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文言小说味道——《狼》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时间:2021-10-11 17:41:27  来源:网友投稿

 教出文言小说的味道 —— 《狼》课堂实录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一篇文言小说《狼》,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却波澜起伏。作者用静态的文字,写出一个险象环生的故事,如何让扣人心弦的情节历历在目,朗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趣读课文,用声音演绎故事。

 一、 趣读 师:朗读有四个角色,需要一个旁白,一个配音,哪位同学有兴趣尝试一下? (挑起一名举手的学生

 师:你先举手你有优先选择权,你选哪一个角色? 生:我选“旁白”。

 师:老师建议读的时候感情内敛,语气平稳,声音响亮。

 师:谁来读配音?这个角色字数最少,难度最大,责任最重。当然,也最能出彩!

 (挑起一名举手的学生)

 师:老师建议你让情绪沉浸在课文中,请先读一读前面四个字试试。

 生:蹭蹭蹭蹭。

 (读得缓急有致,众人赞赏地笑)

 师:课文内容由我和同学们来读,我读黑体字,同学们读蓝体字。

 好,趣读开始!

 【屏显】

 (缓)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急)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配音:蹭蹭蹭蹭,蹭蹭蹭蹭)

 【旁白:傍晚,屠户归家途中遇两狼,故事开始。】

 屠惧,投以骨。

 (缓)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重音轻读)

 (配音:蹭蹭蹭蹭,蹭蹭蹭蹭)

 【旁白:骨已尽,两狼仍穷追不舍,故事发展。】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平)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急)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稍缓)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旁白:屠户持刀与两狼对峙,故事继续发展。】

 (静,轻)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配音:啊)

 (较缓)方欲行,转视/积薪后,(配音:咦)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动,快,重)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配音:哦~)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旁白:屠户以刀杀两狼,故事高潮和结局】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齐读)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配音:哈哈)止增/笑~耳~。

 (重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配音:哈哈)止增/笑~耳~。

 师:感谢大家的努力!通过刚才的趣读,我们知道朗读时,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之外,还要读出轻重、读出缓急、读出动静。

 二、趣译 师:同学们,用声音趣读文字之后,下面我们就通过图画来趣译课文。课文的插图也是宝贵的教材资源。夏老师工作 21 年,经历多次教材改版,但无论怎样删改,《狼》这篇课文一直保留着,并且都配有插图。我发现,这些插图有的地方画对了,有的地方画错了。老师先请大家看一幅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插图,对照课文内容,用“我发现图中__________是正确的(错误的),文中__________是依据,意思是___________”的句式来说话。

 生:我发现图中狼的神情是正确的,文中“目似瞑,意暇甚”是依据,意思是“眼睛好像闭上,神情十分悠闲”。

 师:这位同学观察到了狼的神情,你知道“意暇甚”为什么要这样翻译吗? 生:意暇甚,分别译为神情,悠闲,很,翻译成神情很悠闲,很通顺。

 师:这是一个倒装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先把句子顺序给调整过来,变为“意甚暇”,然后再翻译“神情十分悠闲”。倒装句,先调后译,大家要记住这个方法。

 生:我发现图中狼的坐姿是正确的。文中“其一犬坐于前”是依据,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

 狗一样地蹲坐在面前。” 师:这一句中“犬”在这里是名词做状语,译为“像狗一样”,这是词类活用。

 生:我发现担子不对。文中说“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是依据,意思是“担中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可是,图中担子旁边还有东西,不像肉,不像骨头,倒像是行李卷儿。

 生:我发现屠户站的位置是正确的,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是依据,图中屠户确实靠在柴草堆的下面,也放下担子,手里还拿着刀。

 师:哪个字翻译为“柴草”? 生:场主积薪其中的“薪”。

 师:这个字很有生命力,我们现在的成语还在沿用这个意思,你能说出一个吗? 生:杯水车薪。

 师:你很有词语储备。战国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薪”也是柴草的意思。

 生:屠户手里的刀是不对的,因为“以刀劈狼首”是依据,意思是“用刀砍狼的头”。用来“砍”的刀,应该是刀刃较长的刀。若是图中的尖刀,原文应为“以刀刺狼首”。

 师:你是说图中屠户拿的尖刀,和“劈”字不符合。说话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大家能不能再找一句证明“刀”画的不对? 生:后文“屠自后断其股”也是依据。意思是“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能够“断其股”的刀,不应该是这种尖刀。

 师:你找的这句话,是有力的例证。注意“股”的意思是“大腿”,不是“屁股”,这是古今异义词,现在还在沿用这个意思的成语,“悬梁刺股”。

 师:同学们都很敏锐。时间到了 2016 年,我们开始使用部编教材。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中的插图,结合课文内容,继续用刚才的句式说话。

 生:我发现狼的神情不太对。因为书中说“目似瞑,意暇甚”,神情很悠闲的,在这幅图中,狼是抬着头看着屠户,我觉得它应该是第一幅图的神情,平着头或低着头。

 生:我发现这张图里没有担子是不正确的。文中“弛担持刀”是依据,意思是放下担子,担子应该在距离屠户不远的地上。

 生:我发现屠户的神情是不对的。文中“屠暴起,以刀劈狼首”是依据,意思是“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头”。这里屠户应该是眼疾手快、手起刀落的,图中的屠户神情特别惊恐,我觉得不对。

 师:很好,敢于质疑是金子一样宝贵的品质,大家继续。

 生:我发现屠户的头发不对。注释上说蒲松龄是清朝人,清朝男子得留辫子,图中的屠户是束起头发的,与清朝的头发不一样。

 师:找的好!注释也是课文资源,你给大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是的,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

 清朝的时候,男子“长发辫子”,图中屠户的头发与时代背景不符。很好!

