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泥坡工程弃渣场稳定性评估报告(yqb)

时间:2021-11-02 10:55:35  来源:网友投稿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i

  目

 录

 1 概述 .............................................................................................................................................. - 1 -

 2 评估依据和技术路线 .................................................................................................................. - 2 -

 2.1

 评估依据 ............................................................................................................................. -

 2

 -

 2.2

 评估技术路线 ..................................................................................................................... -

 3

 -

 3 项目概况 ...................................................................................................................................... - 5 -

 3.1

 项目基本情况 ..................................................................................................................... -

 5

 -

 3.2

 地理位置 ............................................................................................................................. -

 5

 -

 3.3

 项目组成 ............................................................................................................................. -

 5

 -

 4 项目区概况 .................................................................................................................................. - 7 -

 4.1

 气候气象 ............................................................................................................................. -

 7

 -

 4.2

 水文 ..................................................................................................................................... -

 7

 -

 4.3

 地理地貌 ............................................................................................................................. -

 7

 -

 4.4

 地层岩性 ............................................................................................................................. -

 8

 -

 4.5

 地质构造及地震 ................................................................................................................. -

 8

 -

 4.6

 水文地质 ........................................................................................................................... -

 11

 -

 5 弃渣场基本情况 ........................................................................................................................ - 13 -

 5.1

 弃渣场设计及实施情况 ................................................................................................... -

 13

 -

 5.2

 弃渣场及周边情况 ........................................................................................................... -

 23

 -

 5.3

 弃渣场地质情况 ............................................................................................................... -

 25

 -

 6 弃渣场稳定性评估 .................................................................................................................... - 29 -

 6.1

 弃渣场等级和防护标准 ................................................................................................... -

 29

 -

 6.2

 稳定性分析 ....................................................................................................................... -

 29

 -

 6.3

 拦挡工程稳定性分析 ....................................................................................................... -

 40

 -

 6.4

 永久截排水工程分析 .............................................................................................. -

 42

 --

 43

 -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i

  6.5

 弃渣场周边敏感对象分析 ............................................................................................... -

 46

 -

 7 结论与建议 ................................................................................................................................ - 47 -

 7.1

 结论 ................................................................................................................................... -

 47

 -

 7.2

 建议 ................................................................................................................................... -

 47

 -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 -

 1 概述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位于织金县贵州省织金县普翁乡白泥坡村,为新建水库工程,规模为中型,等别为Ⅲ等。项目组成主要有枢纽工程、生产生活设施、料场、弃渣场、交通设施、输水线路、专项设施迁改建工程以及移民安置工程等。根据本批复的主体初步设计成果,本工程总投资为 58909 万元,土建投资为 29109 万元。

 2013 年 9 月,贵州省水利厅以“黔水保[2013]51 号”文对《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进行了批复。根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共设 5 个弃渣场,其中枢纽区共设置2 个弃渣场。2018 年 8 月,建设单位委托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本项目枢纽区弃渣场进行稳定性评估。

 经多次现场踏勘,并收集主体设计、施工单位等提供的报告、图纸、表格等,经对枢纽区2 个弃渣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于 2020 年 9 月编制完成本报告。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 -

 2 评估依据和技术路线 2.1 评估依据 2.1.1 法律法规及规章 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 年 6 月 29 日,**令第四十九号公布;2010年 12 月 25 日修订,**令第三十九号公布,自 201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 年 1 月 21 日公布,**令第六十一号公布;2016 年 7月 2 日第二次修订,**令第四十八号公布,2016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 年 1 月 1 日,**令第八十八号公布;2016 年 7月 2 日第二次修订,**令第四十八号公布,2016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

 2 、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 年 8 月 1 日发布,国务院令第 120 号;2011 年 1 月 8 日修订,国务院令 588 号,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 年 6 月 10 日发布,国务院令第 253 号;2018年 3 月 19 日第二次修订,国务院令第 698 号,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4)《贵州省水土保持条例》(2012 年 11 月 29 日,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19 号,自 2013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 3 、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2002 年 10 月 14 日,水利部令第 16号,2002 年 12 月 1 日起实施;2015 年 12 月 16 日,水利部令第 47 号修正,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

