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医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1-10-30 10:02:00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医学基础知识 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A、型题 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

 A、仅在内表面 B、仅在外表面 C、仅在两层之间 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 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

 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 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 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 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 3、人体 O2、CO2 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作用 E、出胞作用 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

 A、主动转运 B、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入胞作用 E、吞饮 5、安静时细胞膜内 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 单纯扩散、 C、易化扩散 D、出胞人用 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 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 Na+通道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Na+,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 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 ATP,钠泵运转可使: A.2 个 Na+移出膜外 B、2 个 K+移人膜内 C、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人膜内 n D、3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2 个 K+移人膜内 E、2 个 Na+移出膜外,同时有 3 个 K+移人膜内

 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 Na+和 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膜在安静时对 K+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 Na+通透性增加 CNa+,K+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 Na+—K+泵的作用 E.膜上 ATP 的作用 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 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 K+转入膜内 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 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 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

 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 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 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 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

 A、前者大 B、前者小 C、两者相等 D、前者约大 10% E、前者约大 20% 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

 A.K+ B.Na+ C.Cl D.Ca2+ E.Mg2+ 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 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先减小后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减小 D.增大

 E.不变 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的平衡电位 B、钾的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

 A.K 十 B.Na+ C.Cl D.Caz+ E.Mg2+ 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 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

 A、先减小后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 Na+浓度高于膜外

 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 Na+外流 C、大量 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 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 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 19.阈电位是指:

 A.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膜对 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 D.造成膜对 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 B.去极相 C 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 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

 A、阈电位 B.去极相 C.超射时期 D.负后电位 E.正后电位 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 B.时值 C.阈强度 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 24.刺激阈指的是:

 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 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 C.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 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

 作电位 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 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6.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 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 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 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 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27.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阻断剂是:

 A、丸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美洲箭毒 D.六烃季铵 E.四乙基铵 28.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7—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

 29.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主要引起接头前膜的: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水通道开放 30.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兴奋传向肌细胞深部 E.使 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3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的必要步骤是:

 A、电兴奋通过纵管传向肌细胞深部 B.纵管膜产生动作电位 C.纵管终末池对 Ca2+的通透性升高 D.纵管终末池中的 Ca2+逆浓度差进入肌浆 E.Ca2+与肌钙蛋白亚单位 T 结合 32.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 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质网膜 E、粗面内质网 [B 型题] 题干:33—36

 A.极化 B.去极化 C 复极化 D.超极化 E、反极化 33.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负荷减小称作:B 34.膜内电位负值增大称为:D 35.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着正常数值的电位差称为:A 36.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K+外流增大出现:C 题干:37—40 A.K+内流 B.C1-内流 CNa+内流 D.K+外流 E.Ca2+内流 37.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C 38.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支是由于:D 39.静息电位的形成主要是由于:D 40.动作电位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引起:E 题干:41—45 A.锋电位 B.阈电位 C、负后电位 D.局部电位 E.正后电位 4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 42.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复极相,K+外流至膜外,又暂时阻碍 K+进一步外流,结果形成:C 43.可兴奋细胞受刺激后,首先可出现:D 44.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B 45.生电性钠泵可使膜暂时发生超极化,出现:E 题干:46—47 A.河豚毒 B.四乙基铵 C、阿托品 D.箭毒 E.异搏定 46.选择性地阻断 Na+通道的物质是:A

 47.选择性阻断 K+通道的物质是:B 题干:48—52 A.一次单收缩 B.一连串单收缩 C 不完全强直收缩 D.完全强直收缩 E.无收缩反应 48.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收缩期而小于单收缩时程时出现:C 49.当连续刺激的时距短于收缩期时,肌肉出现:D 50.当连续刺激的时距大于单收缩的时程时,肌肉出现:B 51.肌肉.受到一次阈下刺激时,出现:E 52.当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时出现:A [X 型题] 53.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的因素是细胞中:

 A.脂质的熔点 B.胆固醇的含量 C.脂质含脂肪酸的饱和度 D.蛋白质的含量 E.糖类的含量 54.关于突触后抑制正确的叙述有:

 A.可分为回返性抑制和传人侧支性抑制两种 B.是由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C.突触后膜产生 IPSP D.突触后膜产生 EPSP E.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55.电解质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量取决于:

 A.膜对该离子的通透性 B.膜两侧离子的浓度梯度 C、该离子的化学性质 D.该离子所受的电场力 E.该离子的半径大小 56.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竞争性抑制 B.不依赖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饱和现象 D.有结构特异性 E.依赖细胞内糖类 57.细胞膜对物质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多逆浓度差进行 B.顺电位差进行 C.不消耗能 D.以“载体”为中介 E.消耗能量 58.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相比,细胞内液含有:

 A.较多的 Na+B.较多的 C1-C.较多的 Ca2+D.较多的 K+ E.较少的 C1- 59.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相比,细胞外液含有:

 A.较多的 Na+B.较多的 CI-C.较多的 Ca2+D.较多的 K+ E.较少的 Na+ 60.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

 A.不随刺激强度变化而改变 B.不随细胞外 Na+含量的变化而改变 C.不随传导距离而改变 D.不随细胞的种类而改变

 E.不随细胞内 Na+含量的改变而改变 61.在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中,下列哪些因素影响轴突末梢囊泡的释放:

 A.细胞外液中 Ca2+B.细胞外液中 Mg2+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的幅度 D.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E.接头后膜受体的密度 62.终板电位的特点是:

 A.无“全或无”现象 B.无不应期 C.呈电紧张性扩布 D.可以总和 E.可发生不衰减性传导 63.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的特点是:

 A.单向传递 B.化学传递 C.时间延搁 D.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E. “1对 1”的关系 64.在运动终板处; A.产生的终板电位即是肌膜的动作电位 B.终板膜本身不产生动作电位 C.终板电位与局部电位无共同之处 D.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是化学依从性通道 E.终板膜上的离子通道为电压门控通道 65.横桥的特性是:

 A.可与肌纤蛋白结合,拖动细肌丝向 M 线方向滑行 B.可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原肌凝蛋白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C.具有 ATP 酶活性 D.具有腺苷酸环化酶活性 E.具有 GTP 酶性 66.固定前负荷,改变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是:

 A.后负荷加大时,可使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缩短速度变慢 B.后负荷加大到一定程度,可使肌肉出现等长收缩 C.后负荷减小到零时,肌肉收缩的缩短速度达到最大值 D.只要有后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E.肌肉收缩时,总是张力产生在前,缩短产生在后 67.前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表现为:

 A.前负荷加大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加大 B.加大到超过最适前负荷时,肌肉最大张力随之减小 C.最适前负荷可使肌肉产生最佳收缩效果 D.最适前负荷使肌肉处于最适初长度 E.只要有前负荷,总是缩短出现在前,张力产生在后 参考答案

 A 型题 1.E2.D3.A4.C5.B6.C7.D8.D9.D10.B11.C12.B 13.A14.C15.B16.B17.D18.E19.D20.E21.B22.D 23.C24.C25.E26.B27.C28.D29.B30.D31.C32.D B 型题 33.B34.D35.A36.C37.C38.D39.D40.E41.A42.C

 43.D44.B45.E46.A47.B48.C49.D50.B51.E52.A X 型题 53.ABC54.ABCE55.ABC56.ACD57.AE58.DE59.ABC60.AC 61.ABC62.ABCD63.ABCE64.BD65.AC66.ABCE67.ABCD 第二章神经系统

 [A 型题] 1.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A.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B.突触前膜超极化 C.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潜伏期长,持续时间长 E.通过轴突-树突型突触的活动来实现 2.当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

 A.钠、钾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B.钠、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C.钾、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超极化 D.钾、钙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E.钠、氯离子通透性增加,出现去极化 3.GABA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其结果是:

 A.直接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B.先引起 E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C.先引起 IPSP,经总和达到阈电位,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D.引起 IPSP,突触后神经元出现抑制。

 E.引起一个较大的 EPSP 4.突触前抑制产生的机制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B.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增多 C.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 D.突触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降低 E.突触间隙加宽 5.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

 A.人泡作用 B.出泡作用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单纯扩散 6.下列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Ca2+由膜外进入突触前膜内 B.突触前轴突末梢去极化 C.突触后膜对 Na+、K+,尤其是对 K+的通透性升高 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E.突触后膜电位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7.关于突触传递的下述特征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兴奋节律不变 D.总和 E.易疲劳

 8.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元细胞体主要集中于脑内哪一部位:

 A.脊髓前角 B.中缝核 C.纹状体 D.低位脑干 E.黑质和红核 9.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侧支与闰绍细胞形成的突触所释放的递质是:

 A.5—羟色胺 B.甘氨酸 C.Y-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去甲肾上腺素 10.脊髓的 Renshaw 细胞,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GABA D.甘氨酸 E.牛磺酸 11.交互抑制的生理作用是:

 A.保证反射活动的协调性 B.及时中断反射活动

 C.使反射活动局限化 D.使兴奋与不兴奋的界限更加明显 E.有利于反射活动的交互进行 12.Renshaw 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属于:

 A.交互抑制 B.传人侧支性抑制 C.突触前抑制 D.回返性抑制 E.对侧肌抑制 13.下列哪种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是产生反馈性调节作用的结构基础:

 A.单线式联系 B.聚合式联系 C.环状联系 D.辐散式联系 E.链锁状联系 14.在动物实验中,当脊休克过去之后,在原来切断面以下再作第 2 次切断,其结果是:

 A.脊休克再出现 B,不再出现脊休克 C.动物立即死亡 D.脊休克加重

 E.出现血压降低 15.膝跳反射是属于:

 A.单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 B.单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 C.多突触位相性牵张反射 D.多突触紧张性牵张反射 E.单突触的牵张反射 16.7—运动神经元的生理功能是:

 A.引起梭外肌收缩 B.直接兴奋 a—神经元 C.引起梭内肌舒张 D.直接抑制 a-神经元 E.调节肌梭的敏感性 17.肌梭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C.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E.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 18.腱器官与梭外肌的关系及其生理功能是:

 A.并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B.并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C.串联关系,感受长度变化 D.串联关系,感受张力变化 E.并联关系,感受压力变化 19,在对侧伸肌反射中,反射时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感受器兴奋及冲动在传人的传导时间 B.兴奋经过中枢突触的传递时间 C.冲动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时间 D.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时间 E.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时间 20.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是:

 A.a 纤维 B.r 纤维 C.I 类纤维 D.Ⅱ类纤维 E.I 和Ⅱ类纤维 21.下列关于脊休克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高位中枢离断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 B.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调节 C.脊髓反射逐渐恢复 D.反射恢复后发汗反射减弱 E.反射恢复后屈肌反射往往增强 22.在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动物脑干,可出现:

 A.脊休克 B.肢体痉挛性麻痹 C.去大脑僵直 D.去皮质僵直 E.腱反射增强,肌张力降低 23.抑制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有:

 A.小脑前叶两侧部 B.前庭核和纹状体 C.小脑前叶蚓部和前庭核 D.纹状体、小脑前叶蚓部和网状结构抑制区 E.网状结构抑制区 24.大脑皮质运动区的 4 区,其生理功能是:

 A.主要与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B.主要与对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C.主要与双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 D.主要与对侧近端关节的运动有关 E.主要与同侧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有关 25.锥体系的生理功能是:

 A.抑制肌紧张 B.设计、制定运动指令的程序 C、加强肌紧张 D.增强传人冲动的传递巳保证肌群间的运动协调

 26.执行随意运动“指令”的部位在大脑皮质的:

 A.顶叶 B.颞叶 C.中央前回 D.中央后回 E.枕叶 27.支配躯干和近端肢体运动的大脑皮质代表区位于:

 A.中央后回 3—1—2 区 B.中央前回 6 区 C、中央前回 4 区 D.第二运动区巳运动辅助区 28.震颤麻痹患者的病变主要部位是:

 A.尾核 B.苍白球 C.底丘脑 D.黑质 E.红核 29.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有:

 A.全身肌紧张降低 B.腱反射减弱 C.面部表情呆板 D.运动多

 E.意向性震颤 30.小脑绒球小结叶的生理功能是:

 A.加强肌紧张 B.维持身体平衡 C.抑制肌紧张 D.协调随意运动 E.管理远端肢体的精细运动 31.交感节后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失活主要是; A.单胺氧化酶破坏 B.弥散人血 C.神经末梢再摄取 D.CONT 破坏 E;肝内破坏 32.儿茶酚胺与 Q 受体结合后,可产生抑制作用的部位是:

 A.子宫 B.扩瞳肌 C.支气管 D.小肠 E.括约肌 33.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的化学递质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和:

 A.GABA B.ATP

 C.多巴胺 D.乙酰胆碱 E.5—HT 34.Nl 受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育亨宾 E.普萘洛尔(心得安) 35.注射肾上腺素后,血压: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E.不变 36.支气管平滑肌的受体是:

 D.o:受体 B、受体 C.p1 受体 E.N 受体 37.可被箭毒阻断的受体是:

 A.M 受体

 B.N:受体 C.o:受体 D.o:受体 E.p 受体 38.肾上腺素能纤维包括:

 A.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C.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D.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交感神经节前与节后纤维 39.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5—羟色胺 E.多巴胺 40.o 受体的阻断剂是:

 A、酚妥拉明 B.六烃季铵 C.十烃季铵 D.普萘洛尔(心得安) E、阿托品

 41、自主神经节的兴奋性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ATP D.乙酰胆碱 E.GABA 42.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M 受体 B.N1 受体 C.N2 受体 D.o 受体 E.p 受体 43.使瞳孔缩小,心率减慢,胃肠收缩加强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ATP C.5—HT D.乙酰胆碱 E、P 物质 44.饱中枢在:

 A.弓状核 B.视上核 C.下丘脑外侧区

 D.下丘脑腹内侧核 E.下丘脑前部 45.浅感觉传导路径传导:

 A、痛、温觉和压觉 B.痛、温觉和深压觉 C.痛、温觉和轻触觉 D.本体觉和轻触觉 E.痛、温觉和本体觉 46.视觉代表区位于:

 A.中央后回 B.中央前回 C.颞叶皮质 D.枕叶皮质 E.岛叶皮质 47.右侧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损,引起躯体感觉障碍的部位是:

 A.左侧头面部 B.右侧头面部 C、双侧头面部 D.左半身 E.右半身 48.左侧枕叶皮质接受哪侧视网膜的传入纤维投射:

 A.左眼鼻侧视网膜

 B.左眼颞侧视网膜 C.右眼颞侧视网膜 D、右眼鼻侧视网膜 E.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 49.传导快痛的外周神经纤维主要是:, A.Ao 纤维 B.Ap 纤维 C.AS 纤维 D.C 类纤维 E.B 类纤维 50.胆囊病变时的疼痛可能牵涉到:

 A.左肩部 B.右肩部 C、心前区 D.左上臂 E.脐区 51.左侧大脑皮质布洛卡三角区受损的病人,会发生:

 A.失写症 B、失读症 C、失用症 D.运动失语症 E、感觉失语症

 52.与海马环路关系密切的是:

 A.摄食行为的调节 B.体温调节 C.水平衡调节 D.学习和记忆 E.精巧运动的建立 53.脑震荡可能导致:

 A、近期记忆障碍 B.远期记忆增强 C、近期和远期记忆障碍 D.顺行性遗忘症 E.逆行性遗忘症 54.与慢波睡眠有关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谷氨酸 55.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暂时联系发生在:

 A、大脑皮质 B.皮质下中枢

 C、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 D.丘脑 E.下丘脑 56.第二信号系统是:

 A.人类独有的 B.高等动物独有的 C、低等动物独有的 D.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 E.高等和低等动物共有的 57.人处于清醒阂眼时出现的脑电图波的频率在 8—13 次/秒,称为:

 A.o 波 B.p 波 C9 波 D.8 波 E.丁波 58.成年人从醒觉状态开始首先进入:

 A.快波睡眠 B.异相睡眠 C.异相睡眠和慢波睡眠 D.慢波睡眠 E.快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59.慢波睡眠可出现:

 A.脑电呈同步化慢波 D.脑电呈去同步化快波 C 眼球快速运动 D.躯体抽动 E.血压升高 [X 型题] 60.当突触前末梢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

 A.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 EPSP B.兴奋性递质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C.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 IPSP D.抑制性递质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产生一个动作电位 E.兴奋性递质提高突触后膜对 Na+和 K+的通透性 61.下列关于突触后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分为传人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两种 B.是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引起的 C.突触后膜产生 IPSP D.突触后膜产生 EPSP E.一个兴奋性神经元不能直接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62.下列的化学物质中,属于兴奋性递质的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GABA C.谷氨酸

 D.甘氨酸 E.乙酰胆碱 63.下列物质中,哪些属于中枢抑制性递质:

 A.谷氨酸、门冬氨酸 B.甘氨酸 C.乙酰胆碱 D、去甲肾上腺素 E.7—氨基丁酸 64.中枢神经递质可分为以下哪几类:

 A、乙酰胆碱 B.单胺类 C.氨基酸类 D.固醇类 E.肽类 65.中枢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

 A.单线式联系 B.辐散式联系 C.聚合式联系 D、环状联系 E.链锁状联系 66.当动物或人的脊髓横断处于脊休克期间,将出现下列症状:

 A.尿、便失禁

 B.骨骼肌紧张性降低或消失 C.发汗反应增强 D.血压下降 E.外周血管扩张 67.当丁—运动神经元兴奋时:

 A、使梭内肌纤维收缩 B.使梭外肌纤维收缩 C.肌梭的传人冲动增加 D.直接兴奋 a—运动神经元 E.间接兴奋 o—运动神经元 68.下列关于牵张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牵张反射是维持姿势的基本反射 B.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C.脊髓的牵张反射主要表现在伸肌 D.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 E.在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牵张反射永远消失 6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抑制肌紧张的部位有:

 A.网状结构抑制区 B.小脑前叶蚓部 C、尾核 D.小脑前叶两侧部

 E.大脑皮质运动区 70.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包括:

 A.网状结构易化区 B.小脑前叶两侧部 C、小脑前叶蚓部 D、纹状体 E、前庭核 71.去大脑僵直时:

 A.伸肌紧张性亢进 B.血压降低 C、伸肌肌梭传人冲动减少 D.四肌伸直,脊柱挺硬 E.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活动占明显优势 72.基底神经节的功能是:

 A.与随意运动的稳定有关 B.感觉的高级中枢 C.与肌紧张的控制有关 D.与本体感觉传人信息的处理有关 E.与内脏活动有关 73.下列有关锥体外系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可分为皮质起源的锥体外系和旁锥体系 B.它的皮质起源广泛

 C.锥体外系和锥体系在皮质的起源是互相重叠的 D.锥体外系对机体的影响是单侧性的 E.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群运动 74.舞蹈症的产生是由于:

 A.胆碱能神经元功能低下 B.GABA 能神经元功能低下 C.上述两种神经元减少了对 A 神经元的抑制 D.黑质 DA 能神经元功能增强 E.Ach 递质系统功能亢进 75.自主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的化学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ATP D.血管活性肠肽 E.多巴胺 76.去甲肾上腺素由神经未梢释放后,失活方式是:

 A.末梢重摄取 B.被末梢单胺氧化酶氧化失活 C.被 COMT 破坏失活 D、弥散人血,在肝脏被破坏失活 E.被胆碱酯酶水解 77.应用阿托品可出现:

 A.瞳孔扩大 B.心跳加快 C、唾液减少 D、汗液减少 E.消化管的扩约肌收缩 78.胆碱能纤维包括:

 A.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B,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D.大部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79.能使骨骼肌松弛的阻断剂是:

 A.普萘洛尔(心得安) B.箭毒 C、酚妥拉明 D.十烃季铵 E.肉桂硫胺 80.儿茶酚胺与 p 受体结合后产生的效应是:

 A.心率加快 B.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C、血管舒张 D.小肠平滑肌舒张

 E.子宫平滑肌舒张 81.交感神经兴奋可使: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胃肠运动减弱 D.膀胱逼尿肌舒张 E.瞳孔缩小 82.下列关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交叉支配,但头面部肌肉及喉部肌肉的支配为双侧性的 B.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呈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正立) C 皮质代表区的大小与运动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D、刺激主要引起少数肌肉收缩 E.运动区的基本功能单位呈柱状结构 83.自主神经的功能特点是:

 A.交感—肾上腺系统常作为整体被动员参与应急 B.自主神经中枢具有紧张性作用 C 人体内脏器官大部分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D.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E.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拮抗的 84.下列关于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有:

 A、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B.丘脑向大脑皮质的投射分为两大系统

 C.具有某些粗糙的感觉分析功能 D.与痛觉无关 E.接替大脑皮质的运动冲动,下传到脊髓 85.体表感觉在丘脑后腹核内的投射规律是:

 A.下肢感觉在后腹核最外侧 B.上肢感觉在中间 C 头面部感觉在后腹核内侧 D.具有严格的定位组构 E,躯干感觉在后腹核内侧 86.丘脑联络核包括:

 A.丘脑枕 B.腹后内侧核 C.丘脑前核 D.束旁核 E.中央中核 87.下列关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

 A.弥散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 B.有点对点的联系 C、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D.引起特定感觉 E.切断非特异投射系统的动物仍保持清醒 88.心肌缺血时的疼痛可能牵涉到:

 A.心前区 B.右肩胛 C、左肩胛 D.左臂尺侧 E.左上腹部 89.下列关于特异投射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有:

 A、每种感觉有专一传导途径 B.有点对点的联系 C.引起特定感觉 D.维持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E.激发大脑皮质发出传出神经冲动 90.中央后回的感觉投射规律是:

 A、躯体感觉传人冲动向皮质投射是交叉的 B.头面部感觉的投射是双侧性的 C、投射区具有精细的定位 D.上肢代表区在中间部 E.下肢代表区在底部 91.内脏痛的特点有:

 A.对机械牵拉、缺血、痉挛和炎症敏感 B.痛产生的速度快 C.对痛的定位不精确 D.对痛刺激的分辨力差

 E.有牵涉痛 92.下列关于大脑半球一侧优势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有:

 A.优势半球是在后天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B.大脑皮质功能一侧优势现象仅见于人 C、一般人右侧大脑皮质颞上回后部受损,可引起感觉失语症 D.一般人右侧半球在非语词性认识功能上占优势 E.一侧优势是指人类的脑的高级功能向一侧半球集中的现象 93.与情绪反应关系密切的脑区有:

 A.海马 B.杏仁核 C、下丘脑 D.隔区 E.丘脑前核 94.下列关于脑电波的叙述,正确的有:

 A.清醒、安静、闭目时出现 a 波 B.困倦时出现 9 波 C.睡眠时出现 8 波 D.接受刺激时。波消失而出现 p 波 E.新皮质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出现 p 波 95.下列关于睡眠的叙述,正确的有:

 A.可分异相睡眠和慢波睡眠 B.异相睡眠又称快波睡眠,脑电波呈现快波

 C、慢波睡眠又称同步睡眠,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 D.快波睡眠时无快速眼球运动巳慢波睡眠时多在做梦 96.与觉醒状态维持有关的递质是:

 A.乙酰胆碱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多巴胺 E.谷氨酸 97.异相睡眠可出现:

 A.肌紧张显著降低 B.唤醒阈提高 C 脑电图呈同步化 D.做梦多 E.眼球快速运动 A [A 型题] ]

 1.D2.A3.D4.C5.B6.C7、C8.D9.D10.D11.A12.D13.C14.B15.A16.E17.A18.D19.B20.E21.D22.C23.D24.B25.C26.C27.B28.D29.C30.B31.C32.D33.D34.B35.C36.C37.B38.B39.C40.A41.D42.C43.D44.D45.C46.D47.D48.E49.C50.B51.D52.D53.E54.C55.A56.A57.A58.D59, A[X 型

 题]60.ACE61.ABCE62.ACE63.BE64.ABCE65.ABCDE66.BDE67.ACE68.ABCD69.ABCE70.ABE71.ADE72.ACD73.ABCE74.ABCD75.ABCD76.ABCD77.ABCDE78.ABDE79.BD80.ABCDE81.ACD82.ABCDE83.ABCE84.ABCE85.ABCD86.AC87.AC88.AD89.ABCE90.ABCD91.ACDE92.ABDE93.BC94.ABCDE95.ABC96.ABD97.ABDE 第三章感觉器官 [A 型题] 1.下列关于特殊感官特性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多具有辅助结构 C.均不易适应 D.均有换能作用 E.均有信息编码功能 2.当刺激感受器时,刺激虽在持续,但传入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称为:

 A.疲劳 B.抑制 C.适应 D、传导阻滞 E.衰减传导 3.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刺激未变但传人冲动减少或消失 B.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功能特点之一 C.有快适应和慢适应感受器 D.感受器适应与感觉适应无关 E.感受器适应不同于感受器疲劳 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以电紧张方式扩布 B.为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的局部电位 C、为“全或无”式 D.可以总和 E.也称发生器电位 5.对感受器的刺激强度与传入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之间的关系是:

 A.呈正比 B.呈反比 C.呈正变 D.呈反变 E.无关系 6.眼的下列诸结构中,折光系数最大的是: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脉络膜 7.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屈光度是:

 A、主焦距以米为单位,取其平方根 B.主焦距以分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C.主焦距以厘米为单位,取其平方根 D.主焦距以毫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E.主焦距以米为单位,取其倒数 8.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者的:

 A.近点变远,远点变近 B.近点和远点都变远 C.近点变近,远点变远 D.近点和远点都变近 E、近点变远,远点不变 9.眼的折光系统中,折光能力最大的界面是:

 A、空气—角膜前表面界面 B.角膜后表面—房水界面 C.房水—晶状体前表面界面 D.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界面 E.玻璃体—视网膜界面 10.使近处物体发出的辐散光线能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功能,称为:

 A.瞳孔对光反射 B.视轴会聚反射 C、眼的调节 D.角膜反射 E.眨眼反射 11.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12.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

 A.角膜曲度增大 B.角膜曲度减小 C、瞳孔缩小 D、晶状体曲度增大 E.晶状体曲度减小 13.在水面下视物时,由于光线经水进入角膜故产生水下:

 A.散光 B.近视 C.远视 D.正视

 E、斜视 14.散光眼产生的原因多半是由于:

 A.眼球前后径大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晶状表面不呈正球面 D.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 E.睫状肌疲劳或萎缩 15.视黄醛由下列哪种物质转而来:

 A、维生素 D B.维生素 E C.维生素 A D.维生素 B E.维生素 K 16.眼处于静息状态时能够形成清晰视觉的眼前物质最远之点为:

 A.近点 B.远点 C.焦点 D.主点 E.节点 17.眼的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

 A.瞳孔的直径 B.晶状体的弹性

 C.房水的折光指数 D、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E.玻璃体的折光指数 18.下列关于近视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眼球前后径过长 B.近点较正常眼更远 C.眼的折光力过强 D.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 E.可用凹透镜纠正 19.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枕叶皮质 B.丘脑外膝体 C 中脑 D.脑桥 E.延髓 20.视近物时使之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变小 C、晶状体后表面曲率半径增大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指数增高 21.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 6:可使:

 A.晶状体曲度增大 B.晶状体曲度减小 C.角膜曲度增大 D.角膜曲度减小 E.瞳孔缩小 22.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紫红质过多 B.视紫红质缺乏 C.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 E.视紫蓝质合成过多 23.瞳孔近反射和瞳孔对光反期中枢的共同部位是: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质 24.视网膜中央凹的视敏度最高,原因是:

 A.视杆细胞多而集中,单线联系 B.视杆细胞多而集中,聚合联系 C.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小,单线联系 D、视锥细胞多面直径最小,聚合联系

 E.视锥细胞多而直径最大,单线联系 25.感光色素集中在感光细胞的哪上部位:

 A.外段 B.内段 C.连结部 D.终足 E.突触小泡 26.视锥与视杆细胞的本质不同在于:

 A.外段 B.内段 C.胞体 D.连接部 E.终足 27,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红色盲 B.绿色盲 C.黄色盲 D.红绿色盲 E.黄蓝色盲 28.颜色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A.红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E.白色 29.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黄色 B.红色 C.绿色 D.白色 E.蓝色 30.鼓膜和听骨链的连结部位是:

 A.镫骨底板 B.砧竹长脚 C.锤骨小头 D.锤骨柄 E、砧骨短脚 31.听骨链传导声波的作用是使振动:

 A.幅度减小,压强增大 B.幅度增大,压强增大 C.幅度减小,压强减小 D.幅度增大,压强减小 E.幅度不变,压强增大 32.飞机上升和下降时,服务员向乘客递送糖果,使乘客作吞咽

 动作,其生理意义在于:

 A.调节基底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B.调节前庭膜两侧的压力平衡 C.调节圆窗膜内外压力平衡 D.调节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平衡 E.调节中耳与内耳之间的压力平衡 33.声音传向内耳的主要途径是:

 A.外耳—鼓膜一听骨链一圆窗一内耳 B.颅骨一耳蜗内淋巴 C.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一内耳 D.外耳一鼓膜一鼓室空气一圆窗一内耳 E.外耳一鼓膜一听骨链一卵圆窗一圆窗—内耳 34.柯蒂氏器位于下列哪一结构上:

 A.前庭膜 B、盖膜 C.基底膜 D.耳石膜 E、窗膜 35.椭图囊与球囊的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A、正角加速度运动 B、加速度运动 C、角匀速运动

 D、头部和躯干各方向直线正负 加速度运动 E.各方向的直运动 36.当受试者头部前倾 30。并围绕身体垂直轴向左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方向是:

 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以上都不是 37.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颞侧视野较大 B.鼻侧视野较小 C.红色视野最小 D.白色视野最大 E.黄色视野大于绿色视野 38.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

 A.远视眼 B.散光眼 C 近视眼 D.正视眼 E.老花眼

 [B 型题] 题干:39—41 A.近视眼 B.远视眼 C.散光眼 D.老花眼 E.正视眼 39.视近物时需要眼进行调节活动的,称为:E 40.视近物时无需进行调节活动或只需进行较小程度的调节就能看清的,称为:A 41.视远物和近物都需要眼进行调节活动的,称为:B 题干:42—44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圆柱镜 D、棱镜 E.平面透镜 42.远视眼应配戴:B 43.近视眼应配戴:A 44.散光眼应配戴:C 题干:45—48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眼球前后径过长 C、体弹性降低 D.眼的折光能力过强 E.角膜表面不呈正球面 45.远视眼多数是由于:A 46.近视跟多数是由于:B 47.散光眼是由于:E 48.老花眼是由于:C 题干:49—51 A.蜗管 B.咽鼓管 C、前庭阶 D、鼓阶 E.半规管 49.连接中耳和咽部的管道是:B 50.含有内淋巴的耳蜗管道是:A 51.合有外淋巴并与卵圆窗相通的管道是:C 题干:52—54 A.舌尖部 B.舌两侧 C.舌两侧前部 D.舌两侧后部

