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心得体会 >

2023年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

时间:2022-12-28 19:30:04  来源:网友投稿

2023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阅读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1)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篇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

  在这几年之中,课改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亦如百花齐放。“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是日常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一次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们的学生越而的活泼与可爱,并且不乏思想上一次次的灵光闪现、不乏更多了一些对生活、社会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在浑然不觉之中感受着知识的滋养。

  综上所述,学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再一次认识到语文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实质性,在新教学理念的支配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这几方面浅谈自己的体会。

  一、改变传统人才观。

  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精神是“新课标”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师就应该激活学生的情感,营养学生的德性,并用自己的航标之灯,去照亮学生的希望之路,使他们的心灵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这样的心灵,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从外部走向内部,从客体走向主体,一句话,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二、于情境中轻松学习。

  《新课标》更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强化语言实践便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能力,其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个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够和谐地把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既能让学生充分阅读,又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阅读的作用。我认为,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乎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描述的情景。

  三、探究学习以人为本。

  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供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新《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四个理念,但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却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究竟是以传授知识为本,或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或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被动接受性学习为主,或是以自主学习为主。这是新旧教学理念的分水岭。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的重要成果。关于语文的工具性,过去我们讲得很多。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是人类传承文化、积累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的工具。

  如果认识到此为止,语文就可能陷入“纯工具论”的误区或“工具理性主义”的泥潭。只是工具,就可以因为某种需要而转换职能、失却本我,嬗变为和其他工具等同的工具,语文就异化了。

  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了人,语文就不复存在,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语文为个体的人所掌握,又显示个性、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语文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语文又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是依托“文”来体现人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课程。因此,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生命运动的过程。

  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着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决定着语文教学在于揭示人性的真、善、美,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真正价值。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体——主人决定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理念的确立,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课程观、学生观、质量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由于旧观念的痕迹很深,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很艰难的、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人们常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有人被飞驰的时代列车抛弃;同样,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时刻,也有人由于因循守旧而被时代洪流所淘汰,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3

  我省明年即将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本学期教研组多次组织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发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4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5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出国留学中学的特级教师,优雅的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和功利主义的,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2)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篇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

  我省明年即将全面推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本学期教研组多次组织学习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引发了自己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以前那种老师只顾讲解,不管学生有没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有没有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教学进度虽然掌握得很好,但教学的实际效果是可以想见的。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由过去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确实不像由老师“满堂灌”那么好控制,因为学生的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动态多变的。但毕竟课堂教学是应该有一个时间观念和安排的。过去那种完 全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在许多教师的头脑里还是比较根深蒂固的。所以,一当学生放开了思维,而又没有很好地控制好时间,教学进度较为缓慢的时候,这种“积习”就不免抬起头来。老师并不是不能“讲”,关键是要讲得精彩,讲得恰是时候。那种以牺牲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代价的“讲”是不合乎新课改精神的。

  现在有很多教师还是经常采取老师先设计好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这种方法。虽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直奔教材的重难点而去,既解决了主要问题,又节省了许多时间。我认为老用这种方法用新课标的精神去衡量有些不妥。人们常说:能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如果长期都是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展开讨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种惰性和依赖性,

  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就得不到培养。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等学生自己先提出问题,如果有必要的话再进行讨论以解决问题,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提问情况把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而教师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再向学生提出。如果学生已经提到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重复了。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和能力,又可以解决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问题。

  现在“语文新课标”十分强调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凡是进行语文课改的课堂教学学生热烈讨论的场面比比皆是。课堂讨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质疑问难和合作研究的习惯。在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之后,课堂上每每闪现出富有精彩见地的思想火花。我以为,课堂上主要时间应该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当学生有问题而自己不能解决的时候,再让学生讨论解决,老师也应是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成员之一。只有在学生有了充分的自我感知和理解之后再进行的讨论才是有效果的。而且,进行讨论老师还要注意对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和调控。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程标准》)再者,毫无边际的课堂讨论是没有休止,也是很难有结果的。当然,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得出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答案,也是必要的。但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有个结果,存疑也可以,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对以前那种课堂教学只唯老师(《教参》)的理解为上,不考虑学生自己的领会如何的做法的*。尊重学生自己独特体验,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肯定和强化学生有时并不那么正确的“独特体验”和看法,而是要让学生对教材有自己的感知和领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提出自己看法和见解的习惯。因为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学生,我们不能苛求他们的见解要如何高明和正确。更何况对于*语言的理解见仁见智的情况是经常有的,就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新课标就提到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所以,当学生的见解未必尽然甚至谬误的时候,我们还是首先要保护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和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或老师自己*等地(不是居高临下)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明他们见解不够合理的理由。这样做,是允许的也是必须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多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多接触语文材料”就是要学生自己去多读书,多背书。读多了背多了语感就有了,书面语言的谴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也就逐渐熟悉和掌握了。写出的文字就能像韩愈说的那样“文从字顺各识职”了。现在许多老先生,包括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在内,他们一谈起自己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无不回想起当年孩提时代读书背书的经历来。总之,要使得学生像会说那样会写,就要让他们多读书,多背书,多写作。这就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和正道。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要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方式之一。”按照新课标精神,既要符合新课标课标精神,又要切实可行。下面我谈谈几种具体的做法。

  一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在阅读和方面的能力。阅读和写作采取开卷的做法,试卷以能力立意,注重能力的.迁移。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二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能力情况(包括课内外听说读写等方面)作一个基本评价,等第分“A、B、C、D”四级。互评是让学生做“考官”,通过公布条件、自报申请、考查通过等程序确定“考官”人选和资格。然后授予他们以职权,对学生的背诵、朗读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考试”。内容采取临时抽签办法确定。

