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0篇

时间:2022-10-31 15:45:06  来源:网友投稿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0篇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五化协同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市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以&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0篇,供大家参考。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0篇

篇一: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五化协同 推动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市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以“揭榜领题”为牵引,以“网格化”治理为抓手,通过“五个一”并进,实现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激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动力源”。

  抓实系统化谋划,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市县乡村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四级联动体系,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实行清单化管理,市级层面制定指导清单,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重点;旗县区层面制定标准化清单,明确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指标标准,让工作做有标准、干有方向、评有依据;苏木乡镇、街道层面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嘎查村、社区层面制定计划清单,明确每月工作计划,市直 14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临河区 57 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实现组织、工作、服务、发展“四个融合”。

  抓实制度化规范,做到“一把尺”衡量。分领域建立规范性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在城市社区,制定了“1+4”制度体系,明确了 5 个牵头部门、33 个成员单位抓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建立了调度通报、动态管理、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制度,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在农村牧区,建立了包联服务、公开公示、巡查走访、情况报告、工作例会、考核奖惩 6 项制度,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抓实标准化建设,实现“一站式”服务。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服务群众主阵地、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主引擎作用,按照“五个三”标准,在完善功能上下功夫,紧紧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推动布局由分散变集中,实现党群服务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事项开展、群众满意度等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主动作为,推

 动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在办事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列出服务事项清单,通过优化办事流程、缩减办事时限,实现“一站式”办理,推动“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实。全市建成“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 857个,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事项 1.6 万余件,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1566 个。

  抓实项目化推进,拧成“一股绳”攻坚。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市级层面明确市委组织部分管副部长作为项目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各旗县区实行差异化领题,跟进抓好落实,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短板弱项,对症施策、精准发力,合力**基层治理中人员力量弱、网格划分不均衡、网格员待遇低等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全市共设立基层治理网格 5780个,有网格员 23700 人,其中专职 2895 人、兼职 20805 人。

 抓实信息化支撑,形成“一张网”治理。聚焦基层党建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不够、数据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坚持建管用结合、线上线下齐抓,整合党建、综治、民政、城管、信访、人社、市场监管、卫健、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形成“一张网”,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乌拉特中旗建设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系统,通过网格化管理平台及配套开发的小程序,准确掌握网格和居民动态,实现人口管理、网格员打卡、党小组管理、事件上报处置等功能,推动基层治理方式从传统型向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一张网”实现“全域治理”

 今年以来,***市**区着眼深化“五化协同、大抓基层”,深入实施基层党建“三强三优”工程,推深做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推动“多网合一、一网统管、一网通办”,把为民服务情怀落实到社区

 网格化治理具体实践之中,确保各类问题在基层一线解决,不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增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效能。

  全域“划”网,坚决做到“一张网”绘到底。把网格设置作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等条件,坚持全域覆盖、科学布局、动态调整,以住宅小区、楼栋、平房分布等为单元,因地制宜划分社区网格。通过实地调研、定期调度、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征求 1 镇 5 街道 21 个社区对网格设置的意见建议。按照每个网格总体覆盖 300 户左右基本标准,对 21 个社区划分社区网格 124 个,覆盖楼栋 966 栋、楼栋单元 3498个、平房 15623 个。将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卫生健康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确保“多网合一、一网统管”,实现了“一张网”覆盖“各类网”。为便于群众知晓网格情况,统一制定涵盖网格概况、网格图、网格队伍建设、网格党组织、网格员制度等内容的网格示意图。坚持定人、定岗、定责,明确信息采报、隐患排查、疫情防控、治安防范、便民服务等网格职责及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职能网格员等工作职责。

  科学“管”网,构建形成“一盘棋”新格局。网格队伍建设是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体。坚持以建强网格队伍为核心,加强网格队伍的统筹管理。因应社区治理实际,在充分依托现有社区“两委”成员、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基础上,按照每个社区至少配备 1 名专职网格员的要求,将社区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薪酬待遇按照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职业薪酬体系执行。经统筹谋划、综合研判,结合网格员队伍建设匮乏实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86 名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充实到专职网格员队伍中。各街道(镇)结合各自社区网格划分实际,按照“就近就便、职住兼顾”原则,组织选聘兼职网格员872 名。为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通过探索构建由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专兼职调解员等 200 余人构成的“三官一律两员”队伍,下沉社区网格开展普法宣传、矛盾调解、治安防范等,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高效“用”网,推动网格“党组织”全覆盖。坚持把发挥网格作用作为网格化治理的根本。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着力搭建“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的组织体系。根据社区网格划分情况,对 21 个社区党组织设立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优化调整,确保社区党组织与网格党组织实现有机融合。根据社区网格划分情况,设立网格党支部 96 个、网格党小组 75 个,全部覆盖到 124 个社区网格上,做到每个网格都有 1 个党支部或党小组,每个网格都有一座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街道(镇)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的统筹联动和示范带动作用,网格党支部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开展集中学习 475 次,参学党员累计达 6216 人次。同时,依托“契约化”共建,积极发挥共建单位参与社区网格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 823 人,认领微心愿 46 个,开展为民服务活动 99 次,网格内收集各类问题意见 93 个,解决问题 81 个。

篇二: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一村一法律明白人”助力基层治理

 为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县从“建队伍、提能力、促发挥、强保障”四方面,全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

 “全网遴选+融合优化”建队伍。将“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与乡镇党委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宪法主题宣传等重点热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农村“法治明白人”选拔培养方案,明确选拔条件、培养和使用管理等具体要求。依托新农村大喇叭、村级微信群及线下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明白人”的选拔标准、工作职责等内容,鼓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报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个人自荐、村(居)委会推荐、岗前培训等方式,从法律顾问、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群体中,选拔出71名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强、道德品行好的农村“法律明白人”,编织乡村共建共治人才网。

 “岗前培训+结对指导”提能力。由组织部门牵头,邀请人社局、司法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围绕民法典、惠民政策、人民调解等内容,通过线下集中授课、线上云交流的方式,对“法治明白人”开展“普法大讲堂”、政策解读会、情景课堂等 94 场次。积极推行结对模式,组织司法所人员、驻村顾问律师、辖区民警等担任辅导员,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旁听庭审、交流体会的方式,有效提高“法治明白人”专业素养。利用工作队日常走访等时机,免费为“法律明白人”增收劳动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等 12 个类法律法规宣传书 240 余本,确保日常学习不断线。

