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

时间:2023-03-02 17:00:11  来源:网友投稿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1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

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1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为以后学习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说教法

  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某学生采访养猪户的录像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统一。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的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六、说教学手段:

  采用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刻认识理论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成5部分。)

  1、创设情境:(约4分钟)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 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约32分钟)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8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环节1从日常生活说起,引出课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2以热点问题“猪肉价格上涨了”来探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

  环节3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环节4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走访养猪户的调查报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环节5以猪肉价格的变化为例,得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涨落变动的关系,得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6多媒体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利用图表进行解读。环节7通过举例探究价值规律的不变性。

  环节8回到现实生活,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服务社会。

  3、课堂小结(约4分钟)

  力求简明扼要,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四个方面来总结: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C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

  4、阅读教材,结合实际领悟本节知识。(约4分钟)

  5、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两道开放性习题:

  A浅淡“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的说法。

  B怎样做一名有头脑的养猪户。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阅读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1)

——女人反感男人的表现形式3篇

女人反感男人的表现形式1

  一、她会从你的世界里突然消失

  如果一个女人突然从你的世界里消失,连招呼都不打一声,那么说明她不再爱你。至少,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爱你。有时候,我们需要跟自己好好对话。

  二、你约她出去,无理由让你等超过30分钟

  男生等女生是很正常的,通常女生为了表达矜持,会稍微迟点。但是,毫无理由让你等超过30分钟,那就不正常了。

  三、变得很理智

  和你眼神触碰的时候有些冰冷,你看不清她想的什么,对你的出现也无所谓,在你的面前没有什么以前不想让你看见的傻事。

  四、在你面前,跟其他男生说说笑笑

  通常,女生在自己喜欢的男生面前都会很矜持,因为她担心自己在男生面前的表现不好,所以对一切都小心翼翼的,小声说话,小心做事。所以,如果她在你面前那么自然跟其他男生说笑,不好意思,她可能对你还好。

  五、再也不会干涉你

  不会再对你像以前一样唠叨,也不在意你和谁在一起。对于一个心死的女人,你就是可有可无的

  六、从不主动找你

  从来不主动联系你,你联系她,她也很冷淡,你不断地主动找她,突然,一个星期没找他,在这个时间里,她也没有主动找你一次,答案很明显。

女人反感男人的表现形式2

  女人最反感男人的4个表现

  一、不考究个人卫生,很肮脏的男人

  许多男人不考究个人卫生,该洗的不洗,该擦的不擦,该换的不换。胡子拉碴装文艺,一脸痘痘装芳华,跟他生活在一起,女性是很简单恶感的,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对立。

  女性大都喜爱清清爽爽的男人,哪怕你长的不帅,但至少也让自己看着洁净一点吧!

  二、痴迷网络游戏,难自控的男人

  男人一般痴迷网络游戏,没了没夜,没了自我。叫他嘴里答应着"好了,好了,不玩了!"但是身体却不动,仍旧沉浸在自己游戏的国际中。

  这是让女性最恶感的。往往,大气一点的、宠着,小气一点的、内伤,内伤多了天然就是断舍离。

  三、道德败坏的男人

  有句话说男人不坏,女性不爱。许多人看长相,看金钱,往往疏忽一个人的人品。其实,道德败坏的男人,才是最可怕的。

  迁就下去,自食苦果,是万劫不复的。

  四、小气,心胸狭隘的男人

  不管在花钱上,仍是为人处世,男人是不能太斤斤计较的。心胸狭隘的人,走到哪里都是不被人喜爱的。

  什么事都要计较,更不像个男人

  谁都不想要迁就的爱情,但是生活会让你一步步妥协,一步步改动。所以男人要警现醒自己的这些行为,给感情形成的不必要结果!有这些行为的男人就赶紧改掉,不然别等自己爱的女性跑了才去懊悔哦!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2)

——水瓶女出轨的表现形式 (荟萃2篇)

水瓶女出轨的表现形式1

  *时从不注重个人形象的水瓶座突然开始注意起自己外表俩,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自己的发型,乃至是个人仪态相比以往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尤其是每次回家的时候总是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那这个时候你可要多留个心眼了,还不要身边没有任何察觉,这就是水瓶座出轨的前兆了。

  水瓶座的人是十分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他们在生活中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能够和自己进行精神交流的人,而这种交友往往是没有任何界限的。如果水瓶座的另一半总是说他们是否出轨了,那他们反而会觉得对方的猜忌让他们心生厌倦,很有可能会一时冲动之下真的出轨了。水瓶座其实很多时候更加喜欢和朋友之间非常轻松的相处模式。

  水瓶座的人和恋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很多时候是和朋友一样的,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喜欢说些新闻八卦之类,和恋人往往是无话不谈。如果突然之间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看见有关出轨的电视或者八卦不会说任何的话,甚至有时候还急于转移话题,那就说明水瓶座的人有点心虚,十有**是在出轨的边缘或者他们已经出轨了。那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好好观察他们是否有什么异常的举动了。

水瓶女出轨的表现形式2

  开始健身

  水瓶座*时其实是个比较懒的人,多运动一下他们都觉得费劲,每天只想在家里各种躺着。所以若是什么时候发现他们突然开始天天往健身房跑,并且很重视自己的身材的话,那么他们外面有人肯定是没跑的了。因为很想要在异性面前展现自己的魅力,尤其是在为了吸引第三者,只有出轨了他们才会变得不像是以前的自己,水瓶座才会开始注重外在形象。

  不带婚戒

  水瓶座要是出轨了,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会偷偷的把婚戒摘下来,不让人知道他们是已婚的情况。过去的时候水瓶座从来不会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每天都是带着婚戒,向所有人宣告他们已经是有主的人了。但是劈腿以后,水瓶座觉得戴着婚戒搞外遇的话会有种不安感,而且他们也不想要让第三者不高兴,所以水瓶座基本上不戴婚戒。

  爱好改变

  如果要是突然发现水瓶座的爱好改变了,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出轨了。因为水瓶座*时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是比较坚持的,不会无缘无故就改掉,毕竟想要重新培养一个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他们突然改变了,而且还不跟自己的另一半分享,那么多半是因为他们在第三者那边找到了共鸣,或者是为了投其所好,所以才会突然有了新的尝试。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3)

——芭蕾舞的几个表现形式

芭蕾舞的几个表现形式1

  芭蕾舞的几个表现形式

  芭蕾舞剧虽然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但是舞蹈是主体,演员是中心,所以能否编出精采的舞段是至关重要的。在芭蕾舞中,舞蹈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哑剧手势、戏剧性的场面等。舞剧编导要根据内容和人物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舞蹈表现手段。

  一、三人舞

  在古典芭蕾舞剧中,三人舞形式是pasdetrois,它由慢板三人舞、第一女子独舞、男子独舞、第二女子独舞、结尾三人舞5个部分组成。但是也有其他的组合方式,可以三个女演员,也可以三个男演员,两女一男,两男一女。比如《海盗》中二幕,米多拉、康拉德、阿利就是两男一女的组合方式。

  实际上,人数不等的舞蹈形式还很多,比如《天鹅湖》中的4小天鹅(4人舞),《睡美人》中4位王子向公主求婚的舞蹈(5人舞),6位仙女向公主祝福的舞蹈(6人舞)等。

  二、群舞

  群舞在舞剧中有自己独特的作用,一般用来表现时代的特点、民族的习俗、交待环境、创造意境、烘托主要人物。

  《天鹅湖》二幕中的群鹅,是一群中了魔法又渴望自由的天鹅少女,她们与奥杰塔王子的爱情双人舞相映成辉,同时也营造了湖畔神秘、抒情的奇幻意境。

  《天鹅湖》三幕中的西班牙舞、匈牙利舞、那布勒斯舞、玛祖卡舞,既配合了剧情发展,也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

