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4-05 18: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四年级上册科学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菁选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上册科学,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34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33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2、能认识我们身边的导体和绝缘体。

  3、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重点为能会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并总结出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2、难点为判断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是否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准备

  课件、电路检测器、20种以上的材料、检测记录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未连接好的电路检测器,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让一名学生连接好电路检测器,使小灯泡发光。

  4、教师介绍电路检测器,并把电线的两端包着塑料的地方连接起来,问学生小灯泡为什么不亮?学生回答。

  5、教师出示一根铁棒,把它接到电路检测器中,看小灯泡是否会亮,这个实验让一名学生来做。但这个实验在另一个有问题的电路检测器中来做,小灯泡肯定不会亮,这时让学生推测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再连接到完好的电路检测器中。学生推测。

  6、教师小结:研究中预先测试检测工具是否有问题,是实验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二)新课呈现

  1、教师出示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2、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20种材料来检测它们是否导电,但检测之前我们首先来制定一个“我们的研究计划”,(教师提醒同学们今天的研究计划不用手写,小组讨论后口述一下,研究计划就是我们怎样来检测,以及具体的人员分工。)

  3、学生小组讨论研究计划,并汇报。

  4、教师提醒检测的方法:预测——检测——再检测——判断,并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再次检测,指名学生回答。

  5、小组开始检测20种材料否导电,并做好检测记录单。

  6、如果学生做的比较快,鼓励他们检测身边的材料是否导电。

  7、检测完后,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其他小组有质疑的随时提

  问。其他小组汇报时说他们和汇报了的小组不一样的地方。

  8、教师提问:有的小组检测了手指,小灯泡不亮,有问题吗?

  学生讨论回答。

  9、教师讲解人体和大地以及湿抹布都是导体,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10、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教室或身边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

  (三)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物体是导体的是()

  A、橡皮B、铁片C、纸片D、木棒

  2、下列物体是绝缘体的是()

  A、铜丝B、铁片C、钥匙D、塑料

  3、钳子的外面包了一层厚塑料是为了()

  A、看起来漂亮B、可以经久耐用

  C、绝缘和防止触电

  判断题

  1、电路中开关制作的材料都是导电材料。()

  2、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只要检测一次()

  3、铁是一种常见的导体。()

  4、电器都是用电的器具,不需要用绝缘的材料。()

  5、人体和大地都是导体。()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1)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3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

  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

  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2)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3篇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1

  13.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知道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干燥的竹签等,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2.认识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导体,哪些物品是绝缘体。.

  3.使用验电器做人体导电实验,懂得人体也是一个导体。

  4.通过实验,检验和比较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重点】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及其特点,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2.通过实验检验自来水、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探究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学会区分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物品、验电球、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简单电路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导线,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导线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导线的接口是由金属做成,导线的外皮由塑料制成,导线的内芯是铜丝制作而成。

  接口和内芯用金属和铜丝制作是为了导电,而外皮由塑料制成是为了防止触电。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

  出示课本39页下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些物品容易导电吗?请大家预测一下。

  活动二: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1.教师引导: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这些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2.出示课本40页上面的检测装置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检测装置的结构组成。

  3.教师进行演示实验,从上述物品中任意选取一个,利用这个检测装置来检测这个物品是否容易导电?

  4.学生分小组交流,分别使用检测装置检测以上物品是否容易导电,并且完成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

  预设:

  容易导电的——铁钉、铅笔芯、铝箔、硬币。

  不容易导电的——塑料尺、竹签、橡皮、木块、瓷勺、玻璃。

  5.出示课本40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像铁钉、铝箔等物品容易导电,被称为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等物品,不容易导电,被称为绝缘体。

  6.学生认真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和特点。

  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品因为使用的需要,物体上有些部分容易导电,有些部分不容易导电,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2.出示课本40页下面4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这些物品分别是什么?这些物品中哪部分容易导电,哪部分不容易导电,各起什么作用?

  图1:螺丝刀。后部分是用塑料等绝缘材料做成的,不容易导电,防止触电,前部分是用金属做成的,容易导电。

  图2:开关。外面的部分是塑料制成的,防止漏电,保证安全,里面跟电线接触的部分是金属制成的,是为了导电。

  图3:电工胶布。由绝缘材料组成,防止触电,保证安全。

  图4:插座插头。面板是由塑料制成,防止触电。里面由金属制成,便于导电。

  3.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跟开关、插座等一样,也是一部分绝缘体,一部分导体。同学们还能列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充电器、电线、电脑、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活动四: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

  1.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有的是导体,有的是绝缘体,那么我们人究竟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下面我们通过验电球来验证一下。

  2.出示验电球,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验电球的样子及特点,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3.出示课本41页上面一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第1步:几名同学手拉手。

  第2步:拿验电球的同学要用手接触验电球上面的触点。

  4.学生分小组实验,利用验电球做人体导电实验。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结论。

  5.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验电球上的灯亮起来了,这说明人体是可以导电的。因此我们人也是一个导体。

  活动五:检验不同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1.教师引导:我们*时会接触到很多种水,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等。不同的水导电性能是不是一样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2.实验目的: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

  3.实验材料:自来水、纯净水、盐水、导线、小灯泡、电池开关等。

  4.实验方法:出示课本41页下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了解实验方法。

  5.实验提示:在实验中,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我们可以多放点盐或者多加几节电池试一试。

  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电池、小灯泡、电池开关。实验中的变量是水。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做好实验记录。

  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导电性能最弱的是纯净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了解了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同时我们还知道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导体。在这堂课的最后,我们还做了自来水、纯净水、盐水的导电性能实验,明白了盐水的导电性能最强,其次是自来水,而纯净水的导电性能是最弱的。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

  人也是导体

  导线性能实验:

  盐水最强,其次自来水,纯净水最弱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预测,并说出依据;

  2、能设计验证性的实验方案并学会研究记录;

  3、能够在电路中对物体的导电性能进行检验;

  4、能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科学性的总结。

  科学知识:

  1、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到交流与合作在研究中的价值;

  2、体会到学习可以为生活服务,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愿意投入到问题的研究之中;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并能联系实际辨认电器、电料、工具等。

  教学准备:

  铁片、木片,铅笔芯、橡皮、钥匙、塑料尺、回形针、纸张、胶带、组装电路的材料及相关工具。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复习导入:

  接通一个简单的电路(一节电池、一颗灯泡),提问:灯泡为什么会亮?