 “搭建平台+法治服务”促发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制定工作流程图,公示“法律明白人”姓名、照片、擅长领域、联系方式,印发“法律明白人”联系卡,入户发放给群众,提升知晓率。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宪法、民法典、防电信诈骗等法治宣传活动 140 余场次,普及群众 1.2 万余人次,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工作队员+律师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联盟志愿服务队,通过电话寻访、面对面解答的方式,解决群众土地纠纷、老人赡养等问题 39 个,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强保障。制定“法律明白人”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年度法律服务时长不少于 150 天,每月围绕律法规宣传、社情民意传递、矛盾纠纷化解等内容走访入户 1 次,每季度围绕政策理论、经验做法开展座谈交流 1 次,每年开展年终总结会 1 次,切实压实农村“法治明白人”职责。实行动态管理,由包村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每年对农村“法治明白人”专业水平、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评选;对 3 名服务质量不过关、服务成效不到位的农村“法治明白人”惊醒清退,切实推动农村“法治明白人”发挥基层治理能动作用。

 红色引擎强驱动 精准赋能促治理

  近年来,**县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围绕问题导向,聚焦难题**,着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

 延伸近邻党建“新触角”,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以“三新模式”为抓手,构建“罗川一家亲·邻里零距离”近邻党建体系,培育五单式服务、志愿时间银行等 13 个邻里互动品牌项目,依托社区老年学校等平台打造“15 分钟近邻服务圈”,社区、小区党组织与区域性党建联盟共为民办实事 130 余件,开展政策宣讲、疫情防控等志愿活动 372 场,组织义诊义剪、法律援助等便民服务活动 114 场,点亮“微心愿”1012 个,邻里互动更有温度。强化“党建+多元”治理理念,有效整合共建单位、社工组织、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力量参与共建,便民服务更有力量。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为抓手完善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打造 3 个示范“红色业委会”。优化小区党支部领导机制,推动 14 名离退休党员干部、19 名在职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提升整体素质水平。深化“双向报到、结对服务”,引导在职党员进社区、小区报到服务 3531 人次,帮助解决问题 375 个,报到率和服务率均达 100%。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孵化出永同信“安居小舍”平安家庭微站等多样化社会组织。打造“小区微党校”,通过常态化党课学习、网格化教育培训、定期化送学入户等方式,推动近邻党建和党员教育管理深度融合,在小区层面实现“提党性、解民忧、强组织、优治理”。探索创新社区“微智理”工作法,创设“市民随手拍”系统,实现管理区域“无死角”、服务对象“全覆盖”,社区治理更有活力,被福建省民政厅确认为“全省第三批优秀社区工作法”。深化“红色领航,银发助邻”主题十项近邻活动,成立 9个社区、小区离退休党员干部党建工作室,推动老党员有效融入基层治理。配强 29 名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实行一对一导师帮带,充实基层治理力量。依托志愿服务驿站、红色讲堂等创建“一室一舍一亭”,设立小区“红管家”,鼓励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小区治理,协助调解邻里纠纷 424 人次,调解率达 100%。

  畅通农村治理“微循环”,优化乡村振兴共治格局。深入实施“红色领航工程”,采取“三抓三促三提升”办法,常态化推进基层党支部

 “达标创星”评星定级工作,组织安排 96 个县直部门党组织与原建档立卡贫困村、省市乡村振兴试点村等96个村党组织开展精准结对帮扶,2021年累计为结对村引进扶贫、民生、集体经济等各类项目 37 个,落实帮扶资金 128 万元。创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模式,打造“党建+社团+企业”长效运作机制,成立“秀美山川家园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通过社会组织党组织协调政府、企业、社会公益组织有效融合运转,形成互促共进的党建服务新格局,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提供 197 个公益性岗位,助力贫困户帮扶工作落实到位。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探索“党建引领、乡贤助力”的发展模式,推广“乡贤促进会”做法,充分挖掘乡村振兴“智囊团”和“主力军”,动员引导老村干、乡贤人士、返乡青年、大学生、村民代表等 305 人全面参与乡村治理,推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共建共治良好格局。松山镇北山村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先进典型获评“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树立党建引领“航向标”,**基层治理发展难题。用活“党建+产业链”抓手,将党建工作融入产业振兴全链条,积极引导党员带头发展食用菌产业,辐射带动 1500 多户农民参与食用菌种植,提供就业岗位4000 多个,食用菌种植户人均年收入突破 3 万元。引导乡镇党委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村党支部与华润燃气、农信联社等单位开展党支部“1+1”共建活动,坚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开办 8 期食用菌田间学校,覆盖党员群众 1500 人次。起步镇上长治村作为党建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典型代表入选“2021 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挖掘“党建+红色文化”内涵,创新“现场教学点+乡村振兴试点”模式,充分挖掘“长征红旗飘罗川”红色文化。以苏区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现有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红色旅游项目,持续提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百丈)总指挥部旧址,打造红色生态体验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完善叶飞将军展示馆等

 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研学基地,以红色文化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擦亮“党建+民族团结进步”招牌,2021 年接收 4 名省市驻村干部、选派7 名县直机关优秀党员干部到民族村驻村蹲点或任职第一书记,组织县直部门党组织与34个民族村党组织开展各类共建活动360场,加快推动“畲族民俗文化小镇”联村建设,在 3 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上建设“中心村党委”,打造谷仓画院、竹朴乡畲院等特色人文景观,创新编写畲族歌曲和“畲语三字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红色文化。2021 年,**县委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表彰。

篇三: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四联四共”打好和美社区“治理牌”

 **县**社区位于昭君镇集镇中心,由原**老县城填建而成,辖 3284户 5956 人,为典型的农村社区、老城社区、移民社区。近年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社区“大党委”,形成“四联四共”工作机制,一手搭建服务居民平台,一手培育示范基层党组织,打破了原有社区党组织唱“独角戏”的局面,基层社会治理真正“实”起来、“活”起来。

 组织联建,党员共管。社区“大党委”以共建联席会为纽带,通过签订共建协议,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小杠杆”撬动“大资源”。以“双报到、双报告”为抓手,创新推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将广大社区党员、驻区单位下沉党员纳入社区党员队伍,共同“领办一项实事、共解一件矛盾、协管一个楼栋、联系一户居民”,让“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成为共识,有效实现党员共管。今年来,已有 9 家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召开联席会议 2 次,开展联合支部主题党日 1 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共计 89 人。119 名下沉党员身份公示至各小区楼栋,共组建 12 支服务小分队帮扶困难家庭 117 户,协助办理解决民生实事 11 项,化解矛盾纠纷 20 件,开展“敲门行动”43 人次。

 设施联用,资源共享。围绕辖区资源如何优化、整合,便民服务如何优质高效,和谐发展、共建共享良好局面如何营造等问题,社区“大党委”积极探索、敢于创新,一线串珠,推动各方设施用起来、资源动起来,实现了社区的资源整合、力量融合。驻区单位农商行根据社区需求清单精准定位,免费为社区提供了进行停车场收费的电子设备,既高效便民又助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社区里的健身器材、文艺汇演设备、图书阅览、电子仪器等设施全部联动使用,切实扩大了资源设施的辐射半径。现如今,在**社区,每天都可以看到舞蹈队员在原文广中心排练