  三、哑剧手势

  哑剧手势是古典芭蕾舞剧中的表现手段之一,它已形成为一套固定的程式,初次观看芭蕾的人不易理解,看多了才能明白,比如双手抚心脏处表示“爱”,双手握拳在身前交叉表示“死亡”,双手在头上缠绕表示“跳舞”,一手上举,伸出食指中指表示“宣誓”……以上哑剧手势在《天鹅湖》、《吉赛尔》中都可以见到。

  举《睡美人》为例,在序幕中,恶仙女卡拉多斯因为未被邀请而咀咒摇篮中的公主说:“这个婴儿(用手指向摇篮),慢慢会长大(用手由下而上慢慢抬起),她会很漂亮(右手从脸颊划过),身材也很苗条(双手比划身体),但是你们听着(绕场走一圈指着众人),她长大以后会被纺锤扎破手指(做扎手动作),然后立即死去(双手握拳在身前交叉)”。这段话很难用舞蹈说清楚,所以一百年来就是用这种手势表现的,也形成了这部舞剧的一个特点。不过当代的舞剧编导们在创作观念上,主张用舞蹈手段表现一切,很少用哑剧手势。

  四、独舞

  芭蕾舞中的独舞,类似话剧中的独白,歌剧中的咏叹调,在芭蕾舞中称为“变奏”,独舞是舞蹈台词中最集中的结构,通常用于剧中角*感的高潮,力求富有光彩和独创性,展示难度较高的舞蹈技巧。

  古典芭蕾中的独舞,一般采用三段体的结构,第二段与一、三段在性格和速度上形成对比,女子的独舞分为地面的和跳跃性的两种,地面的基本上以足尖碎步和旋转的动作为主;而跳跃性的可以用单一的跳跃动作,也可以包含足尖和旋转的混合动作。比如《天鹅湖》中,二幕奥杰塔(白天鹅)的出场独舞就是地面的,三幕奥吉莉娅(黑天鹅)的独舞就是跳跃性的。

  五、芭蕾双人舞

  芭蕾舞中最常见的双人舞形式是pasdedeux,它由慢板双人舞、男独舞、女独舞、结尾双人舞4部分组成,有时在慢板双人舞之前加一个引子棗人物出场。依照古典芭蕾的欣赏习惯,每一部分跳完以后,在观众的掌声中,演员谢幕,然后再表演下一段。这种双人舞往往用在剧情的高潮处,主要为展示主要演员的高难度技巧和个人的表演风格。但是当代的芭蕾舞剧极少遵循上述双人舞的4部分的结构方式,他们根据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需要,而不只是为了显示舞蹈家自己的`技巧,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几段双人舞都是一气呵成的,中间没有停顿,也就不存在鼓掌的谢幕的机会。

  芭蕾双人舞从表现的内容中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抒情性”的,主要是表现两个人物之间比较和谐的情感交流,比如相互的爱恋、离别的优伤,重逢的喜悦等;另一种是属于“戏剧性”的,主要是表现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冲突,比如《红色娘子军》中老四与琼花的双人舞,两人是暴力和反抗的不和谐关系。表演双人舞,要求演员完善地掌握扶举技巧,重心的*衡,男女舞伴的密切的合作。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4)

——《找规律》说课稿10篇

《找规律》说课稿1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第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教学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59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的周期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列举法、观察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且其中观察奇偶的方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上直接采用了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并且屏弃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图形来表示,把本课的研究直指除法计算。

  在用除法计算来判断的时候,用问题“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判断“第几组”和“第几个”的方法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现象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并会用语言描述。

  2、学生能根据规律,用除法算式对现象的后续发展进行预测,并会正确地根据余数作出判断。从而对规律的确定性有深刻的体会

  3、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难点:根据余数作出正确判断

  一、感知、描述规律

  1、猜图导入,感知规律

  (1)猜图形

  (2)说规律

  我们就可以说圆、三角形、正方形三个一组,依次排列的。

  (板书:三个一组圈起来,每三个一组,依次排列。)

  2、描述规律,巩固认识

  这些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呢?(屏幕)

  生: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圆形每四个一组,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这些图形呢?

  ()()

  一个三角形、两个圆形,依次排列。媒体:分组圈出

  3、小结揭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象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有规律现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排列中的规律问题。

  二、探索、利用规律

  1、例:黑板上图形,照这样摆下去,第17个会是什么图形呢?

  (1)你会做吗?用你的方式做一做。

  (2)做完了吗?四个同学讨论一下。

  (3)你是怎么想的?

  17 3=5……2(板书)

  A:解释算式

  17是什么意思?(17是总数板书)为什么要除以3呢?(3个一组板书↑)

  商5是指什么?(有这样的5组)(板书:组○○)

  余数2又是指什么呢?(还多2个)(板书:个——)

  B:精确定位

  这就是说第17个图形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第六组中的第二个。为什么是第六组?(因为有这样的5组多了2个,这2个是第六组的图形)

  第六组中的第二个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C:深入体会

  第六组图形老师并没有摆上去啊,你是怎么知道是三角形?

  第一组中的第2个图形是三角形,所以第六组的第二个也是三角形。

  为什么看第一组的图形就知道第五组的图形了呢?

  对,这里每一组图形的第二个图形都是三角形。第六组的第二个图形肯定也是三角形。

  (3)验证

  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再来摆摆看。(板书:摆出六组图形)

  (4)小结:

  看来,我们不光可以用摆的方法知道第17个是,还可以用除法来判断,你们喜欢用哪个方法?

  第17个图形我们是用除法来计算的,那么其它序号的图形例如第19个,第24个能用除法来判断吗?看来用除法可以判断出这些图形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看算式判断

  看来,我们要知道这组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首先要看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这儿老师有几个算式,你能根据算式判断吗?

  25 3=8……1 30 3=10 71 3=23……2

  同学们刚才在判断第几组的时候,是看的什么呀?根据商怎么判断的?

  第几个又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根据余数来判断的。

  3、余数的规律

  就这道题来看,余数一共有几种情况?(三种情况)

  有没有特殊情况?(无余数)

  分别是?(板书:余数1,2,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圆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当无余数的时候,对应的是什么图形?长方形

  同学们,你们真是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这些规律中的数学问题。

  三、新授

  1、教学例1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物体是有规律排列的?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练一练1、2

  四、综合练习

  1、照这样排列下去,第26个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是什么图形?

  26 4=6(组)……2(个)第26个图形是五角星

  为什么要除以4?

  在这道题目里,余数会出现几种情况?

