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15篇

时间:2022-11-19 16:20:08  来源:网友投稿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15篇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居委会治理现状导致居民更倾向于认为居委会是一级政府此外居委会忙于处理行政性工作任务使得居民对其缺乏认同感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并不强烈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15篇,供大家参考。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15篇

篇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居委会治理现状导致居民更倾向于认为居委会是一级政府此外居委会忙于处理行政性工作任务使得居民对其缺乏认同感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并不强烈另外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表达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同时缺乏居民参与自治的平台和程序标准难以参与社区运作的相关事务

  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3篇

  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第1篇为全面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

  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省、州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要求,现将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社区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积极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村)委会为基础、社区行政事务服务站为平台、社区居(村)民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按照"一社区一服务站"的要求设置社区服务站,实现城乡社区"一委一居一站"全覆盖。(二)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群众的功能,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三)社区民主自治更加推进。扎实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建立健全民主听证、协商对话、民主议事、居(村)务公开等制度,畅通社区居(村)民参与社区事务渠道,提升社区民主自治水平。(四)社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全面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扎实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五)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积极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全面建成文化共享工程社区基层服务点,完善"农家书屋"功能,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二、存在的问题(一)经济来源有限,基础薄弱。居委会尚未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又不能向居民摊派办公费用,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存在较大缺口,仅仅依靠当地政府下拨办公经费、各种活动创建经费、评比奖金勉强维持运转。(二)居民参与程度不高。居委会治理现状导致居民更倾向于认为居委会是一级政府,此外居委会忙于处理行政性工作任务,使得居民对其缺乏认同感,参与社区自治的意愿并不强烈,另外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程度在日常生活中也难

  1

  以体现,没有意识到参与社区自治的重要性,同时缺乏居民参与自治的平台和程序规范,难以参与社区运作的相关事务。

  (三)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目前,社区类社会组织数量少,专业人员不足,活动能力弱,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下步工作打算一是深入开展城乡社区建设。采取"一帮一"模式,组织先进县直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结对社区与党组织班子成员谈心交心,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搞好社区党建区域化建设。二是按照"一社区一服务站"的要求进行设置,统一名称、标识、职责和办事流程。根据工作需要,整合利用各部门设在社区的工作点,承接公共服务和公益服务等事项,健全专业的服务机构,优化公共资源在社区的配置。三是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资源,按照"一处固定场所、一套信息设备、一名信息员、一套管理制度、一个长效机制"的基本要求,注重信息资源共享、交流、互动,整合面向居民群众、结对单位服务的内容和流程,建立覆盖城乡社区,集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四是充分发挥门户网站、社区服务站等各种信息工具的作用,拓宽居民获取社区公共信息和接受公共服务的渠道;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管理电子化和网格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办事效率。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第2篇我镇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调动和激发群众主体作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了全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将相关工作报告如下: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x镇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聚焦"五态提升",不断提升社区发展治理水平。一是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主体作用,促进群众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x、x等社区党员群众主动作为、投工投劳,x户家庭自发调田x.x亩、无偿移栽大小树木x余株,仅用x天时间就完成长约x米、宽x米的x林盘

  2

  至驾青线产业道路路基铺设,x、x等社区全镇路基铺设x.x公里,为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二是践行"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理念,强化精品林盘聚落片区、生态田园景观片区、文旅互动体验片区特色打造,完成x林盘保护修复点位规划、x林盘污水管网设计编制工作,林盘打造初见成效。

  三是以"资源精准利用,群众顺心方便"为出发点,大力推进x个示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植入"一站式"便民服务,逐步形成共建共享治理格局。

  四是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对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基数大、难度高的局面,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调动农户参与改厕的积极性、主动性。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x户,完成总目标任务的x.x%。

  五是按照"上下结合、问题导向、分级负责、集中整治"原则,围绕x类x项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扎实推进平安社区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截止目前,共排查各类隐患x个,已解决x个,正在解决x个,呼叫市级部门x个。

  二、存在问题x镇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新要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区治理多元参与的资源能力还比较欠缺;二是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还不够。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做好三篇文章,为高质量发展提持续动力一是做强产业支撑文章。坚持把x作为乡村旅游发展主战场,聚焦x区域,打造特色精品林盘,依托x"三绕"建成通车的契机,加大精品民宿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开发精品民宿、乡愁体验、大地景观等新业态,推动爱彼迎等重点项目落地,促进我镇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坚持融旅发展导向,持续推动田间道路、沟渠整治工作,全面完成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现田林集中成片、道路闭合成环、水系纵横成网。大力推动川芎、水稻、猕猴桃等特色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景观化、品牌化发展,积极招引一批创意农业、农业科普教育、农耕文化体验等"农业+"新业态。以翼方中药饮片项目为带动,深化川芎深加工,延伸川芎及其

  3

  产业链,推动以川芎系列产品为主的旅游产品开发。二是做实基层善治文章。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着力保

  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更好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落实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切实做好村级卫生站建设、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低保、孤儿养育、残疾人救助工作,提高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水平,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整合多平台资源,推动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民生积案、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是做靓生态保护文章。注重林盘生态保护、形态塑造、产业培植、文化挖掘,持续推动x林盘景观化景区化提升工作。运用绿色生态和美学价值理念,实施林盘内绿道及慢行系统完善、节点打造与导视系统建设、沟渠水系修复整治、院墙景观化改造等工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全域范围推进"厕所革命",力争超目标完成改厕任务,修建旅游公厕x座,依法关闭划定禁养区范围内的x家养殖场,优化乡村美丽宜居环境。

  (二)突出两大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一是突出文化积淀优势。深入挖掘花蕊夫人诗词、画作的文化品牌价值,引入社会企业或机构打造具象化、可体验的文化场景、文化景观、树立独具魅力的形象认知,巧妙做好文化元素植入,推动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加工,使特色资源转化为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丰富"花蕊故里"特色文化品牌内涵。持续提升大青城彩叶林节、川西民俗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档次,以文化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以建立乡愁展示馆、文创工作室为载体,推动民间陶艺、竹编等技艺展示和商业开发,打造川西民俗文化与康养文化相融合的农禅文化体验地。借助x本土文化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文化名人、社会资本进驻x镇,打造本土文化的汇聚地和传播地。二是突出生态本底优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变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黑石河绿道轴心作用,全力打造花蕊沃野农旅体验区、花蕊水岸文化体验区和花蕊林香康养体验区。按照"连线成片、串珠成链"的思路,启动x米绿道系统建设,引导镇域乡村旅游纵深发展、连线发展。

  4

  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情况报告第3篇__街道是我县城区建设"南拓东进"的重点规划区域,是由原__社区和原明

  安社区整建制划分而来,下辖新安、经山、明安和铁东4个社区,共有11742户、22396人。近年来,__街道坚持把深化社区治理工作作为推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建幸福社区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等手段,初步形成了共建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一、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强党组织领导,凝心聚力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始终强化街道党工委是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按照党工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干的工作模式,班子成员下片包保社区,围绕基层治理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小微企业联合会和社会组织联合会建设、全面推行"五长制",加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长,负责辖区内所有街道;各社区党委书记任路长,负责社区内所有路段;网格长由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由辖区在职、退休党员和居民担任楼栋长和单元长。截止目前,__街道共设有32个网格长,154个楼栋长,695个单元长。二是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和党群服务站,目前__街道共设由2个党群服务中心和2个党群服务站。(二)发挥街道主导作用,健全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党建联盟,实施"四项清单制"。以街道党工委为组织引领,全面统筹整合辖区行业、居民群众的可供资源、所需服务等信息进行梳理、汇总、对接,形成党建和服务需求清单、党建和服务资源清单、党建和服务项目清单、党建和服务责任清单"四项清单"。__街道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在职党员"双岗双责"、"红领岗"等工作,开展结对帮扶、化解矛盾、组织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把街道党工委和各成员单位党组织工作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工作资源形成了"一盘棋",携手共建、共同努力,开展共驻共建活动14次,党员群众参与联盟活动500余人次,共解决难办实事

  5

  10次,推进社区建设及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二是提升社区队伍建设。借助街道社区改制的契机,共补选"两委"成员44人,增强服务功能。组织开展系统培训,采取挂职的方式,将一批年轻的社区干部选调到街道各办公室进行挂职锻炼,提升业务能力。结合各社区实际,实行绩效管理,最大限度调动社区工作者工作积极性。积极鼓励社区工作者考取社工师职业资格,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素质,提升服务能力。

  (三)发挥基层作用,协同发展。一是固本培元,强化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规范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及时通报违纪违法行为,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抓好"红领岗"建设,每周定期组织"红领岗"人员,走访企业,了解非公党建情况。将"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与街道社区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二是依托百站建设,服务辖区群众。根据辖区群众的不同需求将百站划分为"爱心类"、"医疗类"、"学习类"、"就业类"、"助老类"等十大类,在每个类别下设若干个服务站点,一个服务站点发展数名志愿者。在"百站"建设的同时,将代表分配到一些服务站点担任"站长"职务,充分发挥代表的职业优势和个人所长,使"百站"建设更好地服务辖区群众。三是积极打造社区"123"服务。"1"开展"个十百千万"积分行动,其中"个"是"个十百千万"积分行动,打造服务民生的党建工作品牌;"十"是建立壮大十个社区组织;"百"是号召百名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组织中任职;"千"是发展千名社区志愿者;"万"是服务万名群众。"2"是搭建在职党员履职服务平台和居民自治平台两个平台,拓展联系服务群众新领域。"3"是构建三个"志愿者+"服务体系,切实解决民生实事。四是街道党组织引导和规范物业管理,推动"红色物业"全覆盖。加强对现有物业公司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做好物业公司和百姓之间的沟通,共同解决服务难题。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社区"两委委员"素质亟待提高街道改制后,新社区"两委"委员,面对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问题,不能完全独挡一面,此外干部交流培训的机会少。(二)社区治理工作缺少足够的设施支持

  6

  由于街道改制,新组建社区的办公场所无法完全保障,依靠街道难以解决。三、对策建议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培养教育管理,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二是发挥党员作用,鼓励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组织本单位党员干部精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一线。

  7

  

  

篇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而公民参与正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本研究以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深入了解当下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从公民个人信息公民对社区治理的熟悉程度和公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态度三个维度对社区公民参与现状进行考察从而为社区公民参与的困境消解提供实证基十八大之后全国各地以社区为突破口纷纷进行创新社区治理的社区改革要**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优化社区治理能力就必须更深入准确的把握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

  新时期我国城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探析

  新时期我国城市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探析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对我国社区治理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公民参与正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本研究以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旨在深入了解当下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从公民个人信息、公民对社区治理的熟悉程度和公民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态度三个维度对社区公民参与现状进行考察,从而为社区公民参与的困境消解提供实证根底。

  [关键词]社区治理;公民参与;参与现状一、问题背景十八大之后全国各地以社区为突破口,纷纷进行创新社区治理的社区改革,要**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优化社区治理能力,就必须更深入准确的把握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现状。我国社会学者潘小娟将“社区〞定义为:“由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群组成的、具有相关利益和内在互动关系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1】。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基层的单元,很多资源、问题、矛盾都积聚在此。在社区治理改革的背景之下,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究竟如何,这必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实地调研才能深化认识,从而更好地以改革促动成效。二、秦淮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概况问卷调查秦淮区概况秦淮区地处南京主城东南,是南京市四个主城区之一,区域面积49.11平方公里,区域户籍人口71.62万人,常住人口103.2万人,辖五老村、洪武路、大光路等12个街道,106个社区、6个行政村,1个省级开发区――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21年3月,南京市秦淮区被民政部批准确定为首批“全国社区管理和效劳创新实验区〞【2】。秦淮区打造的“中心制―耦合型〞社区治理模式,以主体重塑、多元互动、共建分享为目标积极推动了街道社区综合体制机制改革,逐渐形成了社区治理的“秦淮模式〞。秦淮区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大刀阔斧锐意改革,构建了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很多做法值得借鉴和提倡,但是社区治理的改革究竟对社区中公民参与产生了多少影响,仍未可知,因此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对秦淮区社区公民参与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秦淮区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共计200份,回收率100%。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筛选并去除废卷9份,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95.5%。经过问卷数据的初步统计和分析,可以从三个维度了解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调查对象根本情况,从被调查对象根本情况的数据统计得知,被调查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之间,占总人数的50%,18-24岁的被调查者占10%,44-55岁的被调查者占16.7%,55岁以上的占23.3%。在选取被调查对象时,倾向于男女数量相近,女性占总数的53.3%,男性公民占46.7%。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本科和中专或高中占被调查对象的多数,46.7%的被调查对象受过本科教育,这也是与被调查对象趋向高知化、年轻化的现象相符的。本调查对象中66.7%是本地人口,另外居住

  在本地超过5年的比例是53.3%,这与本小区地理位置、周边企业、学校环境有关,不少住户是租住于此,或因拆迁在此过渡住家。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体制了解情况,在针对社区居民对我国现在社区治理体制相关情况的调查中发现认为社区居委会不是自治组织的被调查对象比例竟然高达56.7%,另外有30%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并且被调查对象中的70%居民表示自己没有参加过选举,这与我国历来社区选举出现的高投票现象相违背,其中有过投票经历的受访者中有仍有55.5%的人表示是在社区居民的要求下或社区邻居和他人的带着下参与的投票。

  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态度测量,在对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态度测量中,26.7%的受访者表示在社区联名反映和自身利益无直接相关的问题时会参加,60%的受访者表示会视情况而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当自身不是直接利益主体。在社区举办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上,调查数据显示有高达83.3的居民只有在宣传发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参与社区活动,常常积极主动参加的只占6.7%,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发动自己也不会参加。关于您希望在社区事务的决策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吗?这一问题,有66.7%的受访者持肯定态度,说明居民希望在社区事务中自己的意见能够被大家知晓,甚至得以采纳,但仍有33.3%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