 室翩翩起舞,居民在浣纱广场锻炼健身,学生儿童翱翔在便民服务大厅图书室,社区共建共享的格局正逐步构建,社区治理的成果也日渐显著起来。

 活动联办,文明共创。为积极推进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社区主动盘活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阵地,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暑期开设“希望家园”托管班照顾留守儿童,周末为居民免费开放数字农家书屋,文明和谐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在举办文化活动的同时,社区“大党委”广泛征集居民意见,完善修订“三约四治”公约,建设浣纱广场好人好事宣传栏,将评选出来的优秀模范送上宣传“头条”,以党组织的引领力激活群众的进取心。各驻区单位定期到社区开展活动,如农商银行健康讲座、就业培训、“一对一”困难群众帮扶,镇司法所“居民调解员”队伍培训,镇文广中心广场舞培训等,为建设和谐、幸福的社区家园注入了新的力量。

 服务联动,难题共解。为有效**人口结构复杂、居民需求多样、服务供给不足、新旧矛盾交错复杂等治理难题,社区“大党委”聚焦群众需求,凭借居民点单、社区服务的模式,大力实施脏乱处改造健身休闲广场、新建社区医务室便利就医、开办零工驿站解决工人就业、开放党群连心站提供免费纳凉等民生服务工程,驻区单位围绕解决区域内党建工作沟通协调难、服务资源优势互补难、在职党员在社区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派驻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协助社区解决各项问题矛盾,以重服务、抓治理、优环境、为民生为总体目标,不断提升居民幸福度和满意度,不断构建党建引领、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新格局。

 党建引领“三重奏” 释放治理“最强音”

 ******曾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当结合实际、“对症下药”,不断激活“神经末梢”,凝聚“治理合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自去年换届以来,**县**镇许村采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善治自治水平。

 统筹抓好区域化党建,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以区域化党建为统领,以志愿服务为路径,盘活农村现有人才资源,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池春水”。注重从优秀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群体中挖掘、选拔出一批网格员。按照村“两委”+网格员的管理模式,“无缝”划分村组,包保到户,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网格员志愿活动,推进“农机补贴申领”“养老保险缴纳”“医保收取”等民之所需的服务,实现精准对接、上门办理。网格员变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同时也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第一阵地”。截至目前,共实现上门办理农机补贴 14 户,发现村内汛期安全隐患 5 处,宣传动员全村 356 户实现养老保险收缴、医保收取。

 探索基层善治新路径,变“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确立“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规范管理、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焕发治理生机。实行积分制管理制度,将乡村治理事务转化为数量化指标,按照上级文明创建相关要求,修订实施细则,聘任村支部书记、离退休干部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形成积分,并定期公示,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重点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员带头“示范户”,宣传带动全体村民自觉参与,踊跃报名加入“小红帽”“红马甲”队伍,争做“高分户”。把准党建“支点”,不仅为环境整治“省力”,更撬动了人居环境的“大改变”,多元聚力,共同绘就浓墨重彩的农村共建新画卷。截至目前,共发现 98 处文明创建需整改问题,并全部落实改正,奖励 3 户党员带头“示范户”,

 动员 26 户农户成为村内志愿服务环境整治常态化“专业户”。

 创新乡村自治新模式,由“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要充分相信基层群众的判断能力,坚持群众路线,创新方式发动村民作为主体参与乡村治理。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构建“一核为主、多元共治”的村民议事协商体系,整理打造“百姓议事亭”,定期召开“凉亭会议”。由村党总支书记牵头,网格内的党员们轮流主持,传达“政声”、解答“民惑”、记录“民声”、汇聚“民智”,形成组织引导,全员参与的良性互动氛围。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真正让百姓从“台下看戏”转为“台上唱戏”,融入治理“大舞台”。截至目前,共开展“凉亭会议”12 次,搜集问题意见 28 个,已解决 16 个,受众 1100 余户。

篇四: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抓乡促村”增添治理“新活力”

 今年以来,**县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大行动”,持续用力“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努力构建“抓乡促村”基层党建新格局,形成了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效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增添了乡村治理的“新活力”。

 打造党建统领“引擎”。县委把乡村治理工作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全面落实抓乡促村职责,定期调度部署,制定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乡促村基层党建工作具体任务清单 32 条,将具体工作措施纳入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范围,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8 名县委常委包抓 7 个乡镇,26 名县级党员领导包抓 24个行政村,选配驻村第一书记 12 人,着力形成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协同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把抓乡促村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

 建强乡镇党委“龙头”。持续强化乡镇党委主责主业意识,列出了党建办抓基层党建工作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坚持“月初提醒、双月自查、季度督导、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农牧村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跟踪督办制度,乡镇党委书记每月专题研究农牧村基层党建工作,69 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通过集中轮训、专题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提升抓乡促村的综合能力,24 个行政村建立了村党支部书记小微权力清单,每年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 1 次分析研判和民意测评,从严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联审、年度考核等制度,为 184名村干部建立履职档案。

 筑牢村级组织“堡垒”。深化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扎实推进“四抓

 两整治”各项举措落实,优化调整村级后备干部 36 名,23 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45678”工作法和农牧村党员“五式”分类管理,积极发展优秀年轻党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健全完善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干部坐班服务的通知》,完善村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领导机制,在 24 个行政村全部建立“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

 创新探索“二三四”工作法

 着力解锁老旧小区“治理密码”

 **市**县立足革命老区红色本底,创新探索“二三四”工作法,着力**城市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符合发展规律、深得群众赞誉的老旧小区治理新路子。

  “两向拓展”健全治理架构,奏响党建引领“主题曲”。党组织纵向贯通到底。实施组织覆盖集中攻坚行动,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和责任体系,全覆盖组建区域化综合治理党委,成立小区党支部 25 个、楼院党小组 186个。自管委横向延伸到边。推进网格化精细管理,通过科学定格、精准定人、清单定责、闭环定效,设置 187 个网格 1071 个单元格,组建“自管委”138 个,实现组织延伸楼栋、服务直达门口。

  “三点聚焦”改造基础设施,奏响补弱通堵“协奏曲”。聚焦薄弱点补公益短板。紧盯“路不畅、水不通、管线乱、隐患多”等突出问题,采取“政府投入+社会筹措”等方式,累计投入资金 9.34 亿元,完成18 个片区 183 个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公共设施短板。聚焦关注点纾民生困扰。紧贴群众需求,盘活闲置资源,自建养老服务中心、托管中心、