  余数分别会是几?1、2、3、无余数

  当余数是1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三角形

  当余数是2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五角星

  当余数是3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正方形

  当无+

  余数的时候,对应的图形是?圆形

  2、按照规律在括号里画出第36个图形。

  ————()

  3、练一练3

  4、总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规律中的数学知识,发现要知道一组有序图形中的某一个是什么图形,只要用除法判断它是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就可以了。运用今天的知识我们也可以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5、补充练习:黑白棋子、不同颜色灯笼、123报数

  6、课外拓展:

  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BCDBCD……第50个字母是()。

  ABCDEFCDEF……第71个字母是()。

  7、假设所有自然数排列起来如下图所示:

  27应该排在字母()的下面,84应该排在字母()的下面

  (1)A(2)B(3)C(4)D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1)生尝试做

  (2)交流沟通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板书:

  找规律

  17 3=5(组)……2(个)

  24 3=8(组)

  余数:1 2 0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课后反思

  “数学的学习方式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数学课堂应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流层: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

  课后反思自己本课的教学活动,有值得庆幸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

  本节课我本着“扎实、有效”的原则,力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数学和生活相结合,且面向全体学生来设计教学。

  1.关注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整理。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2.关注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价值。

  本课不管是例题材料的选择,还是练习设计,均来自学生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事物,如“花盆、彩旗、彩灯、黑白棋子”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3.关注数学方法的渗透,学会数学思考。

  (1)抽象和概括。

  “数学学习不应始终在经验上徘徊,而应是不断地从生活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的过程,即数学化的过程”。本节课改变了“由一个例题就总结规律或方法”的做法,而是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在丰富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共同点,总结规律。这样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经历了抽象概括的过程。

  (2)迁移和类推。

  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水*,使学生的认知经历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把握本质东西,如本节课学生经历“3个图形为一组依次排列,推出第17个图形是什么;进而按照规律推出第19个、24个图形各是什么”后,进一步引导推想:“2个花盆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3个彩灯为一组依次排列,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由具体例子推想到一般情况,渗透迁移和类推思想。适时提升,有效促进心智发展。

  (3)多角度观察思考。

  本节课在学生掌握一组图形排列规律的基础上,力图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如:ABCDBCDBCD……和ABCDEFCDEFCDEF……通过课外延伸,使学生感受“无限”的数学思想。力求让整节课更协调、有更好的效果。

  (4)操作中加深理解。在图形的循环排列变化中,为了更显直观。在图形的循环排列中,增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使规律更加显现。

《找规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是图形的排列较复杂,主题图形的排列呈现循环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等。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经历寻找、分析、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环排列的规律。

  3、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感受数学的价值,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例1的循环排列规律。

  三、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智慧姐姐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智慧姐姐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运用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一部分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者直觉思维,补充出第四行图形。由学生自己动脑筋填写出智慧姐姐家门上的密码,然后由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表演循环排列规律,使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在情境创设中设置悬念,学生很乐意地去观察,去发现,展开讨论,观察、推理、猜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循环排列规律”的含义。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不会的学生去听旁边学生的想法,也有发现。让学生表演规律,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初步感知循环排列规律的形成过程。

  2、课件演示,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对横着看,“第一个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其余的图形向左*移一个位置”学生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准确。因此先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后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规律。

  学生在前面亲自动手演一演的过程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循环排列的规律,但还不太明晰。这时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用课件演示循环排列的规律,给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循环规律的形成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推理的能力,提高猜想的可靠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3、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密码的运动变化规律。

  (二)探究中发现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发现智慧姐姐家地板的排列规律,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循环排列规律,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在排第五行、第五列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循环排列规律。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而舍弃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上面一个环节的设计,则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循环排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摆第五行,第六行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归纳、类比、猜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2、利用学生爱帮助别人的心理,请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帮老师家补墙中间掉了的磁砖,比一比看谁补得又快又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去思考。学生积极思考前边学过的规律,并根据规律进行修补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深化物体的排列规律。

  (三)欣赏中拓宽视野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美。

  (四)设计中创造规律

  在学生认识了规律之后,让他们设计美丽的花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趣。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在运用规律设计图案,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五)全课总结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有规律的图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规律,创造规律,设计出更多漂亮的有规律的图案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拓展到生活、社会这本大书中去。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在操作中探究发现知识的原则,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心理,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各有所得。力求做到课虽尽,味犹存。

《找规律》说课稿3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找规律》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老师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老师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谈话,复习旧知,为引新课作准备。

  师:今天阳老师想考考大家,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1).拍手小游戏。听老师拍堂,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拍掌。

  (2)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用学过的图形摆出一组有规律的图形,让学生接着往下摆。

  二、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所进行的两道找规律的练习题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简单的排列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规律,而且有许多规律比我们以前学过的更美丽、更复杂,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继续探索这些更美丽、更复杂的规律。大家愿不愿意?有没有信心?板书课题:找规律

  三、 探索新知

  1.欣赏主题图,感知规律

  (1)师:最近小东家买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家厨房的墙壁和装修图,他说他设计的这幅图既美观又有规律,可我总觉得乱七八糟的,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到底有没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合作交流,探索规律,然后汇报各组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发现的各种规律要积极地给予评价、鼓励,增加学习的信心)

  (3)师: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发现相邻两行的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移到第二行的最后,其他图形统统往前*移一格)

  (4)当学生行与行之间的规律发现后,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2.进一步探索验证规律。

  (1)师:刚才大家认真观察了墙壁图形的规律,下面老师把地砖的图形贴在黑板上,你能发现规律吗?

  (2)学生:观察地砖图,观察前三行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排列规律?

  (3)师:第四行应该按什么顺序排呢?能不能用墙面的规律来找地砖图的规律呢?

  (4)学生:同桌交流一下发现的规律,然后动手摆一摆,补充第四行。

  (5)师:如果接着摆下一行,应怎样摆?

  (6)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

  (7)师:揭示“循环”概念。

  3.排列的变化中进一步验证规律。

  (1)把地砖竖着排列改成横的排列。

  (2)你发现什么样的规律吗?接下去怎么排列?

  (3)指名同学上黑板摆出第四排。

  (4)把地砖横的排列改成圆周形排列。学生说说发现什么规律?接下去怎样排?

  4.巩固练习一:课件出示自我挑战题。

  师:同学们表现真不错,从墙面装修和地砖图中发现了有趣的图形排列规律。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

  5.巩固练习二:完成课本上相应的练习。

  四、应用规律,进行个性设计。

  1、拿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正方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欣赏作品。

  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有规律的,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五、全课小结。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探索了许多有趣的规律,同时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在我们的数学乐园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知识等待我们大家去继续探索,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永攀高峰。

《找规律》说课稿5

  一、说课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5页。

  二、教材简析

  “找规律”是第三单元“乘法”的第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通过比较,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算法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探索交流、概括总结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在这些算法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1、采用主题式教学,以生动有趣的情境为依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基础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男女同学抢答比赛及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在探究过程中理解计算的规律。

  3、练习设计层层深入,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现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动物,它就是米老鼠,请大家向它问个好好吗?(同学们纷纷向米老鼠问好)为了感谢同学们的友好,米老鼠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快看看是什么礼物?你能从情境图中知道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播放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索规律,归纳方法

  师:孩子们,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谁来告诉我们?

  生:米老鼠给我们带来了31盒彩笔,每盒20支。

  师: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带来多少支彩笔?

  师:谁会列式呢?

  生:生:31×20

  师:不错!大家能算出得数吗?

  生1:一共带来……,带来600支。

  生2:620支。

  生3:620支。

  师:有些同学能算出来,有些同学不能算出来,不过没有关系,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知道正确答案的,孩子们有信心吗?

  生:有。

  师:那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算式,并思考这些算式的特点。

  5×1 3×2 12×4

  5×10 3×20 12×40

  50×10 30×20 120×40

  师:孩子们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这些算式吗?请同学们拿出题单1,仔细地计算。

  (师巡视,并表扬计算快的学生。一分钟后老师请同学开始汇报计算结果。)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生1:等于5、50、500、

  师:那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算这道题的吗?

  (学生说算法。)

  师:你们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在计算过程中肯定有一定的规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找这些算式里面的乘数和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好不好?(好)师板书课题:找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大约三分钟左右请学生汇报:)

  师:下面我们就请一些小组的代表来说说他们有什么发现?

  生1:我们发现每道算式依次增加一个0。

  生2:我们组发现每组算式中的乘数一共有几个0,积就有几个0。

  师:孩子们真会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充满智慧的大脑去发现,那每组下面的算式结果为什么都会多些一个0呢?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现在请孩子们再继续观察这些算式里乘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的末尾0的个数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呢?