  师:你认为要使灯泡亮起来必须有什么样的条件?

  师拉开导线,提问:如果要在他们之间加一段东西,使灯泡仍然能亮起来,你会加入什么?

  2 、初步了解一些能够导电的物体

  师:加入一些别的小物品连接导线两端,灯泡会亮吗?

  师:让我们列出的身边的小物品,(自由罗列) 预测一下,把哪些小物品放入电路中,能够让电路通畅?

  分组试验验证,要求学生:

  ①记录预测结果; ②两人一组合作验证; ③填写完成纪录; ④汇报试验的结果。

  3 、体验“导电”

  师小结:我们把像铁钉、钢皮尺之类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橡皮、木头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作绝缘体。

  师:要测量物体是否导电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展示“验电球”,并说明其用处和使用方法。

  用手连接验电球的两端,灯亮了,这说明了什么?

  你们能导电吗?我们来做一个游戏验证一下。(全班活动,手拉手)

  看课本 34 页的例子:感应开关和电笔。

  4 、各种各样的水的导电性能

  师:各种各样的水能够导电吗?你想到了哪些水?

  怎样设计水是否能导电的实验?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总结研究水的导电性的实验步骤。

  四人为一组,分组验证两种水的导电性能。

  第二课时

  5 .了解安全用电:

  师:电力给我们带来了能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如果我们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就会被电击伤。 看书本,说一说,这些行为错在哪里?

  电线杆上不晾衣衫;高压电线下不放风筝 ; 不用湿手触摸电灯泡;不将大量的用电器插在一个接线板上;注意触电的标志。

  6 .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师:通过刚才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各种物体的导电性能,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做了一个分类,让我们看书了解一下: 33 页。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些物体材料,其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半导体技术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比如我们听的收音机里面的核心元件就是半导体。

  师:你能说出哪些和电打交道的工具?

  展示:电笔、黑胶布、插头、插座、开关、闸刀等 ,辨认名称。

  师:它们是由哪些材料构成的?分析一下这些材料的导电性能? 想一想,一种工具,为什么要用两种材料去制造呢?

  分析电线杆上的导体和绝缘体。

  6 、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对导体和绝缘体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些知识可以保护我们不受电的危害。切记:一定要安全用电!

导体和绝缘体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3)

——物理教案导体和绝缘体

物理教案导体和绝缘体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物体导电性能是不相同的,建立导体绝缘体概念。

  2。使学生能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并向学生进行用电安全的教育。

  3。在复习电流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5。本课重点是鉴别导体和绝缘体,难点是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

  6。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克服绝对、静止看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的鉴别、安全用电、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其中鉴别导体和绝缘体是本节的重点,鉴别的方法及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是本节的难点。

  教法建议

  整节课的教学应以实验为依托,展示研究问题的情景,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生动的感性认识,消除学生对“电”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要从演示实验引出,可以参考课本图4-9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自己推知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进而将各种物质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进行排序,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对于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微观解释,要抓住“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移动”这一主要原因,可结合课本图4-13讲解,如果能自制课件来动态描述物理情景,效果会更好。

  对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内容。一定要做好课本图4-12的演示实验,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物质内部自由电荷的数量,除了跟物质的.本身性质有关,还与外部因素有关。正常情况下的绝缘体,当温度升高到相当的程度,由于可自由移动的电荷数量的增加,会转化为导体。

  教学设计方案

  1。导入新课:

  ①电工在安装设备时,导线不够长,要接一段导线,教师可以请一个学生当场演示接导线,他肯定要把导线外边的皮剥掉,但可能不太会操作,教师应教学帮助。

  ②问:为什么要把皮剥掉?

  ③注意:要让学生知道导线皮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橡胶、塑料、棉线。

  2。演示实验

  ①出示并讲解教师制作好的导体绝缘体检验板,说明各电器名称

  ②用裸露出金属丝的导线接通,电珠会亮,如果是电扇就转,是电铃就响。

  ③取下裸露的电线,换成用导线外皮连接,电珠不亮、电扇不转、电针不响。④交待电线外皮是什么材料的。⑤结论:橡胶、塑料不导电。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向学生说明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说明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安全用电教育

  ①讲解课本图4-11所表示的各种物质导电和绝缘能力的排列顺序,引出人体可以导电,较大电流通过人体是十分危险的。

  ②用电器的地方非常多(家庭、工厂、街道、公共场所),可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地方用什么样的电器。

  ③结合日常生活,总结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如:不能带电修理电器;不能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能在电线上搭凉衣物。不能用湿布擦电灯泡,要取下电灯泡再擦,水分干了以后,再安装上。

  ④强调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5。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①结合课本图4-13以金属为例建立导体的微观模型。

  ②指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叫自由电子。

  ③强调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把本节课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课程:

  1。引入新课后,各组(或个人)准备实验装置

  ①各组实验装置可能不大相同,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灵敏,各接触点要牢固;一是装置中要留出两个导线头,以便于实验操作。