 爱心食堂等公益项目 13 个,新建停车场 12 个,新增车位 2000 余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增加 300 余万元。引导居民自筹资金 2000 余万元,加装电梯 56 部。聚焦风险点解老难问题。实施“桩钉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门听、上门问、日常访,集中化解矛盾问题上百起、拆违打非 60 余起、拆旧还绿 3000 余平米,老旧小区面貌明显改善,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四化联动”提升为民质效,奏响精细服务“进行曲”。服务事项清单化。建立每周会商制度,因时因地制定小区服务事项清单,压实“销号制”办结责任,推动社区干部、志愿者照单履职。服务形式多样化。全面推行“红城管家”,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 57 个,通过创建“共享净空间”,开展“居民说事日”,组建“邻里帮帮团”,激活“红色文体队”,采取“收集小建议、提供小服务、建设小阵地、实施小项目、开展小活动”的“五小”工作法,进行“四微”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办事需求。服务平台智能化。实施“安防监控、门禁管理、停车服务”等智能化改造,建立“便民一体机+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群众线上派单、社区线下服务的“掌上办理”成为常态。服务评价动态化。采取菜单服务解民忧、公开承诺亮身份、积分量化比实绩、评优奖补增动力等办法,由居民动态评价便民服务质效。

 五帽工作法 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经开区**镇五一村立足本地资源,从小处着手,从细处使力,创新实施“农草帽、大白帽、小红帽、民兵帽、安全帽”的五帽工作法,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焕发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动能。

  麦穗黄,农草帽,下基层,聚民心。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基层工作更是如“地基”,决

 定着我党事业“建筑质量”,而群众的支持就是“基石”,是成功的“关键”。年轻干部有知识、有头脑,但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的繁杂工作和层出不穷的复杂问题,“读万卷书”尚不够,还需“行万里路”,练就一双“铁脚板”。长期坐办公室只会愈发“腿软”,害怕严寒酷暑只会徒增“惰性”。因此只有戴上农草帽,勤走乡间地头,不畏艰难困苦,才能了解群众所需,寻得发展良方,不断于实践中出真知,提升工作质效。

  天使白,大白帽,抗疫情,守民心。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 400 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一线,在 65 万个城乡社区从事着疫情监测、出入管理、宣传教育、环境整治、居家监测、注射疫苗、困难帮扶等工作。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又进入了新阶段,社区仍然是主阵地,很多地区核酸检测开始常态化,造成医疗资源短缺,因此“大白”不再是医务人员的专属品,基层干部也需要挺身而出,穿上“大白”,开展核酸检测信息登记等工作,架好防疫“连心桥”,最终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志愿红,小红帽,润文明,暖民心。

  文明靠带动,带动靠活动,活动靠群众。近年来,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培育乡风新文明,五一村不断发挥着志愿者的作用,打造“五爱吾家”志愿服务品牌,村干部结对市级机关单位,戴上小红帽,大力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为村民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橄榄绿,民兵帽,勤巡查,连民心。

  平安中国的建设,要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处理方式,将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切实覆盖到具体工作当中。进一步延伸触角、拓展领域,建立和健全“全覆盖”的防护网络。村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戴上民兵帽,勤巡查,加强风险隐患的摸排,将紧急信息上报机制、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等有机结合,筑牢制度的“刚性防线”,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和发展“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

 “枫桥经验”,让安全稳定风险和问题在萌芽状态即被消除,树牢安全防范的“底线”,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天空蓝,安全帽,走企业,安民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主引擎”。而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家庭幸福的基础,也是产业兴旺的“主引擎”。因此全面风险排查,精心织密风险防范“安全网”尤为重要。村委对当地的企业要起到监管作用,村干部要提升专业能力,戴好安全帽,充当安全管家,多走企业,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拉网式排查,特别对危化品企业、燃气管道等,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全面排查到位,打赢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攻坚战。

篇五: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1+ 3”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善治

 今年以来,**市**区紧盯“治理有效”总要求,创新实施“1+3”工作法,持续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着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善治,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夯实基层基础。

  “一网+三联”健全治理体系。把“网格化”作为健全治理体系、深化管理服务的有效方式,推行区级领导联系包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两委”成员常态化联系入户“三联”机制,加强上下联动,统筹协同推进。全区 19 个乡镇 306 个行政村全覆盖建立行政村党组织体系,3405 个网格、8756 个党员中心户纳入镇、村、社三级网格,实现工作力量下沉到网格,服务管理扎根在网格,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重点工作落实在网格。坚持以上率下,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深入联系乡镇开展调研 430 余次,加强督促指导,协调解决乡村治理中的重大问题。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通知、微信群推送等方式,将上级部署、惠农政策、种养殖技术等传达到各家各户。村“两委”成员落实常态化入户机制,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消除治安隐患。

  “一规+三治”提升治理能力。把“村规民约”作为实现民主管理、维护农村稳定的核心举措,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规范治理手段,提升治理水平。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把涉及村庄事务、集体资源、公民道德、村风村貌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实现村规民约 306 个行政村全覆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全面落实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开展区级巡察 1 轮,自治基础不断夯实。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开展普法宣讲 128 场次,“普法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训 662 人次,落实“五级九天”矛盾纠纷排

 查化解机制,法治保障进一步强化。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创建行动”,推动“文化下乡”活动 120 余次,创建鲁家沟镇将台村、巉口镇山海新村等 5 个市级和 18 个区级文明实践乡村示范点,评选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 2600 余户,德治教化持续增强。

 “一榜+三会”深化治理成效。把“红黑榜”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道德新风的“风向标”,推进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三会”自治,动员人人参与,实现共治共享。常态化开展“美丽庭院”“幸福家庭”“文明家园”创建评比,将孝亲敬老、庭院整洁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例在“红榜”上张榜宣传,将不讲卫生、破坏环境等不良行为在“黑榜”上曝光批评,开展“奖优罚劣”。依托村民议事会议鼓励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协商活动,拓宽村民议事范围。依托道德评议会宣传各类道德模范,开展农村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弘扬道德新风。依托红白理事会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教化农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三全模式”抓实抓细社区治理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部署,树牢“为民先锋”党建品牌,**市**县**镇坚持党建引领,立足网格管理、队伍建设、志愿服务三个关键,探索建立“三全”网格党建工作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实现乡村振兴、为民服务同步推进。

 党建全面统领,夯实组织基础。为进一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镇积极搭建“乡镇—社区—楼栋—家庭户”四级治理组织架构,组建“党支部+党小组+网格员+党员中心户”的队伍联盟,进

 一步强化党组织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引领力。通过以 200 户左右为标准划分网格,推举思想好、品德好、公道有威信的党员担任网格员,形成以党支部为核心,党员-网格员为线条、居民积极参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夯实组织基础。目前,全镇共划分网格 93 个、微网格 262 个,由社区定期组织网格员落实好每周一碰头、每月一研判工作制度,增强与社区、居民的上下沟通联系,畅通传达反馈双向渠道,将党组织建设、联系服务群众、代表协商议事等社区事务“一张网”统筹落实。

