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心得体会 >

[体会新课改 新课改新经验新体会(4页)] 新课改新课程新高考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1-11-02 12:44:45  来源:网友投稿

  新课改已如火如荼的开展了4年的时间,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除了在每一堂课上扎实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外,我也在努力使学生体味数学思维的乐趣和美妙。下面我就新课改的教学目标的学习,通过案例总结如下:

  新课改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以前的教学目标相比,新的教学目标更注重学生参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体会所获得知识的来龙去脉,这不仅使学生“知其然”更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体会到所得数学结论是合情合理,符合逻辑的。

  [案例1](对数定义的引入):

  请同学们快速的完成填空:

  (1)2+1=( )

  (2)2+( )=3

  (3)2+2+2+2=2×4=( )

  (4)2×( )=8,

  (5)2?3=( )

  (6)3( )?=7

  前五个小题学生都快速报出正确答案,第六个却不知从何入手,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如下:在小学我们学过数的加法,知道2+1=3,若知道a+1=3,便通过a=3 ? 1 计算出来,我们称这种运算为减法,用符号“-”表示,它与加法互为逆运算,结果称为差;类似的我们学过乘法,如2×4=8,若2a=8,通过a=8÷2计算出来,我们称这种运算为除法,用符号“÷”表示,它与乘法互为逆运算,结果称为商。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指数幂的运算知道2?3=8,若2?a=8,则a=?,求a的过程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过程――对数运算。学了它我们便可以解决第六小题。

  通过让学生经历上述运算过程,让他们感觉到将要学习的“对数”其实就和自己所熟悉的加减乘除一样,是一种数的运算,有其相应的含义、符号表示和名称,从而减轻学生学习新概念的心理负担,并且能尽快理解并记忆对数的定义。

  接下来,从不同角度训练学生理解指数式与对数式的本质联系,能熟练的进行指数式与

  对数式的互化,同时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这门学科形式化背后的真实内容,体会数学符号语言形式简单却内涵丰富的特点,在学习中进一步认识数学。

  “数学教育的功能应该给学生一颗好奇的心,激发他们胸中的求知欲;给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丰富他们观察世界的方式;给他们一个睿智的头脑,让他们学会理性的思维;给他们一套研究的模式,成为他们探索世界奥秘的显微镜和望远镜;给他们一双数学的眼睛,一对数学的翅膀,让他们看的更远,飞得更高。”[1]这应该是数学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提醒我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认识数学的同时,更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利用这些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也可用来思考和解决非数学问题。

  [案例2](三角函数线画法的引入)

  利用学生已学习过的角的弧度制,知道角α弧度数的绝对值|α|=lr,其中l是以角α作为圆心角时所对弧的长,r是圆的半径。特别地,当r=1时,|α|=l,此时的圆称为单位圆,这样就可以用单位圆中弧(几何范围)的长度表示所对圆心角弧度数的绝对值(代数范围),由此联想(问题)能否用几何图形来表示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值呢?先研究正弦值sinα=yr,联想角的弧度数与弧长的转化,类比当r=1时,sinα=y,可见要想用几何图形表示正弦值,只要能用几何图形表示出一个实数即可,至此,有向线段的引入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参与寻找三角函数值的几何表示,通过尝试、推理,再尝试,再推理逐步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数学的思考的能力,利用类比、化归的思想方法,引入容易解决的辅助问题,化繁为简,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事实上,这一思维过程是与数学学科发展过程相一致的,从中也使学生体会数学家是如何从无到有研究数学,推动数学发展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实践新课改的所思所想,学无止境,掌握数学教学的规律,深刻领会新课改的内涵,改善教学行为,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将是我努力学习的目标。

  注释:

  1 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体会 新课改 体会 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