  三、秦淮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分析从问卷调查及社区访谈的反应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现代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现状的缩影:社区治理理念的宣传不够,发动缺乏【3】。从维度一、维度二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受访对象有60%受过高等教育,但这60%的受访对象并未表达出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并且他们对社区治理的体制及现状并不了解,其中高达81%的人不知道社区居委会是自治组织。可见社区治理中居民对社区性质认识不清。即使在整个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宣传在学界、政界都有大篇幅的宣传,但在社区居民中对此的感受度并不强。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该加强理念和根本概念的深化,从意识上和实践上同步提升。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不强,信心缺乏。从维度一、维度三的调查结果可知,60%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者在谈及不参加社区活动的原因时有31%的人表示没有时间,15%的人认为自己的参与与否对社区治理影响不大,在社区治理中社区居民缺乏参与意识,并且参与信心缺乏,造成参与广度不够。在社区治理存在两种消极的现象:一是局部民众在前期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但在参与行为受阻或维权失败后变趋向于消极被动参与;另一种是本身就没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在被动的参与气氛中越来越消极。目前在社区治理中应充分调动维护这两局部群体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公民参与机制的联动性缺乏。民生工作站机制的创立已三年,虽然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民众的知晓率不高,只有5%的受访群众表示非常熟悉。同时在社区治理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各个社区、街道在进行创新组织设置的探索中,并不断有新的创新工程上马,便会形成新的组织资源的倾斜。在社区治理中因工作人员有限、工作精力有限、政府绩效考核标准等诸多原因,多项参与机制的联动存在困难,也就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渠道化带来困境。四、结语新时期我国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公民自身和参与环境的因素都不容无视。一方面大的治理改革背景需要公民参与的提高,同时公民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和现有参与水平的限制也触动了公民参与模式的改革,在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要从多个方面来提升社区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为国家整体治理水平的现代化奠定根底,就

  必须深化了解社区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状,从而对症下药,才能**参与困境。参考文献【1】潘小娟.中国基层社会重构一社区治理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2】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博士毕业论文.山东大学政治学理论,

  2021【3】颜晓峰.总体国家平安观引领国家平安治理价值[J].决策与信息,2021

  

  

篇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关博文【摘要】在我国加大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的城市人口生活居住以社区为基本单位,每个城市都有多个社区组成,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行政职能为社区的居民进行服务.但在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区治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根据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城市社区在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期刊名称】《黑龙江科学》【年(卷),期】2018(009)019【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关博文【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6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也是重要工程。社区是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单元,社区治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居民综合素养的提升,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社区的治理必须科学有效,提高居民综合素养,建立核心社区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关键因素,和谐社区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核心因素。我国城市

  社区治理在最近几年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多元化新格局,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创建打下基础。1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现状1.1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对社区的领导与整合,努力打造街居党建工作新平台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区党组织是最基层的党组织,在社区的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发挥党组织和群众党员的模范作用,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我国城市社区的宗旨是为社区人民服务的,但必须进行有效的服务,提高社区服务的职能。打造街居党建工作新平台,提高社区服务能力,让社区居民满意。1.2突出民生导向,加快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民生问题,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现在社区基本都有便民服务站,都是为社区居民进行服务的,以提高社区的服务职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现在,我国的社区基本都形成了社区服务站,小的社区是几个社区共用一个社区服务站。在加快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新建小区的社区功能更加完善,有的高档小区还有公共娱乐场所,对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提供了有效帮助,对居民人文素养的提升,身体与身心健康都起到保障作用。社区是在街办体系下最基本的社区服务单元,在我国城市治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国城市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需要突出民生导向,加快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完善社区的服务职能。1.3高度重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建设是软实力。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领导要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组织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品牌社区,让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工作必须务实,以

  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为目标,完善社区服务职能,科学合理的进行社区治理建设,高度重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居民的综合素养。2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2.1街道办与城市政府、社区互动机制还有待完善政府是城市建设的主管部门,社区治理建设也需要在政府的监管下科学有效的完成。社区是最小的行政单位,我国社区的主管部门是街道办,街道办是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机构组织,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街道办基本是转发上一级政府的文件,没有真正形成城市政府与社区之间有效的桥梁作用,因此,街道办与城市政府、社区互动机制上还有待完善,必须科学有效的完善社区服务职能。2.2社区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设置基本延续50年代的基本形式,区、街道、社区。街道是区下面设置的政府办事机构,社区居民委员会受街道管理。在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这种社区治理结构设置不符合现代城市建设的需要,社区是为居民服务的基层机构,必须科学合理地对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社区的服务职能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核心因素。2.3社区的规章制度不规范社区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组织单位,是与居民直接接触的机构。在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进程中,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不规范,对现代社区的科学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制度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区、街道、社区之间的职能不清晰,存在互相推诿现象,不能及时解决居民的问题。第二,社区是基层组织,但没有形成有效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第三,社区治理没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保驾护航,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作用,促使有的部门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现代城市社区科学有

  效的治理。2.4社区人才严重匮乏人才是社区发展的核心因素。在我国现代社区的发展过程中,人才严重匮乏,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到社区工作,都认为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目前部分社区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这是我国城市社区普遍存在的现象。有部分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基本都是把社区当作“跳板”,在社区不积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强调干部基层的工作经历,促使很多干部到社区工作,给现代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机遇,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现代社区发展需要专业技能强、文化层次高、有开拓精神,同时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满足现代社区发展的新理念。3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性思考3.1在新形势下创新社区“大党建”格局,通过“区域党建”开创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局面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创新社区“大党建”格局是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需要,为了吸引人才,需要提高社区的行政级别,比如在地级市可以设置正科级社区党委书记,形成“大社区”党工委。这对社区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通过“区域党建”开创城市社区治理的新局面,是符合现代城市建设需要,能有效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实效性。3.2大力发展社区公共文化,加强社区文化绩效评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社区绩效评比的重要指标。社区公共文化能反映一个社区的文化底蕴,是衡量一个社区建设的标准。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过程,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提高社区文化必须加强社区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提高社区居民社区文化的基础。社区领导要重视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社区居民的喜爱,开展有意义的社区文化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全民参与,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建设和谐的社区。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冯猛.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解决之道——北京东城区6号院的启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5):15-27.[2]何涛.青年自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探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4(01):10-13.[3]钟利.群众工作与社会工作结合提高社区治理水平的实现途径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06):55-59.[4]刘畅.社区治理主体差异对社会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3个不同类型社区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4):41-46.[5]何雪松.基层社区治理与社会工作的专业回应[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04):109-112.[6]任海心.积极探索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05):24-26.[7]贾先文.近20年农村宗族对农村社区治理影响研究述评[J].农学学报,2014,4(03):116-119.[8]陈兆旺.从社区治理到公民治理——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应然逻辑[J].行政与法,2013,(04):1-6.

  

  

篇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对策(同名13828)

  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以社区为代表的基层单位日益承担起居民日常活动的社会空间。本文以我国大陆的城市社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公共组织在社区公共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入手,来考察当前公共治理在城市社区的存在的问题;最后再从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三方面入手,就如何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治理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及建议,希望借此为社区建设或者社区公共治理方面的实证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包含:一:本文选题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二:列举城市社区、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等概念。三: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四: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一、选题的意义及可能的创新与不足1、选题的意义城市社区公共治理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切实推进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转换,就是要建立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向政府和社区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互动的良性治理结构。而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依赖的转型,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为此,我国要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会各个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互动机制,逐步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框架。党和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政府必须以切实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自身创新为先导,以培育和壮大城市社区自治能力、各种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的治理格局为前提条件,最终实现城市社区健全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法语完善的社区自治体系的完美结合。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全面整合的各种组织和社会协作,以达到有效的管理城市社区的目的。

  2、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从理论上来看,城市社区治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实践摸索阶段,还没有抽象出一定的理论,本文在梳理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过程中对其制约要素进行了分析,有利于对其理论的完善以及分析,同时“合作均衡型”社区治理实践,在一定程度和理念上融合了“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等社区治理模式的合理的一面。在实践上,一方面研究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迎合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居民的利益需求,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转变政府职能,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改由政府管理的事情切实管理好,从而更好地使资源达到最优化配制。加强对城市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是落实民生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有利于让和谐社会的成果由广大民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另外,社区公共治理是治理理论在社区公共领域的实际运用,它是指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是社区范围内的多个政府、非政府组织机构,依据正式的法律、法规以及非正式社区规范、公约、约定等,通过协商谈判、协调互动、协同行动等对涉及社区共同利益的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增进社区成员社会福利,推进社区发展进步的过程。因此城市社区公共治理是指在城市社区范围内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成员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总称。

  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3.1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区治理主体的单一性。政府组织成为社区唯一主体,过度干预社区的管理,没有走出大政府的思路,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垄断社区所有的资源,其特征表现为行政主导,政府作为单一中心独挑重任。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成为基层政权或派出机构的附属物,,使居民委员会这一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属于政府的工作任务,并成为政府部门的操作层、落实层,这种社区组织行政化问题,不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社区居

  sevralgoupnmb,thwi±=cyxfz.P-2~3dqFG

  委会的威信,同时政府财政拮据也是影响社区公共治理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法律滞后使得社区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界线变得模糊。法律是公共管理的最高准则,必须在法律划定的范围内进行社区各类组织的活动。如果法律没有清楚地划定社区组织和居民之间的权利界线,就比较容易引发争议,使得社区管理的效率低下。如果法律的规定得不到遵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转型也同样得不到实现。目前涉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有1954年制定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1990年颁布实施的《居委会组织法》。由于相关法律制定时间较早,所以这两部法律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对居委会产生、结构、功能、组织、范围等方面的规定就与当前社区建设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也就是说现在的社区建设已经突破了法律所调控的范围。关于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之间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的规定,在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街道办事处往往利用自己掌握的政治和经济资源,将所管辖的社区改造成为自己工作的机构,社区成了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关”,两者形成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一些新兴的社区组织,例如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志愿者服务等与街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也缺少法律上的制约。因此而引发的各类组织之间的权利纠纷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效而协调的社区治理机制的形成。①第三,辖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导致居民与社区管理机构之间的合作出现断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环境依托,只有了解了辖区居民真正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社区管理机构如果不了解辖区居民的实际需要,工作就会事倍功半,费力也不讨好。所以新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必须得让辖区居民广泛的参与,建立起管理机构与居民之间协调的、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辖区居民参与程度不大,参与机制也很不完善。一方面,社区管理机构提供的让辖区居民参与的事项太少,居民极少涉及到社区公共权力的运作当中来,居民对其参与的价值和作用表示怀疑,缺乏足够的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另一方面,缺乏居民参与的渠道。常常是社区管理机构认为有必要了,就召集辖区居民来开会,或者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才会赶快组织居民进行工作的安排。即便是成立了居民代表大会的社区,什么时候开会或者需要讨论的主题也都是社区来定,居民代表也只有听的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缺乏一套详细而规范的程序或规定作为支撑,

  

篇五: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社区公共信息不公开透明信息公开和透明的治理利于社区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了解居民的权利进入网络时代后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和如此之快覆盖面广的媒体让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市民可以了解他们想要的公共信息和生活资讯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市民有关的事务都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每个居民必须知道社区的工作条件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工作定期评估和评价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强社区管理主体的监管工作防止滥用权力

  毕业论文

  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题

  目

  ———以衡阳市珠晖区为例彭晓芳101422019公共管理系公共事业管理1021彭焕才教授

  学生姓名学系号部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

  2014年

  5月

  1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了解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3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内容摘要

  城市社区治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但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我国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管理主体“缺位”“越位”、社区组织和社区居民自主性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较低、社区治理功能薄弱、社区治理角色利益冲突严重等问题,因此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提炼社区精神,改革管理体制,建立治理运行机制,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走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困境。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管理体制;改革

  I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Urbancommunitygovernanceisanecessaryrequirementforurbandevelopment,isanimportantissuetopromote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society.Inrecentyears,thecityhasmadeaseriesofcommunitygovernanceachievements,hasaccumulatedawealthofexperienceincommunitygovernance.However,duetoavarietyofcomplexfactors,China'surbancommunitygovernanceprocessalsoinevitablylowerdegreeof"absence","offside"phenomenon,communityorganizationsandcommunityresidentstoparticipateincommunitybuildingautonomousgoverningbody,weakcommunitygovernancefunction,communitygovernanceissuessuchastheroleofaseriousconflictofinterest,sowemustchangemanagementconcepts,refiningcommunityspirit,reformthemanagementsystem,operationmechanismtoestablishgovernance,strengthenthecommunityofdemocraticpoliticalconstruction,outoftheplightoftheurbancommunitygovernance.

  KEYWORDS

  UrbanCommunityGovernance;Managementsystem;Reform

  II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绪论................................................................1(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状况.................................................21、国外研究概述.......................................................22、国内研究概述.......................................................2(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31、研究思路...........................................................32、研究方法...........................................................3一、城市社区治理基本内涵.............................................3(一)管理与治理的区别...............................................3(二)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41、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42、城市社区治理的特点.................................................4(三)城市社区治理的意义.............................................5二、我国城市区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5(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成就.....................................51、由“议行合一”体制向“议行分设”转变...............................52、实现政府职能转变...................................................63、社区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64、社区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6(二)衡阳市珠晖区社区管理的现状.....................................61、社区环境保护.......................................................72、推动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73、社区服务的发展.....................................................7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7(一)社区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确.........................................7(二)社区组织、居民自主性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较低.....................8

  III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三)社区治理功能薄弱...............................................9(四)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10(五)专职社区工作者角色冲突严重....................................10四、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路径......................................11(一)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11(二)培养公民意识,提炼社区精神....................................11(三)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模式。..................12(四)建立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民间运行机制...............................12(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社区自治................................13结论.............................................................13

  参考文献.............................................................1致谢..............................................................16

  IV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衡阳市珠晖区为例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城市社区治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不仅是关系社会而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换句话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该开始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社会的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市社区治理是一个制度创新、重建城市社区的整体工程,需要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践社会重建,是社会变革和整合的具有深远的一个过程。从基层做起,通过政府和社区组织,社区居民,非营利组织一起工作,并采取自治区管理社区发展,这是中国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标的道路。舆论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的原则,以自主性为目标导向实现社区的资源优化,以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利益,进一步培育健康的公民社会,促使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形成各方面相对均衡的姿态,促进城市社区管理的现代化发展。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区的社会地位不断加强,社区管理模式和物质生活越来越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城市社区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生活的某些地理区域,是建立一个现代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支撑。社区治理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只有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整体建设,城市社区治理研究具有明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现实意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文明居民的质量和生活水平。必须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政府和社区组织基于市场原则的非营利性组织,公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共利益和社会认同,有效供给公共物品,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优化社会秩序,社会成员在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效地参与,从而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二)国内外研究状况1、国外研究概述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在1887年,这个词“社区”是从书中获得。社区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共同的价值观和组成的定义关系的人口的文化同质性的社会和社会团体。1920〜1930年,美国开辟了现代化的芝加哥学派社会的研究。芝加哥研究,涉及不同群体及不同层次人群,如富有的上流社会区、贫民社区、贫民窟和其他城市地区。帕克认为,社区是必不可少的特点:它具有地域组织的人口;并扎根于它所占用的土地;这些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在生活上相互依存。目前,社会科学家普遍认为是一个社区具有的几个要素是:人群具有相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经济,交通和公共事业;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制度、生活方式、情绪等。由此,社区首先有地域特色,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其他国家,社区是社会层面的主要研究重点,更加注重在这种意识形态和外国资本的“人”是密切相关的。虽然研究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研究,但学术研究,以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方面一直没有间断过。国外的理论研究社区治理中,大多是角度研究参与和分析,如从社区服务,社区治安,公民,利用和开发土地资源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

