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质量调研题数学_数据质量调研调研

时间:2021-11-02 10:37:21  来源:网友投稿

加强数据有效应用 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随着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数据应用在规范税收执法,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税收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了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大幅提高。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拥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不等于实现了税收管理的现代化,只有坚持科技与管理的双轮驱动,让管理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进一步的加强税收信息数据的有效应用,才能推动税收管理手段的变革与发展。近日,我们成立专项课题调研组,就我局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的领域。

目前我局税务信息化系统应用软件大致分为3大类13个系统。如应用类,包括综合征管软件系统,增值税防伪税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系统、工商比对系统等;监控类,包括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省局综合数据管理系统等;查询类,包括公文处理系统、税银联网系统、税源管理分析辅助系统等,在具体应用上分三个层次。

(一)简单查询。主要用于查询批量业务提供的描述性信息,满足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分析,是数据利用的最低层次。一是主题关联查询,即根据某一线索查询与某个体相关联的全方位信息,并能从一个主题关联到另一主题。如:一户式查询。二是日常业务查询,对日常业务的处理情况进行综合统计性查询。如:申报查询、征收查询等。

(二)统计汇总及监控分析。主要是实时和准实时的数据汇总,涉及多张表的关联和复杂的综合报表展现,提供某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或发展态势信息。一是统计报表。能够以最快最简单的方式给管理决策人提供明确的信息。如: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报表管理模块。二是综合分析。利用数据信息库强大的数据分析支持功能,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三是两权监督。能够实现对税务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如: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

(三)税收宏观分析与预测。基于非实时长时段的数据和一些准实时数据,涉及大量同类业务相关表的关联甚至多个业务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未来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信息。一是进行税收与宏观经济的综合分析。可以分析税负、税收收入与GDP的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把握各地区的经济和税收情况,从而更好的利用税收杠杆,服务国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二是采用各种方法进行税收收入的预测。

二、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利用的实践与成效

(一)大力推广应用系统,为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提供支撑。推广应用系统是依托信息化,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实现税源有效监控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自上而下税收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为了确保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实施,我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不断夯实思想、组织基础。?一是注重抓好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工作。积极开展宣传,使广大税务干部统一思想,深刻理解推广应用系统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到推行工作中来。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在市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单位成立了由业务科室共同参加的信息化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系统应用的组织实施工作。三是强化培训,提高税务干部岗位操作技能。市局先后组织了前台操作员、税收管理员、基层业务部门、基层税务机关领导等760余人次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培训面达%。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组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针对系统软件因税收政策、业务流程重要调整的升级,及时的对具体的操作岗位开展个性化集中辅导培训,有效解决了由于升级补丁下发匆忙以及培训机制没有到位等原因所导致的基层人员操作错误的情况。在基层局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竞赛活动,激发了干部对岗位业务技能的学习热情。在业务培训中,开展了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方式,做到了工作经验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弥补了老同志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而年轻干部又缺乏工作经验的不足。为方便干部在工作中的学习与应用,市局又编制了《应用系统操作手册》,做到税务干部人手一册,这样干部在查询应用时更有针对性,更加方便快捷,增强了实用性和操作性。《手册》对管理系统软件的功能模块进行细化分类,进一步明确不同岗位的税务干部所使用的功能模块。通过反复演练,使各级税务干部做到熟练操作、会应用、会分析、会管理,每个操作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查询统计的口径,并能够灵活应用到税收分析的实际工作中去,切实的提高税收分析能力和税源管理监控水平。四是加强检查指导,进行跟踪问效。市局派出了由征管部门和信息中心(是否包括其它科室)组成的工作指导组,深入基层各单位对应用人员进行了实地指导,并按照工作要求对各单位两大系统推广应用情况开展检查和情况通报。

