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 (2023年)

时间:2022-12-22 08:55:03  来源:网友投稿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5篇)第一篇: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x镇按照上级部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 ,供大家参考。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5篇)

  第一篇: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x镇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示范村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改厕**x户,达既定任务**x%,同时积极开展厕污共治及后期管护,基本实现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根据相关要求,现将整村推进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及时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天堂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专项工作小组,全权负责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同时组织各组长召开专题工作会,通过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确保改厕工作进度和质量。

  (二)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标语等宣传载体,在村域范围内开展卫生与健康、防病、除害知识和改厕及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广泛普及环境和卫生科普知识,发放“明白卡”“告知书”**x余份,召开院坝会x场,使改厕工作做到家喻户晓,让农民群众知道他们自己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营造全方位参与支持改厕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以点带面,整村推进。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推进改厕工作,重点以x组、x组先行启动,召开现场会,组织组长、施工方、周边群众实地观摩,让农民群众切身感受改厕的好处和舒适的用厕环境,带动全村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

  (四)质量为重,加大督查。要求各施工队严格按照农村户厕建设标准的要求和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村两委及议监事会不定时对改厕工作开展督查**次,及时指出突出问题x条,并要求施工方限时整改x条,确保了改厕实效,让群众满意。

  (五)积极探索,长效保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与**x农户签订《户厕管护承诺书》,明确了农户管护义务责任。积极争取上

  级项目,建设微型污水处理站、将粪污接入采取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拟购买吸污车x辆,制定与市场匹配的运行机制,积极参与厕污共治及后期管护。

  二、示范村项目进展情况

  (一)公厕改建项目已相继完成了立项及比选,待中标单位公示期结束后,即刻开工建设。

  (二)购买吸污车项目已完成了询价及会议表决,确立了供货方,待资金到位后可提车。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以多数农民群众的共同需求为导向,强化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将“厕所革命”延伸融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美化提升,形成人人关心环境,户户参与改善环境的良好氛围。二是积极对上争取,积极拓宽农村厕所建设资金渠道,根据不同的经济条件、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一步完善农村户厕,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三是进一步探索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后期管护模式,结合农村居民聚集程度、居住区域、户厕现状,推行不同的管护模式,同时积极探索创新厕所的社会化、市场化管理模式,确保基本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二篇:关庄镇户厕改造工作总结范文

  关庄镇户厕改造工作总结

  今年三月份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在区爱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镇开展了1480户的双翁漏斗式厕所改造,工程历时4个月涉及群众6000余人,到目前为止,现已全部高标准的完成竣工。在改厕的过程中,镇、村、组三级职责分明,标准明确,管理规范,群众赞成。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户厕改造工作是一项造福后代的惠民工程,关系着千家万户、千山万水、千秋万代,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召开了全镇三级干部和群众代表干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

  求各村要在工程材料发放前期,利用墙报、广播等形式作好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党政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时要求各包片领导分片包抓,形成一班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村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1-2名村级干部专人抓改厕工作,各村民小组配备了1名改厕专管员负责指导督促各农户的改厕工作,从上到下建立了农村改厕一条线领导管理体系,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改厕工作,及时解决具体问题,领导经常下村现场办公督促指导,特别是北片的4等村,他们经济比较薄弱,但村级领导非常重视也能自己克服改厕资金不足的困难,把改厕工作搞上去,不拖全镇的后腿。

  三、把握标准,全面铺开。

  农村的改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改厕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点带面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教育引导与行政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统一标准,严格把好验收关。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关键,重点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采取了镇、村、农户三结合的筹资办法,即三个一点点,政府贴一点、村里出一点、农户负担一点,先后总投入资金7多万元并为改厕户每户提供水泥一袋。为确保改厕的质量标准,我们还制定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规格,按照区爱卫办提供的施工图纸,严格要求不走样;统一规划设计,对于建设位置、建筑面积,由村里统一测定,村民小组定位定点再行施工,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统一施工队伍,施工队人员要经过集中培训,明确具体做法和标准要求;统一组织验收,施工结束后,由镇领导小组会同村干部对改厕农户进行质量验收,对不合格的要返工改建,直到达标为止。另外,我们还经常深入农户督促指导做好使用管理工作,不图形式,确保实效。在改厕的同时,我们还贯彻建房的有关规定,在审批建房的同时把建卫生户厕作为审批建房的要求之一,对改厕的用地面积实行优惠政策,优先安排,确保解决。