 力量全员下沉,凝聚先锋力量。在每个网格组建“1+1+3”工作团队,以 1 名网格员、1 名微网格员、3 名信息员(协管员)为基础班底,下沉网格开展组团服务。目前,全镇共落实兼职网格员 93 名、微网格员262 名,设置微网格信息员 873 名,通过“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为民服务实践活动。由党组织为党员精心制作“党员名片”,划分“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示范岗”,以每月 10 日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佩戴党徽进社区、进村屯、进楼栋,通过“亮身份、作承诺、出行动”,践行党员标准,树立党员形象,接受群众监督,用行动践行“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同时,积极开展“五星党员”创评活动,通过评选服务标兵、安全卫士、公益达人等模范人物,激活红色细胞,凝聚先锋力量。

 服务全面覆盖,加强党群融合。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成立以党员、离退休干部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结合“主题党日+”活动,面向各类群体积极开展环保妈妈、关爱空巢老人、结对留守儿童、爱心法律援助、健康义诊等爱心服务活动,面对面、心贴心,织牢党群一张“网”。比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老乡家园社区,针对安置小区居民需求多、出现问题多、公共资源散乱以及配套设施不足等情况,社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人大代表示范联络站优势,建立了“民意收集—协商议事—分类解

 决—结果公开”的全过程工作模式,实现组织、代表、群众协商议事的良好局面。自社区成立开始,社区从“零”开始逐步建成了幼儿园、社区医院、公交站点等惠民工程 8 项,群众满意度 100%。

篇六: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搭建基层善治微架构提升治理效能

 基层治理和服务能力越强,社会治理基础就越牢固。近年来,**市**市严格落实***总书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按照“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小区、做活楼栋”的要求,持续优化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完善共建共治工作机制,基层社会治理成效不断凸显。

 一、 夯基固本,优化城市治理组织构架。着眼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成立 5 个街道(管理处)大工委和 21 个社区大党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基层治理难题。采取现代成熟小区单独建、老旧或“三无”小区联合建等方式,组建小区党支部 340 个,成立楼栋党小组 1776 个,选任楼栋党小组长或楼栋长 1290 余名,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构架。建强“1+2+N”书记和骨干队伍,深化实施“党建专员比项目”活动,21名县级领导带头在包保社区认领民生项目。推动红色物业建设,成立全市物业行业党委,成立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 2 个,向 23 家物业公司派驻党建指导员,加强党对物业行业的领导。扎实开展物业小区“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对规范小区以小区为单位布局,对老旧小区,按照“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圈目标,通过 1+X 的模式,建成邻里中心 42 个。

 二、 协同联动,建立共治共建工作机制。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和共驻共建机制,街道遇到需要部门配合支持解决的难题时,由街道吹哨,形成任务交办清单,合力**基层治理难题。用好“双报到、双报告”平台和 331 个小区党组织,督促 8000 余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居住地小区,通过“群众下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法,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认人、认亲、认事”服务活动和“民呼我应,民需我行,民困我帮”主题活动。积极推动小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交叉任职,健全社区居委会、小区业委会(自管委)、小

 区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等各方主体参加的“三方联动”民主协商机制,充分发挥 21 个环物会作用,灵活运用“三议三办三公开工作法”,定期研究解决小区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基层困难 214 件,化解基层矛盾 63 件,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居民群众满意度。

 三、 赋权增能,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突出提升街道统筹协调、综合管理能力,制定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 8 个配套文件,明确街道职能定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开展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人员转隶工作。成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网格管理综合服务中心、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完成人员转隶手续、机构挂牌等工作。制定全市街道通用职权清单、通用执法事项目录、街道赋权事项承接运行确认制度等文件,依法依规向街道放权赋权,相关市直单位和各办事处就 174 个事项有序开展赋权承接工作。

篇七: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五抓五强五破”打开基层治理新局面

 近年来,**县坚持以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民族性这个最大的特性,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聚焦创建“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创新示范县”目标,将更强的力量、更多的资源、更优的服务下沉到基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推动基层治理新路径,打造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示范区。

  抓组织、强堡垒,**基层组织不牢问题。建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委常委同志任副组长的城乡基层治理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全力抓好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全县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创建达 100%, “五星级”党支部创建达 95.6%,成功创建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推行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倾向预警防范机制,创新“常态化”倾向预警、“长效化”防范提升、“规范化”示范引领的“三化”工作模式,实现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倾向早知情、早研判、早处置、早整顿。进一步规范村(组)规民约,以社区“两委”为治理主体,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组(寨)管委”、乡贤会等基层自治组织 983个,让水书先生、村老寨老、乡土人才等民族特色群体成为基层治理“主力军”,实现村民共建共治共享。

  抓队伍、强战力,**工作效能不高问题。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精准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和城市社区党建服务工作队,对全县村(社区)进行全覆盖精准管理和帮扶,建立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每季度在包保联系网格面向群众述职机制,压实在村干部职责。按照“严格程序、严明纪律、选优配强、积极稳妥、内紧外松、有序推进”的原

 则,选优配强县乡村领导班子,组织意图得到 100%实现,105 个村(社区)“两委”换届在全州率先一次性完成,实现民族地区换届工作绝对平稳。制定村(社区)村干“两级七岗”责任清单,理清村级责任链条,压实村级组织主体责任,特别是 2021 年面对“6·20”自然灾害,**县三合街道拉揽村干部各负其责、加强巡查、提前预警,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迅速组织群众撤离,成功避让一起滑坡地质灾害事故,被列为全国山洪地质灾害转移避险成功典型案例。

  抓改革、强发展,**带动致富不强问题。按照“拓宽思维、效益优先、承包经营、量化管理、达标取酬”思路,促进村级合作社经营范围从以前相对单一的种养殖业,拓展形成机耕服务、农产品贸易、汽车租赁、乡村旅游等多产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带动村级合作社经营性收入 4547 万元,净收益达 1062.53 万元,**县 2019 年成功列入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制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指导意见,创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式,建立年度经营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推进村级合作社实体化运营,2021 年 6 月九阡镇石板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试点分红 430.08 万元,并在中秋节期间,县级总社按照产品组合化、差异化策略,整合各村分社资源精心推出“**有礼”生态农特产品“大礼包”,售出 7314 份,销售额达 147 万元。

  抓特色、强带动,**示范样板不多问题。制定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按照“一个理念、两个原则、三项治理、四个提质”发展思路,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治理,倡导移风易俗,合力攻坚补齐短板,加快民族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探索形成的乡村环境整治“六看法”获全省优秀改革案例,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助力乡村振兴做法获全省交流学习。持续抓好移民后扶“五个体系”建设,选优配强社区干部 119 人、驻村工作队 112 人,实现社区网格精细化管理;建