 《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 (水利部,水保[2017]365 号,2017 年 11 月 13 日); (3)《关于印发<水利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工作要点>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便字[2016]第 20 号),2016 年 3 月 2 日》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3 -

 2.1.2 主要技术规范与标准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18);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50434-2018); (3)《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5)《防洪标准》(GB50201-2014); (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7)《建筑边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18306-2015); (8)《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 (9)《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 (11)《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12)《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SL73.6-2015)。

 2.1.3 主要技术文件 (1)《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2013 年 9 月); (2)《织金白泥坡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4 年 6 月); (3)主体工程相关施工图。

 2.2 评估技术路线 2.2.1 评估依据 1、《织金县白泥坡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2013 年 9 月); 2、《织金白泥坡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5 年 5 月); 3、主体工程相关施工图。

 2.2.2 评估范围 本此次评估范围为枢纽区 2 个弃渣场。为对各弃渣场作出全面的稳定性评估,需从如下 3个方面对各弃渣场做出综合评价:

 (1)弃渣场整体稳定性及堆渣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2)弃渣场拦挡工程、防洪排导工程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 批注 [11]:

 批注 [12]: 跟前面的主要技术文件有重复 批注 [13]: 上面的时间写的是 2014年 6 月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4 -

 (3)弃渣场周边敏感对象(周边可能危害对象)的评价; 2.2.3 评估方法 通过卫星地图、现场航拍等方式进行的现场勘查,了解各弃渣场及其周边情况、可能存在的对弃渣场稳定不利的因素等。以施工单位提供出的实测图为主,结合主体工程设计提供的施工图,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提供弃渣场渣体及场址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选择弃渣场各方向不同部位的最不利滑动面进行分析。其中,左岸弃渣场已堆渣和修坡完毕,施工单位提供了实测图,稳定性评估以实测图为基础;右岸已堆渣完毕,部分边坡未修整完毕,以设计图为评估基础。

 通过 AutoBank7.7 建模,在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计算在最不利工况下弃渣场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局部稳定性等;复核与各级弃渣场相应的防护标准下各弃渣场其拦挡工程、截排水沟等各项措施是否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计算分析各弃渣场的稳定性和防护措施后的安全性后,通过现场实际实施情况和运行情况与对比,最后做出弃渣场安全评估结论,并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5 -

 3 项目概况 3.1 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 建设地点:贵州省织金县 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建设功能:灌溉、乡镇及农村人畜供水,兼顾发电。

 等级与规模:Ⅲ等中型 总投资/土建投资:58909 万元/29109 万元 3.2 地理位置 白泥坡水库工程坝址位于贵州省织金县普翁乡白泥坡村,地理位置为东经 105º56′,北纬26º24′,灌溉供水范围包括普翁乡、化起镇、大平乡、纳雍乡。坝址区距织金县城 29km,距安顺市 121km,距六盘水市 211km,距贵阳市 126km。

 3.3 项目组成 本项目由枢纽工程、生产生活设施、料场、弃渣场、交通设施、输水线路、专项设施迁改建工程以及移民安置工程等部分组成。

 1、枢纽工程 首部枢纽布置为:挡水大坝+左岸副坝+右岸副坝+溢洪道+导流兼引水放空隧洞+发电厂房+取水泵站组成。挡水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 69.50m,坝顶宽 6.0m(净宽);左岸副坝为常态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 8.2m,坝顶宽度 5.0m,坝轴线长 52.00m,坝体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为 1:0.6;右岸副坝最大坝高 12.2m,坝轴线长 278.49m,大坝上游面铅直,下游坝坡为 1:0.6;溢洪道布置在右坝端,为开敞式有闸控制溢洪道,溢流净宽 18.0m,堰型为WES 实用堰;导流兼引水放空隧洞布置在左岸,利用导流洞改建而成,采用龙抬头形式与导流洞衔接;发电厂房布置在距坝轴线下游约 150m 处,电站装机三台,总装机容量为 2010kw。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电厂房长 29.17m,宽 11.7m;泵站位于沙冲沟下游河段左岸山脊上,取水口距沙冲沟汇口约 350m,泵站主要建筑物由进水平洞、竖井、泵房、上水管道及高位水池等建筑物组成。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6 -