 生:我发现插图的背景颜色是对的。“一屠晚归”是依据,晚,是傍晚,天色将黑未黑,从“顾野有麦场”可以看出当时还是有一点视线的,插图的背景颜色符合当时的天色。

 生:屠户站的位置不对。“屠乃奔倚其下”是依据,意思是“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书上写屠户的位置是“倚”,就是靠着柴草堆,可图上屠户站得离柴草堆有一定距离。要是这样,另一只狼就不用费事去柴草堆里打洞,可以直接从背后扑过来。

 师:厉害!这是个全新的发现。所以同学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通过辨图,趣译了课文内容。刚才的两个环节,大家的表现非常出色,下面我们将进行更有难度的挑战!

 三、趣品 师: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小说,好的小说是以情节取胜的。世界著名小说家契诃夫曾这样说——

 【屏显】

 如果在第一幕里,墙上挂着一把枪的话,那么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

  ——俄国

 契诃夫

 师:契诃夫说的是情节上的伏笔与照应。《狼》这篇小说,可谓处处设伏,处处照应。文中屠户并非赤手空拳,而是有三个道具的,下面我们试着说说它们在情节上的作用。

 【屏显】

 话题:说说“骨”“担”“刀”在情节上的作用。

 生:我认为在第一段,骨头是引来狼的原因,正因为担中有骨,狼才闻到肉腥味跟上来,也是故事的开始。

 师:屠户遇狼,看似偶然,其实偶然中有必然。

 生:我觉得在这里,骨还是拖了狼一阵子的,要是没有骨头,屠户可能直接和狼决斗了。

 生:投以骨,说明屠户内心很恐惧,复投之,说明他更恐惧,为下面屠户奔倚其下做铺垫。

 师:从有骨到投骨到骨尽,构成了情节上的波折,形势越来越危急。

 【屏显】

 骨,是最先放弃的道具。

 骨诱两狼是开端,以骨投狼是发展,骨尽狼随再发展。

 “骨”,是情节上的“起”,也是“承”。

 师:我们接着说“担”在文中的作用。

 生:“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是故事的转折点。之前的屠户是恐惧的,放下担子后拿起刀,屠户的心里的恐惧减少了。

 师:说的很有道理。大家仔细看课文,屠户与担子的关系有两种状态,从中你看出来什么? 生:本来是挑着担子往家走的,后来是放下担子与狼搏斗。

 生:我觉得担子对于屠户是比较重要的,是他生计所用,所以他先扔骨头,而不先放下担子,可以看出与骨头比,担子更重要。屠户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地放下担子。

 师:在与狼的斗争中,担,是扁担,也是负担,正因为屠户卸担,才会持刀。放下担子,让故事发生转折。“担”,是“折”。

 【屏显】

 担,是扁担,也是负担,挑担到卸担,是故事的转折。

 “担”,是情节上的“转”。

 师:那么,刀在情节上有什么作用呢。

 生:我觉得刀是故事结局的必备条件。因为没有刀的话,屠户不可能斗得过两狼,手里有了刀,屠户才勇敢起来,把狼杀死。

 生:刀在屠户手中,才发挥了作用。屠户是杀生的,他是专业用刀的人,所以动作熟练特别干脆,换成其他人,不一定能把两狼杀了。

 师:在这则故事中,刀是最重要的道具。一刀在手,如虎添翼,为一屠杀两狼提供了可能。

 【屏显】

 刀,让屠户由被动转向主动,让故事由文斗走向武斗。

 以刀杀狼,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刀”,是情节上的“合”。

 师:刀、骨、担,都是屠户身上的道具,屠户先投骨,后弃担,再持刀,先放弃可以放弃的,再放下不得不放下的,最后拿起必须拿起的,故事情节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四、趣悟 师:同学们,蒲松龄借这篇小说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呢?请大家看课本预习提示,齐读—— 人与动物之间也有争斗。描述这类关系的作品,有的旨在突出人的力量,有的为了反衬人的渺小,还有的则在人与动物的对比中揭示人性。

 大家思考,本文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 生:从一个屠户杀死两只狼可以看出,本文是“突出人的力量”。

 生:我也觉得是“突出人的力量”,因为一人杀两狼是很怪异的事,所以才选入《聊斋志异》里。

 师:好,说话很有依据。本篇课文中的人就是屠户,屠户以杀生为业,在常人眼里戾气太重,是粗鄙之人。长期以来在文学作品中,屠户多蛮横凶恶之人,是反面角色,如《水浒》中的—— 生:郑屠户。

 师:如《儒林外史》中的—— 生(迟疑):胡屠户。

 师:这篇小说,蒲松龄老先生为屠户正言——

 【屏显】

 屠人之残,杀狼亦可用也。

 ——蒲松龄

 师:可见,正是屠能杀狼,蒲松龄先生在《狼》一文中,赞赏了屠户的行为。老师写了一首诗,请大家齐读一遍。

 【屏显】

 赞屠

 杀生为业世不齿, 早出暮归实不易。

 狭路相逢智者胜, 杀狼还须屠户计。

 师:可是蒲松龄先生只是想赞屠户吗?我们不要忘了课文的标题叫“狼”,我们看作者怎么说——

 【屏显】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师:作者议论的重心在狼的身上,他笑的不仅是狼,还是禽兽,更是像禽兽一样的人。请同学们再来朗读下面这首诗——

 【屏显】

 笑狼 狼心骤起在傍晚, 步步紧逼意贪婪。

 机关算尽卿送命, 徒留笑柄在人间。

 师:同学们,《聊斋志异》中写了三篇《狼》,本课是第二篇,请大家阅读另外两则《狼》和《聊斋志异》中的其他故事。下课!

 

推荐访问:文言 学年 语文


[教出文言小说味道——《狼》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