票情景、卡丁车比赛情景中,如果老师让学生先说出那里是最前面、那是最后面,在理解上就能照顾所有学生,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一些;教师的激情欠缺、不高涨。

  整堂课,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创设有效情境,把情境活动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享受了学习带来的快乐。但搞好低年级“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条路还很长,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扩展8)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评课稿3篇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评课稿1

  11月20日上午第一节课听了刘老师《大小多少》的公开课

  这次听了刘老师的课整体感觉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课前的《余力学文》吟诵到行礼听音乐整个课堂国学都运用的灵活自如,课前一分钟的演讲孩子虽然没有讲完,但是声音非常的洪亮清晰,刘老师引导孩子进行了鼓励,也可以引导孩子进行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想象。

  新课学习的过程中不论是生字词还是学习课文都采用了复习的方式引入新课,这种方式不仅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更温习了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在识字环节刘老师采用分小组、男女生等多种多样的识字方法,孩子们的参与度都很高,并对所学习的字词进行了水果、动物的.分类,重点学习了“反犬旁、鸟字边”这两个偏旁并进行了同偏旁字的延伸,学习新课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个、头、只、群、颗、堆”等量词的学习,并引导孩子动笔在书上画出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建议孩子们的铅笔橡皮课下提前准备好给孩子养成课前准备的课上所需学习用品的习惯。再有整节课内容有点偏多,重点突出的不是特别的很明显,应该在量词学习的过程中多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这一点也是自己*时在教学中没有做到的也是自己后期需要努力更正的地方。总之,刘老师的这一节课备课非常的用心认真,在整个课堂上非常注重孩子们坐姿等好习惯的养成。

推荐访问:评课 语文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篇】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 一年级语文评课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