  2、国内研究概述我们的社区治理时间不长,社区研究在全国乃至妃两位学者文藻最显著真正崛起的上世纪90年代真正显著的特点是国内研究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面对繁琐的社会事务通过各种合作的多样性和谈判,协调不同社会关系的利益,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这种转变的关键是多元化社会治理主体。由于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与资源进行交互,以形成不同的社会治理结构和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主要:一是行政引导型模式。政府引导,政府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管理工具是社区治理的主要途径。二是自治型模式。政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府发挥社区治理的核心作用,将一些社会管理责任交给社区,通过法律和体制机制等,由社区事务组织,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为间接管理协商来规范社会的运作。三是混合型模式。在社会,文化,社区为基础的流程组织指导管理职责逐渐让位给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减少政府干预。四是企业主导型模式。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区物业管理公司承担管理和服务的主要责任,社区居民都愿意接受物业管理公司的安排,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各种社区活动。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来看,国内都有相关的社区治理发展演变过程和其理论研究,而对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及路径的研究较少,本论文将以城市社区治理概念入手,界定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及相关路径加以梳理概括,分析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的思路和可行性对策。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本论文的分析线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系统探讨了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然后提出了城市社区治理的具体路径。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本研究查阅和收集了城市社区治理研究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包括著作、论文、期刊、及数据资料,经过加工处理后,为本研究所用。(2)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就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回答事物“应当怎么样”的问题。对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规范分析。(3)实地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城市社区的现状和治理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了一些社区的研究,对收集到的信息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整理。一、城市社区治理基本内涵(一)管理与治理的区别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现代化治理能力。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差的变化.群众的政府管理,是一种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治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理和社会互动是良性的自律,自治是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突出人民的地位。管理强调政府管理层的管理,治理则是实现心理干预和注重个主体之间的互动,矛盾调解,使人民可以在一个平稳有序地的平台表达诉求反应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从而使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相比,治理延伸到内容丰富,包容性强,而“治理”相比“管理”的研究更强调了多学科,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管理,而不仅是一个机构管理一个单一的主体。(二)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社区治理相关的主体使用社会资源,依靠社会各界的努力,加强社区,解决社区问题,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不断提高质量社区成员的生活。在社区内开展社区消防安全教育和法律。实现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如特殊行业,道路运输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加强社区环境,社区服务,促进社区管理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政府和社区组织,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为目标,组织和动员社区成员,积极创建文明社区,邻里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家庭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调解,帮困和服务的能力。2、城市社区治理的特点(1)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性社区居民是主要的社区治理主体,社区为导向的治理,居民自治,政府权力下放的一个,根据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在政府的主导作用的特点:培育社区组织,加强社区服务,鼓励社会参与,促进社区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制定良好的社区规划,政策,法律,加强社区人才培养,加强协调使发展的社会计划和实施具体落实,让社区建设有步骤的进行。(2)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区治理主体是社区利益相关者,社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个人和组织,包括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会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单位,社区居民(3)社区治理的非意识形态社区有很强的价值判断统治思想,主要是强调对社会和政治统治。社区公共事务治理的多元化,当中涉及多项行动者之间的复杂权力关系,它需要建立解决表达个人的需求和整合问题的集体选择的机制。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4)社区治理的网络化加强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社区治理的网络协作,并通过平等协商,相互沟通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每个主体利用自己的优势,以文化,社区环境服务社区。网络化社区治理是为了弥补短缺的问题,网络化社区治理在线社区的社会主体,之间资源共享及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实现信息和资源的有效交流。(5)治理主体自身利益的双重性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利益,不能做到行为完全理性,社区治理各主体都会有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重性。政府行政性,内在性和自我扩展现有系统,惯性机制,促使政府对抗力机制的多样化。非营利组织承接政府职能的分离,以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和利益的一部分,社区成员需要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保障福利,医疗保健。(三)城市社区治理的意义完善社区管理,有利于整个的社会规范、调解社会矛盾、解决利益冲突,培养社区居民自治意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以自主发展的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城市社区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生活的某些地理区域,是建立一个现代城市文明的载体和支撑。社区治理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只有做好社区治理工作,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才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二、我国城市区社区治理的主要成效(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成就1、由“议行合一”体制向“议行分设”转变长期以来,城市基层社区通过“街居制”组织和管理来实现。街道办事处结合居委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的街道办事处承担的相应行政功能,同时作为政府城市基层社会控制功能有效的管理机构;俨然类似于“准行政组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以及社会整体结构变化,特别是单位制松动和瓦解,街居制”管理面临崩溃的困境,尤其是街道组织遭受了难以管理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组织管理上的困难。为了促进邻里行政,服务,和体内分化三个自治功能,在许多地方,由“国会与行政机关”旧体制的“建议行分为”观念的转变。所谓“议行分设”指将居委会关于民主议事和决策的“议”与协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助政府、提供社区服务的“行”功能分开,进而改变其设定的自治、行政和服务于一身的状况。2、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成功地将分散管理为重心,各职能的各个方面,任务,人员和资金等都在不同程度地融入社区。从政府的角度管理的角度,转变政府职能,降低成本,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等方面,还是一些基层社区层面改革社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要对不用社区之间的公共事务进行区别,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通过适当的行政执法部门独立承担执法事项;管理社区居民互助事务,社区临时、突发事务,管理社区事务的制度,统一的审核由当地社区委员会指导并集中管理。3、社区的自治能力得到提高民主选举是社区自治的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1、社区环境保护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改善社区工作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珠晖。珠晖创建整个地区的生态目标,开展联合行动,以创建工作,形成国家生态区,以营造气氛。加大宣传力度,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法制宣传月”等传播信息,在街道上的设定点,悬挂横幅,出动流动宣传车,特别是广播电视节目和字幕宣传,努力提高领导能力,组织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开始于2012年7月创建生态区的工作,在整个区域各司其职形成创建机构,为我区成功地创造就业机会。2、推动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珠晖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市体育馆,博物馆,图书馆,剧院项目落户。2009创建“风群众汉普郡艺术节”全民读书月“等经典的品牌文化活动。重点发展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2010年开展的“三红”系列活动,如终身周来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义务教育,搞好健身设施,均衡发展,促进通用协调发展优先建党90周年体育和运动。3、社区服务的发展2009年,珠晖区冶金街道友爱社会积极适应城市社区发展,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在博爱大胆创新,在试点的两个社区的建立,探索运行“支部+四”工作力量,开发一个独特的社区管理模式,开微博博爱家园社区,社区负责专职党务工作者的日常运作,按照“一线互动,然后采取行动的下一行,”跑步的目的,听取,征求公众意见,24小时“一网打尽”居民的诉求。进一步促进了“家门口服务工程”动态显示“家门口工程”进展情况。近年来,珠晖区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有序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深层原因(一)社区管理主体职责不明确1、管理主体利益化,相互推诿责任社区治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利益,而物业管理公司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其次,邻里之间“坏”的“好”互相推诿。居委会和物业管理公司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在社区事务的管理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责任不明。街道办事处作为地方政府机构,作为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中介组织,没有产权,人事权和社会的直接管理权,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弱化。社区居委会要加强行政色彩,但自主性色彩日益退化,社区的“机关化”倾向日益严重。社区管理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推诿一些本应承担的责任。2、管理主体存在“越位”与“缺位”现象政府社会管理功能错位、不到位的情况下,不断打压民间社会的活力,同时增加了政府的负担。政府在社区治理方面没有行使好自己应有的职权,一定程度上缺乏决策和指导。党的组织依靠行政体制和自身的组织体系,社区治理的直接管理已经成为主导力量,从而限制了其他治理机构的发展。其次,党组织在基层社区穿透力不强,一些党的委员会没有充分调动社区居民治理的积极性,权力行使干预过度包括大量社区居委会或社区服务组织社区和非营利组织干涉内政的事务和管理。社区作为一个自治组织,管理许多行政事项,就如同扮演一个“准政府”的角色。其次,在企业行为“越位”再次,缺乏居民自治,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存在“力不从心”的现象。(二)社区组织、居民自主性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较低1、居民观念滞后,缺乏社区治理责任感目前,社区建设是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力,而社会的主体作为社区建设的单位,居民参与的社区意识,缺乏参与行为,参与程度不高,整体合力不强。社区团体意识,居民只有在职场中,一些居民仍然相信邻里只是“关闭这个帐户,划伤计划生育,卫生安全管”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民政部门的意识形态的社会服务和缺乏了解绑定在实践中,社会服务,缺乏投资和举手之劳的发展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实现组织条件,政策和措施,得不等,导致社区服务整体合力不强。2、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渠道不畅经过计划经济时期“单位”的基层社区的解体正在改变由行政社区作为合作的社区。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非营利组织也属于体制内的社会表达渠道利益机构。由于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服务,政府机关和邻里街坊服务功能委托给了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非政府组织社区服务。城市的社区自治组织中居民与个人代表社区治理渠道不畅,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因此,建议将现行的人民代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表大会制度和社区凝聚力相结合。例如,改变现有城市人大代表的产生方法,和户籍注销的单位选区的选区。3、社区管理人才缺乏,整体素质不高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市社区已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但在专业规模的城市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人员,标准化,规范化等诸多问题。社区管理人员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水平不高,和一线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专业化,敬业精神和专业的社会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社区工作者在“居委会大妈”严肃的气氛,主动性差,工作效率不高。目前,社区培训机制不健全,社会人才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管理的方法和标准,作为一个专业的社区经理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理解在社会上,这是难以管理和调动社区服务计划是一个主要因素。4、社区服务内容和形式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服务及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但仍有些社区服务单一,进展缓慢与目前的市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如今的社区服务仅仅在社区治安服务、社区服务等一般环境清洁服务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已经不断地多样化发展。发展缓慢并且服务单一的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居民高质量生活的需求。充分利用社区阵地,坚持以人为本,分类,分层开展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阶层利益的需要,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用。(三)社区治理功能薄弱1、社区治理制度存在缺陷社区治理其中的缺陷,主要定位社区的问题当前社会存在的不明确,在社会管理社区居委会,仍有较浓的行政色彩过渡,从而在社会上是难以有效履行民主自治职能的法律。与政府部门关系不顺畅,导致一些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更大冲突,各方主体难以开展相关工作。社区管理系统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缺乏标准化的问题,社区居委会的名称,组织结构不统一,不统一集党组织,以及社区内的各种组织的职能不统一,导致全时间居委会干部也不一致。2、社区公共信息不公开透明信息公开和透明的治理利于社区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了解居民的权利,进入网络时代后,电视,广播,电话,互联网和如此之快,覆盖面广的媒体,让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市民可以了解他们想要的公共信息和生活资讯,但这是不够的,一个市民有关的事务都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每个居民必须知道社区的工作条件下,政府信息公开的权利工作定期评估和评价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加强社区管理主体的监管工作,防止滥用权力。(四)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目前缺乏社区发展基金,影响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环境改善的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社区建设尚未列入规划,财政预算中没有专项资金缺乏政府投资计划,并投资于社区建设各职能部门,往往是基于部门或系统的需求,使用分散的资金管理不规范,融资,使用监督的各个环节一直没有制度化的整体效益较差。2、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以投资为导向的政府投资,街道,社区居委会发展的需要筹集的资金,往往是相当困难的,而且缺乏自负盈亏的机制和途径划分。在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的情况下,社区自治尚未形成,改善社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福利和个人的捐赠,资助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投资,必然导致极权政府,社区自治往往更加难以实现。(五)专职社区工作者角色冲突严重1、城市社区利益主体和实现方式的多元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系及相关配套的政治,社会,体制的变化,促进我们的社会分化和形成的多方利益社会团体,公民权利特别是扩大和的结构转型参与意识,社会认同的提高。城市社区治理主体越来越多地从单一主体转变为多个利益相关者。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原有的企业依赖政府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相关者。其次,组织和个人的单位之间的分离,出现了许多新的利益的载体,如物业管理公司。再次,随着表达“单位人”在社会或组织的内在需求有它自己的一套要求,居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的转变,除了社区居委会,也出现了业主委员会及其他多方利益相关者,社区居民不再看重一个单一的功能,社会的利益表达的平台。2、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和服务组织的多元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功能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大量企业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责任管理,社会保障等。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承接转移出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来的社会职能单位,服务还延伸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社区的各个方面。功能城市社区治理开始从一个纯粹的住宅社区的超级发挥,并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多种功能,提供多种服务的社会共同体。许多社区服务由单一的政府机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项目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制定适当的措施,鼓励各种形式的社区服务,多渠道,多种服务经济发展,构建城市社区服务网络。公共机构提供服务,私营部门也可以是两者之间的合作,因此,需要制定管理社会和社区服务组织的各个领域的制度,以确定各种社会组织和功能之间的合理功能分化。四、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的主要路径(一)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1、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注重关心人的日常事务,关注和人们的生活。在社会制度规范,社区资源配置合理,解决社区问题到位的核心服务体系下,为社区居民的人文努力创造一个优美,良好的安全性,便利性,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环境,并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发展。2、转变城市管理经营理念,创新城市社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监督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三只手同时公民参与。强调“侧重于管理”我们不能重复“全政府”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覆辙。全能政府”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经济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也与市场上现代城市管理改革,社会化,定向违背法治。因此,要管理经营好一个城市必须转变理念,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从“有限政府”转型“全政府”或从主要的政府机构分离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打造一个“有限的城市,长期稳定的政府”。(二)培养公民意识,提炼社区精神1、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居民参与区域为基础的社会参与,社区自愿参与社区决策和民主管理的社区实施这一过程的社区活动或事务。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鼓励居民参与选举,党和参加社区活动,参与社区事务等方式,加强对居民的参与意识参加选举。2、定位思考,倡导精神信念每个社区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品味。近年来,随着“系列产品”创造樊城进行完整的活动,许多社区工作者,居民开始思考:让社会应该有一种精神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内涵如何社区凝聚力和向下的精神力量,促进社区更好,更快速发展。随着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精神信仰,建立品牌社区。(三)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社会管理模式。1、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重心管理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关键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框架是分解和转化政府职能的,按照精简,统一性能的原则,加快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本着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考虑专业的管理规模和管理成本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权力下放是不足以防止领导管理不到位,或引起过度分权现象的出现。2、加强社区管理体制建设,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社区是城市建设的细胞,社会的健康发展是唯一的机制,以确保城市有机体的正常运行。社区管理系统,提高了城市的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使城市政府真正关心社区建设,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确保社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实现与城市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建立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民间运行机制1、理顺社区治理的互动关系因具体目标和社会多元治理主体的任务,如行动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是不一样的,就必然产生冲突。民间组织需要接受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赢得了其他治理机构的信任与合作。居民必须是成员实现自主和自治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维护业主委员会,小区物业管理公司需要协调,作为基层政府监管机构的仲裁员角色之间的平衡,司法系统需要必要时进行干预。2、完善社区治理的互动机制为了尽量满足各治理机构的目标的同时,实现善治社会的总体目标。完善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各国政府应该“做的事,做那些事情”做好从“划桨手”到“掌舵”的角色转换。其次,完善社区治理的市场机制。政府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运作或交易的模式分离,中介组织开展的非营利组织,通过利润最大化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市场经济的等价性,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满足居民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再次,因为自治区治理机制可以得到改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善,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自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组织,完善公共表达机制。特别是要培育和发展自主的非盈利性组织,由法律,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政府职能转移,授权或给它一个角色,并加强其作用的方式构成参与社区管理,参与社区公共利益的能力。最后,完善社区治理的法律保障机制。许多新的问题出现在社区治理的迫切需要和规范都以法律的形式描述。(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社区,实现社区自治1、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社区党建和加强社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党的努力,建设一个会议中心管理有序,文明社区,以改善服务,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将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社区,合理调整社区规模,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区建设,实现新的发展内容,全新升级的质量,实现公众满意的新飞跃。建立和完善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的管理,实现社区居民和整个管理的无缝管理。2、社会组织和社区加强合作,实现多元化管理主体在很多方面的事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政府没能管起来。由政府授权的民间社会组织,如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功能降低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充分发挥社区自治社区组织的作用,通过合作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实现管理的多元化之间的加强,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结论