 2、生产生活设施 生产生活设施由机电及金结安装场、混凝土拌合系统、钢筋加工及辅助设施、木材加工厂、汽车及机械修配厂、砂石加工系统、坝区高位水池及变电站、料场高位水池及变电站、业主营地、临时营地、施工营地、灌区施工场地等组成。

 3、料场 石料场位于坝址下游右岸白泥坡村陈家寨,距坝址约 2.5km。料场开挖总量 95.9 万 m 3 ,利用量 70 万 m 3 ,剥离量约 25.9 万 m 3 ,料场开挖实际剥采比为 1:2.7。

 4、弃渣场 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报批稿,本项目 5 个弃渣场。其中,本枢纽区共设 2 个弃渣场,灌区设弃渣场 3 个。

 5、交通设施 本项目交通设施由永久道路、临时道路、灌区施工便道等组成。其种,临时道路 1794m,永久道路 5989m。

 6、输水线路 白泥坡水库输水管道系统由 4 条干管、19 条支管组成,管道总长 49.571km,干管总长42.643km,支管总长 6.928km。

 7、专项设施迁改建工程 本项目前迁改建工程共包括复建人行路 1.8km,10KV 输电线路 1.6km,移动、通信线路3km。

 8、移民安置工程 白泥坡水库建设征地涉及生产安置人口 191 人,计算到规划水平年为 380 人,初步规划在本村内进行调剂耕地安置。

 批注 [14]: 不涉及搬迁安置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7 -

 4 项目区概况 4.1 气候气象 织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据织金县气象站资料统计,织金县多年平均气温14.1℃,最热月(7 月)平均气温 22.5℃,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 4.3℃,极端最高气温 34.0℃(1988 年 6 月 5 日),极端最低气温-12.1℃(1977 年 2 月 9 日);多年平均降水量 1391.6mm,雨季一般为 5~10 月;年平均日照时数 1172h,年平均无霜期 327 天,≥10℃积温 4000℃;多年平均蒸发量 1205.9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82%,多年平均风速 2.3m/s,全年以 NE 为多。坝址区 10 年一遇 1h 最大降水量为 71.8mm,20 年一遇 1h 最大降水量为 83.7mm。灾害性天气主要有暴雨、低温、冰雹、干旱、秋绵雨和凝冻等。

 4.2 水文 项目区位于乌江流域一级支流六冲河下游右岸的支流杨柳河上,与织金河毗邻。项目区以降雨补给为主,主要通过地表向下游沟道排泄。杨柳河发源于织金县的岔河乡,河源高程为1956m,从南到北流经岔河乡、桂果镇、白泥坡村、普翁镇之后汇入火烧寨支流,再流经太平村、杨柳河村,于纳雍乡布苗村进入伏流后又于灰洞出露地表汇入六冲河,杨柳河全流域集水面积为 223.7km²,主河道河长 44.0km,加权平均比降为 16.25‰。拟选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94.1km 2 ,主河道长 24.07km,加权平均坡降为 12.96‰。多年平均流量为 2.77m 3 /s,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8751 万 m 3 。

 4.3 地形理地貌 项目区位于贵州西部,地处黔西高原和黔中山原的过渡带,地势南西高、北东低,层状地貌明显,具阶梯状特点。由于地壳的间歇性隆升,依次形成了多级剥夷面:山盆一期剥夷面,高程 1700m~1800m,残存于面积不大的向斜盆地及坡立谷或山间槽谷中,在碳酸盐地区,岩溶形态广泛发育,有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及暗河;碎屑岩地区,常剥蚀为波状缓坡或高度相同的垄状山脊。山盆二期剥夷面,高程 1250m~1500m,残存于分水岭地带河谷及河流中下游两岸开阔地带,常为向斜盆地或缓倾的斜坡等,碳酸盐地区地貌常为峰丛谷底或大面积的溶丘洼地,岩溶发育;碎屑岩地区常为高度不大的缓丘。工程区即位于山盆二期剥夷面上,区内河流从 1500m 开始下切,深嵌于高原面之下,切深 100~300m。

 水库区处于三岔河与六冲河地表分水岭靠六冲河一侧,由于后期的风化剥蚀,高原面已被批注 [15]: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8 -