 E.舌根部 52.对酸味较敏感的部位是:B 53.对甜味较敏感的部位是:A 54.对苦味较敏感的部位是:E 题干:55—56 A.辛辣味、腐腥味、花卉味、樟脑味 B.酸、甜、苦、咸 C.香、甜、苦、咸 D.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和腐腥味 E.咸、苦、甜 55.组合成各种味觉的基本味觉是:B 56.组合成多种不同气味的基本嗅觉是:D [X 型题] 57.感受器电位的特征为:

 A.以电紧张方式扩布 B.多为极化电位 C.非“全或无”式 D.有总和现象 E.也有超极化电位 58.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A.每种感受器均有一种最敏感的刺激 B.能把刺激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

 C.有快慢不同的适应现象 D.讨刺激信息有处理加工作用 E.对不适宜的刺激也有反应 59.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是:

 A.每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B.能把刺激能量转化为传人神经的冲动 C.有适应现象 D.对环境变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的功能 E.鲜有适应现象 60.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主要决定于:

 A.被刺激的感受器 B.刺激的性质 C.传人冲动最终到达大脑皮质的部位 D.刺激频率 E.刺激强度 61.眼的近点距;离主要决定于:

 A.瞳孔的大小 B.眼球的前后径 C.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 D.晶状体弹性 E.眼的调节能力 62.视紫红质:

 A.在光照时迅速分解 B.分解与再合成为可逆反应 C.是一种结合蛋白质 D.是视锥细胞的感光色素 E.是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 63.乘电梯突然上升时,人发生屈腿反应,它的感受器是在:

 A.肌肉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 B.球囊 C.垂直半规管 D.椭圆囊 E.水平半规管 64.引起嗅觉的刺激物的特性是:

 A.水溶性 B.脂溶性 C.易挥发 D.分子量小 E.分子量小 65.关于皮肤感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感觉主要有触觉、冷觉、热觉和痛觉 4 种 B、压觉和触觉在性质上类似,统称触一压觉 C、触觉的感受装置包括游离神经末梢和有特殊结构的感受器 D、冷觉和热觉起源于同一种温度感受器

 参考答案

 [A 型题11.C2.C3.D4.C5.C6.C7.E8.D9.A10.C11D12.D13.C14.C15.C 16.Bl7、B18.B19.C20.B21.A22.B23.C24.C25.A26.A27.D28.C29.D30.D31.A32.D33.C34.C35.D36.C37.C38.C [B 型题]39.E40.A41.B42.B43.A44.C45.A46.B47.E48.C49.B50.A 51.C52.B53.A54.E55.B56.D [X 型题]57.ABCDE58.ABCD59.ABCD60.ABC61.BDE62、ABCE63.BD64.ABC65.ABC 第四章血液生理试题

 [A 型题] 1.机体内环境指的是; A.血清 B.血浆.C.细胞内液 D.细胞外液 E.体液 2.红细胞比容是指 A.红细胞与血浆容积之比 B.红细胞与血管容积之比 C.红细胞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血清是指:

 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

 B.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沉淀后的上清物 C.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其他某些凝血因子 D.全血去掉血细胞 E.血浆去掉蛋白质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纤维蛋白原 B.a1-球蛋白 C.a2-球蛋白 D.r-球蛋白 E.血浆白蛋白 5.关于血浆渗透压的下述论点,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在标准状态下为 313m0sm/kgH20,相当于0.15m0I/LNaCI 溶液或 0.3m0I/L 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数 B.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胶物质 C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球蛋白形成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可发生组织水肿 E.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皱缩 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红细胞提取物 D.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爆式促进因子

 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降低(沉降加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减少 E.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8.实现体液免疫的血细胞主要是:

 A.中性粒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9.下列血小板功能中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参与凝血过程 B.具有止血作用 C、具有吞噬作用 D.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或修复作用 E、血小板减少寸,出血后不易止血 10.50kg 体重的正常人的体液量与血液量分别是:

 A、40L 与 4L B.30L 与 4L

 C.20L 与 4L D.30L 与 2.5L E.20L 与 2.5L 11.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

 A.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B.Rh 阳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C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阳性婴儿 D.Rh 阴性母亲所生 Rh 阴性婴儿 E.B 和 C 都可能 12.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的受体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13.输血时主要应考虑献血者的:

 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E.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 14.某人的血细胞与 B 型的血浆凝集,而其血浆与 B 型的血细胞

 不凝集,此人血型为:

 A.A 型 B.B 型 C.O 型 D.AB 型 E.D 型 15.一般血型抗原都是红细胞膜上的:

 A.糖原 B.蛋白质 C.磷脂 D.脂蛋白 E.糖蛋白 [B 型题] 题干:16~17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6.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B 17.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A 题干:18~19 A.T 淋巴细胞

 B.B 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8.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A 19.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主要是:B 题干:20~21 A.有 A 凝集原 B.有 B 凝集原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0.O 型血人红细胞膜上:D 21.AB 型血人红细胞膜上:C 题干:22~23 A.灭活凝血因子 B.增强抗凝蛋白与凝血酶亲和力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22.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是:B 23.抗凝血酶 III 的抗凝主要作用是:A [X 型题] 24.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