  综述,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针对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调研衡阳市珠晖区社区治理的方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珠晖区社区治理经过数年取得一定成效,从珠晖区治理的成功案例借鉴相关经验加强我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共建美好社区。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1]刘娴静.重构城市社区---以治理理论为分析范式[J].社会主义研究,2004,(2):122.[2]郭丹飞.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机制构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1:45.[3]郑岚.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人民论坛,2011,(2):31[4]林静.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互动合作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45.[5]黄瑞瑞.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2010:144.[6]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4.[7]程玉申.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7[8]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社区管理,2006:90.[9]冷熙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社区建设,2001,(4):255.[10]罗新宇.沈阳社区自治探索中国青年报[N].1999:3[11]彭勃.路径依赖于治理选择——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变革北京[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105.[12]吴光芸.利益相关合作逻辑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J].城市管理,2007,(1):85.[13]夏建中.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329.[14]赵毅旭.城市社区治理路径[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6):85.[15]吴佳顺.城市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方式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2):98.[16]云淑萍.社区治理视野中公民意识培养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15.[17]陶学荣.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J].创新南昌大学报,2006,(1):12[18]张俊芳.我国城市社区组织与管理[D].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60.[19]吴开松.城市社区管理北京[J].科学出版社,2005,(3):130.[20]赵东霞.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35[21]张宝锋.现代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152.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22]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4):79.[23]陈伟东.城市社区自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210.[24]丁元竹.对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若干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7:258.[25]秦瑞英.城市社区演变与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89.姜晓平衡霞.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J]科学.2007,(2),185.[26]StephenV.Ward.TheVisionbeyondPlanning.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1998,[2]:89.

  

  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毕业论文

  致谢

  本文经过半年的酝酿,选题,调研,终于形成了文章。在调研与写作过程中,体会了艰难和辛苦,收获了快乐。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的导师彭焕才教授的耐心指点和倾力协助,在这里表示诚挚的谢意!本文的相关数据得益于衡阳市市政府,珠晖区社建办和信息中心,以及各街道办、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论文的完成意味着四年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生涯结束了,但是在今后对公共管理的学习与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我会继续努力在公共管理学领域创新,开拓。

  

  

  

篇六: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与对策

  作者:沈翊劼学号:14090110961专业:行政管理学习中心:苏州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周春梅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管理Moreandmorepeoplebegintorealizethatthecommunitymanagementrelativetothecommunityconstructionisslower,communitymanagementresearchofteninthemajoritywithexperience,notformedarelativelytothefuturedevelopmenttrendsoftheoreticalguidance,atthesametime,thecommunitymanagementsystemmostlystayinthecategoryofgovernanceandtheessenceofcommunityistorealizetheresidentsZiZhiXiangbreakit.Thisarticlediscussedseveralproblemsexistingintheurbancommunitymanagementsystem,thescientificplanningofcommunitymanagement,diversifiedinvestmentputforwardpracticalcountermeasures,thinkshouldgivefullplaytothegovernment,marketandsocietyfor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management,thefunctionofpromot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urbancommunity。Keywords:urbancommunityurbancommunitymanagement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0目录...................................................................0引言...................................................................1

  1、城市管理的相关概念................................................11。1社区...........................................................11.2社区管理........................................................2

  2、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2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3

  3。1社区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33。2社区承担的责任任务不适应.......................................33。3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管理人才缺乏.........................43。4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53.5社区发展中的文化困境............................................54、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64.1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64.2构建合理有效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64。3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指导.......................74.4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归属感和凝聚力........84。5解决社区发展中的文化困难.......................................9结语...................................................................9参考文献..............................................................10致谢..................................................................11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单一的行政全能主义管理模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日趋衰竭.与此同时,社会层面的不断发育以及社区组织体系与结构的功能性分化,居民对社区需求度和依赖性不断增强,致使社区管理的内涵在质变的基础上迅速丰富化,变政府全能主义管理为政府主导型管理,已经成了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下的社区,必须进行全新的管理,才能够建立起井然有序、充满活力及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社区。现阶段,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

  1、城市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社区尽管社区作为一个客观事实,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是这个概念一直没有被学

  者提出,直到1887年,德国的社会学家裴迪南德·滕尼斯在其《共同体和社会》一书中首次在社会学界引入社区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在这本书中,他认为社区是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利益共同体。社区这个概念的提出被社会学界的学者认为是“19世纪社会学思想领域的最引人注目的发展”。

  社区的概念经历了广泛的变更,最后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术语。起初,滕尼斯认为“社区”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在“社区”后面发展中,“社区”与“地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世纪30年代初,我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将“community”翻译为“社区”,从而正式将社区概念引入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一定地域里形成一个人在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唐忠新认为,社区指的是由同在某一地域的人们形成的多种社会群体和社会关系,是一种生活共同体。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社区的定义。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特征:(1)社区是一个区域内以居民为主体的共同体.(2)社区是一个存在地理界线的社会实体.(3)

  1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他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而彼此制约、不断发展的有机体。(4)它是一个成员利益相互关联的共同体,在这个地域内的所有成员的共同利益是密切相关的,他们面临这个地域内的共同问题,因此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会相互影响。会对这个地域内产生归属感。1.2社区管理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社区管理的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社区,即进行的主要是城市社区管理研究。而不同的学者对于城市社区管理的这个概念的定位有所不同。有学者认为城市社区管理是对城市社区各种公共事务开展的工作,这些工作以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区成员和睦相处为目的,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也有人认为社区管理应该在政府部门放权的基础上,政府部门福岛社区活动的开展,而使得社区管理能够调动社区全体成员积极性,开展公益事业活动,并对其进行管理和规划.

  综上,城市社区管理首先是一种社会化管理活动,这个管理活动的基础是居民共同的地理区域,这种管理活动能够反映社区居民内心的想法,能够尽量满足居民的共同愿望,实现居民的共同利益。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卫生、经济、卫华、安全等多个方面,能够比较合理和科学的保证社区服务的供给,保证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强化社区的功能,解决社区共同的问题,增强社区的经济实力,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维护社区的治安稳定。

  2、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现状

  1991年民政部的官方文件提出了社区建设,其内容包括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自此,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在这些年得到长足的发展。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在全国普遍建立,社区以党建为核心、社区群众性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民间服务组织为补充走出了一条立体式的社区发展道路,截止至2015年,我国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11。5万个减少到5.1万个.在全国对社区进行科学的整合过程中,社区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主体地位逐渐确立,社区居民大会的制度趋于成熟,并且在社区内部逐渐完善的同时区域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也广泛建立起来了。

  2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社区居委会内部的人员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社区居委会做出的决定也更佳民主。这些改变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在我国社会的综合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为我国社会的发现可以尽快赶上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目前的城市社区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社区组成的复杂性而造成的社区意识差异明显,社区意识薄弱;由于政府长期的行政管理的惯性而造成的城市社区管理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由于一级级手续繁多而造成的下拨的财物经费难以落实,以至于阻碍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关于城市社区管理等工作中进一步解决。

  3、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

  3.1社区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1)监督的主客体错位.本应居民是监督主体监督社区权力的使用,但往往不

  尽人意.如在城市违章搭建这个问题上,1996年南京市政府的统计指出,居委会的违章搭建数占总数的40%。因为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即使防碍居民日常生活也不予理睬。(2)、监督运行方式单一,主要是由上而下,上行监督较少。(3)、监督缺乏必要的协调。社区内有各种监督组织,但因职权不明,协调不力容易造成多方插手或相互推诿现象。(4)、监督制裁软弱。监督组织没有仲裁权力或仲裁权力很小,往往只能做一些督促、调解工作。(5)、监督法规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备、缺乏可操作性。总之,社区内由于监督体系不完备、机制乏力,很难保证社区权力的正确行使。3.2社区承担的责任任务不适应

  政府作为行政核心,拥有对社区主要的管理权。也就是已成型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所谓两级政府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是区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内含于“两级政府"之中,它既是政府各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又是调节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中枢。三级管理是指市级政府、区级政府、街道办事处三者至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街道办事处管理着居委会,并通过它来处理大部分具体的社区事务。1982年,宪法中首次明确指出居委会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社会治安,并向政府反映民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等。但除了这种政治性的社区组织

  3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之外,几乎还未形成其它成熟的社会组织。现行社区组织除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模式”之外,就是指驻地单位。而驻地

  单位按照行政区划或行政系统被划入不同层次的政府各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政府行政指令成了这些单位的活动宗旨。条条块块的行政关系割裂了社区生活的有机联系,并且政府职能与社区组织职能错位,从而造成了这些单位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半封闭状况,产生所谓的“单位办社会”现象:一方面这些单位负担过重,它们必须承担建造、维持自己的后勤服务和福利设施的责任和经费,并且要支付给相当数量后勤服务人员的工资;另一方面重复建造同类服务设施又不对外开放造成利用率低,社会资源浪费,并导致专业的社区服务组织难以形成。由此看来,现实中社区组织的小社会是大政府直接管理下的,社区组织基本不具备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实体进行活动的能力,在被动状态下,它很难关心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此外,政府插手各项社区组织的事务,如他们的成员须经过政府认可等,造成了政府管了许多管不好的事,造成了政府机构庞大、人际关系复杂等。

  由于政府的职能和工作方式没有改变,随着社区的发展,政府职能部门的延伸机构不断进驻社区,街道职能几乎无所不包,街道又把这些任务分给下属各个社区居委会,社区承担了过多的行政任务,但又不具备社区管理权威,无法全面处理社区的各项事务,进行合理的职能划分。其次是街道办事处在具体社区管理中所涉及的职能过分扩大化,各项任务最终都落到街道办,变相成为一个综合性社区机构。在很多方面,尽管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的社区管理工作,但由于管理职权没有明确,使社区居委会在开展工作时显得没有权威,缺乏力度。

  总之,在现行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中,基本还不能解决社区管理的权责明晰,专业管理与综合管理只能没有理顺,使社区各组织管理交叉,同时又存在许多管理盲点、漏洞。社区管理职责划分不明,街道无法发挥特定功能,管理效率较低,管理成本增加,同事使社会性组织依附于街道,自主能力削弱,职能错位。3.3社区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且管理人才缺乏

  社区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社区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的高低。我国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也缺乏专业知识

  和管理技能,工作方法也比较单一。在管理能力上,大量的居民干部由老、弱、妇

  组成的状况,已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迫切需要文化层次较高,经过专业培训,懂

  4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得现代社区管理,熟悉市场经济的管理人才来充实社区的管理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职责,但社区的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3。4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

  社区本应是居民的生活共同体,本应是邻里而居、守望相助,但由于居民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难有交叉汇集,加之居民的社会地位、教育和职业经历亦各不相同,故难有情感交集,难以形成共同意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在急剧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的大多数社区的历史均很短暂,尚不具备西方学者笔下社区的特质,即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意志.也就是说,我国现在的社区还不是“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意志”的居民生活共同体。截至目前,我国社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社区建设仍呈政府“一头热”的“独角戏"状态,仍未走出社区管理中的“共同体困境”’引。因此,相比之下,当前我国的社区完全没有之前的“单位社区”所具有的集体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这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必须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3。5社区发展中的文化困境

  由于我国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区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城市文化发展面临困境,甚至影响和谐社会社区建设工作.目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着热衷于做表面文章的现象,如投入大量的资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导致出现严重浪费,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主体,社区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但一些社区文化参与意识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许多社区未能充分发挥社区的文化传播作用。

  5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4、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在提倡向社区放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社区权力的良性运作,必须对其进行有效

  的监督,否则就会出现权力的滥用等严重后果。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权力平衡机制,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也是维护广大居民利益、实现社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机制。

