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4篇

时间:2022-11-20 12:10:07  来源:网友投稿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4篇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是确立党委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它体现了党委领导同校长负责的辩证统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4篇,供大家参考。

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4篇

篇一: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质是确立党委在高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同时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它体现了党委领导同校长负责的辩证统一。在这一领导体制下,党委既是政治核心又是领导核心。它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领导的有效形式。含义:“党委领导”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从党委在学校的地位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确立了党委在学校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地位。党委是学校的最高领导集体。除党委外,在学校中不能有别的核心,不能有凌驾于党委之上或与党委平起平坐的组织和个人。党委和校长的关系当然是,也只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委充分尊重和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这是把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所在。2、从党委的主要职责来看,党委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和决定学校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上。党委要对学校工作中诸如改革和发展的规划和方案、年度工作计划、系处级以上干部任免、晋职晋级工作方案、经费预决算、基建大项目安排以及校生产和科研发展计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并围绕党和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通知》中规定的高校党委的主要任务就体现了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和领导。3、从党委的领导方式来看,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所谓政治领导,主要是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所谓思想领导,就是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办好社会主义的大学。所谓组织领导,就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党和学校的各项任务。“校长负责”也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1、从校长在学校的地位来看,校长在党委领导下全面主持学校的行政工作,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首长。作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校长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2、从校长的主要职责来看,校长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执行党委的决定,在其职责范围内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结合各项业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统一组织实施党委集体讨论的学校重要工作。3、从校长负责的对象来看,校长一是要向党委负责,在党委领导下工作,执行党委的集体决定;二是要向师生员工负责,领导就是服务,校长服务的对象是师生员工;三是要向社会负责,校长作为学校的法人代表,对社会负责是不言而喻的。以上三个方面中,对党委负责是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因为,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领导体制下,学校的决策权在党委,在决策正确的前提

  下,向党委负责同向师生员工负责、向社会负责是一致的;反之,学校工作出现大的失误,党委首先要承担领导责任。

  笔者认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不是“党委领导”同“校长负责”的简单相加。要从整体上把握这一体制的实质,还必须认清二者的逻辑联系。

  “党委领导”,最重要的是领导师生员工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校长负责”,则应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过行政工作将其落到实处,切实办好社会主义大学。

  “党委领导”。是通过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来体现的;“校长负责”,则应通过校长将党委的决策变成学校意志,并运用行政手段予以贯彻、实施。

  “党委领导”,一般表现为宏观的、原则的领导;“校长负责”,则应将其分解为微观的、具体的领导,并通过具体的组织工作使党委的意图、指导思想、总体部署得以实现。

  “党委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较多地表现为动员号召、民主协商、组织协调、思想工作、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校长负责”,主要是运用行政职权,表现为规定、命令、布置、检查、督促等领导方式上,总之是用行政的方式与党委的领导方式相呼应。

  在执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党委和校长应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自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既坚持党委在学校的核心领导地位,又充分发挥校长在学校的重要作用,相互支持,共同做好工作。一些高校在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中总结出处理好学校党政关系的“四分四合”的原则,即在工作职能上分,在工作目标上合;在工作职责上分,在工作指导思想上合;在一般工作上分,在重大问题上合;在工作制度上分,在工作关系上合。这个原则抓住了要点,体现了辩证法,很值得借鉴。实施:

  要全面执行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还必须确立切合高校实际、可操作的的运行机制。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三个环节——党委决策、校长组织实施以及党政协调。

  1、关于党委决策。党委决策的过程就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同本校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和制定本校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原则、任务、部署等等的过程。党委决策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环节。

  党委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党委会的集体讨论。党委每个成员都应充分发表意见,多方面进行论证,逐步统一认识,形成集中意见。决定重要问题要经过表决,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中。书记既要善于按正确原则引导大家深入讨论问题,又要善于集中大家的意见,坚持群言堂,不搞一言堂。不能以“书记拍板”来代替党委的决议。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