 破坏,取而代之的是强烈侵蚀作用形成的剥蚀、溶蚀地貌,地势总体从南西侧的地表分水岭向北东的六冲河倾斜,地势从南西侧地表分水岭海拨高程 1600m~1800m,逐渐降至北东部的六冲河河床 870m 左右。区内主要为中山地形,地貌主要为剥蚀和溶蚀形成的高原山地剥蚀地貌和岩溶地貌,形态为侵蚀下切形成的高原河谷地貌、岩溶洼地、峰丛地貌等。

 山盆期剥夷面至现代河水位高程之间,河谷两岸发育三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Ⅰ级阶地相对高于河水面 7~8m,基本平坦,略向河谷倾斜,一般沿河谷带状分布或残存于河曲地段,沉积物常为砂砾及粘土,现多为耕地;Ⅱ级阶地高出河床枯水位约 30m,沉积物主要为亚粘土、砂砾石,零星分布;Ⅲ级阶地高出河床枯水位 50~70m,沉积物具二元结构,上部为淡红色含砾亚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分布零星。

 4.4 地层岩性 本区出露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至第四系地层,区内缺失奥陶、志留、泥盆、白垩及侏罗系。震旦系上统至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浅海相碳酸盐岩和滨海相碎屑岩建造,第四系分布零星。以二叠系分布最广。

 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石炭系与二叠系、二叠系与三叠系为整合接触外,其余地层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4.5 地质构造及地震 4.5.1 地质构造 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Ⅰ级构造单元)、黔北台隆(Ⅱ级构造单元)、遵义断拱(Ⅲ级构造单元)、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Ⅳ级构造单元),见大地构造分区图(据贵州省地质志)(图 3.2-1)。

 工程区位于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的西段,区域上呈近南北向的多字型排列,构造轴线一般呈北东向,自北而南有张维背斜、三塘向斜、后寨背斜、阿弓向斜、地贵背斜、珠藏向斜、桂果向斜、化起背斜、辛店向斜、大窑上背斜、普定向斜、三岔河背斜等。褶皱呈长条形紧密排列,延长多为 50km 左右,大多由古生界和中生界地层组成,以上古生界地层分布面积最广,少数背斜轴部出露元古界顶部地层,个别褶皱遭断层破坏较为剧烈,工程区处于北东向展布的褶皱构造桂果向斜轴部。

 批注 [16]: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9 -

 习水泸县思南石仟印江镇远凤岗务川毕节沿河铜仁锦屏花垣安顺六盘水威宁贵定榕江三都普安望谟贞丰贵阳重庆遵义乌江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湖南贵州省来凤ⅠⅠⅠ1211B1B2紫云Ⅰ 1 1AⅠ 31AⅡ北盘江Ⅰ 2 1AⅠ 3红水河Ⅰ 22ⅠⅡ40 0 40 80 120 (km)Ⅰ12Ⅰ 1AⅠ 31AⅠ1B2Ⅰ 1 1BⅠ 1Ⅰ 2Ⅰ 3Ⅰ 1AⅠ 1BⅠ 2 2Ⅰ 21A一级单元界线二级单元界线三级单元界线四级单元界线省界线遵义断拱六盘水断陷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凤岗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威宁北西向构造变形区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贵定南北向构造变形区望谟北西向构造变形区黔北台隆扬子准地台黔南台陷四川台坳华南褶皱带1白泥坡水库 图 3.2-1

 大地构造分区图 4.5.2 区域构造稳定性 1、地震地质背景 根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 图 A1)、1:50 万《贵州省地震震中分布图》及 1:600 万《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区划编图组,1978 年,采用地震资料日期为公元前 70 年至 1978 年),绘制白泥坡坝址周围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及地震震中分布图(图 3-.2-2)。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0 -

 105°25°震级M L其他104° 106° 107° 108° 109°105° 104° 106° 107° 108° 109°20'26°00'26°40'27°20'28°00'28°40'25°20'26°00'26°40'27°20'28°00'28°40' 图 3.2-2

 周边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及地震震中分布图 2、区域构造稳定性 第四纪以来,工程区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水平运动不明显,未发现活动断层形迹。

 据 1/400 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 图 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 图 B1),见图 3-.2-3(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工程区位于小于Ⅵ度区和Ⅵ度区分界线附近小于Ⅵ度区一侧,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为弱震区。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性好。