  三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时的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情况,要记载下来,作为同学的学习情况的记录。这些记录在期末评价当中要在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具体描述。

  四结合:描述和成绩相结合。以前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单一的考试成绩,现在,我们要把学生*时的学习语文的情感、态度和过程等情况作出描述,同考试成绩一道,记入学生的学习情况档案。

  五结合:学校与家长相结合。家长对孩子在家的学习和表现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让家长参与学生的评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

  《新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根据以上要求,考查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读音,默写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仍是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体现新标准的要求,命题时将更加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标准》阅读训练要求,概括地说,对阅读材料要做到"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命题将重在三点: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阅读材料时,坚持文质兼美的前提,注意体裁的多样性,以适合学生的各种"胃口";每一组命题要由易到难,阶梯式提升。二是根据新标准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命题的原则是力求开放性和弹性,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勇于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三是语文阅读命题除了取材于教材以外,也要选取一定量的课外读物。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积极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开展练笔活动,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作文命题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淡化文体,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关注生活,表现生活,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当前,初中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有些教师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教了,有些学生也觉得语文课越来越难学了。针对这些困惑,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新课程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也有些教师认为新课改后不用抓基本的教学常规了,我认为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新课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抛弃原来的教学常规,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去组织教学。因此,我的体会是对传统的教育必须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既不能全部继承,只改课程不改观念;也不能全盘否定,样样翻新。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对教师教学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样不能去掉。

  第四,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就是要教师营造民主的教育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发展的伙伴。

  第五,教法和教具的运用要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

  上新教改课程时,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改革的精神,抛弃填鸭式的教学,不能搞满堂灌。应试教育的做法是不符合课改精神的,也是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我们应大力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古代的大圣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也有力地说明启发式的教育很重要。

  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能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脱节。要与学生的学法挂钩,与学习内容挂钩,与学习效果挂钩。“方法”、“手段”和“技术”的运用都应从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理解新课改就是用多媒体上课,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来表演,演课本剧、演小品,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老师只是坐在旁边做免费观众。

  首先教师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其次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在唤醒主体意识上,应该认识到学法指导不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课堂教学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我认为,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不必把课文变成剧本来让学生去表演。特别是像没有先进教学设备的农村学校,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学习心得体会3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中学特级教师,优雅的**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和功利主义的***,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3)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菁选3篇)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4)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篇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经过去海淀进修学校进行培训,我受益非浅,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培训的内容给我在教学上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我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领会,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目标要具体、明确、合理,体现出教学任务的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活动的设计力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激发学生有目的性地去开展活动。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让人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满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产生兴趣,并且不知不觉,不由自主中,进入教师要讲授新内容的“圈套”。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动作,实物,图片来表达语言意义,甚至要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和吸引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体验到成就感,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发展学生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小组教学为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更为开放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模式,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该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联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知识经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多学科兼容的时代,如果把英语教学浓缩和理解为学科知识和技能传授与训练的单向掘进,仅靠输入英语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来完成教学任务是无法取得教学突破和创造成果。“要求英语教学扩展学生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性,熏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可操作性,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发展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合作,创新等综合素质为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2016年6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在整个网络培训学习过程中,见识很多,惊喜很多,感悟很多,一些新课标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在短短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课程的解读,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时测验等。

  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四、总结

  经过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初中英语教师《新课标》教育培训,通过聆听专家的专题学术讲座,我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对今后自己的英语学科教学观念上的洗礼和教学技艺上的提升帮助很大。受益匪浅。培训结束后,我又在家上网学习了《英语新课程标准》,通过研读新课标,对比旧课标,我获得了英语课标方面的很多理论。修订版课标中,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来阐释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意义。删去了实验稿课标中“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助于课程实施者更清晰准确地认识英语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回顾自己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这次暑期《新课标》学习,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培养和保持学生较浓的学习兴趣,应把握良机,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增加情感交流互动,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客观现实。既不能机械地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体现这种理念,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要进行课内外的“分层指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分配难易不同的作业,提供不同标准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同进步。

  一是要对课堂内的“提问进行分层”。 对较难的问题可让学习较好的学生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则让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回答。在探索新问题,巩固新知识时应以较好学生回答问题为主,这样可减少回答时的错误,澄清认识。在复习检查已有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时,多让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利于强化对他们的学习督促,有利于了解学习情况,也有利于他们获得答对问题的成功体验,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是要对课堂内的“对话进行分层”。每节课在分组进行free talk时,可出示难易不同程度的谈话主题,让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水*选择排演,并辅之以小组竞赛、个人争先赛等活动,以便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要对课内外的“作业进行分层”。课内外作业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比如学困生可只要求识记最常用的四会单词、句型,能将书上的对话读下来即可;优等生除了课文的对话、单词能背诵、默写外,还要完成课外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当然,在作业分层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作业后,自觉向高层次作业挑战。

  四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力求采用听、说、读、演等多种方式,将英语知识先输入学生的大脑,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大胆表达,将英语知识输出大脑。课堂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习得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框架供我们套用,只有教师潜心学习,精心钻研,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创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精彩的课来。我想更多的还需要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深入课堂,认真踏实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扎实走好每一步,开辟出一片英语教学的新天地。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6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人教版小学英语新课标教材网络培训,在整个网络培训学习过程中,见识很多,惊喜很多,感悟很多,一些新课标理念让我耳目一新,叹为观止。在短短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课标的解读和新课程的解读,切身体会到了新时期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时测验等。