  在社区组织内部的监督上,应当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民主评议和实行社会监督,并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反馈情况。同时,必须实行社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制度,增强社区管理的透明度,让社区居民及其他社区、政府等外界组织及时了解社区运行状况,监督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利于社区之间的横向对比,激励社区工作的有序和高效开展。

  在社区群众监督的层面上,要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可以把媒体引进社区,利用媒体的网络效应,及时传递各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也揭露当中出现的问题、治理的弊端;其次,可以是聘用社区监察员,对社区各项事务进行规范化的监督,同时可以设立社区监督电话、社区留言板等,给居民创造便利的监督途径和条件。4.2构建合理有效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

  在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居民事物服务所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具有反馈功能的监督保障机制。应当要把各种监督机制实行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力求实现它们的合力,调动每一个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其成为社区治理的真正主体,形成群众监督的网络效应.(见图)

  6

  监督小组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社区管理协调委员会

  社区委员会

  社区工作站

  社区居民事务服务所

  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结构图

  社区党委

  4.3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并进行专业培训指导首先,观念更新与培养新型社区干部同步.必须更新现有街道、居委会干部的观

  念,请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领导讲课,加强培训工作,使街道和居委会干部学习社区管理,熟悉现代社区工作,扩大服务.另一方面,要着手培养新型社区级干部,将年富力强,有能力、有经验、有知识的干部放在基层,壮大基层的组织力量。或面向社会招聘基层干部,在街道、居委会锻炼,学习新知识,逐渐将这些人培养成为社区干部主干,将来街道、区级干部以此为基础,形成中国新一代城市管理干部群体,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

  其次,调整建制,下放权力。要对街道、居委会的建制进行调整,使基层组织能够真正对居民管理到位。同时要从各地实际出发,针对中心城区和城郊结合地区、老城区和新建居民区的不同特点,调整街道和居委会的设置规模,建立和健全居民小组,使城市居民能够在新的体制下重新组织起来。特别是要依照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及城市中区一级政府的委托,使街道办事处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街道应该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经济发展行使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执法监督检查等行政管理职能,对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的工作负全面责任.要改善和健全街道行政执法体制,要使街道能够行使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容市貌、路政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执法职能。要按照财随事转、费随事转的原则扩大、充实街道的财力。

  第三,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提高其社区服务水平。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城市社

  7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区组织,对城市社区管理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一是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功能;二是社区内全体成员的参与功能;三是社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功能;四是社会控制功能;五是对社区成员的社会化功能。而要想完成社区组织的功能,必须要从加强居委会自身建设做起.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既不是一级政权,也不是行政性的单位,就它本身而言,没有一种强有力的行政性的指挥和制约手段.它开展工作不能采取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而只能靠自己组织的凝聚力和居民群众的自觉参与。对与居民委员会这样一个群众性的自治组织来说,其凝聚力的强与弱,群众自觉参与的程度如何,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搞好社区服务和建设是增强居委会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要注意关心和解决广大居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困难,解决那些一家一户解决不了、居委会通过努力却能够解决的问题。

  要使居委会真正履行其功能,还必须使居委会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一是健全居委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包括:(1)强化居委会制度化、规范化的导向机制;(2)完善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3)加强居委会制度化、规范化的整体调控机制;(4)健全民主监督的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协商对话、信访、举报、民意测验以及大众传媒等监督渠道和手段的作用;(5)建立法规的保障机制。二是完善居委会选举制度、依照《居委会组织法》让群众民主选举产生一个好的领导班子。也就是做到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三是坚持开好居民和居民代表会议,健全居民会议制度,加强与广大居民的经常性联系。四是抓好居委会基础制度建设,加强和完善居委会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建档体系,改变过去凭脑子、一本帐做工作的传统方式,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建立起居委会业务档案。4。4培育社区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归属感和凝聚力

  最近几年,有关“集体冷漠"的社会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在社区管理中,类似这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显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一现象归结为经济发展的伴生品,应该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通过强有力的文化建设来遏制“集体冷漠”现象的蔓延.在社区管理中,营造单位或家庭的集体氛围应该是社区管理追求的目标,因为它是形成社区居民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应把社

  8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区建成具有单位或家庭氛围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在这里,人们不仅仅是居住在一起,而且感情相连,守望相助,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的意志.这应该成为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4。5解决社区发展中的文化困难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办实事的原则,不搞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注重实事,多与居民沟通,了解居民所想所需,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积极搞好文化传播,调动居民的积极性,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影响城市社区管理的好坏有着许许多多的因素,本文只是提到重点几个,所以要探索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城市社区的治理经验,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社会化与强势政府的互动、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共治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想构架。

  9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裴迪南德▪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石红艳。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新进路探悉[J]。湖南农机,2009(05).[3]王菁.社区治理模式改革探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10).[4]柴验威郭文伯。中国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智慧化路径.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5]李嘉靖刘玉婷。城市社区管理模式评析及中国社区管理机制初探.现代城市研究,2013.[6]沈晓韵。上海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以静安区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1(S1)。[7]蔡玉胜。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模式点评与启示[J]。社会工作,2013(3).[8]陈洁.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4)。[9]陈晏.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5).[10]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7,8(2)。[11]程婕.当前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8。[12]何海兵。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走向[J]。上海行政学

  10

  院学报,2007,8(2)。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对于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最需要感谢的是周春梅老师.她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周春梅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对论文的改进提出宝贵的建议,而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点与解答。在此借论文完成之际,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11

  

  

篇七: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改革途径

  目录

  绪论...............................................................1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2

  (一)社区的涵义...............................................2(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形成和进展过程.....................21、我国社区建设的进展经历......................................22、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3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进展....................................4(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现状.................................4(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和缘故.......................4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途径和意义..........................6(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走向.............................61、弱化社区治理的行政色彩......................................62、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大体前提和主要内涵的基层民主................73、增强社区党的建设............................................8(二)改革试点中城市社区治理的模式和启发.........................81、几种要紧模式................................................92、上海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10(三)深化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计谋建议............................111、理顺社区对外、对内关系.....................................112、多元化社区治理模式.........................................11终止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13

  我国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及改革途径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依照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转变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着愈来愈多的社会治理职能。作为社会的社会大体单元,只有社区的“小和谐”,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的“大和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切,我国现有的城市社区实际运行依托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来治理居民的治理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进展,应打破现有的社区体制,成立新型的、明确的、有效的社会体制,明晰社区治理权责,推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进展的需要。

  关键词:社区;社区治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绪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依照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转变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奉献。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慢慢成立,城市社会显现了许多新情形、新问题。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大量市场解决不了、政府又解决不行的问题,给城市治理增加了许多困难和压力。随着城市治理重心下移,社区承担着愈来愈多的社会治理职能。胡锦涛***在省部级要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强调,“要增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效劳作用,在紧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保护社会稳固、为群众制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增进作用。”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城市的大体组成单元,社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全然所在。寻求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使社会资源力量有效整合,社区功能切实发挥,这关于我国改革进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结合的治理体制作为现时期我国社区建设的普遍模式,

  客观上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相适应,并在强化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区效劳体系,增强城市治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夯实和谐之基等方面作出了踊跃的奉献,取得了丰硕的功效,积存了丰硕的体会。[1]

  目前,社区治理体制改革试点不断深化,呈现出良好进展势头,要紧表现为三个大体趋势:弱化社区治理的行政色彩;扩大以社区自治为大体前提和要紧内涵的基层民主;增强社区党建。这三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方面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深刻反映了当前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大体内容和进展方向。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一)社区的涵义“社区”那个概念最先由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提出来的。他在1887年出版了《社区与社会》一书,指在于前工业社会的、具有一起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紧密、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一起体。此刻人们所说的“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必然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依照一套标准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域执行社区进展打算,社区组织治理方式日趋受到关注和重视。从广义上看,城市社区治理确实是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方面的社会系统所进行的综合治理活动;从狭义上看,城市社区治理那么是就城市社区内部社会生活所进行的治理。社区治理模式是指为了达到社区治理的目的而采取的各类治理体制、机制、手腕、方式的有机结合体,是开展各项社区治理活动的大体操作平台。科学的治理模式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社区环境,形成和谐的社区气氛,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形成和进展进程1、我国社区建设的进展经历中国初期的社区建设,能够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显现的乡村社区建设运动,其中阻碍较大、持续时刻较长的:一是以梁漱溟为首的山东邹乡平乡村建设运动;二是以晏阳初为首的河北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运动。后来由于战争缘故社区建设工作没有继续开展。今世中国城市居民治理更多时刻内是以街道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形式存在的,普遍以为,从1949年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篇八: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1向德帄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322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纵观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历程综上所述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5和经验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和管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3史云贵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行分析可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若干思考j有效弥补政府部门企业居民自治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居民参与度不高政府社区治理行为4brayd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李枭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第29期

  摘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治理改革成效问题分析

  社区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通过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解决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过程。社区治理是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一种新理念,能有效引导基层社区实现良好的自治局面,弥补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管理中的失灵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这为解决城市社区治理问题、实现良好城市社区治理局面指明了方向。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开始倡导实行社区治理理念而进行基层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各级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推进社区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将权力下放给社区,促进社会管理职能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行政指令向具体指导、下派任务向积极扶持的转变,在探索发展社区治理格局方面成绩显著。具体而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建立了包括居委会、居民小组等完善的基层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机构。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我国建立了94620个居委会和135.7万个居民小组,居委会成员达到48.4万人。基层城市自治组织机构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为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承担起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方面的有效供给职能。

  二是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初现。各类为社区服务的社会性组织发展迅速,据民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底我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25.2万个,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36.9%,城镇便民和利民服务网点35.9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12.8万个。这些参与社区治理的社会性组织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企业和居委会在社区治理供给服务方面的不足。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三是在城市社区治理制度建设方面,除了《宪法》等国家大法外,还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及民政部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推进社区发展、建设和治理方面的行政法规,为城市社区治理提供了制度规范保障。

  四是各地方积极进行城市社区治理实践,并形成了一些典型性的社区治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城市社区治理经验。比如沈阳模式、盐田模式、武汉模式、青岛模式、深圳模式等。

  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

  良好的社区治理局面应是一个政府有效引导、社区组织广泛动员和居民热情参与的综合体。但我国现实情况是,社区治理无法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真正互动局面。居民对社区治理的参与度不高,主要体现为:一是参与治理的居民不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当前社区居委会动员离退休老人、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参与社区管理的行为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多数是一种政治动员性质的参与;二是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当前社区主体仍将社区管理事务当成街道、居委会等机构的行政事务,对社区经济建设、文娱活动、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参与广度和深度不够。社区居民有效参与不足的结果是,一方面,影响了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和治理理念的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会导致邻里关系的冷漠淡化。

  (二)政府社区治理的行为失范

  政府应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减少对城市社区治理微观层面的行政管控。但就当前的治理现状而言,政府社区治理的行为失范严重,表现为“越位”、“缺位”和“错位”行为明显。政府社区治理的“越位”是指政府有悖于社区自治和发挥服务型政府功能的角色定位,对社区建设和管理进行管控,将居委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变为其下属机构,直接行政管理居委会的日常工作;政府社区治理的“缺位”是指政府并未履行好其应履行的治理引导职责,比如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正常经费得不到保障,建立业主委员会并未进行指导,基层自治所需要的资源缺乏而政府并未提供有效的供给等;政府社区治理的“缺位”是指政府引导社区治理过程中仍然习惯于行政管控和“大包大揽”,忽略其在宏观指导方面的作用。

  (三)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

  纵观国外城市社区治理的历程和经验,第三部门在社区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有效弥补政府部门、企业、居民自治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方面的不足。当前参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第三部门组织较少,且不成熟,难以对城市社区内的治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由于当前政府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承担了过多的具体事务,该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仍然大包大揽,严重阻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和志愿组织的培育。而且,政府对培育和发展志愿性、公益性、自治型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第三部门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四)社区治理手段滞后和治理水平不高

  科学的社区治理手段和良好的社区治理水平是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手段滞后及治理水平不高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社区管理工作者团队专业化水平不够,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本地化、学历低、效率差等特点,对社区治理往往采取传统的行政方法,对于社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居民提出的多样化需求不能进行创新性思维;二是社区治理缺乏科学性的指导,由于没有专业的技术培训和理论学习,社区治理容易出现盲目性和非理性的问题,对于治理理念的理解不够;三是社区治理所依托的法律法规等制度不健全,不能为创新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必要的保障,宏观层面国家大法和微观层面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只是一个框架性和抽象性的法律规定,对于具体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和指导,导致解决某些社区治理问题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影响社区治理手段的创新和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相关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就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看到,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居民参与度不高、政府社区治理行为失范、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社区治理手段和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更好促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的发展提供有益政策参考。

  第一,要培养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要规范政府社区治理行为,对其“越位”、“缺位”、“错位”问题逐步解决。合理对政府职能进行定位,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在宏观层面进行政策指导、制度保障和社会秩序保证,退出其在微观事务方面“大包大揽”的行政管控角色,将本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还给社会,真正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局面。

  第三,培育和发展第三部门。要认识到志愿性、公益性和自治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性,逐步放开对成立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注册管理。依托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成立一系列服务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自治型组织,扩大社区自治组织的影响力,使其在动员居民参与方面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第四,要创新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比如倡导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社区共治、协同治理等理念,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和理论水平的培训,健全各项保障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等,通过多方法多渠道来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手段和提升其治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向德平,申可君.社区自治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13(2)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杨敏.公民参与、群众参与与社区参与[J].社会,2005(5)

  [3]史云贵.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问题与若干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3)

  [4]BrayD..BuildingCommunity:NewStrategiesofGovernanceinUrbanChina[J].EconomyandSociety,2006(4):530—549

  [5]WuF..RediscoveringtheG-

  ateUnderMarketTransition:FromWork-unitCompoundstoCommodityHousingEnclaves[J].HousingStudies,2005(2):235—254

  [6]EvaSprensen,JacobTorfing.