 立完善为搬迁群众送岗位、送培训、送资讯服务机制,实现搬迁劳动力就业 2.79 万人,有劳动力搬迁户就业率达 100%,中和镇雪花湖移民社区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抓保障、强激励,**干部干劲不足问题。印发《**水族自治县村干部薪酬体系实施方案(试行)》,将村干部平均报酬由 3200~3500 元/月提高到 3600~4300 元/月,对符合条件的 21 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推荐享受四级主任科员经济待遇政策,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公积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体检等保障,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干部缴纳公积金制度,对工作突出、表现优秀的村干部吸纳到乡镇党委政府班子中来,全面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鼓励村干部到村级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兼职兼薪,2021 年全县发放合作社兼职兼薪 30 余万元,增强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2021 年,通过层层比选,成功吸纳 1 名村干部进入乡镇党委政府班子。

 “三度”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近年来,**市**区聚焦小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通过党委抓支部、支部聚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方式,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能力与水平,推动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建体系,固根基,提升治理“精度”

  织密组织覆盖网。根据人口分布、小区规模等情况,将 38 个城市社区划分为 166 个小区党支部和 213 个楼栋党小组,配套健全完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推动小区治理从“群龙无首”走向“核心引领”,日常管理从“简单粗放”变成“精耕细作”。选优配强带头人。优选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退居

 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通过党员推荐、社区党委评选,将威望高、热心关爱邻里的党员家庭确定为党员中心户,持续壮大治理力量。推动管理规范化。制定小区党支部工作职责清单、服务清单,从“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工作保障、积分管理、激励考核”等方面量化、细化日常管理,推动小区党支部运行正常化、规范化。

  搭平台,优服务,提升治理“温度”

  建立“三张”民情清单。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小区开展“敲门行动”,梳理掌握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形成居民信息、社区资源、问题意见“三张清单”。创新“四单”服务模式。依托物业问题闭环处理线上平台,通过居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全闭环解决小区居民普遍关注的“闹心事”“烦心事”。打造特色服务品牌。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动,紧扣小区实际,指导小区党支部谋划打造有影响力、认可度高服务品牌,引领带动更多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小区治理,凝聚起共同参与小区治理的强大合力。

  强保障,促作为,提升治理“效度”

  夯实阵地建设。充分整合小区内现有用房、物业闲置用房等各类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小区党群驿站,为小区居民提供日常事务代办、民主议事、邻里纠纷协调等服务,让党群驿站更具人气。加强积分管理。制作小区志愿服务“爱心存折”,详细记录服务时间、服务事项、积分数量及证明人,鼓励小区党员群众凭“爱心存折”到小区党群驿站兑换生活日用品,激发小区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服务的积极性。严格考核评价。实行“月排名、季观摩、年考评”的考核机制,将小区党建工作纳入社区年底党建考核,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工资绩效等挂钩,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激发小区党支部内生动力。

篇八: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大难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定星盘”,乡村治理提质增效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路径。面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推行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打开乡村治理共治共建新格局,**乡村治理“大难题”。

  “自治”为基,拧紧群众“一股绳”,激活村民参与“源动力”。基层党组织要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两会两票”等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广大群众知情权,提高村民自治参与度,做到“三务公开”透明化。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等示范引领作用,将村民关注度高的邻里纠纷、社会治安、公共道德等方面重点难题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创新协商机制,推行“小马扎”“议事亭”“协商小院”等特色活动,建立不限时间、不限形式、不限场地的群众协商议事会,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行动中,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

  “法治”为纲,拉好安 全“警戒线”,增添乡村治理“正能量”。借助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开展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学习活动,通过案例重现、视频直播、警示教育等方式,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乡群众传播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知晓法律法规、守好法律红线,学会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集结乡镇领导、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普法宣传队,开展“普法到田间地头”“普法到街头巷尾”等宣传活动。依托“互联网+”平台,开设“政策解读”“法律援助”等功能栏目,提供惠民政策答疑、调解邻里纠纷等服务,深层涵养法治乡村建设“清风正气”。

 “德 治”为先,树立道德“指向标”,打造淳风化俗“舒适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在节日节点开展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崇德向善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使德治自律深入人心。坚持以文养德,在基层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文明庭院”民主评议道德“红黑榜”,将孝亲敬亲、庭院整洁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事例在“红榜”上张榜宣传,将不讲卫生、不赡养老人等不良行为在“黑榜”上曝光批评,用家风带动民风,引导村民积极向上、争当先进,努力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打通乡村德治体系和德治能力的“快车道”。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自治是基层运行的依托,法治是基层治理的保障,德治是预防调节的支撑,“三治”有机融合,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奠基石”。

 “党建+网格”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

 近年来,**市**县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努力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按照“化整为零、以小博大”的思路,大力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工程,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做好顶层设计 以“党建+ + 网格”盘活基层治理“一盘棋” 构建全覆盖的网格体系。按照“就近、就便、就熟”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社区)所辖范围、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党组织设置和分布等情况,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统筹兼顾其他乡镇(场、区),将全县 286个村(社区)划分为 2155 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下沉干部、乡镇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员、村(社区)“两委”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等

 担任专(兼)职网格员,每位网格员包联 20 户居民,做到户户有人联络。明确网格员为政策法规宣传员、民情信息收集员、和谐稳定促进员、推动发展引领员的“四员”定位,压实包联责任。

 构建立体化的组织框架。按照“全区域统筹、多方面联动、各领域融合”的思路,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组织框架。县级成立基层网格化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县基层网格化信息服务中心-乡镇(场、区)党委-村(社区)党组织-楼栋长-党员中心户”五级体系,形成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通过网格把分散的“社会人”“单位人”再组织化,引导全县 1.2 万名党员干部、两新组织志愿者等参与进来,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左右互动、无缝对接”,推动“少数人管多数人”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变。

 构建大统筹的运行平台。充分发挥“社会 e 治理”“智慧党建”“双报告、双报到”平台信息反馈、问题领办、跟踪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生态体系,作为开展网格工作的“中枢大脑”。同时,每个网格均建立一个微信群,全县共建立微信群 2200 余个,作为日常主要交流平台的“神经系统” 。线下入户走访每季度不少于 1 次,以便及时掌握联系户家庭成员情况、思想动态、诉求愿望、实际困难。对网格内的动态和问题,做到“能帮即帮、可劝即劝、需报即报”,做到问题快发现、快掌握、快反应、快处置。

 抓好底层落实 以“党建+ + 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牵好党建引领“牛鼻子”。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县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网格的“触角”和“探头”作用,把社会治理工作压实到第一线、最底层,实现“人在网中行、力在网中聚、难在网中解、情在网中结”。结合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户户走到、情暖万家”活动,**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联