 批注 [17]: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1 -

 0.05<0.05<0.05<0.050.10.050.050.150.050.05<0.050.100.200.100.050.100.05 图 3.2-3 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4.5.3 不良地质现象 坝址河段物理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石风化、崩坡积及卸荷形成的堆积体,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4.6 水文地质 坝址河段可溶岩分布少,岩溶发育不多,仅在上游左岸坡发育有少量溶洞、溶沟溶槽等岩溶形态。

 坝址河段左岸发育马蹄塘冲沟、沙冲沟。马蹄塘 1 号冲沟在高程 1297m 处发育有 S5 泉水,流量虽不大,但不易干涸。右岸沙坝 3 号在高程 1307m 处发育有 S6 号泉水,流量也不大,但也不易干涸,沙坝 2 号冲沟虽无泉水发育,但是在上部低矮垭口的钻孔 ZK5 揭示不漏水。坝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2 -

 址河段河流为补给型。坝址河段地下水的赋存形式主要为覆盖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仅在河段上游少量分布。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3 -

 5 弃渣场基本情况 5.1 弃渣场设计及实施情况 (一)左岸弃渣场 1、设计情况 (1)堆渣设计 施工图阶段左岸弃渣场堆渣前设计堆渣量为 5.57 万 m 3 ,堆渣总高度为 20m。根据主体工程左岸弃渣场扩容施工图,堆渣量调整后,左岸弃渣场设计堆渣容量为 33.5 万 m 3 ,占地面积4.73hm 2 。堆渣总高度 53.5m(挡墙部分高度 4.5m,墙顶以上高度 49.0m)。分 4 级堆渣,1 级堆渣高度为 25.5m(挡墙部分高度 4.5m,墙顶以上高度 21.0m),边坡坡比 1:1.3;2 级堆渣高度为 8m,3~4 级堆渣高度为各 10m,堆渣坡比均为 1:1.75。1 级马道宽度为 15m,二级马道宽度为 2m,三级马道宽 75m。

 图 5.1-1 左岸弃渣场扩容平面设计图 批注 [18]: 5.57 万这个要不要删掉 批注 [19]: 复核下描述;另外各马道对应的高程是多少?75m 宽是不是可以叫做平台,而不是马道?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4 -

  图 5.1-2 左岸弃渣场扩容剖面设计图 (2)拦挡工程设计 主体工程在堆渣坡脚布置了重力式挡渣墙 31.0m。挡墙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外露面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挡渣墙基础开挖至基岩,墙身总高度 9.0m,其中基础埋深 2.0m,地面以上高度 7.0m。挡墙顶宽 1.2m,面坡坡比 1:0.4,背坡垂直。底部设墙址趾,高 2.0m,宽 1.2m。墙身设两排直径 100mm 的 PVC 排水管,倾角为 10°,排水管间距 2m,梅花型布置。墙后设砂石反滤层,反滤层厚度为 0.5m。

 图 5.1-3 左岸弃渣场挡渣墙断面设计图 (3)截排水工程设计 主体工程在弃渣场周边布设了截水沟 1448m,纵坡 1~3%。截水沟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底板和壁厚 0.3m,外露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截水沟净断面尺寸为:0.8m×1.0m(底宽×深),侧壁坡比 1:0.3;在跨路段设Ⅱ级混凝土排水涵管 30m,纵坡 2%,直径为 1.0m。

 批注 [110]: 最大高度还是总高度 批注 [111]: 10 度,还是 10%的坡度,图上是 10%的坡度 批注 [112]: 图片上是 M10 浆砌石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5 -

  图 5.1-4

 施工图截水沟设计断面图 2、实施情况 (1)堆渣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左岸弃渣场目前已堆渣完毕,实际堆渣容量为 37.73 万 m 3 ,堆渣总高度为 59.19m(挡墙部分高度 7.0m,墙顶以上高度 52.19m)。分 5 级堆渣。第一级在堆渣在 1275.00m处变坡,1275.00m 高程以下堆渣坡比为 1:4.7,1275.0m 高程以上堆渣坡比为 1:2.2;二级堆渣坡比 1:1.3;三级堆渣坡比 1:1.5,4 级堆渣坡比 1:2.5,5 级堆渣坡比 1:0.9~1:1.6。