  MakingGovernanceNetworksEffectiveandDemocraticthroughMetagovernance[J].PublicAdministration,2009(2):234—258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研究”(项目编号:L12AGL003)阶段性成果;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校级科研基地项目“‘新农保’制度信任机制构建研究”(项目编号:DUFE2014J27)阶段性成果〕

  (李枭,1986年生,辽宁沈阳人,东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和社会治理)

  

  

篇九: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社区管理相对于社区建

  设明显滞后,社区管理研究往往以经验居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论指引,同时,社区管理体制大都停留在政府治理的范畴内,与"社区"本质是实现居民自治相违背。本文讨论了城市社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社区管理的科学规划、多元投入提出了实用性对策,认为应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对发展社区管理的共同作用,促进城市社区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城市社区城市社区管理

  对策研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社会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几大变化:一是随着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城市社区成为我国城市最重要的社会组织方式;二是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城市社会的结构,特别是居住空间结构变化急剧;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同时城市内部的人口流动也日益增强。所有这些变化汇集到一起的结果,是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

  一、城市社区的现状

  1、问题的提出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垄断和单位制的管理格局被打破,人们从“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社区人”,人际关系的冷漠化和社会生活的网络化形成社会整体的碎片状态,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正在进行着巨大变革。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可见“治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客观要求,更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社区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基层领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社会重心下移,基层城市社区直接满足当地居民的服务需求,成为我国社会治理推进和探索的起点。完善的社区治理模式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高人民生活的保障。因此,构建和完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是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和现有模式出发,比较域外代表性治理模式,结合国情和治理现状,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2,城市社区的现状我国社区管理曾经长期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行政全能主义的"亚社区"管理体制。"单位人管理"和"地区管理"是其主要特征。在传统社区管理体制下,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传统的街道和居委会则是辅助单位,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制"的解体,大量的"单位人"重新回到社区,成为"社会人",单位不再是个人唯一依附的载体;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掌舵划浆的全能者变成有限职权的掌舵者。政府逐渐开始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经济工作交给企业,社会性事务交给社区,政府通过"单位"全面干预社会生活的地位和职能有所弱化;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依法成为一个"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此种背景下,企业将旧有体制下的许多非经济功能剥离出来交给社会,企业与社会日益分离;四是,人们重新回归社区,人们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五是随着政府对社会控制的调整,社会自主性力量逐渐增强,各种社会性组织逐年增多,在社会参与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六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开始下移,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组织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七是在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开始了基层社区管理新体制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另人可喜的成绩。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社会事务职责,但社区的管理权力却未得到相应调整

  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对社区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的关键问题。2,政府部门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经常性的"越位"问题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3,社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薄弱,整体专业化程度偏低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

  4,对社区管理不重视,认识上有误区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领导班子),也没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三、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完善社区治理制度规范健全的城市社区治理规范是良好治理的前提和保障,从制度顶层入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社区治理政策规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国家立法机关应出台适应新形势下发展所需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宏观层面统筹规划;其次,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基层社区服务标准及管理办法、居民满意评测等制度,完善地方行政法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规;最后,社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本社区特色的具体制度,保障和规范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积极有序参与。

  2.培育多元主体共建治理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是个复杂多样的开放系统,各主体之间存在目标差异和利益分化,根据治理理论,无论公共主体还是居民个人,都没有独立解决复杂社区问题的能力。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实现城市社区治理长久发展,需要政府、基层政府组织、社区、居民、社区组织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与共同努力。(1)明确政府职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对社区“必须是宏观、平均、参数式的控制,即外部控制体系只负责制定大的政策,只起‘参数’作用,而不能向系统内部输入特定的‘指令’,否则,系统的演化就变成‘被组织’的了。”因此,政府在社区治理中所应发挥主导、引导、配合社区工作、组织管理等职能,尊重社区自治,促使社区自治组织把协助政府工作与自主为居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其提高自治水平。(2)促进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实现公民权益和社会价值的直接场所,居民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首先,政府部门通过完善规范制度保障公民自由平等的参与社区事务,以主人翁心态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建设之中,实现“当家作主”。其次,提高居民自我治理和管理社区事务的能力,社区定期公布提供发展现状与建设意见,充分信息公开,积极引导居民由分散的个体走向组织化的公民参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与网络体系。最后,广泛拓展社区居民参与途径。在传统正式参与的基础上,建立民间组织、社团等非正式参与途径,通过规章制度加以规范,保证居民顺利参与。

  (3)发展非政府组织。要实现“政府分权”和“社会赋权”的社会变革,并非简单的由政府向社会放权,而是通过培育非政府组织,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良性合作关系,由直接控制管理方式转变为相互协作、共同治理。因此,城市社区治理的实现也应以非政府组织为依托,其发展程度对社区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在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在资金上减税补贴,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优势,使之成为政府与社区基层沟通互助的桥梁。

  3,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知和认同由于根深蒂固的中位意识和长期以来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多数居民把社区当成一级行政组织,认为跟自己没多大关系。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黑板报、标语、宣传栏、市民学校等,宣传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文件,以及社区内的好人好事、与社区相关的重要消息。使居民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应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以此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4,探索新的城市社区财力机制,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城市社区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金保障和物质支撑。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有一些投入,但与社区所承担的工作相比,还远不相适应。多数社区的办公场所相对简陋,办公设施和服务设施标准不高,社区干部的工作条件还较艰苦,待遇较低,客观上影响了社区总体服务水平的提高。长此下去不仅不利于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还会挫伤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一些高素质人才就可能流失。为此、必须探索一种有利于形成社区组织的稳定财力来源的新的社区财力机制,使社区建设资金的来源多元化、制度化。

  总之,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影响城市社区管理的好坏有着许许多多的因素,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充分。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度社会化与强势政府的互动、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共治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理想构架。才能在对社区治理的借鉴引入和制度把握中,应从实际出发,注重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地域特色,才能形成适合自身长久发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1、赵妍霞:《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2、邹晓燕:《济南市城市社区类型划分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2004。3、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4、任远:《城市社区服务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现代城市研究》,2001。5、马军涛,周剑:《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6、陆德佳:《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构建于完善》,苏州,苏州大学,2008。

  页脚内容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7、杨峻:《中小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社会报》,2003。8、黄富维:《银海区政协建言和谐社区建设》,《广西政协报》,2008.

  页脚内容

  

  

篇十: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关于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要:社区是社会组成的最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基础,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社区治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还存在明显问题,如社区行政化严重,社区人才短缺,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等,这些都严重制约和影响着社区治理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亟需解决的。本文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关键词:社区治理;问题;思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治理也越来越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领域,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然而,社会治理的根本却在社区治理,只有全面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才能促进社会有序稳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对社区治理进行了探索实践和创新,也总结出了一些典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但这些大都还停留在政府治理的层面,没有紧跟上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区”的本质——居民自治的初衷相背离。从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梳理总结了一些。

  一、当前城市社区存在的问题(一)行政化倾向严重随着社会转型,政府大量社会职能下沉,社区成为了基层政府的延伸,承接了大量政府交办的行政事务,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执行政府下达的任务,包括计生、社保、救助、残疾人管理、人民调解、维稳治安、调查统计等,让社区成为了基层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的“附属物”,普遍呈现出行政化倾向。本该对居民负责的社区居民委员会,在现实中却处处在为政府服务,承担了过多的行政管理职能,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去实现居民自治,发挥应有的社区自治职能。(二)社区经费不足社区的性质决定了自身没有经济来源,社区治理的资金主要是依靠政府下拨,但由于政府财政支出数目有限,投入到社区的经费小之又少,因此社区治理缺少足够的资金来源。目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许多地方的基层社区连办公场地都紧缺,有办公场地的条件也简陋,更不用说居民活动场所了,出现“有项目缺硬件,想服务缺场所”的局面。(三)社区人才缺乏社区的发展需要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优质人才队伍作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大,学历低,能力弱,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都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日益增长,对社区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阶段社区人员的非专业化已明显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另外,社区工作繁杂、琐碎,工作人员待遇不高,也没有什么相应的工资增长机制,因此很难吸引到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进驻社区,社区人才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四)社区参与不足在大多数居民的观念里,都把社区治理看成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事,对与社区有关的事务不关心、不过问、也不配合,觉得与自己无关,更别提对社区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了。即便是有参与的社区治理,也不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参与者也多是离退休的居家老人、社区工作者,且是在社区动员下的被动参与,参与的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也不够,基本上都是一些需要配合才能完成的具体分配工作或组织的简单文娱活动,像社区的民主评议、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涉及的很少。另外,社区的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运作机制,参与社区发展还很不完善。

  二、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几点思考(一)治理“去行政化”现阶段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还是以政府为主导,要改变这种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努力把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民主自治相结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治理格局。首先,要明确社区居委会与各政府行政部门的权责界限。各行政职能部门对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事务坚决不推给社区,工作中确实需要社区协助完成的,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社区。其次,社区也要真正履行起自治职能,密切联系和服务居民群众,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再次,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机制,引导多元建设主体在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最后,还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社区监督评估考核机制,对社区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估应以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的民主评议和居民满意度为主,而不应以政府的行政考量为准。(二)保障经费来源经费作为社区的物质保障,直接影响着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建设好、发展好社区,服务好社区居民,经费保障需跟上。首先,政府作为社区经费的来源方,应尽可能地增加用于社区治理的经费投入,提高经费的拨付标准。其次,社区应拓宽经费的来源渠道,动员各方的社会力量,如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再次,可以支持居委会兴办一些经营类项目,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再将其用于发展社区福利性、公益性事业。最后,加强社区专项经费的使用监管,要确保经费真正用于社区建设,服务于社区居民,做到经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三)优化人才队伍优化社区人才队伍,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社区人才保障制度,从薪酬、激励、晋升等方面吸引并留住优秀社区人才。首先,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引优秀的大学生、社会工作人才向社区流动。其次,推进社区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依托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再次,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根据职务职称、工作年限、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消费情况等因素合理设定薪酬水平。最后,健全社区工作人员的激励晋升机制,鼓励支持其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设置定向招录公务员岗位,从中选拔基层干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等。(四)提升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实现社区自治的前提,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关系着社区治理的成效。首先,应加大对社区的宣传,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居民知道社区居委会其实是群众自己的组织,社区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其次,开展有益的群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增进邻里感情,促进居民融合。再次,鼓励居民对社区治理积极献

  

篇十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我国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

  作者:丁红梅来源:《社会与公益》2020年第7期

  丁红梅/中共安徽省望江县委党校

  摘要:随着经济转型和城市社会结构的分化,党中央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基于社会治理现代化角度,本文以社区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现阶段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出发,系统阐述影响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如健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社区服务机制等,为加快推进我国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行政化;服务体系;社会参与

  民生问题关乎国之根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城市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此外,据统计,2019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超过60%,但户籍城镇化率仅为44.4%,广大流动人口仍未享受到均等化的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职能的下放,社区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越来越多;同时,市场化改革和单位制解体带来的大量社会问题和矛盾隐患,也使得社区治理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导致当前社区治理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新形势下社区治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的措施以期加强社区治理。

  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治理的实践和研究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疏解因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冲突而带来的社会生活方面的某些秩序失范问题,切实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城市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促进城市科学治理,满足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社区治理的研究现状

  我国社区治理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笔者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总结学者关于社区治理的几种观点。何雪松、李佳薇学者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社区信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相关对策[1];刘春呈探讨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社区网格化管理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推进社区管理服务理念转型优化、深化网格化管理体制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深度整合[2];贾志科、罗志华论述了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优化城市社区治理的工作路径,以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3];殷闽华基于物业管理如何融入社区治理的视角,研究了物业服务质量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以达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目的[4];李钊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工作路径,为我国公共领域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替代方案[5]。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探讨了现阶段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和分析社区治理的现有文献资料,以此获得间接理论知识的一种方法。借助该方法,本文主要分析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当前社区治理的不足,并且提出我国社区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案例分析法主要是指将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作为案例,以此来进行观点和主题的论证。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如武汉、北京等地采取的措施,论证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我国社区治理水平。

  二、现阶段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行政化

  当前,社区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其治理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工作方式机关化、行政事务膨胀化。第一,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由于缺乏相应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社区居委会在规章制度以及经费管理上受到很大的制约,且街道办将具体事务下放到居委会,导致社区居委会行政化趋势日益严重,经常成为街道办的附属办公机构。第二,工作方式机关化。社区居委会往往沿用政府单位的8小时上班制,无法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真正需求,传达工作也往往采取上达下效的方式,使社区管理行政化日益加重。第三,行政事务膨胀化。近年来,随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原本属于街道办的任务也被下放到社区委员会,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等,社区承担的行政事务日益复杂[6]。

  (二)服务体系不健全

  社区服务体系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着重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以提供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设施过于陈旧老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以及服务内容单一等。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社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定位模糊,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对社区新型服务体系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影响社区整体服务效益的提高。此外,社区工作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服务人才短缺、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以及社区工作人员来源渠道复杂等,大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社区工作系统和实践经验也有所欠缺,导致社区服务水平低下[7]。

  (三)社区参与浅层化

  社区治理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居民参与率是衡量社区自治成效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仍处于初级阶段,社区参与制度不完善,从而出现社区居委会“一言堂”现象,居民参与普遍不足,且社区参与呈现浅层化趋势。其主要表现为:政治性参与少,非政治性参与多,如居委会选举等;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普遍不高,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薄弱。此外,协同治理初级化也是社区治理浅层化的主要表现。近年来,协同治理实施难度高,政府支持力度不足,非政府组织发展力量薄弱,以及居民参与积极性低,难以形成一定规模和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因此,我国社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并未真正形成。

  三、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

  (一)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办事效率

  

篇十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主要问题及对策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__市两区社区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夯实基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区居委会自治能力不足我国社区居委会从法律上定性为居民自治组织,而在实际工作中,出于社会管理需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政府却在持续向其转移行政事务。近几年来,由于一些政府和部门对社区地位和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政府职能部门习惯把社区作为政府的“腿“,将各种行政性工作任务下派到社区,同时,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也大量沉淀到社区,使居委会不堪重负,导致社区居委会台账资料多、调查报表多、会议活动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行政色彩相当浓厚,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履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当前繁杂的社区工作任务,令身兼数职的社区工作者分身乏术,难以系统、持久地给求助居民提供支持和帮助。(二)社区多元主体关系有待理顺区部门、街道、社区各层级之间职责界定不够明确,关系也未完全理顺。街道作为派出机构,权责错位矛盾比较突出,街道运行中依赖于财政投入,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还不强,街道层面各类执法、协管员队伍缺乏统筹协调、各自为战的情况一定程度存在。社区居委会行政负担较重,自治空间较小,影响为民服务的质量。目前社区工作更多的体现为搞活动、