(二)加强数据质量管理,为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奠定基础。数据质量是数据应用的生命所在,数据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税务信息化的进程和效率。我们以综合征管软件为龙头,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从管理组织、过程控制、质量监控和质量考核等方面积极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有效推动了全市税收管理信息数据质量的稳步提高。一是完善数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牢固树立数据质量“零差错”理念。成立了两级数据质量管理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了专门的数据质量管理岗位。在全系统先后召开4次数据质量专项工作会议,广泛开展思想发动与宣传,积极倡导数据质量“零差错”理念。二是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数据质量的过程控制管理。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国家税务局综合征管软件数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试行)》,规范了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及交接程序,明确了数据质量运行维护的办法。市局收集基层单位提出的各类问题,汇总后再分解给有关部门,由各部门进行分析解答,市局不能解答的,及时向省局有关处室请示,从而畅通了问题反映的渠道,确保了问题的及时、快速处理。三是严把数据入口,构建数据质量监控体系。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观念。在数据采集、录入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税收业务,最大限度地把问题数据解决在进入系统之前或数据处理之前。建立了基层操作员、部门领导、基层业务部门、市局业务部门的数据质量四级审核监控制度。为了提高数据质量监控效果,在系统内积极推行数据质量和税收执法两大监控应用系统。各级税务部门定期查看《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和《税收执法管理系统》,及时发现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两个系统互相补充、共同监控,使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四是建立数据质量的监督考核机制。根据征管软件的运行特点和本部门、本单位的管理实际,制定了《佳木斯市国家税务局税收综合征管软件运行质量考核办法(试行)》,按照下管一级、归口统一的原则设定考核权限,合理设定出错与纠错的分值,考核的重点放在有错必纠上,将考核内容细化到每一个具体的监控项目,形成了一个具体可行的考核机制。五是加强数据清理,提高数据质量。2007年6月份,市局组织开展了数据质量清理核查工作。市局制定了数据清理核查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的业务指导与工作分工负责,组织了数据清理工作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数据清理的时间、步骤、业务口径,重点强化了各部门协调配合,将清理工作的每一环节都做了详细的操作说明,做到操作性强,指导规范。共清理数据 9946笔,其中:各单位在前台已做了正确修改的2798笔,需要提交到省局后台维护的116笔,增值税附表未录入2677笔,未查出异常数据原因的3316笔。通过系统数据的不断清理,数据错误率月均下降幅度51%。11月份首次在逻辑校验数据实现“零差错”。目前在保持逻辑校验数据实现“零差错”的基础上,将预警类数据控制在了%以下。郊区局率先实现了税收执法管理系统预警类信息“零差错”。

(三)强化数据分析,实现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深度挖掘和利用。我局充分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数据管理工作机制效能的释放,最大程度的实现数据信息资源的全面优化和综合利用。解决了基层单位在税收分析和税源管理工作中对数据信息的迫切需求,为领导的科学决策、部门的工作指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是强化数据应用工作,搭建“一户式”管理平台。过去散存于税收征管各个环节的征管资料按独立的纳税人加以归集,实现由计算机自动归集纳税人所有信息数据,使之能够全面反映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全貌,综合查询和征管基础资料自动化管理,实时方便快捷调用,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实行定期例会制度,我局积极探索数据应用的思路和方法,将数据应用融入到互动机制工作中,建立了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监控”融为一体的联动机制。工作例会召开以前,各责任科室做大量的数据分析准备,深入研究税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表现、成因和解决措施”,通过集体研究后,由局领导提出工作要求,列入下一步工作重点。各单位、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头抓好落实,整改结果要在下一次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通过定期工作例会,为数据应用提供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抓好落实的平台,进一步推进了数据应用工作的开展。目前为止,我们共组织工作例会?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的?个方面?个问题。三是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征管薄弱环节。在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系统运行中,发现在申报征收类、违章处罚类监控指标的过错率较高,于是市局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查找原因。最终发现是电子申报企业的企业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不匹配以及基层税务干部在涉税违章执法中未按程序操作所致。于是市局在数据质量管理通报中,重点强调了上述业务操作规范,有效解决了征收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在税银一体化工作中,集中力量研究并深入分析税收业务及系统数据,并总结出了十余项工作经验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在对综合征管软件发票发售的业务数据应用中,发现小规模查实征收的企业在申报纳税及发票发售时系统缺乏自动校验比对功能,造成企业发票使用难以控管,市局为此专门下发了《佳木斯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发票内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发票管理中“发票发售管理”、“发票验旧管理”等内容作以重点明确。四是深入开展税收分析,提高税源管理水平。通过强化税收数据分析,有效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对税负比较低以及问题比较多的行业和企业,有效开展纳税评估,达到通过宏观看微观、通过行业看企业、通过问题看管理的目的,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在对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税收经济分析时,发现郊区局管辖的3户铸造业企业中,2户企业连续三年的税负率在6—7%之间,另一户企业税负率在2.3%,远低于其他2户企业,于是对该企业进行深入的纳税评估,最终责令其进项税126.423.08元做进项转出,查补税款1371.62元。针对医药行业税负普遍偏低的现实,我局组织了全市范围内的医药行业的专项纳税评估。在对深入的挖掘系统数据基础上,有效的利用外部数据信息,将获取医保卡刷卡收入信息作为突破口,获取了全市医药零售业医保卡刷卡结算信息,成功的开展了纳税评估。全市评估增加税收?万元。