  ②各组装配好,由教师验收。验收时只要看电路是否接好,不必实验,因实验后会降低下面实验的新鲜感。

  2。分组实验

  ①各组开始实验,实验的结果是把所有小物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导电的,一类是不导电的。

  ②各级向全班报告实验结果,其他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最好用实验来验证。

  3。确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①给两类材料起个合适的名字,学生可能起出很多名字,应当给予鼓励。

  ②最后告诉学生:导体、绝缘体是现正在用的科学名词。

  ③教师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别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④向学生说明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也是导体。

  4。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器材

  ①问:这些工具和器材,由哪两部分材料组成?进行简短的讨论,要求学生要使用刚学过的两个科学名词。

  ②问:为什么电器要由导体、绝缘体两种材料组成?简短讨论并小结。

  探究活动

  用金属导线将手电筒上的小电珠、一节干电池连接起来,小电珠正常发光。现将金属导线剪断,把两个断头插入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两个断头在水中不接触,小电珠不发光。再向水中倒如少量食盐,随着食盐的溶化,小电珠又亮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4)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1

  一、理解课题

  1、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

  2、教师指点:

  (1)出示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课件出示)

  (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介绍丝绸之路。(书本第9页资料袋)

  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阅读提示*有3个要求。(课件出示)

  (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三、检查字词预习情况(字词见资料汇总1“识字教学”)

  1、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无拼音时)

  2、抽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有拼音时)

  3、难写字指导(根据预习时抄写情况)

  3、抽读词语盘点中词语

  5、抽读补充词语

  6、出示文中多音字词语及句子。

  7、理解部分词语意思(大部分放到段落学习中理解)

  四、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检查预习中分段情况)

  1、初步说说文章大意(围绕课题选择了哪些材料)(完成阅读提示1问题)

  (1)大致说。

  (看见石雕引起遐想 故事 历史意义 回到群雕)

  (2)教师指点(课件出示)

  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公元前(115)年,(*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2、交流预习中的分段。(理清思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课件出示)

  教师指点(段意是初步的,可用小标题,完整段意放到具体学习中再概括)

  第一段(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古朴典雅,引起人们遐想

  第二段(2—12):*使者和安息国将军在安息边境互赠礼品。

  第三段(13):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繁荣。

  第四段(14):两千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还会引起遐想。

  五、完成阅读提示2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思考:读了本文,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讨论:读了本文,你觉得“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找到全文的中心句。

  4、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概括。

  (1)中心句: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伟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件出示)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六、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学习第2段)

  (1)抽读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思考: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

  (3)教师指点:

  ①按事情发展顺序列出提纲,

  迎候——出现——列队、奏乐——问候——互赠物品——表演魔术

  ②读一读,说说感受到什么(隆重、热情)(感受彼此间友谊。)

  ③小结:有感情地读读*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④理解“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学习13段)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13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4)小结: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七、学习首尾段

  1、有感情朗读首尾段,再次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

  2、学习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

  八、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作者写这篇文章目的是什么?

  (说明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2、领会现代意义

  (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九、布置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3、练习纸部分作业。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授课过程

  导入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西游记视频展示)。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记》。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问题】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幻灯)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问题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问题二】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幻灯片:世界政区图)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问题三】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幻灯)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幻灯)

  提示:

  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幻灯:建筑,

  绘画

  ,雕塑)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印度、希腊、*,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的敦煌和xq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三)丝绸之路的交流作用

  【问题】敦煌的艺术来自于东西方的交流,来自于东西方的使者们的间接创造。正是由于这些使者们的往来,使得丝绸之路异常的活跃,异常的繁荣。那么,丝绸之路的开辟在古代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文,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并找出史实来印证这句话。

  找到了吗?一起大声告诉我,好吗?(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书本和你已有的知识,举出实例来印证这句话呢?(可作适当补充)(幻灯)

  总结

  丝绸之路的开辟丰富了东西方人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增强了东西方人民的友谊。所以说,丝绸之路不是一条商道,而是一条友谊之道。

  (四)丝绸之路的补充

  事实上,“丝绸之路”并不是只有这一条,广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当时对*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除了张骞开通的官方通道“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外,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丝绸之路吗?(学生回答)

  (幻灯)

  总结

  *的丝绸之路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分为海陆两路了,此外,还有长城以北充满血腥和暴力的“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因为这条丝绸之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各个民族、部落纷纷想争夺控制权,因此充满了血腥和暴力。四川云南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和风*浪静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主要以丝绸和香料贸易为主,又称“海上香丝之路”。

  千余年过去了,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更为方便的海上运输,于是曾经辉煌的丝绸之路渐渐被人们放弃,敦煌也同样衰弱了,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是随着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一条新兴的丝绸之路重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就是亚欧大陆桥。(幻灯:亚欧大陆桥的简介,线路图)

  亚欧大陆桥的简介:新亚欧大陆桥东起江苏连云港、山东日照等沿海港口城市,西至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欧洲口岸,是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洋和大西洋,实现海──陆──海统一运输的洲际铁路,经过了三十多个国家。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代替了昔日缓缓西行在茫茫戈壁上的骆驼队,被称为当代的新丝绸之路。

  【问题】那么,亚欧大陆桥与昔日的丝绸之路相比较有什么优势呢?在今天有着什么重要作用呢?(小组活动)

  1.经过的国家更多,到的地方更远;

  2.交通工具:骆驼,马──洲际铁路,火车;

  3.节省时间,节省运费。(大陆桥横穿大陆,比绕道海路近得多,一般比传统的海运路线缩短一半左右。由于大陆桥运距较近,且能使用铁路集装箱专用直达到车,中间环节少,运行速度快,从而节省了大量的途中运输时间。)

  4.东西方沟通:间接──直接。(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一方面,对于日本和西欧等发达国家来说,这一区域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巨大市场,是它们输出资金、技术和管理的理想之地;对*、中亚和东欧国家来说,通过沿桥开放,可以更好地吸收国际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振兴。另一方面,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增长,越来越需要开拓欧洲市场,而欧盟为谋求发展也需要到亚太地区寻求贸易伙伴,选择投资对象,亚太与欧洲的双向辐射越来越明显。)

  所以,大陆桥运输越来越受到国际的广泛重视。

  总结:亚欧大陆桥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但却是起着桥梁的沟通作用。许多专家学者断言,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世界经济在江河经济、海岸经济的基础上,将逐步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

  课后探究:谈谈你今天的最大收获?