  下命令、定指标,没有持续影响力。过于注重事后管理、过于注重硬性手段,导致许多现实问题在现有体制下难以有效预防解决。

  (三)社区工作队伍不稳定近几年来,社区工作领域逐步拓宽,工作对象不断扩大,随着工作任务不断增加,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定位不明确,收入待遇偏低,加上没有建立稳定的薪酬保障体系和工资增长机制,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__市__区和__江区虽然多次调整了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但扣除各种应缴保险费用后,实际收入只有1200元左右,仅能勉强维持个人基本生活开销,难以养家糊口,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相比差距甚大,导致人员流失严重。如__区2012年和2013年公开招录的40名大学生社区居委干部中,目前相继有11人向所属街道递交了辞职报告并已审批。工作队伍的不稳定及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居委会的工作效能。(四)社区共治网络发展不均衡区、街、社三级纵向式社区组织构建,和上头大、下头小的组织设置和人员配备,导致社区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封闭性、机关化、行政化的特点,和开展社区工作要求的开放性、基础性特点不相适应。表现在社区层面设置的各类站、室、中心等服务和活动载体,有不少资源没有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各类人员由不同部门管理,政出多门,各自为战,难以收到良好的整体效果。更主要的是社区党组织的工作仅局限于社区居民层面,与其他社会组织联系不紧密,组织设置比较单一,工作领域相对狭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管理服务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整合区域内

  各种资源的能力明显不足,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五)社区形态的复杂性、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不

  协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区拆建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商品房小

  区,原国有企业社区衰落,外来工聚居地城中村,老城区在拆建中变零落。在这种大环境下,同一个社区包括了多种形态,高楼大厦与低矮平房并存,居住其中的人员需求相差甚远,社区形态复杂性与多样性,给开展社区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新兴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逐渐形成群体意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冲突一旦发生,社区或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马上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在现行政府体制中,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弱,往往一些小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像城市管理部门与小贩之间,本地人与外来工的关系,业主与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容易造成一些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六)以行政为主导的社区工作模式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城市社区工作,以服务城市居民为工作对象,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这种对上负责、宏观指导的指导思想,与社区居民多元化需求带来的对下负责、微观帮助的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导致社区工作在服务对象的细分和分类指导方面线条比较粗,对弱势群体的帮助方面,属于“你有求、我才去帮“的被动式的服务。没有主动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切入,更有效调动和整合所有的社会资源,推动社区、社会的助人自助的观念和风气的形成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落实。在社区,社区工作更多地表现为具体的事务。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具体事件考验着社区工作者的思维、处置、应对等能力,对社区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从业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传统

  的遇事和稀泥或双方各打50大板的粗放型处理办法,受固有思维习惯影响,先入为主,轻易表态、做批评、做道德批判,不愿或难以花时间真正去了解、去倾听,就难以真正对服务对象产生实质帮助。对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存在居高临下的心态,没有与求助者建立平等的关系,并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倾听、共情,就必然影响工作绩效,严重的甚至会损害社区的形象。

  二、构建完善社区治理模式的对策新形势下,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社区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根据__市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社区建设。(一)加快社区居委会去行政化进程建议在__市城区居委会设立试点,以推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职能分开作为社区规范化建设重点,对社区目前承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规范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服务站的职能,切实解决长期以来社区职责不清、行政事务负担过重等问题。实行行政事务社区“准入制“,拦截、过滤政府下达的大部分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同时,把区直直接为群众、企业服务的行政职能赋权于街道,增强街道的服务力、执行力。(二)政府转变职能,主动适度放权一是强化加大政策扶持培育,积极鼓励和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成立,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和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兴办公益事业,并为之提供

  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支持。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和扶持基金,特别是对新兴产业、民生产业等领域的新社会组织,在创办之初给予资金扶持,并依据社会组织的服务类型制定税收优惠扶持政策。二是大力推行“议行分设“。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发挥政策制定、资源提供和服务监管的职能,而具体运作可由社会组织实施。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一些适合市场运行的社会服务事务,如社区居家养老、环境卫生、治安巡逻等交由发展成熟的社会中介组织承担,政府则负责对其运作进行监管。三是对社区社会组织放权。街道成立枢纽型社会组织,培育领军型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通过让渡公共事务、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组织提供了自立自强的发展空间。

  (三)提升社区干部治理能力立足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职业化,不断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大力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一是明确社区工作者的配备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按照200至400户左右划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2名网格社工,作为“全科医生“负责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服务居民群众等工作。二是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社区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三是促进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使原有的社区工作者更快地完成角色转换,更好地胜任新时期社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四)社会组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针对居民的公

  益性需求,通过社工、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专业社工、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助学助困等公益性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的新机制、新领域。以求助电话、社区服务网站和短信为载体,构建一个覆盖全市、辐射城乡社区的信息服务平台,24小时全天候提供生活类、资讯类、事务类、电子商务类等多项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服务求助网络。参照嘉兴市建立__社区服务平台,推行城市社区10分钟服务圈,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打造“一键通“应急呼叫系统。同时,建立服务成效回访评估机制。定期回访项目执行情况,了解居民需求,保持项目创新性和长效性,提升居民参与度和满意度。

  (五)完善社区管理制度。一是职责规范化。制定下发《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解决社区建设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等文件,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职能定位、内设机构、运行方式、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理顺与区直部门、居委会的关系。二是管理制度化。参照贵阳市制定《城市社区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指导意见》、《新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社会管理工作问责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出台《社区管理暂行办法》、《城市社区工作条例》,建立以年度目标和项目化运作为基础的任务分解体系,以专项财政经费和预算增长机制为核心的财政保障体系、以群众满意度为目标的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以工作绩效排位制和责任追究制为重点的实施监督体系,推动社区健康有序运行。三是建立公共财政的保障机制。如__新区在2007年3月颁布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管理与服务财政保障的实施意见(试行),__区在2010年也颁布了《关于加强街道社区管

  理与服务财政保障的实施意见》,从预算管理、经费保障、财力支持等方面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六)社工模式引入社区工作传统社区工作是用经验型、传统型的群众工作的手段,把居民群众当做工作对象,社工模式更偏重开发弱势群体的潜能、自助和他助相结合的方法做好工作,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区人际之间的支持和合作,达到共同提高。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是一个解决社区问题的方法和促进社区居民成长发展的过程。通过个案工作,结对帮扶、同辈教育等方式,既能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又促进社区居民个人成长,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达到个人转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新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生活的积极角色。在服务中,贯彻社会工作原则,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在服务中,做到倾听、共情、接纳、不做道德判断,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帮助、扶持、助人,人与人之间的链条连接的更加紧密。让社区居民在不断反省自己的处境,寻找内在与外在的资源,建立自信和新的目标,最终达到主体意识的提升和个人的成长。(七)不断提升社区共治的能力一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工作。在社会构成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以单一的组织或人员队伍完成纷繁的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已经非常困难。通过招募志愿者,把一双手变成百双手,有效地解决了工作有人做的问题。使志愿者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主力军,依靠志愿者人员来做大量的教育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工作者专注于组织和管理。使一些原来受助的居民,通过他助、互助、自助到助人,成为社区积极的力量。在社区中发展

  志愿者队伍,还为实现社区的自治,培养社区的骨干力量打下好的基础。二是培育社区意识,激活社区共治的动力。积极培育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塑造公共价值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要让参与者分担责任,增强社区成员的公共责任意识,从而凝聚共识。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即组织社区代表、专业队伍第三方组织、社区团队、知名人士通过各种形式征求他们对社区服务项目等公共议题方面的意见建议。

  

  

篇十三: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问题研究评述

  张晨;王生坤;张欢【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社区治理问题至今,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理论引进与中国化时期和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进行的理论创新.虽然对社区治理理论的研究已经逐渐走向实际,但仍显不足,特别是对当今城市化浪潮中不断产生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的研究关注不够,理论上有着巨大的真空,因此对由失地农民安置小区特别是其中聚集大量农村向城市转移的流动人口构成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更要关注.而这将是我国社区治理问题研究的新起点和创新点.【期刊名称】《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年(卷),期】2010(000)002【总页数】5页(P78-82)【关键词】城市化;社区治理;治理结构;"边缘社区";"过渡型社区"【作者】张晨;王生坤;张欢【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21;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开始了城市社区管理新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随着城市化地不断推进,城市化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社区治理成为当前政治

  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市政学等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类学术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各自学科角度提出了诸多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构想。社区原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德国社会学家F.滕尼斯首创。自20世纪30年代由以费孝通为首的燕京大学的学生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过来到现在,其含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其定义已达100多种。无论如何定义,无非通过对其形态、特征的描述来界定。简言之,社区就是由一个相对稳定、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一定数量的人口、心理和文化上的认同感及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1]在我国当前,社区的概念似乎更是一个典型的建构性概念,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上的概念,是一个政府试图建构的、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实体或社会单元。这一点可以从社区一词在我国的兴起中看出来。1991年民政部指出基层组织建设应着重抓好“社区建设”,此后民政部在全国设立26个“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推动了社区一词的普及,及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社区才算真正进入学术研究的焦点并成为大众流行词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主导了社区概念的传播,也正是如此,社区概念自其普及之初就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学术话语,指向了一定的行政辖区。目前对于社区的理解主要有两大类,其一是将社区理解为居委会或调整后的居委会辖区;其二是将社区理解为街道办事区辖区,相当于某些学者指称的“街区”的概念。[2]在这种理解之下,社区具有了明显的行政边界,对于社区的关注很快就转变为对社区管理的关注,强调的是政府对于社区的管理行为。随着全球治理理论的丰富和盛行,社区管理理论也由传统的侧重行政管理到侧重治理的转变,在实践话语的使用上,社区管理更多地被社区治理替代。所谓社区治理一般理解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政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民共同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活动”[3]这就要求政府和社区组织、社区公民与共同承担社区建设、管理、发展的责任,负责任的政府与有责任感的公民以及社区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具有同等重

  要的地位,共同构成社区治理的主体。社区治理的实质就是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此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谈及社区治理时论述道:“社区治理通过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可以对某些公共资源系统成功地实现开发与调适。”[4]这里“成功地实现开发和调适”即是社区治理的目标,一种建立在“善治”基础之上的目标,为了达到“善治”的目标,围绕如何实现“善治”,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各自的构想:政治学者主要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相关理论,从社区的权力结构来分析政府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讨论如何进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以实现善治的理想目标,进而通过构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和社区自治空间的扩展,[5]主张给予社区更多的自主权;社会学者则侧重于运用社会结构和社区组织的视角,从社区内部居民之间和利益群体之间关系的分化与整合,来分析如何促进社区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形成,探讨社区情感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态和实现途径,如何促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主张通过社区居民间的互动来增进了解和相互信任,促进合作,从而促进社区和谐;公共管理学者则从公共治理的角度,主张从行政体制、居民委员会、NGO的功能发挥等方面发挥社区治理的综合效用。在充分调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学术界发现实践中存在不同的社区治理结构,从而引发了对于不同治理结构治理绩效的拷问,学者们普遍认为要想研究不同治理结构的绩效首先需要区分不同治理结构,要实现社区治理结构的类型化。①南京大学魏姝教授从“治理网络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协作的形式”两个变量出发区分了传统型社区、协作型社区和行政化社区三种不同的社区治理结构,[6]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社区治理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兴起至今,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了不同的特点:第一个阶段是从理论的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个时期对治理理论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对城市中原有社区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如何转变社区治理方式的探索,找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治理方式。这个阶段在理论上主要是对西方社区治理理论的介绍和引进并不断地中国化的过程,同时结合中国改革实际,特别是行政体制改革,围绕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和完善,探讨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型,倡导社区管理从计划经济时期传统的行政主导型向混合型方向发展,主张“政社分离”,转变街区政府职能,不断扩大社区自主权。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由工业化带动的新一轮城市化浪潮,使得各地区的新社区不断出现和整合,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是惊人的,人口流动的频繁和数量的庞大给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社区治理置于城市化进程这一大的背景之下研究,首先便表现在理论上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学者们不再囿于自身学科领域,而是试图通过学科间的综合来寻找新的解决良方,毕竟中国的社区治理在历史、文化、政策、时代发展等诸多因素作用下纷繁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现有理论总是无法完全与中国的实际吻合,既有的解释框架往往不足以满足现实的应对。而本土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刚刚起步,理论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而实践自身的解答又很难提升其普适价值。因此,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我国来说,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尚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近年来,一些学者超越原有的研究视野,开始关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边缘社区”的治理问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治理理论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天的中国,任何一个兴起城市化浪潮的地方都必然伴随着两种现象:一是大量的失地农民出现,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型,但转型社区的社区治理比城市原有社区和“精英社区”更加复杂和困难;②二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城市社区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区治理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种转向就是“边缘社区”研究的兴起,所谓“边缘社区”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介于

  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的社区,这类社区既不同于现代城市社区也不同于传统农村社区,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正在演变中的社区。“边缘社区”的前途应该是走向成熟的城市社区,但是如果这种转型不成功,无法回到农村的“边缘社区”就有可能沦为贫民窟,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担心,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边缘社区”的研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社区”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如“超级村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社区等。折晓叶和陈婴婴用“村社区”来指称“超级村庄”,认为“超级村庄”是乡村内部产生的一张非农经济社区。“超级村庄”具有共同的地域和明确的边界的特点,在价值观和认同感方面具有趋同性。但是村庄由于经济发达而使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外表建筑带有许多城市特色,是一种散布在乡村的“城市”居民点,亦可称为乡间“城市型”村庄。[7]关于城中村的研究文献,目前可谓汗牛充栋,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李培林《村落的终结》和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这两本著作都是在对广州“城中村”的调查基础上写作的,其研究路径一脉相承。在对“城中村”的研究中,李培林特别指出:“第一,村落的终结和农民的终结不是完全同一的过程,不是非农化、工业化和户籍改革就能解决的,村落的终结更加艰难,更加漫长,一蹴而就的结果往往是造成社会的断裂。第二,村落的终结必然伴随产权的变动和社会网络的重组,其间必然伴随着激烈的利益和价值冲突,需要建立一种超越“零和博弈”的新的合作和整合机制。第三,村落组织的传统本土资源,并不完全是现代性的对立面,它也可以融入或被用来构建现代化的新传统,在所有被视为对立两级的中间,都存在连续谱的过渡和多样性。第四,‘城中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城市异质的边缘,也是替代贫民窟而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并转变成新市民的摇篮和桥板。第五,城中村的研究,为我们最终揭示从村落非农化、工业化、去工业化到城市化和村落终结的变迁逻辑,提供了可能。”[8]而蓝宇蕴的著作则主要注重“城中村”的社会层面和本土资源,提出了