  三、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四、总结

  经过培训,使我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很多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更要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把学到的知识尽快的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尽快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成熟的教研教学风格和模式,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

  一、新课的编排

  新教材每个单元都包括两大部分,那就是Section A和Section B,在每个单元的Section A中,词汇和语言都是在图片中人物头上的语言泡里,使人一目了然,不用解释和翻译学生就可以明白它们的意思和简单的功能并学会语法点的使用;使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全都在语言运用中进行,防止了单纯地传授、讲解语言知识的弊端,而且趣味性强,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同一单元的Section B中,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把在Section A中学到的内容与新的词汇、语言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新的语言练习中再次强化前面学过的语言,这样由浅入深,以旧带新,循环扩展,循序渐进,避免了机械操作的教学倾向,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学会语言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提倡“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的重要特点。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A teaching tool in which the primary focus of classroom activity is the task and language is the instrument which the students use to complete the task.”。Willis把任务型教学分成任务前、任务轮和语言焦点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包括介绍话题和任务;任务轮阶段包括任务、计划和报告;语言焦点阶段包括分析和操练,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途径”。“它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不仅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而且也有利于合作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由于教材按循环扩展进行编排,很多课文都有重复、零乱的缺点,此时,教师不应受制于教材、教参,应跳出教材、教参,大胆设计一些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从而达到教材上的真正目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编排都认真地研究,根据不同单元的特征,给学生编排了任务,在具体实施中分为:

  1.前任务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介绍话题,提示相关词语。如果是以听力或阅读为目的进行的,教师要通过一些方式对影响听力或阅读的词汇或语言现象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做好准备。

  2.任务环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任务、设计和报告三个部分。学生以各种形式执行并完成任务,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说英语的流利程度,教师不必纠错。学生在做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全班汇报时,教师要以顾问的身份帮助学生纠正口头或书面语言中的错误,力求表达准确。最后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所完成学习任务的成果。

  3.后完成阶段,这是语言焦点阶段。在此阶段学生要做一些与任务实施中听力和阅读有关的语言形式方面的分析、练习和活动。

  三、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以前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既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又能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教材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的理解是“全体学生”是量,“全面发展”是质。质和量一起抓,一个不能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个过程要经过“要我学——我要学——我能学”的阶段,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逐渐变成学生独立学习。同时我们还应比以往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宽松的态度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学生进行*等的交流;不用训斥性、讥讽的语言,尤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多用鼓励性话语,多给他们语言实践的机会,少用命令式的语言,多用建议性语言。

  四、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活用教材,重组话题,用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课内调整设计任务。

  课内调整是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由这个整体引出话题(Topic),然后设计任务,达到课堂目的。

  2.单元内的调整设计任务。

  单元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单元之间的调整设计任务。

  单元间的调整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如果教学时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激活了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时,学生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与教材内容相关或相似的重大事情,教师可以调整单元间的顺序,适当补充一些有关近期重要的歌坛新闻和赛事内容,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总之,教材、教法不一定千篇一律,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年级,不同时期,学生的情况都在变化,教材的使用也应有相应的变化。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共同参与,*等沟通,达到情感交流才是目的。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

  20**年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教育局组织实施的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培训,在短短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切身体会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

  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讲座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合理、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更能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曹洁老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新旧课标的相同与区别,帮我们梳理了整个新课标的核心所在,更利于我们对新课标的学习。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英语课程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接着曹洁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人教版新课标PEP小学英语教材的结构。这套教材分为A、B、C两个部分。A部分内容包含:Let’s talk(句型);Let’s play(活动 操练);Let’s learn(单词);Let’s do(全部动作反应法 TPR活动);Let’s make; Let’s sing 。B部分内容包含:Let’s check(单元检测)。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五、六年级是学习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师要掌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在巩固好学生基础的前提下求更好的发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在词汇教学方面,曹老师建议要音、形、义结合,同时总结了如下四种方法:

  1、结合字母的发音教,教会能力;

  2、融单词于语句中教,强调语意;

  3、在交际性游戏中教,促进记忆。

  在任务活动中教,重在运用。呈现单词环节,曹老师建议音、义领先,形在后,强调语素--字母(组合)的联系,培养拼读能力。操练环节,老师也介绍了如下几种方法: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请学生边说单词边指课本上的单词或句子;

  3、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4、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实物或图片;

  5、Let’s do听听做做;

  6、给单词编号,教师说,学生指。

  在训练学生的认读能力时,老师谈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手段:

  1、请学生把单词与图片(实物)匹配;

  2、教师说单词,学生举出相应的单词卡片;

  3、听录音,手指单词跟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4、充分利用板书以及单词表的作用。

  在上词汇课的时候,曹老师提醒老师们注意:

  a、分清单词的教学目标(认读?书写?),有针对性地处理;

  b、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可分组或分层处理;可引入反义词、近义词、同类属词进行对比;可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加深印象;

  c、单词先分别操练,再综合在一起操练,利用短时记忆的关键复习点强化记忆单词;

  d、强化认读能力;

  e、操练量要大,学生参与面要宽,词句融合自然,活动形式要丰富有趣。

  对话教学也是让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因素,教学条件因素,环境因素等,让这一教学成为了教学中的一大难题。针对对话教学,曹老师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a、利用图片、多媒体及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呈现对话,在语境中整体感知并强化“注意”(noticing)目标语言结构;

  b、利用趣味活动强化认识并掌握语言结构;

  c、利用任务型活动,创设不同语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活动。曹老师还提到,课堂活动设计应注意由紧到松,由控到放。