  总结:张骞出使西域后开通的丝绸之路可以讲是古代中西方交流的代名词,促进了东西方各国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相信*的未来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在丝绸之路的线路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大致的线路,经过哪些区域,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古今对照,了解经过现在的哪些国家和地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些难度,因此采用了一次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其实离我们很近。另外,在丝路上的交易活动,应该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对中原和西方之间进行交易的货物作了辨别。这种教学方式比以前单一的记忆要强很多,三位学生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学生们的阵阵掌声,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每一位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繁荣景象。此外,也帮助他们理解丝绸之路在古代中西方交流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学习更加贴近历史。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正是我的期望,在这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做到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4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葡萄、核桃、石榴等图片,让同学认识到这些物产最早并非产自中原地区,而是原产于**(古代称之为西域)。然而在汉代以前,中原地区与之联系很少,是谁首先打开了中原地区和**交往的大门,加强了二者的联系?**何时隶属于*的管辖的?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一、张骞通西域

  回顾上节课知识,西汉初年匈奴情况,指出当时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还控制着西域诸国。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

  1.简述西域的地理位置(同学通过阅读找出答案)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学*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②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重点点出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就是**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历史上称为西域。并结合利用*历史地区册P28《张骞出使西域》形势图突出“西域”的概念。

  2.张骞出使西域

  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1)西汉初年西汉*与匈奴关系如何?匈奴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何变化?

  教师点拨:汉初被迫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匈奴成为西域和西汉共同的威胁。西汉在武帝统治时国力雄厚,汉武帝决定放弃和亲政策用武力战胜匈奴。

  (2)阅读P91、P92内容,完成下面列表

  张骞时间目的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对于第二次出使的意义,应重点强调:这次出使促使西域各国与汉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可结合课本P92*字和P95活动与探究二加深印象。

  (3)a.结合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请同学们想一下张骞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由教师归纳出:张骞在重重艰险面前,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

  b.张骞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你如何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结合课本P92*字,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最后教师归纳:张骞出使西域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举,张骞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沟通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解释

  “护”:带兵监护,“都护”:总监护,西域都护:监护西域各国

  显示P92《西汉疆域图》,学生回答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时间、管辖的地理范围及作用。

  回顾张骞通西域意义,导入下一目内容。

  二、丝绸之路

  导入:*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的丝绸举世闻名,古代西方称*为"丝国",寄托了他们对古老东方的美好想象。历史上贯通东西方的一条著名的国际交通要道就是以*的丝绸命名的,即丝绸之路。张骞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将追溯历史的足迹,感受先辈的辉煌,进行一次有意义的探究之旅--寻访丝绸之路。

  展示地图册P29“丝绸之路”,让同学们了解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1.(1)展示丝绸之路上出土的纺织品。显示《丝绸之路》图,由学生说出丝绸之路的名称由来及路线。

  (2)结合地图册“丝绸之路”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并指出这条路线随着远洋技术的提高,不断被拓展

  2.展示荒漠、沙漠、绿洲、戈壁、草地、雪山图片,让同学们认识到当年徒步往来于丝路的商旅而言,路途不仅仅是遥远,自然界的沙漠、戈壁、海洋和高山都是障碍,而丝绸之路的畅通,首先就是要克服这些自然障碍,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从中体会到行走丝绸之路的艰辛。

  3.让学生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

  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方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的加以利用。

  三、班超经营西域

  本子目属于自学内容,但东汉与西域交往的情况也十分重要。

  展示班超图片,由学生说出有关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

  优秀品质: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顽强斗志。

  让学生当堂自学并简单介绍班超和甘英经营西域的情况,最后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归纳得出: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

  教师总结:

  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中原地区同西北边疆的联系;同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古代文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艺术等)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曾深刻地接受了外部文明的影响,使得古老的中华文明得以不断更新、发展。所以本课在整个*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探究:

  **的楼兰古城曾是丝绸之路的重镇,维持了数百年的繁荣,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目睹楼兰古城的辉煌,只能凭借残垣断壁去遐想。你认为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对于学生联想到的环境遭到破坏、水源缺失、外族入侵、疾病流行等结论应从思维的角度予以肯定。

  学生搜寻网站的专题找出科学考证的结论:人为的乱砍滥伐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是导致楼兰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

  教师启发大家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谈谈自己从楼兰古城的消亡中得到哪些启示,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合理开发资源、科学治理的重要性,唤起人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四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教案设计5

  【学习目标】

  1.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关注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重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The silkroad)

  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指导】

  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导学问题】

  (一)自主学习

  (15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全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对内关系

  1.西域的地理位置:

  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XX和XX以西,也就是今天**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XX。

  2.出使西域:

  朝代使节时间目的意义

  3.管辖西域:

  时间机构职能意义

  二、对外关系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

  2.海上“丝绸之路”:广东沿海→()→()→()→()、()、()。

  3.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甘英到达了;166年,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次直接交往。

  (二)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

  我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1.两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和班超起了重要作用。你从张骞和班超这两个人物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

  2、近年来,联合国发起“丝绸之路研究计划”,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西方学者眼中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材料三:1990年9月新亚欧大陆桥(又称第二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东到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由于所经路线很大一部分是经原“丝绸之路”,所以人们又称作现代“丝绸之路”。

  议一议:

  (1)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2)如今,在丝绸之路的古道上我国正掀起一场西部大开发的热潮,到西部去、支援西部建设已经成为时代的也主题。作为有志青年的你将有何打算呢?