(四) 建立外部数据交换平台,拓宽税务信息化数据采集渠道。对国税部门而言,对内部信息资源利用与整合是自身可掌控的,而社会信息资源是不可控的,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建立起部门之间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联动的运行机制,为税收决策提供依据。我局积极探索建设外部数据交换平台,开展信息共享,拓宽数据渠道,采集外部信息,促进了税收管理。重视加强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并建立了国税和工商登记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制定了《佳木斯市国家税务局佳木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下发了《佳木斯市国家税务局工商登记信息和税务登记信息交换比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分工、操作步骤和检查考核等规定。在此基础上,依托信息化技术,勇于创新,逐步完善手段,与工商局联合开发了工商比对软件,自上而下逐月开展信息比对。2007年,利用综合征管软件2.0版与工商比对基础登记信息,拉网普查,清理出?户未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共查出属于国税漏征漏管户?户,其中个体?户,企业?户,对这些纳税户核实后进行了办证和补税处理。同时发现国税税负偏低?户。在此期间共调增?户,调增销售额?万元,调增税额?万元。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堵塞了税收征管上的漏洞。

通过强化对税务系统信息化管数据的有效应用,在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规范税收执法、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税收执法。一方面,通过对征管数据实行大集中、大分析、大监控的模式,克服了原来各自为政、数据失真、监控不到位、地方干扰执法的弊端,为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强化依法治税提供了一个全面、真实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行税收管理员系统,统一规范了税收管理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每个操作人员的工作都按规范的程序、方法完成,过去的随意执法受到了明显制约,税收执法步入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第三,以综合征管软件数据为基础,全面推行税收执法管理系统,强化了对征税人执法信息的分析应用。促进了税务干部执法行为的规范,实现了以内促外,促进了干部管理和行风建设明显加强。2007年全市开展的政风行风评议,我局总评满意率达到?%,在?个参评单位中名列第一。

二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数据分析应用,及时发现了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使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有了新的提高。2007年在考核、分析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的基础上,组织了管户清查工作,使管户数量比年初大幅增加,增长率达到11%以上,由年初的21801户增加至8月底的24270户。数据管理工作的显著成效确保了全市征管数据的全面、真实、准确,同时也为加强宏观税负分析、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监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全市开展纳税评估?户次,通过评估、检查补缴税款?万元。通过利用综合征管软件加强对税收征管质量的监控,促进了税收征管质量的提高。2007年,全市税收准期申报率达到?%,申报率达到?%;平均入库率为?%;年末累计欠税?元,比年初减少?元,压缩了?%;滞纳金入库率达到?%;按户次处罚率为?%。通过利用经济税收相关指标和数据,加强宏观税负分析,探索建立宏观税负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查找征管问题,堵塞征管漏洞,促进了宏观税负水平的提高。国税累计实现税收?万元,比上年增长了%;宏观税负从2006年的?%提高到了2007年?%。

三是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应用软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使全市国税系统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采集手段先进,数据存放高度集中,信息数据网络传输,打破了部门界限,实现了资源和信息的高度共享。各级领导需要了解的各种数据情况,通过网络系统查询,可以随时掌握到每个县、每个所、每个纳税人,利用综合征管软件编制报表,也极大地减轻了税收管理员的负担,解放了税收管理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各级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成立和运转,进一步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有效防止了业务与技术脱节、数据分析与征管实践脱节等问题,运行管理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四是优化了纳税服务。围绕综合征管软件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我们进一步简化了办税流程,规范了办税程序,提高了办税效率;减少了重复采集纳税人信息,减轻了纳税人负担;推行了税银一体化和网上办税系统,拓展了纳税服务方式。