 图 5.1-5 左岸弃渣场实测平面图 批注 [113]: 每级堆渣高程范围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6 -

  图 5.1-6 左岸弃渣场实测最大断面图 (2)拦挡工程实施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挡墙墙已施工完毕,实际长度与断面尺寸与设计相同。

 (3)截排水工程 左岸弃渣场截排水工程基本施工完毕。根据现场量测及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计量资料,左岸弃渣场 1~2 级平台截水沟为梯形断面,净断面净尺寸为 0.8m×1.0m(底宽×深),侧壁坡比为 1:0.3。左岸弃渣场 3~5 级平台为矩形断面,净断面尺寸为 1.1m×1.1m(底宽×深)。截水沟均采用水泥砖砌筑,外露面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厚度为 3cm。

 图 5.1-7 梯形截水沟断面设计图 批注 [114]: 只设置在平台,不是弃渣场周边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7 -

  图 5.1-8 矩形截水沟断面设计图 (二)右岸弃渣场 1、设计情况 (1)堆渣设计 右岸弃渣场占地面积 4.36hm 2 ,堆渣量 32.00 万 m 3 ,弃渣起堆高程 1330m,渣顶高程1353.40m,最大堆高 23.4m。3 级堆渣,第 1 级最大堆高 10m,第 2 级最大堆高 10m,第 3 级最大堆高 9m,坡面为 1:2.0,马道 2.0m。渣顶高程面设 0.1%排水坡度。

  批注 [115]: 三级堆渣高度之和有29m,不等于 23.4m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8 -

  图 5.1-9 右岸弃渣场实测平面图

 批注 [116]: 设计图还是实测图?应该要放设计图吧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19 -

  图 5.1-10 左右岸弃渣场剖面设计图 (2)挡渣墙设计 主体工程在堆渣坡脚布置了重力式挡渣墙 157m。挡墙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外露面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挡渣墙基础开挖至基岩,墙身总高度 4.0m,其中基础埋深 1.0m。挡墙顶宽 1.2m,面坡坡比 1:0.4,背坡垂直。底部设墙址趾,高 1.0m,宽 1.2m。墙身设两排直径100mm 的 PVC 排水管,倾角为 10°,排水管间距 2m,梅花型布置。墙后设砂石反滤层,反滤层厚度为 0.5m。

 图 5.1-11 左右岸弃渣场挡渣墙设计图 批注 [117]: 图片上多了一个小手图标 批注 [118]: 从该断面图看,一级堆渣=1341.5-1333=8.5m,复核下各级堆渣高度与文本保持一致,渣顶高程1353.70m,文本中 1353.40m,复核起堆高程。

 批注 [119]: 上面的剖面图看,挡墙底部还在覆盖层上面 批注 [120]: 最大高度? 批注 [121]: 10%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0 -

 (3)截水沟设计 主体工程在弃渣场周边布设了截水沟 1427m,纵坡 2%。截水沟采用 M7.5 浆砌石砌筑,底板和壁厚 0.3m,外露采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截水沟净断面尺寸为:0.8m×1.0m(底宽×深),侧壁坡比 1:0.3。

 图 5.1-12 右岸弃渣场截水沟断面设计图 2、 、 实施情况 (1)堆渣情况 根据现场调查,右岸弃渣场基本堆渣完毕,共分 3 级堆渣,实际堆渣量与设计相同。除堆渣底部外,大部分已进行修坡处理,已修坡部分边坡坡比为 1:1.3~1.1.8,未修坡部分边坡坡比为 1:1.07。

  批注 [122]: 1.3*1 批注 [123]: 材料标注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1 -

  图 5.1-12 右岸弃渣场实测平面图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2 -

  图 5.1-13 右岸弃渣场实测 1-1 断面图

 图 5.1-14 右岸弃渣场实测 2-2 断面图

 图 5.1-15 右岸弃渣场实测 3-3 断面图 (2)拦挡工程实施情况 拦挡工程未实施。

 (3)截排水工程 批注 [124]: 高程坡比要不要跟下面的图纸一样进行标注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3 -

 截排水工程未实施。

 5.2 弃渣场及周边情况 5.2.1 左岸弃渣场 左岸弃渣场为沟道型弃渣场,原用地类型主要为坡耕地和灌木林地。有乡村公路从弃渣场二级平台通过,二级平台左侧约 30m 处有居民点,弃渣场下游为凹地,无公路、公共设施、居民点等敏感因素。

