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一片关爱——“战疫情”背景下对“三类幼儿”关爱策略研究

时间:2021-10-14 08:56:19  来源:网友投稿

 一场“疫情”,一片关爱

 ——“战疫情”背景下对“三类幼儿”关爱策略的研究 慈溪市实验幼儿园

  张葵葵 [ [ 摘要]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为抗疫奋战斗争。在这个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孩子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能出家门,不能游戏,有的孩子因为爸爸妈妈要奔赴抗疫一线,还不能得到爸爸妈妈的陪伴,这无疑让孩子产生了不安全、焦虑和烦闷等情绪。为此,我们把这些孩子分为“三类幼儿”——医护人员子女、抗疫一线子女和无法返乡幼儿。本文分析了这些孩子心理发展特点:1.缺乏安全安定,2.觉得烦闷无趣,3.感到恐慌焦虑。并采用了六大关爱策略:1.“出战”关爱显真情,2.温馨问候近距离,3.宅家游戏细指导,4.故事陪伴享温暖,5.心理健康常辅导,6.关爱行动勤记录,以取得了较好的“三类幼儿”关爱效果。

 [ [ 关键词] ]“战疫情”

 “三类幼儿”

 关爱策略

  一、“战疫情”宅家幼儿现状分析

 2020 年的寒假,突如其来的一场病毒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惊恐和无措,不能走出家门,幼儿长久宅家,不能玩耍不能游戏,活动空间受到限制,交往面突然缩小,很多寒假的心愿不能实现。而且,在这个寒假里,有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要丢下他们,奔赴抗疫一线,有些还不能回家和孩子见面;有些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家里只留下爷爷奶奶和幼儿在一起;而有些孩子还不能回家乡……于是,根据“疫情”下宅家幼儿心理需求,我们把需关爱的幼儿分为 “三类幼儿”。第一类是 “医护人员子女”,包括赴鄂防疫一线和在区域内防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第二类是 “抗疫一线子女”,主要包括除去医护人员外,在区域内防疫一线的镇(街道)、公安和村干部工作人员的子女。第三类是 “无法返乡幼儿”,主要是指无法参与线上学习的贫困家庭子女及外地高风险区域无法来慈的幼儿。

 我们对全园幼儿进行全面排查,通过调查发现,第一类“医务人员子女”全园共有 20 人,分别在 10 个班级中;第二类“抗疫一线子女”全园共有 55 人,每个班都有这一类幼儿;第三类“无法返乡幼儿”经统计全园只有 1 名幼儿。通过分类调查,让我们了解了全园幼儿的实际现状,还是有部分幼儿在疫情期间因家长抗疫或其他原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温暖和关爱。同时,我们还对这些孩子进行了线上的调查,主要就“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你有什么感觉?” “你希望老师能陪你做些什么?”“呆在家里,你最喜欢干什么?”等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有 95%以上的幼儿表示自己没有爸爸妈妈陪很寂寞很无聊;有 93.5%的幼儿表示希望能上幼儿园,见到老师和小朋友,能和大家一起玩;91.8%的幼儿表示在家里最喜欢玩的就是游戏,但呆在家里没人陪她玩,又不能出去玩,感到很烦闷。

 图一“三类幼儿”调查表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三类幼儿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心理不适应。

 1. 缺乏安全安定。

 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周边环境氛围,安定温馨,孩子的情绪也会是安全愉悦,而反之,幼儿则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次疫情期间,有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医生,他们要奔赴抗疫一线进行工作,而且有些还不能回家,孩子会产生很强烈的不安全感。通过电视新闻,看到新冠病毒肺炎形势这么严峻,看到医护人员工作这么辛苦又具有很大的不安全性。还有部分孩子的爸爸妈妈在抗疫一线,白天不在孩子身边。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一方面因为没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感到不安全,另一方面个别大年龄的孩子还会担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会不会也会被感染。因此,他们每天可能会处于不安全的心理状态中。

 2. 觉得烦闷无趣。

 没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虽然家里也会有一些可玩的玩具,但因孩子还小,自律能力不够,常常无法完成相应的活动。同时,有些是爷爷奶奶陪伴孩子,虽然有成人的照顾和陪伴,但总没有爸爸妈妈亲近和自然,有些游戏爷爷奶奶无法

 到达与幼儿共同合作的要求,孩子们无法感受到在家游戏的乐趣。有些孩子还沉迷于游戏和看电视,看久了,则感到无趣无聊。以前在幼儿园有同伴和老师的陪伴,现在家里只有几个大人,活动空间又有限,活动材料也不多,交往同伴又没有,孩子们玩不尽兴,烦闷情绪就会自然而然产生。