  3.请结合教材阅读和问题1、2的探究,你认为张骞通西域对两汉的对内关系和对外关系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5)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上册《猫》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1

  教学目标

  1.掌握13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么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2.认识猫。

  (家猫、波斯猫)

  3.学生介绍猫。

  4.师予以师纳。

  (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学习生字词

  (一)自学生字词后出示生字卡读、记。

  (二)形近字练习。

  虑( )稿( )要( )

  虚( )搞( )耍( )

  三、学习课文

  (一)理清条理

  1.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2.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第一自然段: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写大花猫的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希段:写大花猫小时候很淘气。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学第4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生汇报读懂的内容。

  学生A: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师引导: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B: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师引导: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C: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师引导: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2.归纳引导。

  (1)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猫,你会怎么评价它?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是一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舍老生又是怎样评价它的,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3)你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说一说。

  (喜欢、喜爱)

  (4)大家一起读一读第4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五、小结

  一只可爱的小猫,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我们明天再学。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思考·练习第1题。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2

  【公开课教案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同学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同学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示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局部,使同学不只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同学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同学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同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相互”、“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布置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同学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示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示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考虑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同学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考虑:猫的古怪性格表示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示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 “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示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示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获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 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考虑: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考虑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无常” 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无常”,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示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示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示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示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示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同学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干充沛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分。)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协助同学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同学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 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 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 请同学上台听写

  c. 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 辨析多音字:“的” 、 “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生词新词: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要求全部写出来,写对写好,前面的不会后面的补充,到规定时间为止。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自由组合阅读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三、整体感知,体会真实的表达方法(分大组朗读交流)。

  读完以后你们觉得老舍先生写的猫真不真实?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点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选择喜欢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读得让其它同学也喜欢这些词句。

  (2)小组交流汇报

  大花猫:

  1、性格古怪

  (1) 小组代表读,其他同学听: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从哪听出来的?

  (2) 重点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a.质疑: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猫的性格古怪?从哪可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从三方面具体写出猫的古怪: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跟一般情况不同,只能称其古怪。同时体会到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老实贪玩 尽职

  板书:(大花猫)性格古怪 高兴时……不高兴时……

  胆小勇猛

  b.学生发现:你们发觉什么表达方法吗?

  师引导:作者在开头就指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叫什么?(开门见山)这种写法好不好?(简洁明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

  (3)朗读课文,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特点吗?

  体会到:(课件展示)

  a.“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们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他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d .“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举断冷漠的表现。)

  (4)学生又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淘气

  那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

  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

  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枝折花落

  3、可爱

  重点体会:上面两部分都体现了猫的可爱,因为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老舍先生都是视猫如儿,爱猫如女的。

  4、重点体会以下几个词: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屏息凝视,连等几个钟头,从中看出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老舍爷爷家里的猫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5、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 默读课文,体会: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 从性格上看,正因为猫的性格时矛盾统一体,才使它性情丰富多彩,生动 有趣。

  b. 从淘气看,“生机勃勃”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 默读全文,列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并谈体会。(融情于猫,情猫相融)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思考题:请你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向同学介绍本课的猫。选择你喜欢介绍的方式。

  2、学生分头准备,同桌交流。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爱猫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做同步练习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试试描写你喜欢的动物老实贪玩尽职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感受对生活的热爱。

  4、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5、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2、难点:

  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写猫的异同。

  【教学准备】

  1、学生:

  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2、教师:

  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结合预习了解本课都有哪些作家写的猫(老舍、周而复、夏丏尊),三篇各有特点,先一起来学习老舍笔下的这只猫。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接读课文:

  划出两个能概括课文内容的句子。

  2、全班交流,(出示句子)说说各自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认识,随机引导、总结:

  ⑴ 老舍先生写的两个重点内容。

  板书:

  古怪 淘气

  ⑵ 围绕这两句话,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⑶ 通过这两句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三、重点研读,理解“古怪”

  1、创设情境,理解“古怪”:

  ⑴ 初步感知:

  读第一自然段,发现猫的哪些性格?

  ⑵ 理解“贪玩”:

  通过朗读展现猫的贪玩。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品读老舍先生对贪玩的猫的宽容与喜爱。创设情境,通过朗读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升华情感。

  ⑶ 理解“尽职”:

  理解词语“屏息凝视”。亲身体验“屏息凝视”,体会猫等老鼠的决心,感受猫的尽职。指导朗读,感受猫的尽职。

  ⑷ 小结:

  透过对立、矛盾的性格,体会猫的性格的古怪。

  2、进一步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⑴ 自主发现:

  自读第2、3自然段,找出其他矛盾的性格,体会古怪。

  ⑵ 汇报交流:

  重点理解“印”等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流露出的老舍对猫的喜爱之情,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读中感悟,体会“更可爱”

  1、初步理解“更可爱”:

  自读感受满月小猫的更可爱。

  2、欣赏满月小猫的图片,激趣感受小猫的更可爱。

  3、创设情境朗读,升华情感。

  五、深入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默读“阅读链接”:

  了解周而复、夏丏尊写的猫的片断。

  2、借助图示,比较老舍的《猫》与周而复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总结:

  学习作者描写动物时不同的表达方法,为学生写好动物打下基础。

  六、练习

  1、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比较老舍的《猫》与夏丏尊的猫片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动物。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5