 根据现场调查,弃渣场从 2016 年基本堆渣完毕至今,整体稳定,边坡未见无裂缝、局部垮塌等不良现象,但局部边坡由于未修整至设计边坡和植被未恢复,局部边坡存在冲刷的细小沟壑。

 图 45.2-1 左岸弃渣场总体现状图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4 -

  图 45.2-2 右左岸弃渣场下游现状图 5.2.2 右岸弃渣场 右岸弃渣场为坡地型弃渣场,原用地类型为灌木林地。下游无公路、公共设施、居民点等敏感因素。

 根据现场调查,弃渣场整体稳定,边坡未见无裂缝、局部垮塌等不良现象,部分边坡由于未及时修整至设计坡比受雨水冲刷存在一定的溜渣现场。

 图 45.2-3 右岸弃渣场总体现状图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5 -

  图 45.2-4 右岸弃渣场下游现状图 5.3 弃渣场地质情况 5.3.1 左岸弃渣场 1、地理地形地貌 场区属低山沟谷、谷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区内最高海拔 1557.5m,最低地海拔 1260m,相对最大高差 297.5m,地表多为灌木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2、地层岩性 场区内覆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ml )素填土;残坡积层(Q el+dl )黏土、粉质黏土,微含少量碎石,厚 1.5~3.0m;下伏基岩分别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2L ),岩性为灰色、灰黄色薄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砂岩,黄灰色泥岩、页岩夹煤层,厚度为 8~15m;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组(P 2β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略带灰绿色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角砾岩,岩体风化特征明显。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6 -

 3、地质构造 场区内断裂和构造不发育,地层单斜,岩体较完整。

 4、地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5、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小,沟道内无长流水。

 (2)地下水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

 6、不良地质 场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7、工程地质评价 (1)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原始坡体覆盖层中厚,坡度较缓,基岩连续,性状良好,自然坡体无开裂变形迹象,场地稳定性较好。

 (2)拦挡工程地质评价 弃渣场坝区位于沟谷的狭窄部位,地基持力层为第二叠系上统龙潭组泥质砂岩。挡渣墙已修筑完毕 4 年,未见不均匀沉降、挡墙变形开裂等现象。

 8、弃渣情况 弃渣主要来源于大坝、右岸副坝、厂房及导流隧洞开挖的土石。渣体来源岩石主要为玄武岩、强风化的泥质砂岩、灰岩夹燧石层和燧石层灰岩等;土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黏土、粉质黏土。土石比为 2:8。

 9、推荐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主体地勘资料,左岸弃渣场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详见下表。

  批注 [125]: 复核,应该是 VI 度 批注 [126]: 料场剥离料?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7 -

 表 5.3-1

 左岸弃渣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土层特性 容重(KN/m 3 )

 内摩擦角(°)

 粘聚力(KPa)

 地基承载力(kPa)

 基底摩擦系数 土层 岩性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渣体 碎石土 18.5 19.5 36.5 34.5 2.0 0.5 / / / 覆盖层 黏土、粉质黏土 18.0 19.0 12 10 28 25 150 0.3 0.25 下覆基岩 强风化泥质砂岩、泥岩 23 24 40 35 35 30 250 0.45 0.4 弱风化泥质砂岩、泥岩 25 26 45 40 250 220 500 0.6 0.5 5.3.2 右岸弃渣场 1、地理地貌 场区属低山沟谷、谷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总体地势为西南向东北倾斜的沟谷,区内最高海拔 1512m,最低地海拔 1320m,相对最大高差 192m,地表多为灌木林地、荒草地、坡耕地。

 2、地层岩性 场区内覆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ml )素填土;残坡积层(Q el+dl )黏土、粉质黏土,微含少量碎石,厚 0.5~3.0m;下伏基岩分别为二叠系下栖霞组(P 1q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中厚层夹薄层和厚层燧石灰岩,上部时夹白云岩,下部泥质增多,局部变化为泥质灰岩或泥灰岩,厚度为 110~150m;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 1m ),灰白-灰色厚层块状夹中厚层状隐晶灰岩,局部含燧石结核。下部多夹白云质灰岩或白云岩;上部偶夹透镜状燧石层,厚 130~220m。