  下午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教学视频,让我们观看学习。我们看了两位著名英语教师的课很有挫败感,因为这两位老师上的课和自己上的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得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知识水*,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才能拉近这个距离。这两位老师流畅自然的教学语言、极强的和学生互动的能力、新颖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力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发现很多时候自己在唱独角戏,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些学生想把英语学好却又无从下手。经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老师们的理论方法指导,对我今后的教学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我收获颇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7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学习“英语新课标”才能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教材新教法的需要。20**版的《英语课程标准》已经露脸,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必须研读新课标。我参加了由省培训院举办的新课标培训者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三项:新课标解读,新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在培训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有些茫然。新旧课标的根本区别还是在于理念,我有机会真正地认识它,体会到新课标显得更科学、更人文些,具体体现在: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才会愿意学,要让学生有兴趣,我们首先得让学生感到英语易学,其次让学生乐学,最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学方式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学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从动脑、动口、积极思维参与教学活动。如低年级学生可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编成儿歌、童谣。课堂中多采用游戏教学法,加上教师灵活亲切的身体语言,使得课堂丰富多彩、轻松活跃。培养学生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录音材料。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对于新课标这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继续不断的学习,通过片区教研活动,教研组课间交流、课后学习、讨论英语新课程和旧课程的区别以及其特点,不断摸索和总结。新课标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我们要大胆、努力落实新课标,争取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

  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安排,在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参加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在聆听了赵春雨教研员关于新课标的讲座之后,我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中学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以下就是我这次参加英语新课标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以人为本,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评价激励。

  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活到老,学到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三、改进教学方法、渗入情感教育。

  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展多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

  四、学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局面。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处理:整合、增加或删除。当然这一切要根据课程目标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才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明确情境的优势与不足。情境设计得较好的,教师应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以便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那些学生虽然感到陌生且*常难以接触到的内容,要大胆地进行删减。

  总之,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较全面的知识,要学会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面对即将开放的课堂,很多东西是无法预见的,如何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学生,不得不承认这对我们所有的教师来说的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

  英语新课程把新时期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重点,以德育为中心,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从机械性、被动性、灌输式、应试型的学法中解脱出来进行探究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并从实际理论为指导,以实际活动安排为特色,能从课题结构,实际功能相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的观念得到了转变,具体表现为,从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转变;从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模式训练和语法讲解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单一的黑板媒体向多媒体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转变。

  总之由过去对语言结构知识的讲解、翻译转变为重视培养运用语言实际交流的能力,英语教师要积极参与英语教研活动,学生要以强烈的动机,浓厚的兴趣在语言技能的训练中,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新课程内容增多、难度加深、内容分散、跨度大、弹性大而且具有大量的课外知识进入,课本作为学生的辅助学习材料,不少教师反映教学操作难度大,有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困难,有一部分学生实际功能达不到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接受新的教学思路,灵活把握和运用结构―功能教学思想,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脱离旧的教学模式,要使英语教学过程成为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语言实践活动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营造进行实际实践的学习环境,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口说、脑想、手动等综合活动进行交际性训练,总之,我们应遵循一条比较切合实际的教学思路,将实际法、翻译法、谁知法的可取之处融合起来,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基本规律,改变学生“听讲——接受——记忆——习题”的传统学习模式,尽可能地创设情景,开展丰富的英语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不断体会、熟悉、掌握英语。

  二、要尽力克服教材容量大与学生的承受能力的矛盾。

  (1)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出发点,精讲多练重点语言项目,大胆减少词汇和语法的繁琐讲解。

  (2)语言知识点处理的时机要视情况而定,应放弃逢生词就讲练,句句语法分析等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学方法,多给学生运用语言机会,少搞脱离语境的语言练习。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好预习,自习单词阅读课本等。

  (4)集中力量完成教科书的教学任务,不加无效的习题和考题。班级人多,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我们应采取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关心,多帮助,多组织适应他们能力水*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有参与实践机会,教师应多采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方式进行各种语言操练活动。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均等而又充足的训练机会。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成绩,对于学生的进步要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满足,从而强化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教育家说过:“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这一学科上取得满分而不安”。

  三、英语教学不应单一注重其工具性,更应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让他们学会“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了解异国文化,传播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有效工具。就人文性而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开拓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大教育观”要“大气”,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不要做“目光短浅”的教师,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学生学习语言的感受,不去体会考题以外,经典文本对学生的影响。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重英语课程工具性和文本性的统一。教师大力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掌握相关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对教学的理解力判断力和建构力。总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首先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基本功训练,多争取参加高层的业务进修,积极参与教学教研活动,研读教学论文,吸取别人的好经验,好办法,应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其次多进行横向联系,同科老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习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拓宽知识面,再次加强英语教学,以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

  面对下学期的新教材,新课改势在必行,很困惑,但是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新课标体现了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新课标在界定高中英语课程的性质时指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流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语言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语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语言的工具性众所周知,那其人文性表现在哪里呢?在我认为语言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

  (一)新课标的理念有利于促进个人发展。新课标之所以不同于以往的教材理念,我认为其学习方式如同学母语和学外语之区别。以往的教材学习主要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侧重死记硬背,是一种填塞式的教学。在这样的状况下,许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在以后的外语学习上,困难重重,最常见的莫过于哑巴英语,这样的英语学习,思维较为僵化。很多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应用所学的知识,而新课标下的英语学习贴近母语学习,思维较为灵活开放,摆脱了单一的语法的死记硬背,更注重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注重听、说的实际语言应用。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特别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新颖,贴近生活。新课标的教材内容很具有综合性,含盖面广,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其词汇,语言表达方式较新颖地道,有助于学生语言运用以及日常交流。

