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函范文网>心得体会 >

组工干部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04-21 14: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由农村到城市的单向人口流动导致的农村人口空心化,是阻碍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这个难题,关键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紧抓人才“引、育、用、留”,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赋能加速。

  打造榜样示范,“引”进人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引进的人才像风一样,会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敞开纳才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各级党委应更加注重人才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摒弃以往只看农村农业背景的人才观,因地制宜制定出人才政策,通过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吸收各类人才。一方面,对于国家现有政策,如高校选调生、“三支一扶”等要继续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有志人士试点开放部分岗位,给基层增添更多可能性。多措并举引进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给乡土人才做好榜样示范。

  激发内生动力,“育”成人才。做好“三农”工作,单靠人才引进难以实现,关键还要以农民为中心、以富民为根本,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起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乡土人才培育上,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实际的迫切需要,有的放矢地培育乡土人才。一方面,政府应发挥整合资源的作用,综合协调各个部门进行人才培育工作,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具有一定技能的农业工人分别展开靶向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金,依托本地教育资源,通过上课学习领取补贴的方式鼓励农民走进课堂转观念、强技能、提素质。最终要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乡土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发挥主体活力,“用”好人才。“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引进人才,育成人才,也需要用好人才。要积极推动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破除唯学历论、唯资历论、唯论文论、唯奖项论等倾向,重新树立以实践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为新型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空间。同时在组织层面上要坚持对乡土人才进行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充分利用组织的关怀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除此之外,各乡镇之间也可以加强联合,建立人才数据库,实现人才信息共享,打通人才流通渠道,做到“人尽其才”。

  强化待遇激励,“留”住人才。人才要引进来,育出来,用得好,最重要的是留得住,为乡村振兴深耕细作。乡村与城市相比,薪资水平低、配套设施差。想要留得住人才,相关部门要强化人才配套待遇,全力打消人才后顾之忧。一方面,注重物质奖励。严格落实人才优惠政策,畅通上升渠道,加速完善乡村的配套设施,如医疗、住宿、交通等。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对人才的家庭生活、住房问题、子女上学、父母养老、配偶工作等多方面多加考虑,给予关心。另一方面,注重精神鼓舞。加大典型宣传,对优秀乡土人才典型,采取上台讲经验、亮相谈感受等方式,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尊才尚才敬才爱才的浓厚氛围。用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坚持把人才“引”进来、“选”出来、“育”好来、“用”好来、“留”下来,是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要求的重要表现,是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有力保障,是推动“十四五”开局争先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坚持把人才“引”进来。引进人才要真正做到解当地发展之“渴”,即要精准引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认真在“引对人”方面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名校毕业生,偏爱高学历、年轻化,最终导致引进的人才成了“摆设”和“花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在引进人才时,要提前充分做好调查研究,认真分析人才研究方向、就业意向和本地人才需求,使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真正把实战经验强、后劲力量足、热爱农村工作的优质人才引进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提速升级。

  第二步:坚持把人才“选”出来。乡村要振兴,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各级党委政府在乡镇换届和村(社区)“两委”换届的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干部“入关口”,选好地方经济发展“领头雁”。着重把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项目建设等重大斗争一线主战场作为选用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对于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扛硬活、打硬仗,一贯表现好的,重点关注和使用。如在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时,坚持从优秀机关干部、第一书记、驻村队员、事业单位优秀人员中选拔;
在选拔村级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人选时,坚持从群众威信高、返乡优秀大学生、退伍军人中选拔重用,真正把高质量转型发展所需的好干部选出来。

  第三步:坚持把人才“育”好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育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要注重整合资源,建立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通过“传帮带”途径,在项目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征地拆迁等实战过程中,让“老兵”带“新兵”,多教方法,传授经验,在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培训乡土人才;
另一方面是多渠道开展培训教育。突出培训围绕需求转的目标要求,做到重点工作引领培训班次设置,用前沿理论和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培训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专业化人才干部队伍。

  第四步:坚持把人才“用”好来。量才使用,用在其位。人才放对位置,就能施展其才华;
放错位置,可能变成庸才。找到“位”与“才”相匹配的契合点,做到因事用人、因能授职,实现人才意愿与组织意愿的对接、人才优长与岗位要求的对接。此外,在人才使用的过程中,也要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以简化手续办理、加快项目审批、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人才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以担当实干助力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事尽其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和使用效益。