  教材简析

  《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

  板书课题:猫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

  板书:古怪

  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

  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

  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

  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

  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学生3:我喜欢它的尽职,它多负责任,多认真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那好吧,加上你的感情,把你喜爱的地方读出来,注意要读得生动。

  【学法指导】多种形式进行练读、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表演读。

  ⑸老师引读,感情升华。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总结方法,出示提纲,小组学习:

  ①初读:了解猫的古怪性格。

  ②细读:画出猫的各种动静。

  ③品读:朗读理解你喜爱的动静。

  ④赏读:读出喜爱之情。

  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读出体会最深的句子,从读中理解、感悟。

  ⑶比较句子:

  ①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

  ②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脚印。

  哪个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在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例子。

  ⑷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这只猫很淘气;很可爱;作者很喜欢他的猫……

  好,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猫的可爱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4、同样方法小组学习第三自然段:

  指导这段朗读时,要注意读出猫的勇猛、读出作者的自豪。

  三、小结

  1、读了这部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像知道些什么?

  2、大花猫这么可爱,我们写首小诗送给它好吗?

  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

  什么都怕-勇猛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大猫、小猫的可爱。

  2、认识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枝折花落”等词的意思。

  3、品读小猫的可爱,知道因为生气勃勃而可爱,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识小猫的可爱表示为淘气、生气勃勃。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

  猫

  师:猫是一种极可爱的小动物,很多同学都仔细观察过它,对它有深厚的感情。

  2、说说自身对猫的了解。

  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近猫,去认识老舍爷爷笔下的猫。

  4、介绍老舍。

  二、初读

  1、要求自由读课文:

  读准带拼音的字,读通顺课文。

  2、指导读音:

  乖巧 开辟 的确 暖和 解闷 没完没了 枝折花落

  3、组织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写了几种猫?

  4、交流:

  ⑴ 写了几种猫?

  板书:

  大猫

  小猫

  ⑵ 引导找到描写大猫、小猫的语段。

  指生读,正音。

  ⑶ 引导再读:

  找到大猫、小猫的特点,划出相关的句子。

  ⑷ 幻灯出示: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① 读正确句子。

  ② 找到特点词交流并板书:古怪 更可爱

  ③ 引导理解“更”,了解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作者爱大猫,更爱小猫。

  三、品读,感受小猫的可爱

  1、自由读,想:

  小猫的可爱表示在哪些方面?

  2、读自身认为它可爱的句子。

  3、引导品读句子1:

  一玩起来,它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

  ⑴ 从这个句子中,你读出了什么?

  ⑵ 交流。

  ⑶ 小结:

  所以,这是一只勇敢的小猫,不怕失败的小猫,敢于尝试的小猫……小猫就是因为这而可爱!

  ⑷ 指导朗读:

  抓住“不知多少”“马上起来”“再”读出小猫的勇敢,读出作者对它的疼爱、怜惜。

  4、品读句子2:

  它在花盆里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⑴ 读正确,正音:

  枝折花落。

  ⑵ 引导想象:

  枝折花落的情景。

  (花枝断了,叶子破了,花朵也掉了……)

  ⑶ 引导联系实际:

  假如这事发生在你家,你会怎样做?

  (生气,拎起小猫揍一顿……)

  5、过渡:

  是啊,很多人都会这样做,更何况这些花草是老舍爷爷的“心肝宝贝”。可老舍爷爷却──

  6、引导读最后一句,感受作者的爱猫之情。

  7、小结:

  所以,小猫的可爱是因为它的淘气、它的生气勃勃!

  8、引导朗读:

  读出小猫的淘气,小猫的生气勃勃,作者的爱猫,还有自身学文后油然而生的对小猫的喜爱。

  四、总结拓展

  1、刚才,我们从文字中感受了小猫是如此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现在,你喜欢上这只小猫了吗?

  带着自身的喜爱之情,再读读小猫的语段。

  2、带着爱猫的心情欣赏可爱的小猫图片。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2、给课文分段,练习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习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

  尽职 抓痒 稿纸 咕噜 闭息凝神 遭殃 彼此 任凭 逐渐 无忧无虑 性格古怪 粗细各异

  温柔可亲 变化多端 枝折花落 生气勃勃 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习题4,学习词语:(幻灯投影)

  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 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

  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习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

  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

  折:读sheé 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

  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

  、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

  、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

  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

  、齐读:(古怪的)(一只)(大)

  (淘气的)(一群)(小) 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

  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

  生交流,作“||”记号。

  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

  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

  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

  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

  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

  ——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

  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

  (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

  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 (什么叫尽职?)

  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

  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

  、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

  、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

  、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

  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

  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

  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

  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

  练习: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

  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习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

  2、交流:没完没了。

  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

  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

  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

  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

  2、明目标

  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

  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习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

  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

  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

  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

  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

  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习过程具体地说一遍。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习:幻灯出示练习:(见后面练习纸练习二)

  3、自主学习:

  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习课文。

  (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习情况)

  4、交流:

  例:、它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重点词:闭息凝视:写了大猫捉老鼠的专心负责、全神贯注,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的样子,作者对大猫尽职精神的赞扬。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你抓痒。”

  重点词:蹭:摩擦 (你在什么时候谁那儿也蹭几下?)