  其次,新课程的教材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教学不同。新课程的语法教学与传统的语法教学最根本的不同是教学目标的不同:新课程语法教学的目标是应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进而提高外语交际能力。传统的语法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语法形式,重点是讲解和辨析形式的构造,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掌握结构和形式的变化。其表现在具体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法教学的内容不同。新课程的语法教学内容包括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重视培养学生应用语法形式的能力;传统语法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法的形式和意义,教学重点放在形式上,而忽视用法教学。

  (二)语法结构的呈现方式不同。新课程倡导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反对单纯知识传授式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语法教学中,新课程尽量使用归纳法,即在语境中呈现语法结构,通过对多个例子的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分析归纳出语法规则,然后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而传统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演绎法呈现语法结构,即教师先讲解语法规则,告诉学生语法形式,并解释语法形式所表达的意义,然后根据规则造出句子。

  (三)练习形式不同。新课程语法教学的形式丰富多样,涉及听、说、读、写多种语言技能。既有口头练习,又有笔头练习;不仅注重操练,更注重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性的应用。这种把语法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有利于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而传统的语法教学练习形式单一,多为缺乏语境的机械练习,使得学生虽然能够做对语法考题,但在交际中却不能够正确使用语法形式进行得体的表达。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思路。

  以上是我对新课标感触颇深的两点。这次培训学习,给我们老师竖立了教学的航标,我深深的感受到此次新课标培训意义的深远和给我们老师带来的显著成效。我们会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引下,努力搞好教学工作,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5)

——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50篇

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

  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2021年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2021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扩展6)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优选20篇)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再一次更清晰的认识到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次,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我们的语文课应上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体现儿童味

  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教师的任务,主要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在教学中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体现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近日,我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学习。通过学习,我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学习中我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下面把我的一些教学做法和我的一些教学设想写出做为下步语文教学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着上述课程理念,我在教学中努力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每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会以这样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巩固、课外拓展。课前预习具体让学生做到: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字词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提前解决。

  2、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

  3、熟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思考自己那些地方还没有读懂。

  课内探究过程中做到具体解决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下,再解决老师提出的学生尚未想到的问题。此环节的实施,关键要做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合作探究学习为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从而做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课后巩固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对当天学到的内容进行及时巩固复习,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随堂检测卡的形式。课外拓展就即咱们*常所说的以一篇带多篇,通过学习一位作者的一篇文章拓展、激发学生去阅读这位作者的其它文章;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推荐、激发学生阅读其它相似的文章等。

  二、扩展学生的阅读,以名言警句、优秀诗文、中外经典等引领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阶段目标中指出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阅读中要做到“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于我们有59人的这个大班怎样完成课程目标中的这些要求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名言警句背诵、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品读三管齐下的办法。具体操作如下:

  1、名言警句背诵

  名言警句用简短的话语向我们昭示了许多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等。因为它比较短,容易背诵,而且蕴含的道理让人一读就懂,所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鉴于此,我在班里组织了进行名言警句积累的活动,上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依次站起来背名人名言,全部背过后,再进行新课的学习,此活动从我接这个班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古诗文诵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结合文教局对我们五年级古诗文诵读篇目的要求,怎样让学生的古诗文诵读做到扎实有效,为此我想尽了办法,因为我班人数比较多,如果在课堂上依次检查学生们的积累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我采取了运用古诗文积累过关卡的形式。即在课堂上随机抽取人员背诵,发放过关卡,有他们再去检查他们组其他成员的背诵,并且负责发放过关卡。过关卡积累到3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学士,积累到40张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院士,积累到50张就可以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小博士,积累到70张则被评选为古诗文积累博士后。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积极性,我还采取了与学生共同背诵的形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目前,此种活动的方法还在积极探索之中。

  3、中外经典品读

  对于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则主要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分期分主题向我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并且保证每本书抽出两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其余部分在课外进行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加强综合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经常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常的教学中,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开展课题研究作业,如:挖掘传统节日课题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主题学习实验、经典诵读实验等,在研究过程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明了了实行这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组撰写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且根据各个课题的特点,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例如,在挖掘传统节日方面,我根据各个节日的特点,每次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以下几步进行:

  1、查阅有关节日的资料;

  2、围绕节日的特点开展一次活动,写出活动日记;

  3、看有关和活动节日的文章,根据年级特点摘抄或写读后感;

  4、搜集与该节日有关的名言或俗语等;

  5、写出节日活动感悟。

  并且,每次活动之前,我都以他们居住的远近划分成各个组,选出组长,组长带领组员写出详实的活动计划,活动结束之后,写出详实的活动总结。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进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并且我们以挖掘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常的节假日进行了拓展探究。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内功,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

  2、布置主题教育作业,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做人。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确实是,有时一味的说教,讲大道理,不如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感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为此在*常的作业中我经常布置一些体验性的综合性作业,例如:今天我当家,我被冤枉了,考试时我的钢笔没色了,通过这些作业的完成,学生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体验到了应该学会包容……并且做到了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一举两得。

  3、鼓励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

  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审美,结合活动,学会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通过学习,我想到的还有很多,中华语文博大精深,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的人?对于《语文课程标准》,我还需继续学习,切实地做到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玩。因为爷爷是*人。因为老师。因为*菜好吃。因为*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假期我认真学习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经过我反复阅读从中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以及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求写得最好。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校也将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写字训练改在随课训练,与国家要求相一致。通过训练,学生写字比以前工整,作业也干净了。