  第五步:坚持把人才“留”下来。留住人才,最重要的是以人为本,把建立和落实人才关爱机制作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要提高引进人才工资福利待遇,偏远地区要保障落实乡镇补贴和一次性安置补贴,保障其“衣食住行”,实行基本报酬+绩效奖励+突出贡献的待遇构成机制,提升岗位吸引力。要落实好人文关怀,如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才,及时宣传其先进事迹,通过选树先进典型、表彰表扬优秀等方式肯定人才的付出,给予人才精神上的鼓励,也激励其他干部对标先进、赶超先进,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形成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建立领导联系和慰问人才制度,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强化关心关爱,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激励各类人才在广阔的农村天地大显身手,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天下之治在人才。”想要深入推进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成为“大有可为”之地,做好乡土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是基层工作的“锁钥”。人才工作没有“模板公式”,面对新时代下“三农”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党员干部要开阔思路,开拓人才工作中的“错位空间”。

  “引才标准”宣传“错位优势”。长期以来,对于在大城市“留之而不得志”的择业烦恼常常困扰着毕业生,这一问题的原因离不开年轻人对城市的“崇拜”和对自身专业能力在农村发展的“错位优势”的忽视。“百业兴则农村兴”,农村从来不只有农业,乡土引才也不应局限于对农业相关人才的宣传和招揽,其他在农村发展中具有“错位优势”的人才也应成为各地人才报告中的“高频词汇”。如随着各地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或产量提升后,需要物流专业人才满足日渐提升的仓储物流等要求;
如部分乡村将现代化农田打造成了也可用于实践开拓的基地,需要专业设计运维人员;
如为了乘电商潮流拓宽销路丰富经营渠道,乡村同样需要电商销售人员搭建平台。推动三产协同发展的各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助力“三农”现代化,更能让乡土人才结构更加健康,后劲十足。

  “培养路线”注重“错位提升”。各地对于乡土人才的援引年龄跨度很大,有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有实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对于这些人才的培养要明确差异,注重“错位提升”。在各领域有一定成就的“土专家”,往往是当地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让他们走进课堂,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表述,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极具个人特点的“经验”和口口相传的“诀窍”写成带动乡村发展的“致富经”创造了条件,给“土专家”带上“学士帽”,也在心理上给予他们极大的肯定和鼓舞。而对于“新农人”培养,并不局限于通过一线生产,让年轻人体会劳作不易,提升其知识与生产的结合。让“新农人”扎进土壤,更是要让他们通过与农民的共处,与土地的接触,认识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的农业,乃至“三农”发展的深刻意义。乡村振兴战略将是今后数代人接力的伟大事业,注重“错位提升”可以激发出每一代人都为这一伟大事业添砖加瓦的强大主观能动性。

  “留才措施”着眼“错位满足”。“引才容易留才难”,引进的人才还未坐热板凳,就有意离开,这是人才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如何化人才危机为转机,通过引入一批带动下一批,“错位满足”很重要。年轻人才往往以发展前景决定去留,乡村基层想要留才必须把自身打造成真正让年轻人才施展得开拳脚、承载得下抱负的广阔天地。对于他们提出的创造性方案,要给予重视,给予合理的试验条件和容错机制,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
中年人才往往以家庭生活条件决定去留,乡村基层想要留才必须尽可能合理缩小自身与城市在配套设施上的差距。要努力确保他们的孩子们在本地获得良好的教育,保障父母在身边得到及时的照顾,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

  乡村振兴要注重地域特色,“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在乡土人才工作中发掘“错位空间”,正是这样一种实事求是思想的体现,惟其如此,才能构建良好的人才结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规定了选派标准条件,明确了派驻对象范围,强调了工作重点和要求。乡村要振兴,干部一线倾。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是脱贫摘帽后驻村干部们新奋斗的起点,推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才能培育好乡村振兴的“人才树”。

  严格把关重选拔,播种人才“优质苗”。“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聚焦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质量和群众获得感,因此精准把好人才选拔和引进关是关键。选好“第一书记”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候选人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发展思路做一次“政治体检”,守好“政治关”,把忠厚老实、能打敢拼的干部选进来、派下去。同时,还要重视热爱乡村、不畏艰苦的高尚品质,以“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为指导思想,着力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到农村基层。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如此才能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播撒下一批精兵强将的“人才种子”。