  四、措施得力,强势推进

  改厕工做中,镇领导和干部按照包片包村,分成四个片,由包片领导带队,每天下乡入户检查督促,坚持晚上开会汇报,不断研究新问题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针对各村改厕任务在一百户以上和一百户以下根据完成时间制定了不同的奖励政策,有力的推进了工作的进度。

  五、职责分明,成效显著。

  人员到位,职责分明是农村改厕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因此我们在改厕工作中做到了行动快、措施实,从镇到村民小组实行三级管理,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改厕施工管理队伍。我们根据耀关政字[2009]15号文件的要求,下达改厕任务,定期组织验收、考核,并把改厕工作列入年终评比的条件之一。因此,我镇农村改厕工作不断深化,无害化卫生户厕不断增加,质量标准不断提高,成效显著我镇的改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有的质量标准还达不到所规定的要求,各村的改厕面还不够平衡。因此,我们要以农村改厕验收考核标准,对全镇各村进行再次检查考核,对一部分村组未达到改厕普及面的,质量未达到标准的,限期改变,扎扎实实地把农村改厕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第三篇:整村推进工作总结

  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和上级定点扶贫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很抓落实,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2010年全县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目标任务基本实现。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把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作为我们工作重中之重。

  一、切实组织8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

  整村推进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综合扶贫工程,事关贫困农户解决温饱脱贫致富的大问题。做好整村推进的项目申报工作是做好整村推进工作的关键和前提,为了使申报的项目更具科学性和可操性,我办多次组织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实地进行指导,反复进行研究和权衡,按轻重缓急程度对各重点村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根据群众意愿,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从

  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2010年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20个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完成2010扶贫项目计划,县扶贫办积极争取各项扶贫项目,2010年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2.1余万元。

  在建设和实施中,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在资金使用和运作上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管理,实行财政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截用、挪用或改变资金用途。同时建立项目监督和财物监督制度,加强资金的监督、审计和检查,确保资金落到实处,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截至目前为止,大多项目都已基本完工。

  (一)抓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

  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进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向上申报,组织实施好,切实改善重点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二)认真实施好“一村一品”工程进一步推动农村事业的发展。

  2010“一村一品”工作有效加强:一是加强了组织领导,落实了人员负责,健全了工作制度;二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强化示范引导,抓住**县跃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的覆盖面,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密切配合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继续在8个重点村搞好产业化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好“一村一品”。在航埠镇推广树莓栽培;在六家桥乡两个重点村培育更多麻鸡散养大户;在相山镇陈坊村搞好木竹加工产业。充分发挥优势农业产业,使其真正成为重点村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从而以点带面,推动扶贫产业和“一村一品”逐步发展壮大。此外,我们将大力扶持村民养殖麻鸡,运用各种条件和技术,使村民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全力推进

  “民生工程”

  做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创新方式,实施好“雨露计划”。会同就业局举办

  “雨露计划”。因金融危机提前返乡的人中,绝大部分是初级务工就业者,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低,缺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县扶贫办针对这一现状,在原有的县劳动力培训中心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实行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将高校理论知识和企业

  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培训课堂放入生产车间,极大的提高了“雨露计划”的效果,提升劳务技能培训的层次,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就业机会。正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并稳定转移就业。今年,我县的“雨露计划”培训任务为**人,其中含“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师”培训任务**名。截止到目前,我县培训已全部完成,占任务的**%,实现转移就业**人,转移就业率为**%,其中在园区就业的有**人,省内就业率为**%。

  (四)、继续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进增收。

  (五)、维护社会扶贫工作,使其配合整村推进健康有序发展。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帮扶,指导扶贫开发工作。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扶贫的工作力度,在维护好现有的状态下争取有更好的成绩。

  第四篇:关于乡镇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总结

  关于乡镇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总结

  市农业农村局:

  根据《x市农村户厕改造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农村户厕改造提升工作的通知》文件会议精神,现将东溪镇农村户厕改造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东溪镇经多次实地排查摸底,对城市规划区、新村建设区、重点项目规划区、纳入土坯房等进行甄别,明确了全镇户厕改造三年工作任务共****户,其中:****年在全镇启动试点,已完成**户;****年计划完成****户,占总户数约**%;****年完成剩下任务数的**%约**x户。

  二、经验做法

  (一)重视到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户厕改造工作,这是彻

  底改变农村面貌的最重要的举措,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最重要抓手,是一场必须要赢的革命。通过大半年的推进实施,我们总结了户厕改造后的四大好处:卫生不臭、人畜安全、苍蝇减少、群众幸福感提升。