  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既不能不议而决,也不能议而不决。

  2、关于校长组织实施。党委对重大问题讨论决定后,属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由党委直接组织实施。属学校行政方面的工作应由校长统一组织实施。党委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党组织的作用,支持校长按党委的决策做好学校工作。校长在统一组织实施党委决策的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副校长的作用,充分发挥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对于重要的行政工作要及时召开校长办公会议讨论,以求更好地贯彻落实。校长办公会议讨论问题也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但这里不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原则,由校长拍板定案。应明确校长和副校长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副校长对校长负责,协助校长工作,并分管某些方面的工作。

  3、关于党政协调。在贯彻落实党委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的过程中,校长着重抓组织实施工作,党委则着重于调查研究、总体指导,同时起保证和监督作用。这里,党委和行政工作能否协调一致是至关重要的。协调的办法,通常是召开党政联席会。党政领导互通情报、统一思想,以便及时调整部署,推动学校工作的顺利进展。应该明确:党政联席会不能代替党委会,不能否定党委会的决议,也不能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党政协调的关键,是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协调。书记和校长都在党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彼此是平等的同志关系。由于党委书记担负着主持党委工作的职责,因而有责任对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进行检查、督促以至指导。党委书记要善于调查研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并对学校行政工作适时提出意见,支持校长在其职责范围内大胆开展工作。书记和校长要经常通气、沟通思想、统一认识,特别是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要能取得共识。一般地说,书记和校长的团结状况直接影响到党政班子之间的团结,进而对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团结产生影响;书记和校长的协调问题直接影响党政班子之间的协调,进而对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内部的协调产生影响。因此,在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对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团结共事的意识以及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对中小学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

  研究与探讨

  作者:刘保国来源:《黑龙江教育·中学》2020年第08期

  深圳市教育局在2020年工作思路中提出“在中小学试点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此前,天津市、浙江省已经在试点此项工作。什么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这一体制是否有政策上的依据,其内涵是什么,效果会怎么样,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深入探讨。

  一、党组织作用的发展历程及政策依据

  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时期,基层党组织处于領导地位,但是这种体制没能很好地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校长作为专业人员,没能体现出专业的优势。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学校中的党组织要从包揽一切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权,保证和监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2016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至此,党组织的作用在“保证监督”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

  在校长负责制下,保证监督也好,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也罢,执行得并不尽人意。

  2017年《中国共产党章程》“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明确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这份指导意见在明确了党组织起“领导”作用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这个“领导”具体体现为“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2019年发布的这两份文件涵盖了中小学所有阶段(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明确了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及具体体现。

  中小学校党组织的作用经历了“领导——保证监督——参与对重大事项的决策——领导”的过程。发展过程中,后边的“领导”与前边的“领导”含义不同,前边的“领导”是包揽一切的,后边的“领导”是“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应该说,从党组织作用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小学党组织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具有政策上的依据。

  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关于中小学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范围,除试点地区以外,就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综合《中小学校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新党组通字〔2006〕46号)、《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办发〔2014〕55号)等文件,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具有如下特点:

  党组织是领导核心。讨论决定学校改革和发展以及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中的重大事项和基本管理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人才原则。领导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领导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大会(代表大会)。

  配备书记和校长。书记、校长分工明确,边界清晰,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贯彻和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涉及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干部人事、规章制度、经费预决算、基建采购项目等重大问题和事关全局性、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由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

  校长是学校行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在党组织集体领导下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建立健全议事制度。对党组织会议、校务会议的职能定位、出席范围、议事规则和程序都提出了要求。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概括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集党组织集体领导和校长行政负责两个优势为一体、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充分发挥校长积极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分工明确、边界清晰的领导体制。

  三、“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的区别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与目前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领导核心看,前者的领导核心是党组织,后者的领导核心是校长,因为“校长既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也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从决策内容看,前者决策的是涉及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事务,后者“要求校长既要负责学校一切重大事务的决策,又要全面负责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从决策主体看,前者是党组织会议,后者是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