  用蹭表现了猫对作者的亲近,作者对猫的喜爱,在作者眼里猫像一个撒娇的小孩。

  、跳下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重点词:小梅花。

  把稿纸上脏乎乎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足见作者对猫的宠爱喜欢。

  (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

  2、交流:

  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

  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

  5、交流。

  四:课文总结:

  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习,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习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民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辞海中,处处都 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金教师 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板书

  (古怪的)(一只)(大) 可爱

  老实、贪玩、尽职 猫

  (淘气的)(一群)(小) 更可爱

  没完没了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8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首先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因此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人与猫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创造出一个非常美好的境界。其次是老舍先生*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教学准备】

  1、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课件。

  2、学生观察猫。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认识猫。(家猫、波斯猫等)

  ⒉学生介绍猫。

  3、师归纳。(猫: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一自然段:写猫老实、贪玩,但尽职。

  第二自然段:写猫高兴与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

  第三自然段:写猫“什么都怕”,但又很“勇猛”。

  第四自然段:写猫小时候十分淘气可爱。

  2、检查字词

  性格 任凭 贪玩 尽职 屏息凝视 稿纸

  梅花 变化多端 跌倒 开辟 枝折花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全文,看看老舍先生着重写了对猫的哪些方面的感受?(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板书:古怪、可爱)

  2、浏览全文,联系上下文画出猫的古怪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

  胆小——勇猛)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精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写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划分段落

  第一段(1-3):写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猫满月时十分淘气可爱。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6)

——四年级上册教案 (菁选5篇)

四年级上册教案1

  习作内容:运用象声词写话

  习作目的

  通过习作使学生学会运用*时生活中积累的象声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习作时间:两课时

  习作指导过程

  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吗?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时,一群鸭子‘嘎嘎’叫着,‘扑通扑通’跳下水。”这里的“嘎嘎”、“扑通扑通”都是象声词,人们读了就有如闻其声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听到过什么声音?

  二、积累词语

  生自由交流

  师板书

  三、指导一幅图写话

  1、出示图画

  2、根据图中事物(场景)你想到了哪些模拟声音的词?

  3、根据图画想象说话,用上这些象声词。

  四、根据要求写话

  根据图上的内容或生活中的事件、场景写三段内容不相关的话,每段话用上几个象声词。注意:象声词是表示声音的,一般都要加上引号。

  生写话师巡视指导。

  五、赏析,修改

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有5幅示意图,主要变化在于笔筒两面有不同的动物图形。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启发设计新颖的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笔筒。

  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和相关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个造型精美,名字又好听的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

  1.剪下各部件,将笔筒的一侧折叠粘贴好。

  2.粘贴笔筒的另一侧。

  3.插上数支铅笔,动物笔筒完成了。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为启发学生,教师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9—41页的《相交与*行》。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面上两条直线的*行和相交关系。生活中有许多*行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内容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教材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有三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二是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有利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

  学情分析

  基于理念,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了探索性学习的纵向结构,即“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应用提高———交流评价”的基本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了解*面上两条直线的*行与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认识*行线和垂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行线和垂线,能确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行与垂直现象,了解*等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面上两条直线的*行关系,认识*行线。

  教学难点:1、会辨认哪些直线或线段是互相*行的。

  2、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行线。

  教学过程

  一、理解“在同一*面内”

  师:老师今天还带了一位你们的老朋友,这是我们二年级时认识的长方体。

  (出示两个长方体纸盒。)

  师:盒子的上面有一条黄色的线,与那条蓝色的线,在同一个*面吗?

  师:你来摸一摸看,(在)

  师:移动一个盒子,再问,现在两条直线还在同一*面吗? (不在)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间的关系。

  (板书:在同一*面内 两条直线)

  二、认识*行

  1.观察

  师:“请同学们来观察老师这里有这样三组直线。”(电脑出示)

  “观察每组中有几条直线?”“而且这两条直线都是在?(同一*面内)”

  2.分类比较,认识*行

  (1)师:“你能根据每组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把这三组 直线分分类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

  A 有的两条直线连在一起 有的两条直线是分开的,当学生讲到了连在一起或交叉了,师就说明:在我们数学上我们把两条直线碰在一起叫相交。(板书)

  B 有的两条直线是横竖放的,有的是斜放的。

  对于学生的各种答案先不否定,重点理解第三组。师:“我们都知道直线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把这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也相交)电脑演示

  指第二组,问:这组呢?(不相交)电脑演示

  师:“所以我们应该把哪两组分在同一类里呢?”电脑演示

  (3)总结概念:“在同一*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边说边板书)那么在同一*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我们就把它们叫做互相*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行线。”学生齐读两遍

  进一步深化:“如果这两条直线一条用直线a表示,另一条用直线b表示,我们就可以说直线a和直线b互相*行,直线a是直线b的*行线,还可以怎么说?(直线b是直线a的*行线。)电脑出示两条直线

  (4)师:“你能用两跟食指代表两条直线来表示一下相交和*行吗?” 学生 做手势。师再做一种不在同一*面内的手势让判断并说说为什么他们不是互相*行。

  (5)举生活中的例子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行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行线段,比如说:黑板、秋千架、五线谱等。同学们,你们还在哪里见过两条线段是互相*行的?(学生适当举例)”

  (6)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行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在图中你能找出哪几组的直线互相*行吗?”学生举手回答,当说到不*行时问一问理由,在回到概念读一读。

  过渡:我们认识的图形中有互相*行的线吗?

  (7)做“想想做做”第3题

  “下面每个图形中哪些线段是互相*行的?各有几组*行的线段?”