  关于阅读教学,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在新的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关注学生通过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名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而且在评价建议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做了详细地表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5

  假期我认真学习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经过我反复阅读从中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以及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20__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求写得最好。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校也将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写字训练改在随课训练,与国家要求相一致。通过训练,学生写字比以前工整,作业也干净了。

  关于阅读教学,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在新的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名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而且在评价建议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做了详细地表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6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美读吟诵,化意为,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丑小鸭>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青春语文。

  重庆南开中学的特级教师,优雅的颜运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和功利主义,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7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使自己有很大的收获,思想观念上有了转变。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努力做到:

  一、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四、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五、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六、在写作与口语交际方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表达,讲真话、讲心里话,内容贴近生活实际。

  总之,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信任学生,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的*台,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健康发展。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8

  通过自学《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初步了解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分成五大块,分别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敢说学好,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几点感触,抓紧记下,渴望大家批评指正。

  1、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兼顾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反观教师,新的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各方面长期地、精心地“浇灌”。而语文课程可谓责任重大,是语文直接挑起了培养祖国栋梁的重担。我认为,标准虽是框架,但要求细致。如果每位教师都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手段,达到标准的要求,我想,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没有太大问题。如今的学习,已经不再是只看成绩。如何将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相结合?如何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接纳多元的文化、教法、思维方式?这些都应该是我思考的问题。当然,育才的前提是育德,作为中华儿女,语文也需要非功利性的学习和积淀。作为教师,我要时刻谨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内涵去影响孩子们。

  我有幸担任过少儿国学教师。带领幼儿(3-6岁)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古诗一百首》、《孝经》),是日常工作之一。我认为,如果经典诵读能够融入到语文课程中去,那对学生的专注力、普通话的发音、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感受优美诗文、初步获得情感体验能有较大的帮助。甚至能够自己体会古人的智慧。当然,这需要成体系的、规范的进行安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重要的是持之以恒。既能放松学生身心,又能培养学生能力,还能育德树人,何乐不为呢?

  2、注重事物的发展规律。不强求、不硬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有一位男士对故意制造麻烦刁难幼儿的父亲说,“人生已经够艰难了,你为什么还要制造这些莫须有来伤害他?”我放在这里,是想说学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如此。既然能选择让他快乐地学习,就不要让孩子太难过了好吗?我并不容否认寒窗苦读的艰辛,也不否认教师该有的严厉。只是对于小学段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才刚刚开始,答应我,在规矩之中,引起他学习的动机,保护他的自尊,保护他学习的劲头,保护他的可爱。

  当年我在ICA任教的时候,中文部主任是一个要求极高又细致的华人。每次Learning Circl,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的引起动机呢?”一开始一头雾水,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导入。她期望我们能够运用精彩绝伦的、别具一格的导入。我记得我和HY,想破脑袋,也憋不出个所以然来。那时候的自己好笨,不知道多请教,不知道多看书。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逐渐找到了感觉。有一节课是学习与十二生肖有关的课文。我将十五个动物的简笔画画在小卡片上。讲课之前,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用中文怎么说吗?”——“哪些是十二生肖,说对的同学,我就把卡片送给她”(好像还有涂色的环节,不太记得了)总之,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那节课,我上的很有成就感,孩子们很开心,学的也很好。我大概懂得了,主任说的,引起动机。(问题讨论、调查分类、游戏、魔术等)

  教师智慧灵感的火花,保护学生的自尊与自信,激发学生的梦想和激情。如何做语文教育中的引导者、推动者?是我应该专注的问题。我要学会相信学生,学会引导学生。质变与量变,实践与积累,时间和汗水,缺一不可!

  3、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归宿。我们想的、说的、用的都是语文。如何将课文知识融入生活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实现二者的转换?如何在一次次学习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自我升华?最终,如何将语文生活变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在每一阶段的综合性学习中,要求就有集中体现。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说对;与同伴一起讨论,有该有的情绪,并且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

  ICA的学生,我问她们为什么想学中文?她们说,因为要去*玩。因为爷爷是*人。因为老师。因为*菜好吃。因为*电影。在她们还暂时不能体会中文的独特魅力的时候,运用,是她们最渴望学会的技能。小学生,也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两段工作经历,带给我弥足珍贵的体验。写完这篇文章,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谢相遇,感恩命运!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9

  20XX年8月27日-28日,在高区教育局精心的组织下,在成老师细致的安排下,我们全区小学语文老师汇集于大岚寺小学,聆听了区优秀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各位优秀教师分别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层面进行经验的传授,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给我的感悟却是相当深刻的,每天回家认认真真准备明天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怎么教,可从没有静下心来用心思考过:作为教师,我到底还需要什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培训中,全市各学科领域中都取得突出成就的几位教研老师们告诉了我答案。他们在报告中主要对教育的目的及怎样实现教育目的、教师的任务与责任、教学的任务与目的、骨干教师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策略、师德工作、课程改革工作、教师终身学习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教育感念、教师终身学习和课程改革三个方面。为期短短两天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顿觉“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心得如下:

  一、更加明确要落实各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

  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低年级阶段应该打好基础,培养学生一些基础性的语文习惯,同时应该大力推进儿童阅读,把课外阅读融入课堂,低年级阶段可以进行亲子阅读,其中神道口小学王宇老师讲的“整本书共读”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学习语文。通过王老师的讲述,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具体怎样去实践,对我今后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二、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1、目标要符合年段特点 阅读教学目标要符合各年段的特点,各年段阅读对于感受能力,要从朗读、默读、略读、浏览逐次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于理解能力,要从词句、段落、篇章逐步渗透,逐步推进。按照新课标对阅读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三方面的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2、目标要符合准确的原则 2013年小学教师资格全攻略每日一练 历年真题 模拟测试 章节知识点 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作为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简明不能繁多、易具不易笼统”的原则。