  (一个学生马上就发现:算式里面乘数0的个数与积里面的0的个数一样。)

  师:很好。如果我们想把这种规律运用到做这种类似的题当中去的话就会变得越来越快。那谁来说说怎样才会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看因数里面有几个0,积里面就有几个0。

  师:那我们计算时可以怎样做呢?

《找规律》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活动,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我预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在理解循环排列规律的同时,发现难找的规律。

  二、设计理念: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采用“情境——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三、网站介绍:

  网站包括:联欢会、排排队、摆水果、自我挑战、小小设计师、后台管理系统等栏目。

  课件中的教师后台管理系统,能适时的控制探究内容,选定的栏目学生可以进入,而没有选定的栏目,学生无法进入,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系统还记录记录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便于进行个别辅导。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本课教学过程及网站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

  新课伊始,我先请学生欣赏动物王国联欢会布置的舞台。通过观察会学生会发现,地面、背景墙等是有规律的。多媒体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规律美的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1.探索墙面图案规律。2.寻找地面图案的规律。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墙面的排列规律,学生经历“分组讨论——分组汇报——再次交流”过程后,教师再通过动画直观演示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动手操作,加强感知

  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在电脑上独立为小动物排排队,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课件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接着,帮助小动物摆水果。探究内容由易到难,学习过程由扶到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让学生亲自在电脑中试一试,使学生在人机交互中,积极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四)自主探究,运用规律

  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后,我让学生进入挑战自我栏目,按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挑战内容。网络*台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学的学习环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丰富了知识空间。

  (五)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学生已经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之后,可以进入“小小设计师”栏目为小动物设计有规律的桌布。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生活中的美。网络*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全课总结、扩展延伸

  最后多媒体展示一组有规律的图片,教师小结: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你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画面,使学生学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创新点:

  1、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直接教给学生找规律的方法,而是充分地发挥网络优势,让学生通过网站,自主探究,寻找规律。

  2、 在“排排队”、“摆水果”等探究活动中,通过计算机的及时反馈,使学生获得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

  3、 “后台管理”中的学习效果反馈表能够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提升。从学生的表情和学习效果评价表中可以看到,学生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由于计算机教室的特殊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找规律》说课稿7

  根据《新纲要》中,主动活动教育提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有趣地去观察、实践、创造、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此,我设计了这一科学活动《找规律》,目的就是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环境中主动创设活动、参与活动,积极投身实践,这样幼儿身心才能获得较大、较快的发展,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中班幼儿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为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列;并培养

  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活动的重点:能在各种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规律。活动的难点:在有规律的排列中会表现2——3种规律。

  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观察法、操作法、尝试法等几种方法,动静交替,使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等活动中,边玩边学。还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能够使其自由探索、发现、生动活泼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活动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幼儿自由探索,活动一开始以游戏引入,让幼儿寻找卡片,观察卡片上有什么,找找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各种事物的不同排列,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运用游戏法能使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大大的提高。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发现、感知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这是活动中的重点。活动中让幼儿动手操作,找出物体的规律,并将规律补完整,以加深巩固有规律的间隔排列的方法,培养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由于每一个幼儿都不在同一发展的起跑线上,所以在补规律的操作活动中准备教学具时,按

  幼儿的能力来分,能力强的有2——3种规律,能力弱的有一种规律,再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和发展进行个别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成为主动活动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上获得发展。第三部分是让幼儿尝试自由排列的活动。这是活动中的难点,让幼儿尝试在有规律的排列中表现出2——3种规律,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找规律》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的例题,以及相关的练习题。

  2、教材分析:

  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化数领域的部分。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接触过直观、简单的找规律方面的内容,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其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学习这样的内容,可以使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探索性,以及数学的价值,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为了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了解规律,初步建立规律的概念。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通过找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6、教具准备

  教具:主题挂图、教学课件。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小棒和石子。

  二、说教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引探等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找出规律。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设计理念:以游戏猜一猜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设计理念: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观察,通过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规律,寻找规律)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新知再现,对新知起到检查、巩固、提高的作用,对规律有着更深的理解,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设计理念: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设计理念:前两题是基础巩固题,最后一题是拓展延伸题。这样的设计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对所学知识起到检查、巩固的作用,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创造规律

  同学们可真行!能够找到了规律,还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老师考考你们:谁能以我们班的一部分男同学和一部分女同学进行排列,并使他们排列有规律可寻?

  (设计理念:运用现在的学习资源,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总结归纳

  师:你能告诉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在生活中,在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奇妙的规律等着你去探索。只要同学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定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设计理念:这样的总结,既归纳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又能激起学生不断探索知识的决心和欲望)

  附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图片手帕910夹子

  主题图片蘑菇78兔子

  篱笆1213木桩

  图片

  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的多1,或者说排在中间的物体的个数比两端的少1。

  (设计理念:这样的板书既突出教学重点,又简单明了,便于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找规律》说课稿9

  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找规律》第1课时,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在四年级两册教材中分别学习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种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本课研究的是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周期现象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出现的结构。周期现象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中的规律,初步认识周期现象,然后对现象的后续发展作出判断。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有余数的除法,并且已经初步接触根据余数判断的知识。

  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我教学的第1课时的内容是:第59页的例1和相应的练习。

  对于本课的教学,教材采用了两个一组的周期作为例题呈现。对于这一规律,要预测其后续发展,学生可能会有三种方法:列举法、观察奇偶法和除法计算的方法。但这三种方法在这一例题中无法择优,并且其中观察奇偶的方法并不通用。所以我在课前设计上直接采用了三个一组的周期现象,并且屏弃了一些外在的因素,直接用图形来表示,把本课的研究直指除法计算。

  在用除法计算来判断的时候,用问题“第几组中的第几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判断“第几组”和“第几个”的方法提炼出来,使学生能根据余数作出正确的判断。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创设情境,感知规律——自主探索,交流策略——初步运用,优化策略——提高练习,加深理解——生活问题,扩展延伸”这5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找规律》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最后来谈谈我对教学本节内容的板书预设)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夹子手帕

  蘑菇兔子

  篱笆木桩

  两端中间

  多1少1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5)

——找规律的说课稿5篇

找规律的说课稿1

  说教材:

  《找规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本课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而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例题呈现的是兔子乐园中的`情景,让学生分别观察、分析两种事物之间排列的规律及个数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试一试部分又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自我探索的时间,把操作学习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寻找其中的规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将今天学习的找规律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较好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初步体会和认识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并理解“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说教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设计上,留意重点内容的处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我主要是结合游戏教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轻松又能充分感受到规律在游戏中的体现。

  说学法:

  本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观察、分析、操作、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运用这些学法学习其他类似的数学内容,使学生有法在手,乐于自学。

  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游戏激趣,初感规律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3、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4、总结评价,回顾规律

  一、游戏激趣,初感规律

  在课始,我没有创设复杂的情境,而是通过我画你猜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该画什么?学生在老师画出的图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规律的,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为研究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为后面探究规律留出了时间。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出事小兔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观察情境图中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树和绳子这几组图,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圆片,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找规律”,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最后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寻找规律,抓住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本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追问:一一间着摆,还可怎样摆也只要4根小棒和4个圆片。这是对规律的拓展,让学生抓住现象中的本质及联系,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排律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整个探索活动培养了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接着就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题目。目的是巩固所学规律,能联系实际应用规律,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玩排队的游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欣赏数学,激发学好数学的欲望。

  四、总结评价,回顾规律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发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里面的那种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找规律的说课稿2

  一、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二、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三、说教材

  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1、教学目标

  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五、说教法和学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采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1.激发兴趣,体会数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规律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找规律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做一做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六、教学过程:

  (一)、引出规律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会学习了,那么是男同学厉害些还是女同学呢?我们做个小小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考考你的记忆力"老师这有两组数字,男同学记第一组,女同学记第二组,就给你们三秒钟的时间(课件出示第一组:235169836473第二组:346034603460 )

  师:女同学为什么很快的记住数字,而男同学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记住呢?(女生说说她们的发现,当学生说到有规律时,师应加以表扬。)

  师:真是一个有价值的发现,原来你们发现了规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感知规律

  1、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最近小东家装修了新房子,想请大家去做客,你们愿意吗?首先请大家欣赏一下小东设计的墙壁装修图,他设计的图案既美观又有规律(出示课件),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4人小组在活动中探究吧。首先请看活动要求,指名读一读。(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4人一组。

  2、用学具一袋里的图形按照小东家墙面的图案摆一摆。

  3、小组内说一说你们发现的规律。)

  谁愿意来说说你们小组找出了什么样的规律?指名说一说。

  老师发现有一部分同学观察出一些规律,可有些同学却很迷茫,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幅画面,看看到底有什么样的规律。首先横着看(板书:横看)引导学生说说每一行都有哪些图形?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接着我们再来竖着看,(板书:竖着看)引导其观察列与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发现变化规律同行与行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如果斜着看又有什么特征呢?(板书:斜看)

  师生小结:大家都发现了每次都是第一个往后移动,其他的图形依次往前移动一个位置。这种有规律的排列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循环排列的规律。(板书:循环排列规律)我们班的同学真棒!同样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找到了不同的规律,看来学习需要有心人。

  2、独立思考,巩固规律。

  小东家的地板砖更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板砖颜色的排列规律。

  ①(课件出示出地板砖的图样,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先看看每行都有哪些图形,再看看每行颜色的排列顺序,你发现了什么?

  ②汇报规律。(循环排列的规律)

  ③小结:哦!难怪小东家的地板砖颜色这么漂亮,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学问的,看来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啊!

  (三)、运用规律

  1、排一排。(准备头饰:1、2、3、4)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索的循环排列规律大家都懂了了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咯!请4个同学上来按顺序排好,运用我们刚才学的循环排列规律,接下来该怎样排了呢?请4个同学商量一下迅速排好。(全班判断)再接着又该怎样排?

  2、画一画。

  大家可真了不起,看来今天的知识学得不错!请翻开课本115页画一画和做一做,仔细观察,找到规律后,在课本上做一做。

  集体订正,展示学生作业,并说一说排列的规律是什么。

  3、找一找。

  你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有规律的图形?

  (四)、创造规律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些事物排列的规律,也用找规律的知识解决了许多问题,同学们想不想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老师给每对同桌准备了一张白纸和一些图形,同学们要先想好怎样摆才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再把设计好的图案粘贴在白纸上,创作出美丽的作品。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规律

  1、出示小知识:语文中的数学

  2、请同学说说其中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横看竖看斜看

  循环排列规律

  七、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找规律》一课的延伸,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图形排列规律复杂一些,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教学目标设计为: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分为“引出规律→感知规律→运用规律→创造总结→拓展规律”五大环节。其中,感知规律和运用规律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和重点。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中要注意的是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首先,小组内交流规律,交流过程中使思维快的学生初步总结、表达规律,思维慢的学生受到启发,体会规律。

  第二,让学生到前台表演规律,使“静的规律”变成“动的画面”,使复杂的规律变的形象、生动,学生喜闻乐见,而形象思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个环节能有效的突破关键和重点。整节课以“主题情境”活动为主线,以“合作探究”活动为主导,以“培养能力”为目标,让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美。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观察与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又通过组织学生“拼摆与粘贴”,渗透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大部分学生从开始摆出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到接受新知识一步步在交流中学会一种又一种图形移动的规律;少数程度好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学习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的同时又尝试在前面的`基础上迁移性地创造出更多新的规律,比如顺着循环,倒着循环,顺时针循环。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一节课的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还有很多做不到位的地方,比如在第一次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够理解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合作学习没达到预期目标。这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再次强调活动要求,并指导学生再次合作学习。但由于缺乏教学机智,没能把每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而是在教师的包办代替下进行教学。其次,教学语言组织不够简练,重复,停顿,使课堂教学不够流畅。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给我提出宝贵意见,我虚心接受,努力改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最后,衷心感谢在这次活动中给我帮助的领导和老师们,谢谢,谢谢大家!

找规律的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听了一上午的课,大家一定很辛苦吧?而为了准备这次的课,我们四个和主管领导们也一点也不轻松。“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本学期刚刚提出的,并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实施起来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尽管这段时间一直在进行着努力的钻研,但还是有很多迷茫之处,所以这次所呈现出的这节课一定会有许多的问题和争议,我个人认为把它看成研讨课,或者说是探路课是非常合适的,就是通过各位同仁对我的这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进行剖析,提出完善和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和摸索,从而形成路子和模式。如果能这样我的这节课也算发挥了其应有的价值,这一段时间以来我所饱受的精神折磨也才略微显得有一点意义。

  下面就《找规律》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以及上完课后的一点个人感悟向各位同仁作以简要说明。《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内容,以从形象的图形排列,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为内容。今天我所讲的是《找规律》这一知识体系的起始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

  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和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然而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领悟“规律”的内涵,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为了让学生不仅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还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学生喜欢的生活情境,采用直观演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尝试练习等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观察探索、操作游戏的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教学中主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恰当导入,明确问题

  立足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首先通过拍手跺脚游戏放松学生心情,并让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受到规律的存在,然后以谈话的形式告诉学生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按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现象和事物,并交代这就是规律,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并激起学生寻找规律的强烈欲望,从而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以学为主,解决问题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先初步感受到物品的排放是有规律的,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具体找出每种物品的排列规律,然后运用所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完成例1的教学任务。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还较差,试讲时采取了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彩旗、小花和灯笼的排列规律的方法,结果学生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偏离本课主题,还有的学生发现了规律却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今天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采取了教师先引导学生弄清其中之一的彩旗的规律,使学生明确了找规律和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的方法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去发现另外两种物品的排列规律这一抚放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应用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比完全放手的效果要好。

  接着通过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的方式,自主完成例2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让学生从老师准备的不同颜色的图形中,选出正确的图形,强化了“在找规律时,不但要考虑图形的形状,还要注意它的颜色”这一重要知识点。体现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理念,在学生试做,教师讲评点拨中深化寻找规律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我想说明一下,各位老师在听课过程中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让学生交流时是按2、3、4、1的顺序进行的,我班呢是根据学生情况按组长是1号,中等不爱发言的是2号,较差的学生是3号,中上比较活跃的是4号这样的规律为学生编号的,按号交流可以有效的避免个别学生游离与合作学习之外,迫使人人参与到学习中,另外让2、3号先交流,就是锻炼不爱发言的同学开口说话,强迫学困生去动脑思考,也为了克服学困生只是听众这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病,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个环节:当堂检测,点拨达标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选一选的练习,教师对各组组长的习题进行批阅,再由组长批组员的习题,然后让各组的小组长帮助有错题的组员,分析错题原因,指导其改正错误,对依然有困难的同学,教师再进行点拨,以兵教兵的方式,体现了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讲的原则,进一步凸显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这一组基础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并通过组长汇报学生做题的准确率,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找一找、猜一猜、改一改这三组练习,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倾听他人回答,教师点拨订正的过程中及时修正自己知识掌握上的偏差,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也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达标情况。经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又进行了说一说、看一看这两组提高拓展练习,力求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规律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让学生回顾自己一节课里在(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这三个层面的表现,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整节课我都特别注重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对个人表现好的奖励小标志,对小组表现好的画笑脸,对小组长表现好授予优秀小组长称号的方式,全方位的激发调动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并通过总结引导,将课堂内容无形中延伸到课外,力求做到课已完,意未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教学始终都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虽然我竭尽所能,但由于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为我本人在此山中,所以不能更清楚的认识不足,还恳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不断改进提高。谢谢!