  “都市村社共同体”这一概念来阐释“城中村”存在、发展的特定逻辑,指出政府合理的制度供给在“城中村”发展中的作用。[9]城乡结合部社区是处于城市建成区周边地带的农村社区,兼有城乡生活方式的特征,因而不同于一般概念中的郊区或农村。周大鸣等认为“‘城乡结合部社区’是指介于城乡之间的第三种社区类型”。对于这类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问题、社区安全和社区建设等。目前国内社会学界对于各类“边缘社区”的研究已经是比较充分的,既有宏观层面的探讨,也有微观层面的观察,但是从政治学、公共管理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作品尚不多见。并且研究的重点在“边缘社区”本身,对于生活在“边缘社区”当中的人及其生存状态的考察尚嫌薄弱,更缺乏将生活在该类社区中的居民和社区治理联系起来的研究,忽视了“边缘社区”中社会整合和社区治理的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有关农村问题的研究论域从侧重于村民自治扩展到农村社区治理问题上来,从关注单个的选举事件转移到关注整个农村治理的过程中,由此农村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研究的另一个支点。尤其是小城镇建设及集体农庄的建设更需要农村社区治理理论的指导,这方面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如前所述,当前的国内学界,学者们开始从原来的单纯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转向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社区治理研究,这将意味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同时与实际将更加贴切。然而,从所能搜集到的诸多文献来看,目前的理论研究仍然存在诸多局限,表现在:(一)尽管关注社区治理的学科越来越多,但相互间的整合度仍然不高。中国的社区治理问题十分复杂,不是某一个学科所能解决的,也不是一两门学科的综合就可以实现的,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很多就浓缩在一个社区治理之中,这就要求在鼓励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其中,同时加强各学科间的交流,尤其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社会学之间要加强整合。

  (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治理问题层出不穷,快速变化的实践对社区治理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理论界并没有对此作出积极回应,社区治理理论的创新程度不高。研究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范式,不像农村研究那样充满争论;更有甚者一些学者人云亦云不注重实际的调查研究,理论显得空洞缺乏说服力。一些学者虽有理论创见,但实践与理论的脱离局限了自己的视域,难免出现纰漏,不免有些遗憾。(三)实践中的二元分割,影响了理论研究中的思维习惯。有的学者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没有意识到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始终在影响着自己的思维,我们注意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出新,城乡二元结构处在不断的消解进程中。随着大量的人员流动不断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结构,如今的一些社区,特别是中小城市社区已经成为农民的社区了。而大城市中,失地农民、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如果理论界也在边缘化这样的群体,那么将无益于正确理解社区治理过程,对于理论的创新同样不利。所以,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通盘考虑,具有前瞻性的判断才能在真正意义上理解社区。(四)目前的社区研究中,几乎都预设了一个前提,即社区已经形成,主要是社区治理方面存在问题,其他基本符合现代社区要求。所以,很多学者都把注意点集中到从政府、居委会、社团等组织能力发挥上,而忽视了我国社区本身也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就社区治理而言,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和“边缘社区”,这三种社区形态的每一种社区内部也都分别存在不同层次的内部整合和变迁发展问题,只有将其从历时态和共时态进行综合立体的考察,才能真正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思考。毫无疑问,跨学科、多元化方法的运用来综合研究社区治理问题将是大势所趋,此外,相关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际和实效,与时俱进更显重要。基于现有文献的分析以及结合实地初步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对于各类“边缘社区”的研究已日趋成熟,但是对于“边缘社区”中的城中村、超级村庄之外的另一类广泛存在的新型“边缘社区”——城市边缘的大规模拆迁安置小区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嫌薄弱。我们认为,在

  中国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一类社区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实际上提出了有别于现有农村社区的城市化转型和城中村改造的新问题,因而对这类社区的研究势必将是整个“边缘社区”研究的新领域。为了和原有类型的“边缘社区”作一个区分,我们将这类社区称为“过渡型社区”。所谓“过渡型社区”强调的是这类社区的过渡性特征,是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中社区变迁的一种过渡形态,这类社区既包含着城市社区的特点,又或多或少的、顽强地保存着农村社区的精神,在这类社区中农民完成了最初的市民化训练,却又经历着由“规划的变迁”所带来的剧烈的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冲击。我们发现,目前对于此类社区的研究仍局限于失地农民市民化和治理缺失的层面上,而现实中,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这些拆迁安置小区由于距离工业区较近、交通便利、出租和转让成本也较低廉,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入住,也使得“过渡型社区”的性质事实上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由失地农民和外来人口共享的“移民社区”。③人口性质的复杂化,使得该类社区的建设和治理面临不同于以往城市或农村社区治理的全新挑战。尤其是社区中的失地农民(原住民)市民化和外来人口的社会整合与社区融入问题,成为“过渡型社区”建设和治理需要同时面对的两大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城市化发展的步伐,而且还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会导致众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最终影响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理论界除了继续探索已经成形的城市街道社区和农村村落社区形态的治理问题外,还要更加重视这类尚在形成过渡过程中、不具稳定形态的“过渡型社区”治理问题。社区本身情况越复杂,给社区治理带来的挑战就越大,首先要从对社区本身生存状态的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来,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社区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新的理论指导。注释:

  ①参见贾西津、张宝峰、王振海的相关研究。②这里的精英社区主要是以中产阶层及以上居民为主体的中高档小区组成的社区。③无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流动人口相对于传统社区来讲都是“移民”,因此,可以将这一群体组成的社区定义为“移民社区”。

  【相关文献】

  [1]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何艳玲.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4]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5]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城市管理,2006,(8).[6]魏姝.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结构类型化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8,(4).[7]折晓叶,陈婴婴.社区的实践:“超级村庄”的发展历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8]李培林.村落的终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M].北京:三联书店,2005.

  

  

篇十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认为,目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治理体制欠缺、治理主体多元性不够、社区社会组织能力有限等众多问题。影响了城市社区更好地发展。作者从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健全城市社区治理制度,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业主参与意愿,提高社会组织能力,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运行信息化等措施以促进城市社区更好地发展。

  标签:城市社区;治理

  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具体指在接近居民生活的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和商品房小区等多种层次复合的居民社区,依托于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以及个人等各种体系,应对社区内的各种公共问题,共同实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过程。

  一、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

  我国城市社区目前多采取行政一体化形式,其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社区具有管理功能,可以管理社区内部的各类事务。如可以进行治安管理,落实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等。城市社区具有服务功能,在很多领域提供多项服务。城市社区具有救助功能,为本社区的老弱病残、失业人员提供社会福利性救助。还具有教育功能、安全稳定功能等。城市社区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城市社区治理不仅是我国社会治理的实践领域,也是社会治理理论应用的前沿阵地。

  二、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欠缺

  “社区制”比起之前的“街居制”来说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模式。但是其治理体制极度欠缺,并没有形成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与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机制为重点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城市社区治理体制的欠缺导致治理的不规范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

  2、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不够,居民业主社区治理活动参与率低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背景下进行的,本应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却发展十分缓慢。城市社区治理主体分为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社会主体。他们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协调分配。但是事实上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失衡,政府仍然是治理主体,控制着绝大多数的公共资源,各类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对政府依赖性强,不能平等参与城市社区治理。

  3、社区社会组织的能力局限

  (1)资金不足,社区社会组织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服务性收费,而服务性收费的量又很少,导致其在社区治理中资金严重不足,限制了其治理能力。(2)专业人才的缺失,民政部民间组织服务中心统计,社会组织专职人员中已退休和兼职人员占比很重。社会组织专职人员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员占比60%。这些比例严重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能力。(3)经验不足,城市社区治理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級阶段,治理方式单一、治理频率非常低,所以经验严重不足。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

  1、健全城市社区治理制度,完善伦理规范机制

  城市社区治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是社区一切治理措施的基础,政府应制定一套有关城市社区治理的规章制度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执行,政府应规定哪些主体可以进行城市社区治理,社区治理的平台在哪,采用哪种形式来参与讨论和决定等。建立依法治理的理念,将相应规定以法律文件的形式出台。建立城市社区工作标准化体系,应包括城市社区民政事务工作、劳动保障工作、权益维护工作等。对于城市社区居民要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和社区自治章程,公约要规定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共道德及公共秩序,规定其享受的权利与履行的义务。重建城市社区治理结构,政府、社会、城市社区进行合理及最优地分配。新型的城市社区治理应该摒弃传统的强制性行政权力,实行善治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去治理,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的伦理规范、激励和监督机制。

  2、改善城市社区治理中居民业主参与意愿

  社区居民业主是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政府应转变角色。保障社区居民业主的主体地位是城市社区治理的本质,如果社区充分了解这些居民业主的意愿与诉求,并将社区利益与居民业主利益相融合,就能使得他们愿意献谋献策,参与社区治理。提高社区居民业主参与意识是改善居民业主参与意愿的关键,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城市社区内部联系,建立起相互之间情感的依赖,明确城市社区共同利益,增强居民业主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引导居民进行参与,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相结合。

  3、提高社会组织能力

  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市场的第三方主体,要提高社会组织的能力,首先要增强社会组织经济上的自主权,可以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手段来增强社会组织的经济自主性。另外,社会组织应提升自己的筹资能力,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如制定有针对性的筹资方案,吸引国内外各种基金会对自己项目的投资。再次要引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降低低学历人才的比例。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加强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依法规定社会组织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实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准入制度,对于提供服务、倡导互帮互助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予以扶持,對于社区居民业主切实需求和发展前景的社会组织

  予以优先准入。

  4、推进城市社区治理运行信息化

  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社区治理工作,对现阶段社区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技术在影响了人们生活等方面之外,还使得城市社区管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应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部门优势资源,共享大数据、实现协同管理。要完善城市社区的信息平台。运用智能化设施、物联网等技术整合城市社区基本信息,将就业保障、流动人口等信息数字化管理。建立以城市社区人口基础数据为核心、业务办理数据为辅的社区人口综合数据库。通过升级改造达到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数据标准,将城市社区工作综合平台、城市社区基础公共平台、社会服务应用平台相结合。

  

  

篇十五: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论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困境及优化路径

  摘要:社区治理作为城市的基础,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和谐有序的社区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方式。本文系统分析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社区;治理;优化路径

  一、当前我国社区治理主要模式

  (一)政府主导型模式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绝大多数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行政化色彩浓厚,自治性特点不明显。社区治理活动在政府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后者通过向社区直接输入资金支持,以实现行政领导并管理社区活动的目的。行政主导下的社区治理模式的治理效果与各层级负责人政绩相挂钩,通过考核调动起各级工作的积极性。

  (二)行政与自治二元参与模式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制度转轨的要重变革期,社区治理相应出现了行政与自治力量共同参与的二元社区治理模式。二元力量参与下的城市社区治理出现了明显的信息沟通与互动局面,该模式中决策的对话协商色彩突出。行政力量引导社区治理的方向,对社区治理活动进行指导。而自治力量表现在社会组织和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作为政府对社区治理的补充力量。

  (三)社区自治型模式

  社区自治型治理模式建立在公民社会发达的基础上,社区组织充分发挥居民主体力量,在其直接参与下,保证社区活动有序开展,居民的矛盾在内部自行化解。政府作为监督者,间接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制定法律,对社区治理活动进行

  规范。社区自治型治理模式从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地位,以及社会组织与居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本社区事务治理。

  二、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社区管理体制僵化

  受传统管理思想束缚,当前社区治理对政府行政权力依赖性强,社区自治水平不高。现实中的社区管理体制僵化,社区专职干部与社区工作者难以摆脱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的影响,制约了社区管理体制在治理方式与治理手段上的创新。社区管理者与工作者传统的推卸责任思想以及混日子、熬时间的应付态度,越来越难以符合社区治理的要求。

  (二)培训及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区工作者的自身素养与专业能力是提升工作效率、改善居民社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参照。当前我国各地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大多流于形式,开展的不定期培训,无法满足社区工作者的专业与技能培训需要。此外,还需通过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基本薪酬,完善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该群体的后顾之忧,全面改善队伍懒散状况。

  (三)社区工作站职能错位

  为实现居民少跑腿、不出门即可社区办理政务服务中的相关民生事项,政府相关部门在社区搭建社区工作站,以服务居民为工作重点,协调并配合政府开展工作。社区工作站承担了过多的政府职能,逐渐成为政府下沉至社区的行政管理机构。由于社区工作站行政化倾向严重,以政府行政委派工作为重点,工作重心与职能转变迅速,致使服务居民的功能下降。

  三、当前我国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

  (一)推进社区管理法制化进程

  为提升社区治理的规范化水平,对社区治理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约束,需要通过制定符合社区治理实际的法律法规,保证各治理主体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要引导社区建设的方向以及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保障社区治理工作实现基本的有法可依,有效确认治理主体的权利与责任,严格划分权力界限,规范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

  (二)明确社区职能定位

  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组成,需要推动政府参与管理同居民自治有机结合,根据政府在宏观层面制定的社区治理目标,运用行政、经济与法律手段进行科学调控。坚持政府领导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发挥好社区组织的第三方中介作用,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通过理顺社区治理中的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以及居民主体地位的逻辑关系,明确社区职能定位,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推动构建和谐社区。

  (三)明确和规范社区管理权责

  一方面,需要调整和转变社区党支部工作,突出其核心领导地位。而转变职能的关键在于对社区党支部的组织构成、制度建立进行科学、规范化设置,以及对党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正确引导与规范。针对社区权责范围内的服务事项,社区党支部必须能够发挥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作用,进行工作的去行政化,从而使社区服务中心的行政工作大量减少,提高社区自治程度。另一方面,需要明晰社区及服务中工作职责。要消除社区和服务中必的政府基层部门功能,创新工作机制,使社区的管理工作与行政事务脱离。社区要与街道办、党工委等部门协调,逐步使社区服务站与行政事务剥离,确定社区工作者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为其提供较好的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后顾之忧,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郎晓波.“撤村建居”社区的空间结构及其治理意涵——一个理解“乡—城”变迁的新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2).

  [2]刘博,李梦莹.社区动员与“后单位”社区公共性的重构[J].行政论坛,2019(2).

  

  

推荐访问: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 治理 现状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