  3、目标要个性呈现,要符合文体个性的特点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区分略读与精读的目标差异,要突出叙事、说明、诗歌等问题的目标差异,如说明文不必呈现有感情的朗读目标。更要突出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的差异,同时还要抓住学生兴趣差异,针对学生个性发展开展不同的阅读教学。

  三、展现质朴的学习过程 通过王丰校长展示课堂实例交流,

  充分显示出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每一个孩子全程参与,先学后导,精讲精练的教学过程,展现灵活的调控过程,让预设目标与生成相得益彰,尤其是体现使用的语言运用训练,加强了读说读写的训练,提高了语言水*。通过对整堂课的观摩,使我受益匪浅,学到很多知识。

  四、对今后阅读教学该怎样进行的几点思考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

  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 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和能力。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是我从思想上,业务能力上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x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

  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

  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1

  假期我认真学习由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解读》,经过我反复阅读从中受益颇多。通过这次学习以及对这几年教学工作的反思,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关于写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每个年段都强调:“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来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可以说,作为指导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的课程标准,20__版课标更加重视写字教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坚决落实以识字、写字教学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十分重视识字、写字教学。低年级要从汉字基本笔画教起,让小学生掌握每种基本笔画的笔形和写法。指导写独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笔顺规则,二要让学生找准主笔的占位。指导写合体字,一要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占位;二要熟悉全体字的结构;三要准确呈现笔画或者部件之间的相离、相交、相接,要保证写字的时间。低年级教学要让学生堂堂练,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练字。不仅语文作业的字迹工整、美观、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也要字迹工整、纸面干净,而且在各种机会、场合,只要提笔写字,就要态度认真,力求写得最好。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学校也将安排在下午的天天写字训练改在随课训练,与国家要求相一致。通过训练,学生写字比以前工整,作业也干净了。

  关于阅读教学,在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就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在新的课标中对课外阅读提出了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名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体现了对实用阅读策略的关注。而且在评价建议中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也做了详细地表述: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俗话说“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学习语文必须注重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在阅读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2

  从“李白故里江油”来到千年古城阆中参加“国培计划初中语文”的培训,辛劳、兴奋而又期待。“未知的都是朦胧的”,当在开班仪式上我们的指导老师班主任为我们先容了一位位有着各种优秀头衔的专家时,我熟悉到自己有幸加进了一个专业、规范、有着先进理念的培训队伍。这十天的的培训必将改变我语文教育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刘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师读书时的老师,时隔6年,再一次听刘老的专题讲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我熟悉到要让学生有创新精神,那么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怎样才能有做到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础,广才学,薄名利,远物欲,乐在其中。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观摩到刘老的示范课。来自成都盐道街中学的卿*海老师,不止与我们分享了他的“快乐的十八种技巧”,“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策略”,更为我们上了一堂幽默的、新奇的、发人深省的作文教学示范课“纸随心飞”,当学生的出色文章在课堂上呈现时,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来“头疼”的作文教学可以这样上!

  睿智的韩军老师,让我们见识到了来自*顶级中学(清大附中)语文教师的风采:在质疑中辩词义,在思考中排语序,在快乐中练展叙,在分析中写题记!在这堂示范课中,我们初步熟悉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理念:真实、自由、个性;学习了韩军老师新语文教育的方法:举三反一、“咬文嚼字”,美读吟诵,化意为字,真实自由,重文写白。极具亲和力的美女老师王君(人大附中),为我们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的专题讲座。让我熟悉到:我们整天都抱着教参,瞄着中考往教学,毫无新意。实在,语文教学可以是王君老师这样: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

  中学特级教师,优雅的**静老师用涓涓细流般的语言为我们讲解了《初中语文课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雾般的新语文课程模式豁然开朗,同时更加熟悉到:只要落实好了新语文课程模式,学生无论是语文素养,还是语文成绩,都会不断进步。

  成绩和创新性语文教学并不相悖!我理想中的语文课是细腻又深刻,美好又真实,新奇又严谨的,是布满人文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是启迪学生聪明,引领学生理想的。是啊,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应抛开*和功利主义的**x,积极吸取先进的课改成果,投身新课改的浪潮,努力学习,让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在反思中建设,在实践中成长。尽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泞的,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要从头做起,有自信,能坚持,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一定会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语文教育一定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当然,还要感谢西华师范大学的几位老师:*老师,孟川老师,邓春琴师等等。你们真的辛劳了,想余下的几天学习会更加的出色!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3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4

  通过这次新课标的培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怎样作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积极源于兴趣,我认为,在新课改条件下,要上好语文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理解语文,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到学习有语文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对于教学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更加了解了新课程,在今后将以实际行动来实践新课程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5

  接手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幸参加和林三小联片教研活动,学习本年级段的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以下是对语文新课标学习的一点体会。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研究和收集。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

  通过六年短暂的小学生活,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也领悟了许多道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我学到了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标点符号等等的一些基础知识,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它的重要性,后来,我们又渐渐地认识古诗文、百科知识,并会背、会默,古诗文成了有知识人的口头语。阅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有许多的高考生都是在阅读上失的分,写作也是一个难点,难就难在审题立意上,只要你围绕着一个事物的中心写就行。在这六年的学习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习拼音、汉字的那一段时光,是多么的美好又是多么的艰苦。