  (二)组织宣传到位。去年**月份以来,镇成立了农村户厕改造领导小组,建立了镇、村、社三级负责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书记、镇长、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村社,到农村厕所改造一线实地指导工作,镇上专门成立了驻村干部包干负责、农服中心技术负责、村干部包社负责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工作的顺利推进。为保证旱厕改造技术和质量要求,通过调查、比较,村上积极向农户推荐施工工匠,并组织农户自愿与实施工匠签定旱厕改造协议,积极动员旱厕改造农户主动参与旱厕改造施工质量的监督。施工工匠在施工过程中,积极主动与农户沟通,根据每户农户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造设计,大大提升了每户改造后旱厕的有效利用率和合理性。

  (三)示范到位。我镇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推动快、成效好、群众评价高的泉合村实地调研,让农户面对面的交流,避免了政府、村社“一头热”;镇农服中心也定期到村入户宣传改厕的好处,讲解技术标准,说明使用要求,当场解答干部群众提出的问题。把改造后的卫生户厕亮到百姓面前,让群众看到好处,变“要我改厕”为“我要改厕”,参观的干部群众看得十分仔细,有的还与受益农户进行交流,如此一些群众观念转变了,回到村里踊跃报名,这对工作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今年x月份以来,x镇、x镇等兄弟单位纷纷组织相关村社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我镇x村参观学习。

  三、取得成效

  (一)改造后的卫生厕所三格化粪池盖子我们由传统的水泥浇灌变成了轻便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得到了市上相关部门的表扬并在全市进行了推广,这对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用取粪液提供了方便。

  (二)改造后的卫生厕所三格化粪池盖子我们在全市第一个打上了“x市户厕改造工程”字样,确时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政府的温暖。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整村推进户厕改革的村,目前进度缓慢没达到预期计划,进度还需加快推进。个别村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村两委不重视,推进不及时,进度监督力不够,报表不及时,摸底不明确、不准,明显存在敷衍了事应付交差。下一步农业服务中心将加大监督力度,督促好村两委宣传工作,监督村上施工队保质保量完成,确保我镇****年任务顺利完成。

  截至目前,我镇各村已全面启动了改造工作,已开工改造****户,完成了全年任务的**%,预计在今年x月底前完成全年任务,并顺势启动****年改造提升工作。

  第五篇: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

  连片开发

  贫困地区发展新路子

  ——广西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的实践与思考

  从2007年开始,国家连续三年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在重点县选择贫困乡村集中连片的区域,制定“连片开发”规划,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为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提升新水平采取的一项新的扶贫举措。目的是通过政策统筹、机制创新,探索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路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农户稳定增收。我区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务院扶贫办和财政部支持,在我区安排了11个试点县,中央专项试点资金1.095亿元。三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规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对如何提高产业化扶贫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基本情况

  我区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的要求:一是有相对集中连片的贫困村;二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试点工作有积极性,整合资金力度,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水平较高;三是扶贫、财政等部门力量较强,能够密切协作配合;四是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和扶贫规划,有一定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基础等四个方面的要求,结合我区贫困地区

  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连片开发试点县。至2009年底,我区共凌云、龙胜、天峨、隆林、龙州、马山、三江、东兰、那坡、西林、金秀11个试点县,其中隆林、东兰县为革命老区建设示范试点县。凌云县专项试点资金950万元,其余10个试点县每个县的中央专项试点资金均为1000万元。每个试点县实施期为两年。凌云县2009年已通过自治区验收,其余10个试点县项目仍在实施。据扶贫统计,至目前,11个试点县除中央专项试点资金外共整合资金

  47242.018万元(不含群众自筹),扶持乡镇32个,扶持村111个,其中贫困村90个,扶持农户

  37712户,贫困户

  22792户,种植15.2325万亩,养殖

  52.4857万头,农田基本建设0.958万亩,新建村级道路35条135.5公里,新建屯级道路

  288条

  842.17公里,人畜饮水及小型水利677处,沼气池6452座,新建学校25个,村级文化室16个,村级医疗室7个,劳动力转移培训7144人,实用技术培训279347人。

  从实施情况看,连片开发试点取得的成效很明显,贫困群众得的实惠较多。

  ——贫困群众增收。凌云县经过2007、2008年两年实施,8个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588元增加到2009年初2036元,增幅达14.07%,高于同期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的2.07个百分点。据扶贫统计,其他试点县试点村项目实施一年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加200元以上。