找规律的说课稿4

  说教材:

  《找规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的内容。本课内容是让学生探索两种物体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进行简单应用。学生在第一学段学习时,已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探索过一些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而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例题呈现的是兔子乐园中的情景,让学生分别观察、分析两种事物之间排列的规律及个数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并通过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试一试部分又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自我探索的时间,把操作学习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去寻找其中的规律。想一想部分,重在将今天学习的找规律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与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更加的清晰和形象。更能较好的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并初步体会和认识一一间隔排列中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一一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并理解“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两端的物体相同,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中间物体比两端物体少1”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学生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述找到的规律。

  说教法: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设计上,留意重点内容的处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本课我主要是结合游戏教学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教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轻松又能充分感受到规律在游戏中的体现。

  说学法:

  本课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了观察、分析、操作、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可以运用这些学法学习其他类似的数学内容,使学生有法在手,乐于自学。

  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1、游戏激趣,初感规律

  2、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3、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4、总结评价,回顾规律

  一、游戏激趣,初感规律

  在课始,我没有创设复杂的情境,而是通过我画你猜的游戏,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该画什么?学生在老师画出的图形的排列中感受到排列是有规律的,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为研究这样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础,也为后面探究规律留出了时间。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出事小兔乐园情境图,让学生分别观察情境图中的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树和绳子这几组图,看图想一想每组的两种物体——兔子与蘑菇、夹子与手帕、木桩与篱笆的排列有什么特点?他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再通过全班交流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要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1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规律: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时,排在两端的物体的个数比另一种物体的个数多1。接着又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和圆片,让学生深刻理解“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去“找规律”,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最后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寻找规律,抓住了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本质,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操作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追问:一一间着摆,还可怎样摆也只要4根小棒和4个圆片。这是对规律的拓展,让学生抓住现象中的本质及联系,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排律现象中存在的规律。整个探索活动培养了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比较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应用规律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排列现象。接着就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完成书上想想做做的题目。目的是巩固所学规律,能联系实际应用规律,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让学生玩排队的游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欣赏数学,激发学好数学的欲望。

  四、总结评价,回顾规律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一起归纳总结: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方式发现了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里面的那种物体多一个;如果排成圆圈,两种物体的个数就一样多。

找规律的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教材编排意图:

  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的延续学习。一年级下学期以简单的周期排列为主,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则以图形中的循环排列规律为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开始,我以动画卡通形象米老鼠,唐老鸭,米妮公主,高飞的庆祝图导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学习内容——找规律。

  2、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墙面和地面图案的内容和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时喜欢的。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产生一种"这么漂亮的图案肯定想研究研究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概括规律,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这一环节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将地面图案铺满的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再次感知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并为下面例1的画一画提供心理上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循环排列的规律居然会设计出这么漂亮的图案,我也想动手画一画。

  二是游戏环节的设计,此环节是为了让循环排列的规律走进学生的身边,融入学生的心理,以便于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更好的灵活运用。

  4、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这个提议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肯定是个很大的诱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再次循环排列的规律,对这个知识印象深刻,进行巩固。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6)

——gre考试内容和形式介绍3篇

gre考试内容和形式介绍1

  新考试将重点考察考生是否具有有针对性地对具体考题做出反应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是否清楚有效地阐明了复杂的观点;是否用贴切的事理和事例支撑观点;是否具有能支撑文章的有针对性的.连贯的讨论。其部分联合考察逻辑推理和分析写作技能,大幅度出现一些需要考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回应的考题,这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性较强。

gre考试内容和形式介绍2

  新考试重点考查在语言能力方面的高级认知能力。

  主要表现在在分析一段论述文字时能否推导结论,识别作者的前提和视角;是否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多层次含义;新考试更多更多基于语境的理解,比如阅读理解;减少对于单纯词汇意义的考察,取消类比和反义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7)

——企业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3篇

企业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1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简单而言,就是企业在日常运行中所表现出的各方各面。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包括:

  1、企业物质文化;

  2、企业行为文化;

  3、企业制度文化

  4、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2

  特伦斯·E·迪尔、艾伦·A·肯尼迪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

  企业环境是指企业的性质、企业的经营方向、外部环境、企业的社会形象、与外界的联系等方面。它往往决定企业的行为。

  价值观是指企业内成员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好与坏、善与恶、正确与错误、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认识。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统一的"价值观使企业内成员在判断自己行为时具有统一的标准,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英雄人物是指企业文化的核心人物或企业文化的人格化,其作用在于作为一种活的样板,给企业中其他员工提供可供学习的榜样,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强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文化仪式是指企业内的各种表彰、奖励活动、聚会以及文娱活动等,它可以把企业中发生的某些事情戏剧化和形象化,来生动地宣传和体现本企业的价值观,使人们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活动来领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使企业文化“寓教于乐”之中。

  文化网络是指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渠道,主要是传播文化信息。它是由某种非正式的组织和人群所组成,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能反映出职工的愿望和心态。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8)

——大班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3篇

大班数学《找规律》的说课稿1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五个教学环节:(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9)

——大班科学《找规律》的说课稿3篇

大班科学《找规律》的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大班科学《找规律》的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的排列规律。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奠定了基础。教材的主题图设计了小东家厨房装修的画面,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都是有规律排列的。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然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学生探索完它们的排列规律后,安排了学生独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情境。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节课最大的变化是图形的排列较复杂,主题图形的排列呈现循环变化,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如寻找联欢会情境中装饰的彩花和彩旗的排列规律等。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这部分内容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一样,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学习;也可以采取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经历寻找、分析、发现图形的循环排列规律的过程,知道生活中事物存在循环排列的规律。

  3、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感受数学的价值,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例1的循环排列规律。

  三、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四、教法和学法

  1. 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智慧姐姐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智慧姐姐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法体会图形的排列规律,同时让学生动手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4.尊重学生,和谐发展。

  今天的教育是关注人的教育,因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基点便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

  五、教学流程

  (一)情境中感知规律

  1、运用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鉴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级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的基础,一部分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者直觉思维,补充出第四行图形。由学生自己动脑筋填写出智慧姐姐家门上的密码,然后由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表演循环排列规律,使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在情境创设中设置悬念,学生很乐意地去观察,去发现,展开讨论,观察、推理、猜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循环排列规律”的含义。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内先进行交流,不会的学生去听旁边学生的想法,也有发现。让学生表演规律,可以使学生在运动中初步感知循环排列规律的形成过程。

  2、课件演示,深化对规律的认识。

  对横着看,“第一个移到了第二行的最后一个,其余的图形向左*移一个位置”学生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准确。因此先让学生观察课件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后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进一步明确规律。

  学生在前面亲自动手演一演的过程中,已经初步理解了循环排列的规律,但还不太明晰。这时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用课件演示循环排列的规律,给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感知循环规律的形成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推理的能力,提高猜想的可靠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

  3、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密码的运动变化规律。

  (二)探究中发现规律

  在这一环节中设计发现智慧姐姐家地板的排列规律,在第一环节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循环排列规律,为了防止学生思维定势。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在排第五行、第五列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更透彻地理解循环排列规律。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循环排列的规律,而舍弃了进一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机会。上面一个环节的设计,则使学生在感知和理解循环排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摆第五行,第六行的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形式,对简单问题进行归纳、类比、猜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三)应用中理解规律