三、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数据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原有的信息化管理框架下,缺乏专门的、综合性的数据应用组织机构。其中,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对自身在数据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应承担的职责还不够明确;而部分重要的数据工作缺乏对应的负责机构。对基层局出现的数据质量问题缺乏必要的快速反应机制,致使基层反馈的问题不能及时定性,快速解决。技术与业务部门各按各的“套路”运作,配合机制不健全,不明确,业务与技术的有序互动、合力推进的机制与环境还未形成。

(二)税务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上级机关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基层工作以及基层利用数据开展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能力需要提高。表面上看,我们的人员素质不低,全市国税系统大专以上学历占全部在职人员的?%。但第一学历仅为?%。由于学历教育中均存在一定的“水份”,再加上知识更新等因素,实际上即熟悉本岗位所负担的工作,又熟悉系统的操作要求的税务干部在一个单位中仅达到25%;而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中发挥作用的熟悉税收管理业务,掌握数理统计知识、数据库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匮乏。全市基层征管一线税务干部年龄趋于过大,年均?岁。从税务干部基本结构上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据应用的效果。

(三)税收管理滞后于信息技术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的税收管理水平。数据清理核查发现的上线后两年时间里的大量错误数据,反映了我们现有的管理手段、管理水平的粗放落后,与系统要求科学严密的业务流程存在着一定差距,征管系统的全面应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当前的税收管理水平。或者说部分单位的管理水平、管理手段与系统所要求的严密的工作流程还不适应。如有些税务干部反映违法违章处罚的程序过于复杂,不便操作。而实际的情况是应用系统内的处罚程序是依照法定程序和有关要求进行设计的,感觉复杂是因为我们习惯于以往粗放式的传统管理方式,只注重罚款入库,而淡化了处罚程序。发票操作人员反映售票程序复杂,还需逐份录入验旧信息,是因为并不掌握发票验旧还有一个验旧录入的简易程序,基层的管理现状与征管系统的业务操作之间没有找到合理的接合点。

(四)税收分析的深入和广度还不够。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加强税收分析,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对加强税源管理和征收管理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虽然各级税务部门都已按互动机制工作的要求建立起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源监控”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而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互动机制的首要环节的税收分析还只局限于计统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没有在全系统各个层面得到深入的推广和应用。具体的税收分析内容也仅仅是税收计划、简单的宏观税负预警值的发布等,缺少更有价值的专题税收分析报告。

四、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的总体设想

税务信息化系统数据应用要以省局提出的“五项机制”为核心,最大程度的实现纳税人信息资料一户式存储管理,以方便查询分析,拓展信息应用。在数据集中和系统整合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分析和发掘利用,定期编发数据处理和分析报告,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基层征管工作,利用各种数据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等工作,查找纳税薄弱环节,促进税源管理,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一)持之以恒保证数据质量,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数据质量是管理监控的生命线,要继续以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一致性、准确性和实时性为标准,通过规范业务流程的操作,强化监督考核,为税收分析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各业务管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从数据采集到计算机操作规程等各环节各层次的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保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保证数据的安全、准确、实时、完整。一是规范数据采集,确保录入质量?。遵循及时、完整、真实和规范的原则,根据相关业务规定结合应用系统的操作要求,制定严密有效的数据采集规范(业务操作模版)。数据采集规范应包括数据来源、采集频度、采集时间、操作岗位、操作步骤、操作内容和采集内容等要素以及各要素间的逻辑校验。二是要明确各个采集环节、岗位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好入口关,做到数据在采集前有审核,采集后及时复核、校验,要建立起问题数据的处理机制,发现问题数据及时确认并纠正,确保数据录入的质量。要统筹数据资料采集工作,避免同一信息多头采集。三是加强数据维护,提高数据质量?。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监督机制,要根据市局明确的数据质量监控项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数据质量监控项目,依照指标特点,采取人工审核、计算机自动审核、人机结合审核和实地抽查等多种方式,加强征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审核。做到对采集到应用系统的数据既有过程控制,又有事后监控审核,促进数据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规范数据维护工作,确定数据维护程序,明确数据维护权限和职责。要定期对错误数据和垃圾数据组织清理,杜绝问题数据的积累,保障征管信息系统数据的真实、完整和准确。对应用系统中存储时间长、使用频度低的历史数据,可按有关规定予以结转、存储,长期妥善保管,并随时可供调取应用,以提高系统运行和数据使用的效率。?   