  ——基础设施大为改观。试点县围绕改善试点区域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和产业发展条件,重点实施了村屯道路、沼气池、人畜饮水和茅草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龙胜各族自治县南山试点片区通过连片开发,整合资金,两年来共新建或扩改通村公路6条53.6公里,通屯公路44条188.1公里;建成人畜饮水8处,解决8个自然村649户农户饮水困难;改造1122户农户输电网络;新建或维修村办公楼3座;建村级卫生室5座250平方米;新安装单户型卫星地面接收天线1167户,自然村屯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使片区15个贫困村的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通信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稳定增收产业初步建立。各试点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长短结合,重点培植贫困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桑蚕、茶叶、油茶、核桃、水果、养猪、养鸡等产业,连片开发种植业,规模发展养殖业。凌云县经过连片开发试点,新种桑5376亩,人均桑园面积由2006年末的0.2亩,增加到2009年7月的0.72亩。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一家缫丝厂,利用桑枝原料建设食用菌基地3000平方米,直接带动桑蚕业发展;新种茶叶602亩,人均茶园面积由2006年末的0.82亩,增加2009年7月的0.95亩;新种水果1894亩,人均水果面积从0.03亩增加到0.12亩;存栏母猪4511头,户均存栏母猪从2006年末的0.48头增加到2009年7月的1.35头。劳务输出2887人,户均输入0.8人,实现劳务收入8522万元。

  ——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我区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成立专业协会,推动参与式扶贫,让受益群众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等方式,使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凌云县共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7期,培训了12.92万人次,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大多参训3次以上,使从事种桑养蚕、养猪业及茶叶、水果种植的农民都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还围绕桑蚕业、养猪业成立了村级桑蚕业和养猪业协会,通过协会为会员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将农户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生产,共同应对市场风险。让受益群众直接参与项目建设,凡是农户能自行实施的项目,都放手由受益农户自行实施,凡是片区集体受益的项目,由受益群众推选3-5名代表组成项目管理小组,由项目管理小组来召集会议、制定方案、筹资投劳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定期公开财务收支,使贫困群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农村社会事业进步。在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的同时,我区还注重整合部门力量,加大对项目区域社会事业的发展投入。改善试点村人居环境、推进“文明新村”建设,树新风移风易俗,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龙胜县两年来在试点村共完成文明卫生村屯建设15个,使15个自然村的825户受益;新建沼气池242座,现试点区沼气池入户率达54.6%;帮助贫困户完成茅草房和危房改造502座,使2058人住上稳固住房;对76户农户进行扶贫易地搬迁,对12个村的14个

  自然村屯进行村寨防火改造。使片区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和体会

  开展“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是对以往以村为主的扶贫开发方式的一种提升的探索。“连片开发”就是以政府力量为主要推动力,农民群众建设主体,通过政策统筹,机制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克服区域性脱贫障碍,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其开发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组织与产业能力的培育,农村文化与社会事业建设等进行。

  (一)整村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促进区域发展。目前整村推进作这一扶贫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扶贫资金使用分散,跨村基础设施难以形成无缝对接,跨乡的特色产业难以形成规模,行不成规模效应,县级扶贫主体宏观协调、资源配臵作用发挥不够,单靠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部门的单打独斗力量簿弱等等。连片开发就是打破行政区域的束缚,在一个贫困村集中连片的区域,重新组合生产要素,重新配臵资源,以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为抓手,整体推进。我区实施连片开发区域推进一改过去分散单一的贫困村整村推进为区域连片开发为主的整体推进;二是改过去扶贫资金投入分散、项目点多面广为集中资金支持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突出特色产业规模性,打破一村一品,引导区域内产业归类整合,实现一片一品;三是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连贯性;四是改过去扶贫部门的单打独斗为统筹各部门力量,重点突破,协作推进,构建大扶贫格局。三江恫族自治县选择了地理、气候环境、土质相同,都有种植油茶习惯,有一定发展油茶产业基础,贫困村集中连片的三把叉山半山腰东、西、南面沿线的4个乡10个贫困村作为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经过调查模底、征求群众意见,制定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年实施,在试点区域种植6000亩油茶林,4000亩油茶低产改造,同时结合油茶产业发展要求,配套规划实施片区交通、教育、文明村寨项目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等等,实现整个区域协调推进。