  职责明晰精业务,厚植人才“营养土”。“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其目的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为民解难、为民解忧落到实处。这对驻村人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要注重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立足实情,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找准自己的职责定位,把各项工作任务项目化分解、清单化落实、流程化推进。同时,坚持躬身入局,主动上前担当作为,加强与村“两委”的沟通协调,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一抓到底、见行见效。在乡村锻炼的“练兵场”中积累经验、提升乡村建设工作能力,为“人才种子”萌发提供肥沃的土壤。

  保障兜底暖人心,培育人才“参天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更好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就需要为人才提供完善和暖心的保障与环境。一方面,要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为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对乡村干部的精神支持,为各类人才提供岗位晋升、工资福利、物质补偿等激励保障措施,为乡村人才搭建施展才华、干事创新的平台,让人才在乡村工作中感受到价值认同,找到心灵的安放之处,甘愿为乡村事业发展注入自己的强大动力。深耕细作、向深处用情,才能真正聚天下英才于乡村振兴,让人才这棵“参天大树”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必须不断巩固拓展;
乡村振兴势在必行,必须毫不懈怠乘势而上。事业有需要,组织有重托,群众有期待,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应立足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重选拔、精业务、有保障,让“人才之树”滋养和温暖乡村的每个角落。


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第三部分“严格人选把关”中指出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人选的基本条件,明确要求选出用好“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选派干部,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纵观百年征程,从成立初期的50余名到如今的9100多万名共产党员,我们党历经百年的发展壮大,有力印证了建党之初的科学指引和强党之路的历史必然,充分彰显了新生政党坚不可摧的革命意志,广泛凝聚了军民一家亲历久弥坚的强劲伟力。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有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强大合力,让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正确指引人才振兴发展方向,持续从百年党史、革命先辈、英雄事迹中积蓄奋进力量,澎湃干事激情。

  让百年党史“提灯”,照亮圆梦之路,为人才振兴指明方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画卷徐徐展开,教会了我们要立“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之大义,要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德,要成“忠诚干净担当”之大才,要担“为民族复兴、为祖国建设”之大任,为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而不懈奋斗。******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一方面,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学会向历史要方法、要经验,落实好新时代组织路线,以村“两委”班子集中换届为契机,结合好“学史力行”目标任务,选好用好能够自觉“接地气、转作风、增感情”的干部,压紧压实乡村振兴“第一责任”,教育引导基层人才始终站稳“第一方阵”,在铭记历史中育新机、开新局,奋力托举起人才振兴的蓬勃生机。另一方面,要学会向历史要答案,营造“抚今追昔、鉴往知来”的学习氛围,坚持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为选派人员精准“画像”,在“育选管用”各个环节坚决破除“历史周期律”窠臼,广泛动员、积极组织更多主体投身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力拼搏、建功立业的新征程上来。

  让革命文物“说话”,汲取精神力量,为人才振兴筑牢根基。革命文物是承载历史印记、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载体,深深镌刻着源远流长的革命文化,倾情描摹着“革命先辈筑长城”“民族精神永不灭”的光荣历史。农村一线是许多革命故事的发源地,也是我们党不断夺取胜利的革命根据地,孕育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优秀基因,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拥有厚重的历史背景、巨大的优势成果和广阔的服务平台的一线放在突出位置。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在乡村一线讲好历史故事,搭建起人才交流、激励、晋升、示范等平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不断从革命文化中坚定前进信心,汲取奋进力量。要把乡村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与革命旧址、革命博物纪念馆等场所有机结合起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保障支持,注重监督管理,推动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岗位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同时,要发挥好人才的优势,拓展革命文物的利用途径,创新传播方式,以富民产业为示范样本,不断增强社会、经济、文化等综合价值,提高利用传承水平,不断筑牢人才振兴的“四梁八柱”。

  让红色初心“升温”,燃旺干事激情,为人才振兴积蓄动能。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9100多万颗“红色初心”为人民生活幸福闪闪发光,为“国之大者”提供了制胜法宝和示范样本。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疫情防控……在新时代的各种斗争中,我们党始终在“发现人才、团结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的征途上积蓄动能,不断为人民的伟大事业注入“新鲜血液”。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紧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紧紧依靠人民,让“鼓励开发”与“积极探索”并驱,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奋勇开新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善于从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等新群体中选拔“头雁”,让“艰苦奋斗、善作善成”的红色初心代代相传,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示范激励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办事效率,使干事成果能够让历史检验、让群众评判、让事实说话。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的学用成效,锻造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锤炼用心谋事、用情办事、用力干事的真本领,不断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动能、创新动能、绿色动能。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工作会议精神 干部 组工


[组工干部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