 系社区(村)辖区内的企业、群众、服务对象和重点项目、产业发展一线,掌握工作推进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短板,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收集问题 3407 个,目前已解决问题 2378 个。

 织密疫情防控“一张网”。在持续巩固常态化疫情防控成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网格了解情况最快、掌握信息最早、发现问题最及时的优势,推动全县专(兼)职网格员上门入户做宣传、抓排查、摸情况,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疫情期间,**县组织全县 1.2 万名党员干部,扎实开展“敲门行动”,深入包联村(社区)网格楼栋、村组屋场、群众家中,做好走访排查、健康监测、防疫宣传、关爱服务等工作,今年以来共计摸排外地来郧返郧人员 179632 人,发放宣传单页 20 万余份,组织完成七轮全员核酸检测 175 万余人次,为夺取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夯实安全稳定“压舱石”。聚焦矛盾化解、问题**、情绪疏解、隐患排解,把“话筒”交给群众,发挥网格在听取群众意见、搜集群众诉求、化解群众困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网格员在发现矛盾纠纷后,能够在网格内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报送至所在党支部、乡镇(场、区)综治办逐级解决;需要县级层面统筹的,由县综治中心研究解决,力求“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着力打造“零非访、零事故、零发案”“三零”村(社区)。

 强化组织领导 以“党建+ + 网格”促进全县拧成“一股绳” 强化协调联动。把“党建+网格”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依托综治工作“周碰头、月调度、季总结”的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及时研究基层治理工作重点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清单式交办,督促包联干部会同乡镇(场、区)党委和村(社区)党组织及时认领化解。充分发挥乡镇(场、区)“大党委”统筹协调作用,按照“平急结合,全域统

 筹”的原则,将辖区内下沉单位、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进行整合,根据实际需要统一调配。

 强化正向激励。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把调动积极性作为“党建+网格”建设的生命线,在人员保障、经费支持、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方面出台务实措施。2022 年,为夯实基层基础,聚焦中心城区网格化建设,全县公开招聘 74 名专职网格员充实到中心城区 10 个村(社区),按《**市网格员培训方案》规定,对录用人员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对通过国家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的,按照每月 100 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对工作满一年表现优秀的网格员优先推荐参加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

 形成工作合力。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下沉城关镇社区(城中村)网格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进党员干部下沉村(社区)开展“双报到、双报告”活动精细化、精准化、常态化、长效化。结合“户户走到、情暖万家”活动,推动县乡村三级领导干部带头入户(企)走访,切实发现一批实际困难,办理一批实事好事,在全县积极营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企业和市场主体服务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建设“经济倍增示范区、绿色发展新高地”的强大合力。

篇九: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三联三融”绘就小区治理“多彩画卷”

 今年以来,**市**区定中门街道大井台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小切口、精组织、优服务”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精微化解、特色服务”三项举措,撬动挖掘激发居民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合力**社区治理难题,不断增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建引领+ + 上下联心”,融心聚核强堡垒。大井台社区财富小区于 2005 年 5 月建成,1、2、3 层为营业场所,有 475 户业主;4 层以上为住宅,有居民 102 户,“双报到”党员 2 名。为有效推进小区治理,社区党委不等不靠,2021 年 1 月 20 日在财富小区成立了“双报到”党支部,通过社区兜底管理,引进正规物业公司对小区进行管理,引导居民对小区业委会进行改选,明确责任心强、有一定履职能力的党员、居民任小区楼栋长、单元长,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构架,并建立社区流动党员学习群,将小区流动党员、“双报到”党员加入群中,适时在群中发布活动信息、收集反馈问题,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上下联心、全员参与”的小区治理工作新格局。

 坚持“精微化解+ + 左右联帮”,融情和睦赢认可。针对财富小区电梯因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在社区党委的牵头组织下,及时召集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住宅楼业主代表召开电梯维修协调推进会,经过多方商议,由社区牵头,聘请了电梯维修专业公司及时对小区带病工作的 4 部电梯进行紧急维护,社区出资更换了损坏的器材,恢复了电梯正常功能。同时,根据各小区党员不同类别细化不同措施,实施分类管理,社区“两委”和网格党支部党员与年老体弱的党员结对,实施“一对一”帮扶,共同提升新政策、新知识的领悟力。在此基础上,为更好服务居民群众,撬动激发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党委及时挖掘小区热心居民作为小区安全巡查员,帮助左邻右舍解决居民“微事情”,对居民楼外墙瓷砖脱落、玻璃破损等安全问题进行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上报解决安全隐患,赢得了小区居民和商户的广泛认可,有效浓厚了小区邻里之间的和睦氛围。

 坚持“特色服务+ + 活动联办”,融力参与促和谐。社区党委勇于探索、先试先行,在财富小区创新打造 100 余平米的多功能“邻里中心”,将网格服务站变身“社情民意”议事厅,由社区、物业、居民、志愿者等多方共同参与,收集社情民意,调处邻里纠纷,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同时,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阵地,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未成年人日间照料、精神文明宣传、文化体育娱乐等特色服务活动。在此基础上,社区创新服务载体和形式,充分发动小区热心公益的业主,先后在小区成立医疗、理发、法律咨询等 5 支志愿服务队伍,引导他们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治理之中,让更多的小区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真正让小区治理成果惠及每一位居民群众。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省**市聚焦基层治理的堵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组建队伍、搭建微信群、实行渐进式调解等措施,促进基层治理触手向末端延伸,实现了群众诉求量和满意度“一降一升”。

 组建“三支队伍”,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依托网格党支部堡垒,指导组建了三支网格队伍:网格自治队伍,包括网格员、协管员、联络员、“网格大妈”、“小巷管家”、在职党员等网格自身力量;居民生活服务队伍,包括:物业服务、水电气暖、通信网络、家电维修、废旧回收等日常生活服务类从业人员;专业部门队伍,包括“三官三师”(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师、社工师)、住建、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职能部门下沉社区网格或驻街道工作人员。疫情防控等紧急状态下,三支队伍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累计传达疫情防控指令、宣传科学防疫知识等 10 万余频次,帮助群众购买生活物资、家庭亟需药物等 24 万余份,配合“点对点”接回并落实“居家观察”措施 12000 余人。