  我又具备了写字的能力,人人都会写字,我也就不例外了。除此之外,我又具有了默读的能力,默读其实非常的简单,人人都会,但是能一目十行的人就不多了。我还具有写作的能力,因为我觉得作文特别好写,很容易。我想到什么我就写什么,始终不离题。这些能力,我想大部分的人好像都具有,我还应该具有口语交际这个能力,有了口语交际这个能力,也有利于我的写作和朗读。对了,我还具有听课的能力,我认真听老师讲课,认真的做笔记,但是有时候没有做笔记。我还受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这些文化教育,对我真是终生受益无穷。

  我学习语文有一些好的方法,如果要是让背一些古诗文或课文的话,可以选择晚上或早上来背,背的时候要一句一句的背,背课文可以把一个长句子中,一些重要的词语记下来。也可以缩句,背会了之后,再扩句,这样也比较好背一些。预习和复习,可以让你在课堂上听课时,不坐晕车,不迷糊。课后复习,可以让你记的更牢,掌握了这两点,再加上背古诗文,学习语文一定很轻松。写作时,可以多看课外书或者多参考别的同学写的例文,再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再一起,用上一些优美的词语,作文也就好写的多了。

  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教书匠,而应该作为一个杂家。什么都要知道一些,什么都要懂一些,什么都要关注一些。

  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随时给学生补充各种知识、随时引导学生对事件的看法、随时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我当年上语文课的时候,学生都喜欢听,原因之一就在于不止局限于课文的内容,教师的心态和语言才是引导学生兴趣的利器。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7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以: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的一轮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开,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另一点体会是,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8

  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

  20**版作出如下描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由此可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是“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而不是“学会”,甚或“完全学会”,教学中,我们需合理把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度”,切忌拔苗助长,以免违背学生成长规律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关于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识字与写字

  新课标规定,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里,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不过,和老版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

  一至二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在老课标中,一至二年级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是800到1000字。

  三至四年级学生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事实上,在老课标中,要求这一年级段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汉字,在会写字数量上,“新课标”减少了400个。

  虽然低年级和中年级在会写字数量上的要求降低了,但对于中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多识少写更合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会写字量减少了,但“新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对于初中生,则在硬笔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并能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之美。

  为了能让各个学段的学生达到书写的要求,语文“新课标”还在第三部分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2.阅读与写作

  除了对汉字的识记和读写做出新的要求外,此次修订的语文“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能力的培养。关于阅读教学,更加突出地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教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重视给学生提供阅读各种各样类型的文章和材料的机会,并强调阅读材料一定不仅仅局限在文学性文章,新闻报道、随笔、杂谈、图表、宣传手册,包括各种说明性、论说性的文章等在内的广泛的多样化的读物,只要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经常用到的都应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予以重视。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课程标准的这一调整并非增加了“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传承传统文化。

  课程标准将一二年级写作定位为“写话”,三年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写假话、空话、套话。

  3.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

  现在教师还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厌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概念定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9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一、吃透课标,领会课改。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运用媒体,辅助教学。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提高素养,与时俱进。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在进行语文新课程的教学中,不必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结合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用好黑板和粉笔也是很不错的。不能错误地认为多媒体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也不能错误地认为课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动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选用应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看看能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是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行为,积极尝试课程改革。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新课程的实施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但有时也会出现手捧语文书,不知怎么教的困惑。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摆脱迷茫,走出困惑,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感觉。在语文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以“体验”为线索,从三个方面来优化语文教学。

  一、开放课堂积累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个人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发现与利用学生的体验资源,给予了语文教学无限的希望。但今天的小学生,在拥有富裕物质生活的同时,生活经历和实践体验并不比鲁迅小时候只看到四角方方的天井好多少。他们有的在各类家教中忙于周旋,有的被锁在家里进行学习,也有的因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干脆放任自流。封闭的生活与放任的生活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走向普及化的电脑、电视、书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窗户,同时,又关闭了另一扇感受现实生活,积累体验的窗户。开放课堂,参与实践,可以让学生用身心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积累多种多样的体验。

  “生活大眼睛”、“发现小明星”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每一天,学生相信自己能发现,鼓励自己有发现。他们走向生活,用眼睛观察,用耳朵聆听,用心灵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人与人和谐交流的快乐、家乡变化的日新月异。

  “相信自己,我能行”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用双手去实践,用言语去沟通,热爱生活,快快乐乐学做生活小主人。

  语文课前的“三言两语,我们来聊天”,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畅谈、相互交流的谈话空间。学生在聊天中传递信息,发展语言,提升自信度。

  开放课堂,参与实践的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有目的、有意识的经历各种体验,补充积累体验,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感受,满足了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意识。同时,在课堂与课外之间撑起了一片绿荫,丰富的体验优化了课堂学习;课堂学习中取得的技能,又促使学生更有能力去经历生活中的新的体验。课堂与课外的学习体验一脉相承,互为补充。

  二、学习文本生成体验。

  学生的自我体验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起点,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这个起点上。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过程,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在对话中激发生成新的体验,提升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素养,获得审美情趣。

  三、走向生活发展体验。

  课堂学习行为帮助学生激发生成了多种体验,但教育最终是为了促使人的发展,让学生的体验活于课堂又跳出课堂,源于语文教学又走向生活,让学生带着课堂上被激活的体验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新一轮实践体验,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素质,在生活中尝试求真、求善、求美。

  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在语文教学时,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体验教学,使生活、文本、教师和学生四因素有机整合,这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活力,也加强了语文课程建设,有效开发了语文课程教学。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新课标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00篇 2023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 2023中学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