  从决策制度看,前者必须执行民主集中制,因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所有党组织必须执行民主集中制,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是党章明确规定了的;后者的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成员不一定都是党员,不是党组织,它可以采取审议制,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校长具有最终决定权,责任由校长承担,“校长是学校的最高决策者”。

  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是领导核心,更有利于确保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党组织负责的是学校的重大事务,更有利于腾出时间思考事关学校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校长无须决策一切事务,应集中精力发挥专业优势;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是“书记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书记不能代表集体,也要接受党组织的集体领导,更容易发挥集体智慧,更有利于避免独断专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比目前普遍实行的校长负责制更具有制度上的优势。

  四、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强化监督

  与校长负责制相比,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虽然更有优势,但同样需要强化监督,除上级党组织、行政部门监督以外,还须在下面两个方面着力。

  

篇三: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关于2021年打造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制的“试点样板”范文

  加强党对教导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导的根本保证。**区教导工作党委坚持先行先试,乐观探究在基础教导领域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试点实践撬动中学校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以关键项目突破中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难点,以精准施策提高中学校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推动中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探究了有效做法,为区域教导改革进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统筹发动,为试点改革做好组织预备自中组部、教导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学校校党的建设工作的看法》(中组发〔2001〕17号)实施以来,**区乐观探究小学领导体制机制改革,为小学治理体系改革做好充分预备。凝结思想共识。坚持政治引领,凝结改革共识。通过工作会议、论坛研讨、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途径,持续释放改革信号,了解基层小学对此项重大改革的思想熟悉,分析研判潜在的困难问题,梳理汇总各方建议,形成广泛共识。调研显示,区内超过85%的受访者赞同中学校校采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理论讨论。坚持用党建理论讨论带动基层实践创新,立项实施或参加讨论《健全中学校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机制》《中学校校采取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行性讨论》《**市中学校校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等4项市级重点课题,课题组成员直接参加了教导部相关文件的起草,深刻掌握改革的核心要义。

  选优配强干部。坚持将配强干部推动改革作为关键举措,妥帖推动基层党组织集中换届。具备建立自立支部条件的单位基本建立自立支部,并合理配置(总)支部委员;优化班子配备,书记、校长一肩挑比例达x%;推动校级副职交错任职,副书记普遍分管或兼管德育;党员校级干部基本进入支委班子,小学党建与行政力气实现整合;完美干部培养机制,强化党务、行政岗位双重锤炼。

  建强组织体系。坚持建强组织体系,完美组织制度。推动中学校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修订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组织在小学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地位、作用、权责、工作方式等,并组织小班化专题培训提升(总)支部委员履职实力,开展专项督查检验全笼罩落实。

  二、全面推进,为试点改革构建组织体系20**年x月,正式启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制定《**区关于建立中学校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试点的实施看法》和《党组织会议议事决策规章》《校长办公会议议事决策规章》等1+4配套文件。试点涵盖两个学区x个基层党组织,含党总支x个,党支部x个,联合党支部x个,笼罩各个学段。试点单位特点鲜亮:办学规模大小不一、党建工作基础扎实、一肩挑比例较高、干部、教职工对党组织认同度高。试点聚焦四个方面的改革任务构建与完美组织体系框架。小学治理体制的改革。从三驾马车到四位一体。目前,**中学校运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代会

  民主管理三驾马车治理格局。试点融合现代小学制度理念,建立党组织领导、校长负责、老师育人、民主管理的治理格局。在这个治理格局中,党组织侧重于谋划、决策、监督和保障,校长侧重于管理、组织和实施。详细分工上,党组织和校长各有九条职责,但又有交错和重叠,如师德师风建设、老师思想政治建设、老师队伍建设、同学德育、文明校内创建等都要齐抓共管。对于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决策,双方要充分酝酿、达成共识。教代会、学(少)代会、家委会、社区等参加小学治理、建言献策,发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的改革。从政治核心到全面领导。全面领导主要体现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领导一切不等同于管理一切,要防止以党代政,包揽一切。党组织在领导主体上是集体领导,必需贯彻民主集中制。党组织除了做决策外,还要发挥执行和监督上的重要作用,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党组织和行政的决策,保证小学运行合法合规。