  1、设计了小精灵聪聪想考考大家的情境,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好胜心,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在这几道题中,丰富的素材为学生后面的设计图案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利用学生爱帮助别人的心理,请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帮老师家补墙中间掉了的磁砖,比一比看谁补得又快又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去思考。学生积极思考前边学过的规律,并根据规律进行修补的操作,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深化物体的排列规律。

  (四)欣赏中拓宽视野

  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体验和感受数学的美。

  (五)设计中创造规律

  在学生认识了规律之后,让他们设计美丽的花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的发散,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规律,更能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趣。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在运用规律设计图案,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六)全课总结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有规律的图案,希望你们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规律,创造规律,设计出更多漂亮的有规律的图案来装扮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更加美丽 。将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拓展到生活、社会这本大书中去。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在操作中探究发现知识的原则,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心理,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各有所得。力求做到课虽尽,味犹存。

大班科学《找规律》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首先来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的规律。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图、蘑菇与兔子图、篱笆与木桩图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者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作为重点。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我来谈谈我对教法、学法的认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学法应遵循自主性与差异性的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

  我来谈谈我对教学程序的预设,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为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让学生们做游戏,5位女生排成一队,在每两个男生中间站一个女生。让学生们数一数男、女生的人数。接着提问:照这样排,6个男生中间可以站几个女生?7个呢?20各呢?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找规律)。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首先出示课件(例题中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图中画了那些物体?哪两个物体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样设计的意图不仅可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好习惯,也能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接着分别出示夹子和手帕图,蘑菇和兔子图,篱笆和木桩图,让学生说说它们是如何排列的,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概括。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让学生在桌面上摆小棒和小圆片,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自主探讨,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体会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们举间隔排列物体的例子,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的空间。

  接着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的第2、3题)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屏幕的演示,让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然后通过做游戏。发现新的规律,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知识得到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深化新知。

  我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并且发言。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把所学的知识结合,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最后来谈谈我对教学本节内容的板书预设)

  找规律

  一一间隔排列

  夹子手帕

  蘑菇兔子

  篱笆木桩

  两端中间

  多1少1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人看去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预设,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扩展10)

——运输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范文简短 (菁华1篇)

运输合同的形式和内容范文简短1

甲方:_____

乙方:___________

甲方同意乙方用汽车承运甲方所产煤炭。本着守法、公正、*等、互惠的原则,达成一致,签订本协议。

一、乙方责任

________甲方:_____

乙方:___________

第一条、根据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规定,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本着互惠互利、诚实守信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在自愿、*等的条件下,特签订本运输合同。

第二条、本合同为长期合同。挂靠期限及责任。

1、乙方自愿将车型:---------—车号:————发动机:——————车架号:——————吨位:————吨的货运车辆一台挂靠甲方经营。

2、车辆挂靠经营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止。

3、乙方及其所聘请、雇佣的人员不属甲方职工,不享受甲方职工待遇,与甲方不存在劳动用工关系;车辆安全运行,运输车辆货物安全、货运货源、车辆收入、各项费用支出等事宜均由乙方自行负责。

第三条、结算方式

1、运输距离为(8)公里,超出8公里,由双方再行协商。

2、运输车辆均为密封式自卸车。车厢规格(统一):车厢长为:米,车厢宽为:米,车厢高:米—米。

3、运输价格暂定为()元/车,结算时间————(以甲方渣土票计算为依据)。

4、如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调整,运输价格经双方协商同意调整。

5、所有车辆在公司第一次结算时扣除5000元押金,如按协议或允许退出的话押金可以退还。

第四条、双方责任

甲方责任(一)

1、根据合同条款按时结算运费。

2、负责协调与运管、路政、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以及社会人员和周边关系,确保道路顺畅,由甲方原因造成乙方车辆被相关部门扣押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甲方负责。

3、甲方为乙方提供住宿地点,但早、中、晚餐(餐费费用从运费中扣除,每天20元)。

4、甲方为乙方车辆提供标号(0#柴油)燃油,如原油市场出现大幅度涨跌双方共同协商解决,油费从运费中扣除(按当地市场价格供应)。

5、乙方不得无故停工或怠工造成甲方损失,否则甲方有权向乙方索取赔偿。

(二)乙方责任

1、保证所提供的运输车辆必须符合渣土运输管理部门的要求,在签订合同时需提供相关有效证件(车辆行驶证、车辆道路运输证、驾驶员驾驶证、驾驶员资格证、身份证)。

2、服从甲方统一管理、调度,如需加班,不得有异议,接受当地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如不服从调度和指挥的,所有造成的损失费用均由乙方负责。

3、乙方自行负责车辆保养、年检费用。

4、乙方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交通安全,如发生任何交通事故,应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5、乙方在运输工地领取票据,并在消纳场交票,每车一交,否则不予计数。

6、如遇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停工,乙方不得向甲方索要误工费。

7、乙方以及所有乙方雇佣的人员在挂靠期间发生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及各种纠纷所产生的费用。

第五条附则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自双方盖章签字后生效,合同履行完毕后自行失效。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共同协商签订补充条款。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甲方(托运方):

乙方(承运方):

根据等有关条例,甲乙双方为了顺利完成本项目土方运输工程的建设,本着互利、诚实诚信的原则,在公*、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签订土石方运输工程合同,规定以下条款:

一、工程地点:____市中天集团未来方舟

二、工程内容:土石方运输。

三、工程数量:土石总量为立方米以上,(分期、分阶段的安排施工)。乙方的车辆必须有________年的运输方量。

四、运输工期:________年,以双方签字确认的开工日为起始日期。

五、工程造价:甲方落实弃渣场,一切费用由甲方承担,税后包干单价:

(1)暂定为保福山倒土场、公里。单价:元每立方米。

(2)其他倒土场单价由双方协商决定。

六、结算方式:开工后1天一结(遇节假日顺延,甲方支付乙方加油费用)

第二天20:00点以前,按100%结算,甲方可自愿现场加油,车辆所加油款从运输费中扣除,甲方不能以任何借口对乙方推迟结账。油价以签订合同为基准价格,当市场油价格升、降幅度超元时,超出部分甲方负责补偿(当时现在油价元)。

甲方:_____(委托方)

乙方:___________(承运方)

甲乙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等自愿的原则,签订此运输协议,现就如下事项进行约定,由双方共同遵照执行。

一、甲方委托乙方承接公路货物运输,乙方须安全、准时、完整地将承运货物送到甲方指定地点,并交给定收件人。

二、甲方应提前六个小时向乙方提出用车计划,乙方应在指定的时间将适合吨位或方位的车辆派发指定地点装货,乙方安排装货的车辆应符合装载要求,货箱应保持清洁,装载后要求装载牢固,遮盖严密。

三、委托运输货物的品种、数量、价值、目的地、收货单位(或个人),以甲方开出的产品出库单及运输协议为依据,装货时双方当事人应在场点件交接,乙方在确认货物包装完好无损,件数准确无误的前提下签字。

四、运费支付方式:现付()、货到付款()、月结、()

五、违约责任:

a)甲方委托乙方购买货物保险,保险率为3‰、在运输途中如发生意外(交通事故、火灾等),乙方应根据甲方实际的投保金额做出赔偿,甲方仅协助乙方向保险公司索赔。

b)货物到达目的地如出现丢失、淋湿、及其损坏等情况应在确认后由送货驾驶员签字认可,甲方将此确认货运问题单传真给乙方,乙方应赔偿。

c)乙方承运货物必须准时到达目的地,并送货上门,如果货运期延误3天以上(从乙方收装货物时间算起),而导致甲方收货方退货及索赔,其一切损失由乙方负责。

d)货物到达目的地,乙方应在第一时间将甲方货物送到收货方,不得以其它原因暂扣所承运的货物。若暂扣所承运的货物,导致甲方收货方延误收货而索赔,则乙方须承担因此而引起的一切责任。

