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一个误区(范文推荐)

时间:2023-10-31 13:2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一个误区(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一个误区(范文推荐)

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的一个误区

 

 

在与某老“笔杆子”交流时,得出一个结论,记录如下以自省,并与读者共勉。

在大多数应用写作中,我们常常会步入一个误区,即预设读者范围或预先确定受众对象群体。

众所周知,这是大多数写作者的一贯做法。

许多教写作方法的书籍或者教程都强调,必须明确地设定写作对象,即目标读者。对于部分应用文体的写作来说,这当然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候,确实是确定了写作的对象,才能把握写作的内容、口吻、体裁等,文章的针对性才会强。

但事实上,平心而论,预设写作对象在多数时候常常不是必要的。

原因之一,这样常常会人为收窄了受众面。

我们难以完全预料,究竟有哪些受众会被我们的文章吸引、影响,也就是说,事实上我们的预设常常是徒劳无功的。很多时候甚至会使文章的作用削弱。

比如,有时候我们预设自己的文章是面对企事业单位群体,但事实上文章内容可能对于大多数行业人群都有参考价值。如此一来,若是预先在标题中说明此文面向企事业单位,则非企事业单位人群就会自动放弃阅读,我们则无端丧失了大部分读者,影响面自然减小了。

原因之二,这样会自我矮化文章主旨,限制了立意的拔高或深化。

我们在写作时,若把受众当作“目标”来看待,这本身就是将写作行为庸俗化的表现。毕竟,如果受众如此明确,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发个通知呢?

写作者如果在内心预设了受众,则写文章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受众群体去写。

对于某些应用文体,这样是必须的,比如应用写作中的一些汇报、通知、信息等场景。但大多数文章,其实更应遵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原则去写作,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应当视为面向普通人群而写,使自己的文字符合绝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这样才能真正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某秘书有次撰写领导讲话,出于“将受众预设为单位干部”的心态,写出来反映却很平淡。后来与大家交流才发现,将受众定为干部,无疑是将广大职工群众排除在外了,更重要的是,将一些看似“思想觉悟不高”的干部也无形中排除在外了,导致讲话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充分达到“接地气”的效果,有意无意地提高了要求,叫了一些浮夸的口号,可能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没有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

往大了说,历览史上诸位写作大家,没有谁不是站在极高的视角去写作的,往往是立意于民族、国家甚至全人类的层面着笔,这才成就了无数名垂青史的杰作。

由此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但凡是不符合普遍的人性的文章,受众面往往是狭窄的。

为文者,一定要通晓“人之常情”啊!

原因之三,就是让特定的受众对象明白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并非易事,因此预设对象并不是好的着力点。

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在读到某一篇文章时,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即使是面对特定人群所撰写的文章或文案,常常也很难深入到对方的内心。

只有采取“广撒网”的方式,专注于写出一篇动人的“大家的好文章”,把主要精力放在文章发布之后“抓住”对文章产生共鸣的人,这才是有的放矢。

总之,笔者感到,不管是什么场景的写作,我们没有必要过于执着地设定目标读者。在动笔写作之前,把自己当作文章的第一读者,致力于写出感动自己的文字,自然就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受众,文章也就算是成功的。

推荐访问:写文章 误区 时常 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一个误区


[我们写文章时常常进入一个误区(范文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