  党的基层工作机制的改革。从部分参加到全过程。与《关于加强中学校校党的建设工作的看法》(中组发〔2001〕17号)中党组织参加研究打算、参加决策和监督相比较,试点提出三个全过程,即把党的领导贯通小学治理全过程把党的教导方针贯通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贯通小学党的建设全过程。在议事决策规章上,强化党组织在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上的决策地位。在运行过程中,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在师德师风、思想政治工作、同学德育、意识形态、课程和课堂的政治把关上发挥主导作用。

  党建工作组织机制的改革。从小党务到大党建。试点从党政班子配备、机构设置、岗位配置、阵地建设、经费筹措,尤其是对于党务工作者的配置方式、待遇保障、培养方式和专业进展路径,作出了全方位布置,确保党建工作有人做、有机构做、有阵地做、有经费做、做得好。

  三、项目驱动,为试点改革探究有效路径坚持改革正确政治方向,聚焦改革重点,努力攻坚难点,以项目为依托,发挥学区化党建共同体的集中优势,合力推动试点工作深化开展。设计高效内部治理体系。**集团将优化小学治理结构作为关键项目,设计出一套高效运行的内部治理体系。比如,**一中变扁平化管理为融合式管理,将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下的班级部和职能部门协同合作、扁平化管理的模式,变革为党组织全面领导下的小学治理结构,完美小学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又如,XX附小优化小学治理结构,变党政分工管理为党组织统一领导管理,强化小学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突出党政协调工作机制,让小学管理部门职责越发清楚,充分发挥小学、社会、家庭三位一体育人功能。完美议事决策制度机制。**学区将完美议事决策制度机制作为关键项目,明确小学党组织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各自功能定位,提出从重复议事到循环议事的设想,梳理形成小学党政循环议事名目,涵盖小学进展、育人文化、课程教学、老师成长、内部管理、外部环

  

篇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新出台的加强和改善高校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从管方向管全局管干部管人才以及党要管党等方面明确了党委的10项工作职责从抓教学抓科研抓管理等方面确定了校长的10项工作任务让领导的担当责任负责的参与领导理顺了党委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解决职责上错位工作上串位的现象

  。

  如何理解“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

  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必然是既要有管方向、定决策的,也要有抓执行、抓具体的,这样才能决策有效率、干事有方向、部署能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就是这样一个好制度、好机制。

  评判一项制度的好与坏、优与劣,关键一点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适应实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大学,其学校管理体制尽管不尽相同,但不论何种管理体制,其共同点就是不仅要符合学校的组织特点,更要能适应办学实践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实践证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高校领导体制,是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巩固不能动摇。

  一说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一些人想当然地认为“党委领导”就是书记统揽一切;“校长负责”就是学校行政事务都应校长说了算。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把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割裂开了。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党委领导,是党委在高校处于领导核心地

  -可编辑修改-

  。

  位,统一领导学校的工作,是党的集体领导、集体决策,不是某一个人包揽一切;校长负责,是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自觉接受党委的集体领导,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等工作。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比较典型的说法,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是“领导的不负责、负责的不领导”,这种说法虽不无偏激之处,但也反映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职责不清的问题。职责清晰,方能各司其职。新出台的《加强和改善高校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从管方向、管全局、管干部、管人才以及党要管党等方面,明确了党委的10项工作职责,从抓教学、抓科研、抓管理等方面,确定了校长的10项工作任务,让领导的担当责任、负责的参与领导,理顺了党委领导、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解决职责上错位、工作上串位的现象。

  好的制度,还要靠好的执行。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党政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党委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尊重和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统揽不包揽、领导不干预、决断不独断,集中力量把方向、抓大事、管干部,保证学校各项任务完成。校长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在党委集体领导下依法行使职权,到位不越位、揽事不揽权、依靠不依赖,积极主动地做好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

  -可编辑修改-

  。

  (涿鹿闫华)

  -可编辑修改-

  。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可编辑修改-

  

  

推荐访问: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工作的认识 负责制 党组织 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