 3. 感到恐慌焦虑。

 对于这次的疫情,孩子们或多或少地多会在新闻、电视或成人的描述中,感受到这个新冠病毒的厉害,它的传播性和感染性非常强大,又有那么多的人隔离、确诊和死亡。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不能出去,出去要必须戴口罩,要勤洗手,家里还要多开窗通风并消毒。这样的氛围中,让孩子感到有史以来的恐慌,不知道这个病毒会不会就在身边?这个病毒这么厉害,会不会传播到自己身上?同时,因为长期宅在家里,幼儿园开学的日子遥遥无期,这让幼儿产生强烈想上幼儿园的愿望,而现实中又不能上幼儿园,这让他们会感到无比焦虑。而对于不能返回乡的幼儿,更是感到焦虑。这种恐慌和焦虑的心理会每天伴随孩子。

  二、“战疫情”三类幼儿关爱策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亲切的对待幼儿,关心幼儿 ,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那我们该如何去抚慰这些孩子,带给他们温暖和关怀,让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也能同样得到成人的关心和温暖?我们努力做到按需关爱、多元关爱、浸润关爱和人人关爱等原则,真正帮助“三类幼儿”在疫情期间获得心理上的健康发展,主要采用了以下六大关爱策略。

 1. “出战”关爱显真情 当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纷纷奔赴疫区驰援的时候,我们幼儿园也有家长被派到疫区进行支援。在接到任务到出发,他们仅仅只有半天的时间收拾行李和家人道别,根本不用说和孩子细说交流。于是,我们让班主任第一时间和孩子进行 电话或视频联系,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是去打病毒妖怪,是个英雄。并和去支援的家长进行联系,让他们安心工作,孩子在家由老师做好图二微信推送报道

 辅导和帮助。开始,这些孩子还在为爸爸(妈妈)的离开而难过,但在接到老师的电话和微信视频后,感到了满满的温暖,有了老师及时的关心和心理辅导,孩子们的情绪很是稳定。同时,在第二天,我们幼儿园在 微信公众号推出了家长驰援疫区“爸爸妈妈,我长大也要成为像你这样的人”的相关报道。其中有对驰援疫区家长出发时的情景报道,有对他们刚到疫区参加工作时的工作照,有这些孩子给爸爸妈妈鼓劲的视频话语,有其他小朋友送的礼物和图画,还有其他家长在疫情期间工作的照片等等。通过微信推送,让奔赴疫区一线的医务人员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了不起,并在大家的鼓劲中,感受到爸爸妈妈离开自己是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身边有这么多的小伙伴为他们加油鼓劲,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此,由爸爸妈妈离开而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在大家的问候和关爱中瞬间流逝,心中都是温暖之情。

 2. 温馨问候近距离

 对于“三类幼儿”,我们推出每日温馨问候,通过语音、视频、微信和电话等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定时间,不定方式,让孩子每天听听老师的声音,感受到暖暖的问候,感受到被爱的温暖。有时老师会采用 录音的方式(图三),让孩子在静静地聆听老师的声音中感受老师的爱;有的老师会和孩子通过 微信视频进行互动聊天(图四),感受和老师交谈的乐趣;有的老师会在 电话里和孩子问候聊天,拉进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老师们采用多种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一句句温馨的问候拉进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老师的爱去弥补爸爸(妈妈)的爱,让孩子在特殊时期幼小的心灵不再孤独,不在焦虑。

  图三:教师暖心连线

  图四 教师和幼儿视频聊天

 3. 宅家游戏细指导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会在线上提供一些可供家长和孩子亲子游戏的内容。“三类幼儿”的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无疑对孩子的游戏开展会受到一定影响。为了帮助“三类幼儿”能与其他幼儿一样享受游戏的乐趣,我们幼儿园

 开设了“宅家小游戏”系列微信推送,为了让孩子能更清晰地了解游戏的玩法,我们会采用视频的方式录下游戏的方法,便于幼儿观看游戏。同时,我们老师还每天对宅家游戏与“三类幼儿”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对于有些不太了解的游戏方法,教师会单独和孩子交流沟通,就像在幼儿园里一样,进行个别化指导(图五),让每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和发展。同时在游戏设计中,我们也尽量做到幼儿能看懂能参与。例如,在宅家小游戏“快乐地跳吧”推送(图六)中,我们准备了音乐和游戏视频,幼儿只要看着视频,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做动作,既方便又有乐趣。