(二)建立数据管理组织体系,提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加强对现有数据的综合分析利用,使大量闲置的数据成为税收征管的资源,数据处理分析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专门的部门组织实施。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由于数据来源的复杂性、多样性,目前信息系统大部分只满足于单一业务需要,信息共享性差,难以完成跨部门的、综合性的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综合以上因素,迫切需要一个综合部门来组织数据处理分析工作。因此,建议筹建税务信息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中心可以在现有的条件下,打破部门界限,根据业务类型的不同,抽调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税务干部组成。数据中心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专项数据分析服务,为税收分析、专项整治提供信息服务,为基层业务技术指导服务。数据中心要围绕当期税收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和新动向,组织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确定选题,找准税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工作建议。定期组织召开数据分析例会,定期发布专题数据分析报告。定期对系统进行数据健康检查,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在各基层局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岗位,负责各类税务信息数据的应用处理工作。

(三)深化数据应用,提高管理、决策水平。一是建立数据分析报告制度,使数据的管理和运用制度化、规范化,并形成长效应用机制。充分发挥数据在日常管理、税源监控、税收预测中的作用,提高数据综合加工、分析和利用水平。数据分析岗位可利用《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对选定的业务主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预测,对涉税数据进行动态查询和加工,形成可视化图表和分析报告,并提交给局领导。然后,局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召开数据分析例会,通报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分析报告反映的税收管理中的问题,按照职能部门的业务分工,对口负责,制定处理方案,并将数据分析报告中的问题,结合实际,定期完成数据分析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然后将落实情况反馈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反馈情况和数据分析报告进行研究,评判前期分析结果,对以后数据分析工作进行完善。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数据处理分析运行机制,改变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分头部署、粗放管理的格局,以数据流带动整个业务流的运转,优化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二是与全方位税收质量管理考核相结合。数据分析岗位出具的数据统计图表和分析报告一方面在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参考外,应同时提供给税收质量考核部门,为全方位实施税收质量管理与监控考核提供参考和依据,使考核部门能够及时全面监控各部门和税务干部的征管信息,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以进一步规范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和服务行为,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对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三是深入税收分析,拓展数据利用的广度。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加强数据应用工作,逐步扩大数据的处理与应用范围,提升数据使用频度和数据分析的效果。分析征管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征管水平,规避管理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掌握税源分布状况,监控税源动态,预测经济与税收发展的趋势,加强行业税负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及时监控执法过程,跟踪执法结果,检查执法质量。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全面考核和监控税收征收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抓住重点环节,推行税收征管与数据应用协调联动的任务管理模式。税收征管与数据应用密不可分,依据税收征管工作从制定计划、任务发起,到具体工作组织、实施,到过程监控、绩效考核,再到总结、提升的工作流程,数据管理的采集维护、比对加工、分析报送、审计校验的处理流程,将两者有机结合,整合集成在统一的任务管理模式下,即计划、部署征管工作与“数据分析、传递”结合——组织、实施征管工作与“数据采集、维护”结合——总结、评比征管工作与“数据比对、校验”结合,使税收征管任务发起、实施、评估和提升与数据应用协调联动,提高任务的针对性、可实施性和评估直接性。工作中重点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工作计划、部署时,数据管理的异常指标预警,必须触发征管工作任务,如:日常巡查、纳税评估等;业务管理的工作部署、落实,必须明确数据管理任务,如:数据的采集维护、指标的比对核查等。二是工作组织、实施时,无论是数据管理形成的征管工作任务,还是业务管理明确的数据管理任务,均应该统一组织、同步操作、协同推进。特别要关注数据标准化管理对业务规范化操作的检测、稽核功能。三是工作总结、评比时,要根据征管的实际效能来评估数据应用的质态;要依靠数据的量、能比值来验证征管工作的质量。特别要注重数据审计、指标分析对征管质量管理的支撑作用。

(杨少晶 刘德明 张志春)

推荐访问:调研 调研 质量 数据 数据质量调研调研


[九年级质量调研题数学_数据质量调研调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