 搭建“三类微信群”,实现政策便民信息快速流转。依托“村居—基础网格—单元格—细胞格”四级网格构架体系,以村居为单位,网格为阵地,每个社区都组建了“社区在职党员群、网格居民群、楼宇(楼栋)群”三类微信群。截至目前,全市 1419 个基础网格,共组建社区在职党员群 93 个,入群在职党员 8197 人,组建居民微信群 1837 个,楼宇(栋)群 2104 个,入群人数 359000 余人。三大微信群已成为及时转发传达各类政策信息、及时感知居民群众“急难愁盼”、及时动员党员冲锋攻坚的重要载体。2021 年 9 月份以来,市热电燃气集团充分利用社区网格群的高效,将供热管理员按照管理区域分配到全市 20 个社区、165 个网格群,在群内发布各类供热消息 2000 余条,线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400 余个,同时设立 6 部 24 小时服务热线及 15 部供热站维修电话,畅通问题反映渠道,为客户提供高效温馨的供热服务,本供暖季诉求量同比下降了 32.5%。

 构建“三级调解”机制,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将基层社区事务、居民问题划分为“楼宇事、网格事、社区事”三个层级,本着“群事群议、哪里的问题就在哪里解决”的原则,依托网格多方力量、多支队伍的共同参与,探索“楼宇事相互理解、网格事协调化解、社区事多元调解”的“三解”调解思路和工作方法,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近几年来,居民诉求变得越来越多元,其中 65%以上的诉求集中于物业方面,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崖头街道华侨社区率先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聘请辖区 4 家物业公司负责人担任社区兼职副站长,社区书记担任物业的党建指导员,促进了社区居民与物业的彼此了解与互信,让之前的“见面无好事”,变成现在的“遇事多协商,难事共解决”。

篇十: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治理经验交流材料

 “一村一法律明白人”助力基层治理

 为培养一支群众身边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队伍,**县从“建队伍、提能力、促发挥、强保障”四方面,全力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切实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法治人才保障。

 “全网遴选+融合优化”建队伍。将“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与乡镇党委重点工作、乡村振兴战略、宪法主题宣传等重点热点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农村“法治明白人”选拔培养方案,明确选拔条件、培养和使用管理等具体要求。依托新农村大喇叭、村级微信群及线下载体,广泛宣传“法律明白人”的选拔标准、工作职责等内容,鼓励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报名。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优的原则,通过个人自荐、村(居)委会推荐、岗前培训等方式,从法律顾问、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等群体中,选拔出 71 名政治觉悟高、专业素质强、道德品行好的农村“法律明白人”,编织乡村共建共治人才网。

 “岗前培训+结对指导”提能力。由组织部门牵头,邀请人社局、司法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围绕民法典、惠民政策、人民调解等内容,通过线下集中授课、线上云交流的方式,对“法治明白人”开展“普法大讲堂”、政策解读会、情景课堂等 94 场次。积极推行结对模式,组织司法所人员、驻村顾问律师、辖区民警等担任辅导员,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旁听庭审、交流体会的方式,有效提高“法治明白人”专业素养。利用工作队日常走访等时机,免费为“法律明白人”增收劳动法、反家庭暴力法、婚姻法等 12 个

 类法律法规宣传书 240 余本,确保日常学习不断线。

 “搭建平台+法治服务”促发挥。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立“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制定工作流程图,公示“法律明白人”姓名、照片、擅长领域、联系方式,印发“法律明白人”联系卡,入户发放给群众,提升知晓率。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宪法、民法典、防电信诈骗等法治宣传活动 140 余场次,普及群众 1.2 万余人次,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建立“工作队员+律师顾问+法律明白人”普法联盟志愿服务队,通过电话寻访、面对面解答的方式,解决群众土地纠纷、老人赡养等问题 39 个,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明确责任+动态管理”强保障。制定“法律明白人”工作职责清单,明确年度法律服务时长不少于 150 天,每月围绕律法规宣传、社情民意传递、矛盾纠纷化解等内容走访入户 1 次,每季度围绕政策理论、经验做法开展座谈交流 1 次,每年开展年终总结会 1次,切实压实农村“法治明白人”职责。实行动态管理,由包村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每年对农村“法治明白人”专业水平、作用发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对工作认真、成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评选;对 3 名服务质量不过关、服务成效不到位的农村“法治明白人”惊醒清退,切实推动农村“法治明白人”发挥基层治理能动作用。

 当好“三员”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在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市**区各街道(社区)针对辖区外卖、快递行业职业特点,

 探索将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当好暖“新”领航员、服务员和指导员,为构建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新”活力。

 党建搭台当好暖“新”领航员。在全区发放《致**区“快递小哥”流动党员的一封信》,集合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工会之家等组建“先锋骑手服务站”,号召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向所在地党组织报到,引导加入工会等群团组织,常态化收集新就业群体人员的意见诉求,帮助新就业群体排忧解难。同时,通过“数据比对、走访摸排、梳理信息、核实身份”,深入排查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从业人员、党员人数等情况,建立企业网点、从业人员、党员情况台账,在党员较为集中的王寨街道安居社区成立快递外卖群体流动党支部,及时选派专职党建指导员,围绕服务、学习、交流、生活健全完善各项服务机制,加强党建宣传教育,提供贴心服务,团结凝聚“新”力量,引导他们融入基层治理格局,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温馨关爱当好暖“新”服务员。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驿站”设置“红色加油站”“红心加油站”,为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就近提供等单小憩、饮水吃饭、手机充电、应急药品、图书借阅、微心愿等服务,用“小温馨+暖举措”打造暖“新”驿站,做好关心关爱帮扶,做优做实暖“新”服务。同时,将政务服务中的办理高频事项直接进驻社区“红色驿站”,节约他们“跑路要便利”的时间。联合工会、妇联、消防安全、劳动等部门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关心关爱活动和心理健康、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常态化免费服务。以王寨街道为试点,将辖区 36 个“红色驿站”串联制作成“红色加油站”服务分布图,一图总览助力“小哥”接单,让穿梭大街小巷的外卖员随时都有“落脚点”,就近坐享“优

 服务”。

 崇德向善当好暖“新”指导员。利用外卖、快递员每日穿行于大街小巷与千家万户打交道,熟悉居民、了解社区的职业优势,强化正面引导,开展社区与快递物流站结对共建等活动,在安居社区举办党建共建协议签订仪式,与雷锋哥外卖站点开展牵手行动,发动外卖小哥参与社会治理,担当社区“移动”网格员,在基层社会治理、创文工作、疫情防控中积极开展“顺手公益”随手拍。在遵守交通规则、参与基层治理、树立文明新风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增强外卖员的责任感和群众的信任感。中原街道打造“美团尖刀队”,助力社区“幸福来敲门”活动为老年人免费送餐,王寨街道举办庆“七一”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外卖党员戴着党徽送外卖,让“外卖小哥”变身“先锋骑兵”,提升职业荣誉感,用“小举动”推动“大党建”,引领新就业群体成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线轻骑兵”,为规范新就业群体行业标准,提升业务水平注入红色基因。

推荐访问: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经验交流 基层 治理


[基层治理经验交流发言材料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