 3、地质构造 场区内断层发育,场址主要位于普翁 F5、F6 断层之间,岩石破碎。料场岩层单斜,受断层影响产状较乱,整体产状 N40°~50°E,SE∠70°。

 4、地震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

 5、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小,沟道内无长流水。

 (2)地下水 批注 [127]:

 批注 [128]: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8 -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埋藏较深。

 6、不良地质 场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

 7、工程地质评价 (1)场地稳定性评价 场区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原始坡体覆盖层较薄,坡度较缓,自然坡体无开裂变形迹象,场地稳定性较好。

 (2)拦挡工程地质评价 弃渣场坝区位于沟谷的狭窄部位,地基持力层为第二叠系下栖霞组(P 1q )强风化灰岩,地基承载力较高。

 8、弃渣情况 弃渣主要来源于料场的剥离料。渣体来源岩石主要为强风化玄武岩、灰岩等;土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黏土、粉质黏土。土石比为 4:6。

 9、推荐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主体地勘资料,右岸弃渣场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详见下表。

 表 5.3-2

 右岸弃渣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 土层特性 容重(KN/m 3 )

 内摩擦角(°)

 粘聚力(KPa)

 地基承载力(kPa)

 基底摩擦系数 土层 岩性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渣体 碎石土 18.5 19.5 34.5 32.5 12 9 / / / 覆盖层 黏土、粉质黏土 18.0 19.0 12 10 28 25 150 0.3 0.25 下覆基岩 强风化泥质砂岩、泥岩 23 24 40 35 35 30 250 0.45 0.4 弱风化泥质砂岩、泥岩 24 25 45 40 50 45 500 0.6 0.5 批注 [129]: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29 -

 6 弃渣场稳定性评估 6.1弃渣场等级和防护标准 1、渣场及渣场防护工程等级 左岸弃渣场堆渣量为 37.73 万 m³,堆渣总高度约 59.19m;右岸弃渣场堆渣量为 32.00 万m³,堆渣总高度约 23.4m;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渣场属于 4级弃渣场。对应的拦挡工程级别为 5 级,排洪工程为 4 级。

 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T 50434-2018),本项目无法避让乌江赤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此左右岸弃渣场拦挡工程级别均提高一级,取 4 级。

 2、洪水标准 根据弃渣场上游汇水面积及汇流长度,本弃渣场需布置防洪排导工程。渣场属于 4 级弃渣场,对应的排洪工程为 4 级。根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无法避让乌江赤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因此左右岸弃渣场拦挡排洪工程级别均提高一级,取 3级。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弃渣场防洪标准为 30~5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即本项目左右岸弃渣场防洪标准为采用 30 年一遇洪水设计,50 年一遇洪水校核。

 3、抗震设计标准 根据地勘成果,场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Ⅶ度。按照《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本工程建筑物设计应进行抗震计算。

 6.2 稳定性分析 6.2.1 整体稳定性分析 1、计算工况 正常运用工况:弃渣场在正常和持久的条件下运用,弃渣场处在最终弃渣状态下,渣体无渗流。

 非常运用工况(地震):弃渣场在正常和持久的条件下遭遇Ⅶ度以上(含Ⅶ度)地震。项批注 [130]: 复核,应该是 VI 度,不进行抗震计算

 织金县白泥坡水库工程弃渣场安全评估报告 - 30 -

 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本项目不进行抗震计算。

 非常运用工况(连续降雨):本弃渣场处在多雨地区,计算连续降雨期边坡的抗滑稳定。由于本弃渣场无地下水和常流水,出于安全考虑连续降雨工况下采用饱和参数计算。

 2、计算方法 根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弃渣场抗滑稳定计算可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滑动法;对均质渣体,宜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对有软弱夹层和滑动面呈非圆弧形的弃渣场,宜采用满足力和力矩平衡的摩根斯顿-普赖斯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对于存在软基的弃渣场,宜采用改良圆弧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由于土石方开挖过程中土石混合,渣体不均匀。且各弃渣场地形地质条件简单,沟谷坡度平缓,无软土和软弱夹层,故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计算,公式如下:

 

推荐访问:稳定性 评估报告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