 图五:教师指导宅家游戏

  图六:宅家游戏《快乐跳吧》

 4. 故事陪伴享温暖 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温情的互动形式。为了让幼儿能在故事中感受到温情,在故事中体验到爱的力量,我们为孩子们推荐了一系列的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忘了说我爱你》、《逃家小兔》、《奶奶和我捉迷藏》、《我爱妈妈》、《我爱我的家》、《你笑起来可爱极了》、《雨中的小红伞》、《我永远爱你》……这些绘本故事都是爱的故事,有些可以是爷爷奶奶等长辈讲给他们听,有些可以是孩子自己进行阅读和欣赏,还有一些则是老师通过微信讲给孩子们听,面对面地给孩子讲故事,让幼儿仿佛又回到了幼儿园,感受到老师亲切和关爱。

  图七: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图八:老师通过微信讲故事 5. 心理健康常辅导 对于“三类幼儿”来说,面对疫情隔离的严峻性,他们的心理会发生以往所没有的不安全、烦闷和焦虑。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应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抚慰,帮助幼儿解除不适应情绪。(1)画出心理的恐怖和担忧。让幼儿大胆地把自己想到看到的,自己所担心的都用画笔画下来,孩子有了宣泄,心里就会舒畅很多。(2)画出自己美好的向往。让幼儿对病毒解除之后美好的生活画下来,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孩子的心中才会有阳光,心里才会安定而温暖。(3)英雄拯救畅想曲。孩子们心中只有有了英雄,他们才会变得有力量,所以,可以给孩子们扮演最喜欢的英雄,让他们通过自己角色的转变,感受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病魔是可以打败的。(4)创造记忆瓶。可以让幼儿把每天的事情用画笔画下来,装进瓶子,告诉他们,我们可以吸收美好记忆,回到幼儿园后,可以把这创造记忆瓶共同分享。幼儿年龄小,心理辅导说教是无用的,因此,通过以上操作体验的方式,帮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把不好的情绪排除掉,把好的情绪记录下来。

 6. 关爱行动勤记录

 我们对每位“三类幼儿”都进行了跟踪帮扶,并采用班主任每天一记录的方式做好对每个孩子的关爱行动。这不但记录的是每天的帮扶活动,更是记录了每位老师对“三类幼儿”满满的关爱,而且通过记录,也让老师们在记录纸上看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快乐。对于“三类幼儿”,我们采用“一生一档一天一记”(图九),主要从“电话视频联系”、“温暖爱心问候”、“困难问题询问”、“学习生活帮扶”、“心理健康辅导”这几方面进行记录,把对幼儿所有的关爱都记录下来。

 图九:“一对一”帮扶记录表

 三、“战疫情”三类幼儿关爱成效

 经过一阶段的“三类幼儿”关爱策略的实施,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给了这些孩子太多的温暖,太多的故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

 1. 师幼关系更密切

 教师的云陪伴,不但弥补了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缺失的爱,更是拉近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幼儿园的时候,教师要管班级里这么多的孩子,面对面、个对个的指导每个孩子可能不多,但现在通过微信、视频、电话等云陪伴,让这些孩子享受了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和沟通,有些孩子还主动跟老师微信聊天,胆子大了,语言表达能力强了,更重要的是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感情更深了。

 2. 幼儿情绪更愉悦

 原来所担心的这“三类幼儿”会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而情绪失落。但通过我们的系列关爱活动,让我们的孩子一点儿也没有感到孤单,一点儿也没有觉得烦闷。有了老师的陪伴,他们觉得更加快乐和开心,这种微信和视频等交流方式,让孩子们很喜欢和老师们交流,一点也不畏惧,一点也不害羞。有些孩子每天就等着老师给自己打电话、微信聊天,这已经成为了他最愉快的时光。

 3. 线上活动更有效 每个幼儿园都在进行线上游戏活动的推送,一般都是家庭亲子游戏,需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才能完成游戏,这给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陪伴的孩子带来很多困难。于是,我们在开展线上游戏的时候,不但把游戏设计得简单,便于幼儿独立游戏,更重要的是老师每天都会在线上进行个对个地指导,帮助其正确掌握游戏方法,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大大提高了线上游戏的质量。

 “三类幼儿”的关爱行动在疫情期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们通过一些策略上的尝试,帮助“三类幼儿”减少负面情绪,建立健康愉快的情绪,在幼儿园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度过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寒假。在一场“疫情”面前,我们的孩子获得了一片关爱。

  [ [ 参考文献] ]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2.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周念丽 张春霞.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4.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最好的教育是爱[M].中信出版社,2014.1

 5.李季湄 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推荐访问:疫情 关爱 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