 A.0.9%NaCl 溶液 B.1.9%尿素溶液 C.5%葡萄糖溶液 D.0.3mol/L 葡萄糖溶液 E.0.15m01/LNaCl 溶液 25.血液对机体的重要性在于:

 A.运输足血液的基本功能 B.维持缓冲体内 PH 值 C.参与体液调节 D.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功能 E.对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有重要意义 26.引起血沉加快的原因是:

 A.血浆球蛋白增多 B.血浆白蛋白增多 C.血浆磷脂增多 D.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纤维增多 27.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A.婴儿期高于儿童期 B.妊娠妇女高于未孕妇女 C.儿童期低于青春期 D.高原居住者少于居住海平面者

 E.成年男性高于成年女性 28.下列关于血型和输血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已知某人血清中含抗 B 凝集素可判断该人必然是 A 型 B.不论同型输血或异型输血,在输血前均应作交叉配血实验 C.Rh 阳性血型者,其血清中含有抗 Rh 凝集素 D.O 型血红细胞无 A、B 凝集原,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输血给他人 E.成分输血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29.Rh 血型的临床意义在于:

 A.Rh 阳性受血者第 2 次接受 Rh 阴性的血液 B.Rh 阳性女子再孕育 Rh 阳性的胎儿 C.Rh 阴性受血者第 2 次接受 Rh 阳性的血液 D.Rh 阴性女子再次孕育 Rh 阳性的胎儿 E.Rh 阴性女子首次孕育 Rh 阳性的胎儿 30.内源性凝血过程一般始于:

 A.组织细胞释放因子Ⅲ B.血小板聚集 C.按触激活因子Ⅻ D.Da2+的参与下 E.因子 VIII 复合物的产生 参考答案

 [A 型题] 1.D2、E3、C4、E5、A6、D7、E8、C9、C10、B

 11、C12、C13、B14、D15、E [B 型题] 16、B17、A18、A19.B20.D21.C22.B23.A [X 型题] 24.ACDE25.ABCDE26.AD27.ACE28.BE29.CD30.CA [填空题] 31.血浆红细胞 40%一 50%(男),350/0~45%(女) 32.白蛋白球蛋白 33.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机体产生的酸碱物质 34.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爆式促进因子 35.(4~10)Χ10⒐4Χ10⒐10Χ10⒐ 36.50%∽70%0%∽7%0%∽l%20%∽40%2%∽8% 37.巨核细胞脾脏 38.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39.7%∽8%70∽80 40.红细胞血浆 41.HABBA、B 42.寡糖链 HAB 43.AO 44.抗凝血酶Ⅲ肝素 45.纤溶酶原激活纤维蛋白降解 A A 型题:

 1.下列各骨中,属于籽骨的是( C)

 A.月骨 B.钩骨 C.髌骨 D.跟骨 E.骰骨 2.尺骨精隆为(E)

 A.肱二头肌的止点 B.缘肱肌的止点 C.肱三头肌的止点 D.肱桡肌的起点 E.以上都不是 3.椎间盘(A)

 A.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B.各部椎间盘厚薄均一 C.没有弹性 D.完全上纤维环构成 E.椎间盘脱出最多见于胸部 4.腱鞘(C)

 A.是包裹肌肉的深筋膜 B.纤维怪层又分脏层和壁层 C.是套在手足长腱表面的鞘管 D.分纤维层和浆膜层 E.以上都不是 5.骶骨(D)

 A.共有 5 块 B.背面隆凸称为岬 C.骶正中嵴在体表不能摸到 D.骶角可以在体表摸到 E.上述全对 6.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它的导管开口在( D )

 A.舌下阜 B.下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处 C.下颌第一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处 D.上凳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处

 E.颧弓下方一横指处 7.起于骶骨穿坐骨大孔止于大转子肌( B )

 A.半膜肌 B.梨状肌 C.臀中肌 D.闭孔内肌 E.闭孔外肌 8.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作为特征性结构,通常存在于(D

 )

 A.所有肠管 B.大肠 C.小肠 D.盲肠和结肠 E.仅见肠 9.甲状软骨的说法何者不正确( D )

 A.是喉软骨中最大的一对软骨 B.左、右侧甲状软骨板前缘相交形成前角,又称喉结 C.借环甲膜连于舌骨 D.下角与杓状骨形成节 E.以上说法全错 10.由于肾筋膜构成的方式,使肾脏移动的方向只能是( D )

 A.向内侧 B.向外侧 C.向上 D.向下 E.以上都不是 11.关于男性尿道的耻骨前弯,指出错误处( D )

 A.是阴茎根与体之间的弯曲 B.此弯曲凹向下 C.此弯曲位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 D.由尿道膜部和尿道海绵体部构成 E.向上提阴茎时,此弯曲可变直

 12.卵子受精一般在输卵管哪一段( B )

 A.漏斗部 B.壶腹部 C.峡部 D.子宫部 E.以上均是 13.直肠下部的会阴曲距肛门距离约( B )

 A.1~3cmB.3~5cm C.5~7cmD.7~9cmE.9~11cm 14.盲肠( E )

 A.为腹膜间位器官 B.无结肠袋 C.由中结肠动脉供血 D.都位于小骨盆...

推荐访问:习题 基础知识 答案


[2021医学基础知识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