六、经双方友好协议特定运费如下:

深圳至上海/件、深圳至苏州/件。

七、乙方(深圳)至:上海、苏州到达时间为天、特殊情况除外(按出库单日期为准)。

八、甲方必须出具有效的出货证明、送货单等。给乙方(法律规范内)

九、甲、乙双方在履行公路货物运输中产生的纠纷,应及时友好协商解决,协商无效后可直接向签订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有效期至日,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______乙方(盖章):

地址:地址: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经办人:经办人:

电话:_____

签约地:

签约时间:日

合同编号:mw01-05028

委托方:贸易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承运方: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

鉴甲方和乙方依法设立且合法存续,双方本着公*、*等、等价有偿和诚信原则,依据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就甲方委托乙方承运货物事宜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信守:

第一条:运输费用

1、1甲乙双方建立战略商业伙伴关系,乙方给甲方最优惠的价格。

1、2运输费用以甲乙双方签章确认的乙方报价单为准,该报价单作为本合同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3如果乙方需变更价格,须提前1个月书面通知甲方。经甲方书面确认后,方可执行,否则,甲乙双方按变更前的价格结算。

第二条:甲方责任

2、1运输时间日起至日,甲方预报当月运输计划,货柜数量根据甲方所提供的数量而订,以便乙方提前调配车辆,确保运力。

2、2甲方需调用车辆前,应提前一至两天向乙方传真书面的《托运单》并注明装柜地点和时间、货物名称、箱型、重量及卸货地点,联系人及电话,落重日期等。并对所提供托运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2、3特殊原因需临时增加拖柜量,提前24小时通知乙方,经双方协商同意后,由乙方安排拖柜来厂装货。

2、4厂方正常装柜时间为每天24小时。

甲方按协议约定及时与乙方结清各项费用。

第三条:______乙方责任

3、1乙方所提供的车辆必须是技术性能良好,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并购买了交强险、商业险、物流责任险。货物启运前,乙方须向甲方提供承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本资料复印件(行驶证、营运证、保险卡、驾驶证、身份证)

3、2乙方需按甲方《托运单》准时安排货柜到工厂装货,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准时到厂,需提前6小时书面通知甲方,并经甲方同意后方可延迟。否则,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承担。

3、3货物运输过程中若发生意外交通事故,无论是否导至货物损坏,乙方在启动交通事故救急预案的同时,还应及时通知甲方,并随时通报事故处理情况。

3、4本协议为甲方商业机密,乙方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否则,由此所产生的后果由乙方负责。

3、5乙方在运输过程中对甲方的货物造成损坏、丢失的风险责任由乙方承担,对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乙方负责。

第四条:费用及结算方式:

4、1乙方车辆按计划时间正常到达甲方指定工厂或仓库,如厂方无法即时装货,所产生的压夜费用/天,由甲方支付。

4、2运输费用以月结方式结算,乙方需在次月5日前将上月的月结对帐单传给甲方,甲方须在10天内核对完后回传给乙方确认,经双方确认无误后,提交给甲方财务部,10个工作日内将该费用按以下约定的方式支付给乙方。

4、3乙方同意采用以下方式收款:

由甲方将款项付至乙方如下账号:

账户名:物流有限公司

开户行:______建行支行

账号:

以上信息如有变更,乙方应书面通知(需加盖公章)。

第五条:合同的终止

5、1如因不可抗力(仅指战争四级以上地震)无法履行本合同的,本合同自动终止,甲乙双方承担各自的损失,互不追究责任。

5、2乙方在一个月内延迟到柜10次,六个月内累计延迟到柜60次,甲方有权终止本合同并追究乙方的违约责任。

5、3除上述外,甲、乙任何一方终止合同,需提前二个月以书面报告形式告知对方。

第六条:违约责任

6、1乙方需按甲方的装柜时间表安排到柜,在未经甲方同意而延迟到柜,每延迟6小时按该柜的运输费用10%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6、2甲乙任何一方违反诚信商业、有贿赂行为的,守约方有权不再向违约方支付所有应付但未付的款项。

第七条:其它

7、1凡因执行本合同或与本合同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则提交人民法院管辖,诉讼解决。

7、2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年12月31日止。合同期满前二个月,双方可商议续约,协商一致,另行签订续约合同。本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甲方签章:公司乙方签章:货运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授权代表:

签署日期:年5月28日签署日期:年5月28日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甲方的____________产品(含促销品、推广用品等)能安全、快捷、准确地通过铁路运输发至全国各地。甲、乙双方本着真诚合作、互惠互利的精神,经友好协商,甲方同意将铁路运输业务委托乙方办理,并签订本合同:

一、甲方的责任及义务

1、甲方负责发货地点、交货地点的装卸;

2、甲方负责以互联网(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将铁路运输计划通知乙方,包括:产品品种、数量、体积、重量、提货时间、到货时间要求以及收货人地址、电话等相关资料;

3、甲方提供货物运输途中需要的相关证明文件,如《产品送货单》、《货物调拨单》等;

4、甲方委派专人负责相关业务协调,便与乙方联系、沟通,解决日常往来业务问题。

二、乙方的责任及义务

1、乙方须满足甲方提出的要车计划,并按甲方的时间要求准时把货物送抵目的地;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指令要求到指定的发货仓库提货,并及时的送货到指定的收货地址、及收货单位;

3、乙方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后,必须将《产品送货单》交收货方进行签收;

4、如因政策性原因导致铁路出现停装、限装等情况,乙方必须及时通知甲方并提供铁路部门的证明材料

5、乙方须书面委托一至二名业务代表负责甲方业务的协调,保证日常的联系、沟通,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6、甲方的货物在发货仓库交付给乙方验货、签收后,货物的安全风险责任由乙方负责,直至终点交付货物为止。

三、具体操作方式

1、甲方在货物发运前以互联网(电话或传真)的方式将铁路运输计划通知乙方须;

2、乙方收到指令后根据指令要求安排车辆到甲方指定的仓库提货、中转,并安排和办理车皮发货等一切相关手续;

3、乙方持《产品送货单》到甲方指定的收货地点办理货物签收手续;

4、乙方整理签收后的《产品送货单》到甲方办理运费结算手续。

四、铁路货运事故的处理及保险

1、甲方货物的运输保险由乙方负责,保险索赔具体事宜由乙方负责;运输途中一切货损由乙方承担并按照甲方出厂价进行赔偿;

2、铁路运输保价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

3、在运费结算时乙方必须对运输途中造成的短少、货损等一切在途损失按照甲方出厂价进行赔偿;

4、对重大事故(如整车丢失、损坏等)造成的损失,乙方必须在定损后______周内以现金的方式进行赔付。

五、费用及结算方式

1、乙方凭收货方签收的《产品送货单》,按合同的铁路运输价格表向甲方申报结算运费;

2、乙方按甲方核实后的费用开具正式发票送交甲方,甲方根据发票及验货记录原件及时支付向乙方支付运费;

3、甲方用支票形式向乙方承付费用;

4、在合同规定期限内,甲方有权对运价进行调整。

六、违约保证金的收取及违约责任

1、在合同签订后的_________天内,乙方必须向甲方支付_________元保证金;

2、在合同有效期内,如乙方单方面提出终止合同时,甲方将不予返还保证金;

3、双方将《运输管理考核办法》作为本协议。

七、合同期限

1、本合同自__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2、本合同一式_____份,甲、乙双方各执_____份;

3、如合同有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_____所在地人民法院裁决。

甲方: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代表:_______

日期:_______日期:_______

推荐访问:价值规律 表现形式 说课稿 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3篇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1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说课稿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