  (二)着眼区域经济发展,科学编制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编制

  规划是做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规划,一是要求试点县立足县情,发动各部门、各乡镇深入片区实地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把片区开发项目规划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围绕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能力为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最急需、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做到规划在纸上的是老百姓实实在在所需要,建设在地上的是老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得到实惠。二是分类定位,实行合理布局。打破行政区划界线,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全面谋划,统筹规划片区内产业布局、项目争取和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过去贫困村各自为线、分而治之的局面。为了做好连片开发试点区域确定和规划工作,凌云县县委、县政府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就试点区的选择、规划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的确定、重点产业的选择、部门资金的整合等问题进行研究,组建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财政、扶贫、发改、农业、畜牧、林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电业等部门参加的项目规划组。经过研究,结合本县实际,确定了制定试点规划的具体要求和原则:一是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区域现状,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三是产业开发必须围绕全县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安排;四是项目区域经济社会必须得到全面发展,自我发展能力能够增强;五是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基于上述原则,县、乡两级干部组成的工作队深入区域村屯,召开会议,走访农户,全面摸清区域状况,摸清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建设项目的要求,多部门、多层次召开会议进行论证,反复修改后才定稿,使规划能够反映民意,凝聚民智,全面科学,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真正成为试点项目建设的指南。同时将项目任务分解,根据总规划的框架,由各项目部门按各自职责编制本行业试点扶贫项目子规划。

  (三)突出产业发展,建立增收来源。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重点。我区针对这些年来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

  一、群众收入不稳定的实际,因地制宜,突出把发展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帮助群众建立长效稳定的增收来源,作为连片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必须要有特色、有规模,才能和市场连接,才能产生效益。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我区要求60%以上的连片开发试点中央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开发,还要求整合各部门资源投入产业培植;要求试点县围绕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来制定连片开发试点规划,根据试点区域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来安排产业,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能种则种,能养则养;在产业建设上,从调整结构、调优结构入手,分区域连片发展种植业、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打造特色产业村、特色产业片;同时探索政府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扶持农户的方式,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我区11个连片开发试点县,每一个试点片区各有各的产业开发重点:凌云县以发展桑蚕、水果、茶叶为主;龙胜县根据试点南山片区属高寒山区的特点,将种植高山无公害反季节西红柿、南山萝卜作为短、平、快增收支柱产业,将种植厚朴中药材作为中长期支柱产业;龙州县以乌龙茶种植为主;马山县以种植桑蚕,养殖黑山羊、杜东母猪、马山土鸡为主;金秀县以种植水果、养殖瑶香鸡为主;隆林县以烤烟种植为主;西林县以种植水果、板栗、花椒为主;三江县以种植油茶为主;那坡县以种植软枝油茶、中草药草果、杉木,养牛、养猪为主;天峨县以种植油茶、板粟为主;东兰县以种植核桃、板粟、油茶为主。

  四)围绕服务于产业发展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连片开发试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体现连贯性,一村的道路不仅考虑为本村服务,还要考虑与之相连的乡道、县道乃至省道的通畅连接;一村的灌溉水渠不局限于本村,更多考虑与周边乡村能否实现水源共享。试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带动、促进产业开发,产业开发积极性高的村屯,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项目,达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到哪里,产业开发就到哪里的效果。凌云县围绕改善试点区域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实施了村屯道路、沼气池、人畜饮水和茅草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试点区域新增公路里程238.7公里,其中20户以上自然屯100%

  通公路,由于交通条件改善,新增摩托车232辆,每100人摩托车拥有量从2006年末的6.17辆增加到2009年的8.77辆;改造供电台区8个,增加供电容量80千伏安,使区域内100%的农户能用上电;23%的农户购臵了家庭电动机械,减轻了手工劳动量,解放了劳动力;新增沼气池1640座,沼气池入户率从2006年末的18.20%提高到2009年的68.11%,带动了养殖和庭院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新建水柜507个,容量3.19万立方米,安装引水管道8000米,解决饮水安全人口从2006年末的12011人增加到14290人;小流域治理面积7.1平方公里,修建灌溉渠道4.5公里,新增保水田面积96.8亩,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在陇雅村陇堆屯、陇照村中坝屯和洞新村弄劳屯建设3个核心示范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和示范村的带动,试点区农民新建二层以上楼房206栋4.12万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五)整合扶贫资源,构建大扶贫格局。“整合资金”是“连片开发”试点项目的基本要求,“连片开发”也是“整合资金”的有效平台,关键要找准试点资金的功能定位,用有限的试点资金用来建立扶贫开发平台,粘合其他涉合资金,形成“试点资金搭台,部门资金唱戏”的大扶贫局面。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我区要求各试点县整合资金必须是中央专项试点资金的3倍以上,工作格局由扶贫部门单一作战向全社会齐抓共管转变。各县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改、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积极拓展涉农项目整合,群众投劳筹资、企业捐赠、社会扶贫等筹资渠道,各部门根据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充分将各类涉农项目和惠农政策向试点区域集中倾斜,积极调整项目计划,优先安排项目区。由县里总揽全盘,相关业务部门牵头组织,有项目建设任务的乡村具体实施,将分散的扶贫资源转向集中连片开发,将部门各自为战的做法转向连片整体推进,彰显了连片开发实效。