  三、学画*行线

  1、探索画*行线。

  (1)提问:“看了这么多的*行线,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一组*行线呢?好,接下来同学们可以用老师给你的材料画一画,也可以用纸折一折或用笔摆一摆。”

  (2)汇报创作过程。

  教师在巡视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种,比如利用点子图、方格纸、

  再特别关注一下用彩色纸折的。如果有要说说是怎样折的,因为有的是随便一折是不对的。(老师再示范一下),每位同学都去用老师交你的方法折一折,量出每条折痕的长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每条折痕的长度都相等)

  2、教学*行线的画法。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但如果要让你在本子上画一组规定间距的*行线,本子不能折,也没有点子图,该怎么办?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教我们画*行线的

  A电脑示范画。(录像)

  提炼方法:一画(线)、二靠(直尺)、三*移(三角尺)、四再画(线)。(师同时在黑板上写出来)

  B“看清楚了吗?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说一说画*行线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一遍稍微斜点的。

  C学生自己试画。教师下去指导提醒两把尺不能动。

  四、巩固提高

  1、画已知直线的*行线。

  师:“如果老师给你一条直线要你画已知直线的*行线你认为该怎样画呢?与刚才的任意画一组*行线的4个步骤有什么区别吗?(画已知直线的*行线,可以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利用直尺把三角尺*移,然后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再画直线。这样,两条直线就*行)学生在学习单上练习师巡视。

  2、“如果要过已知点画,你认为可以怎样画呢?关键是什么呢?”(就要把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移到已知点上再画。)学生试画。

  3、想想做做5提问:图中是把哪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移了几格?*移前的图形有几条线段?*移后的图形呢?你能在*移前的图形与*移后的图形中找到几组互相*行的线段吗?指名指。

  小结:将图形*移,*移前后的图形中所有的对应线段都是互相*行而且相等的。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行(板书课题),学习了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总结:“其实*行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因为它的美,更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什么很多事物要排列成*行,或做成*行呢?下课后我们可以查一下资料继续研究写一篇关于*行的数学日记。”

四年级上册教案4

  1、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各种鸟的喙外形特点是不一样的。

  出示各种各样鸟类的喙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体会鸟类的喙不同的特点。

  2、教师引导,为什么不同的鸟,鸟喙是不一样的呢?

  因为不同的鸟吃的食物是不一样的,鸟类的喙与其食性密切相关。

  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

  强壮而直的喙,末端有弯曲的钩,主要以鸟类和动物为食。

  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和虾为食。

  强而尖的喙以昆虫为食。

  扁*的喙大多数是杂食。

  3、不同的鸟,有不同的鸟喙,不同的鸟喙适合吃不同的食物。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本第10页上面4种不同的鸟喙各有什么特点?

  它们适合吃什么样的食物?

  预设:

  第1种,鸟的喙长而直,适宜吃鱼虾。

  第2种,鸟的喙强壮而直,并且末端有弯曲的钩,适宜吃一些小动物。

  第3种,鸟的喙像锥子一样的,粗壮有力,适宜寻找谷物和种子。

  第4种,鸟的喙长而尖细,适宜吸取花蜜等。

  4、教师相机再出示一些鸟的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鸟喙的特点,并说一说这些鸟喙适宜吃什么食物?

  5、教师小结:鸟不管长出什么样的喙,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因此,鸟的喙也是适应自然适应生存的一种结果。

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教学第24页例8和“练一练”,练习五第6-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课堂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笔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O的除法的简便算法,掌握这种计算方法,并加深对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难点:通过学习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优化方法的意识,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P26练习五的第6题。

  2.谈话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队鼓的单价是50元,王老师带了900元,可以买多少个?

  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提问:想一想能不能使笔算变得简单些,又使商不变?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想使计算简便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再计算。

  提问: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为什么只划去1个0?

  谈话:用这种方法算一遍,并在第24页的横线上填一上得数。

  2、谈话:现在如果队号的单价为40元,王老师带的钱可以买多少个,还剩多少元?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尝试自己用简便疗法计算,指名板演。

  观察板演的算式,学生在余数是“2”还是“20”上形成争论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提问:想一想.余数应该是几?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沦,交流想法。教师在学生初步归纳的基础上适当讲解。

  谈话:余数是20对不对呢?我们可以验算一下。学生试着进行验算。指名板演验算过程。谈话:通过验算.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余数应该是20。

  3、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汇报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观察算式,找出题目中的错误之处。

  在小组里讨论错在哪里。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

  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得对不对。

  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

  要使学生体会到应用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只能划去相同个数的O;如果竖式中有余数,要把被除数中划去的0补上才是题目的余数。

  2、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五第9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10、11题。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 4.13《导体和绝缘体》教案设计 (菁选5篇)(扩展7)

——小学四年级清明节防火安全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清明节防火安全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要爱护森林。

  3、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森林防火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火,是一种“神圣”的物质。它,是一种大家最熟悉的东西,而且常常回接触它;可是,它有是一种对大家伤害最大的物质。虽然做饭、炒菜都用得着它,可是火也时刻威胁着我们的生命财产.所以我们要学会预防火灾.

  二、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

  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这是什么? 板书课题

  2、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三、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

  1、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

  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投影标志

  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

  四、播放影象,情景展示由不同原因引起火灾及灭火方式.

  大家认真观看后讨论:

  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发生火情应该怎样与消防队取得联系?

  打火警119、讲清出事地点详细地址、火势情况

  2、总结:影象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还有什么情况可能发生火灾?发生火灾怎么办?怎样防火?打什么电话求救?

  五、巩固总结

  1、匪警、火警、急救中心电话各是什么?

  遇坏人打110,着火打119,急救中心120。

  2、遇到火情,危险情况时,要保持镇静,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六、总结

  火灾无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火灾,万一发生火灾,我们要沉着冷静,用自己学的知识有效地保护自己。最后,祝大家永远都*安幸福。

  七.拓展延伸

  搜集防火安全的宣传标语.

  教学反思: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学生的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神农架林区覆盖着大面积的山林,而时刻与人们生活相伴的火也常给森林和人们带来危害.所以对学生进行防火知识和安全的教育不容忽视,这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懂得火灾无情,但很多时侯火灾是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预防的,我们要用自己所学知识有效的保护自己.

推荐访问:绝缘体 上册 四年级 四年级上册科学 菁选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