  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实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扶贫措施,能有效解决扶贫资金少,扶持面狭窄,扶贫效果差,容易返贫等问题,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实行区域扶贫开发,实现整体脱贫致富;有利于扶贫开发从点到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多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使扶贫的渠道更广泛,帮扶更到位,动力更强大。

  三、存在问题与几点建议

  我区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实施了三年,但由于该试点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和加强。

  (一)组织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连片开发试点工作管理机构以县为单位,我区要求每个试点县都要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为主,各部门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并下设具体管理办公室。但试点工作结束后,组织领导机构会撤消,后续发展和扶持会削弱。要想在更大范围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工作,建议进一步研究解决好试点工作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规范的组织模式,建立一支组织协调力强、长期不走不撤的组织机构,以利试点工作的顺利推广。

  (二)群众参与有待进一步发动。目前,我区贫困县由于田地少、收入低,大部分农民劳动力均外出打工。在家里农民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劳动力素质相对较差。由于宣传发动的力度、深度、广度不够,群众对连片开发的政策认识不够透彻,在少数地方形成了干部热、群众冷的倾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少数地方甚至出现政府包办代替农民建设项目的问题。对此,建议进一步搞好发动宣传,加强培训,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连片开发项目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组织群众自主筹资、投工投劳,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合力。

  (三)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整合。我区贫困县财政困难,主要靠上级投入,由于国家对涉农资金整合没有刚性规定,县级各部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难度大,对此,建议国家增加连片开发试点资金规模,加大整合涉农部门扶持资金力度。同时,撬动群众投资,吸纳社会投资,用市场的办法研究连片开发的投资机制。既要鼓励业主投资开发,又要以奖代补引导群众开发,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扶贫力度,鼓励组织动员家乡在外企业家或外商关心和支持试点项目建设。

  (四)培植产业后劲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的时间短(一般只有2年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重,村民群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愿望和参与热情比其它项目强,对扶贫村的产业化建设力度相对较弱。少数扶贫村在选择产业项目时,没有认真研究村情和市场行情,实施的产业项目产品不优,销售无路。客观上一个产业的形成,1-2年内是难成规模效益气候的,形成“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需要较长时间的经营发展。因此,在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开发过程中要根据扶贫村的产业基础、交通状况、气候土壤特点、市场行情等选好产业项目,同时在技术、资金、物资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持。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后,政府及有关部门仍然要对明确的产业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引导和支持,使之不断壮大规模,提高效益。

  (五)各类资源配套尚不够科学。连片开发试点重视了资金和项目整合,但对资源整合还不够科学,没有围绕贫困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配套落实必要的资源,即使有项目也缺乏配套条件,没有真正形成有效的发展合力。很多项目都是一次性投入,没有形成连续投入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建议今后国家给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试点县增加项目后续管理资金,并加强对贫困县连片贫困区域发展资源整合机制的研究。

  (六)建设内容有待进一步统筹。连片开发试点所有建设项目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最现实、最需要、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从总体上来看,我区各试点县试点进展较快,但建设的内容不够全面。少数乡村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热情高,对产业增收项目的投入研究少;对新农村建设房屋拆建的热情高,对村容村貌整治的办法研究少。因此,建议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产业基地开发要突出连片、成线,完善机制、增加投入,真正让群众在产业开发中稳定增收。基础设施建设要突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水利、道路、通讯设施配套建设,真正让群众在连片开发中受益。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创新、积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中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体现民主民

  治的措施和办法,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推荐访问:农村厕改工作成效 乡镇户厕改造整村推进工作总结(最终) 工作总结 乡镇 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