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完整)

时间:2022-12-30 16:30:05  来源:网友投稿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1  摘要:我校于2012年10月开始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和使用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完整)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1

  摘 要:我校于2012年10月开始课堂教学改革。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和使用高效、实用的导学案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课改;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主体

  一、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板块及其编写原则

  我校设计的导学案基本板块有:自主预学、小组合学、展示探学、拓展延学、归纳复学。注重课前自主学习、课内互动学习、课外独立练习,它既关注学习的全过程,也很重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这样设计的导学案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的特点。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有: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研究学习的内容)、层次性原则(照顾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时的不同需求)、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容)、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的内容)。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编写过程可概括为“主备教师提前备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主备教师二次备课、学科组长审核通过、最后师生共用导学案”这样五个环节,即:学科组长提前两周确定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是第一责任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好教学程序,将导学案草稿交学科组长初审;学科组长初审导学案后至少提前五天将导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在集体备课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讨论意见对导学案进行二次备课,并将修改稿交学科骨干帮助修改,然后制成正式文本;学科组长是第二责任人,学科组长审核通过后在上课前一天由任课教师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最后师生共用教学案。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2

  一、导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关于导学案的编写,从量上采用一课一案的形式。将不同课时分配给备课组内的各个成员,提前准备。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通过主备人修改后集体使用,提前发给学生。本着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的想法,在导学案设计的质上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递进化。问题的设计决定导学案优劣的关键因素。问题的大小、深浅、繁简等“度”的把握直接决定问题设计的质量。问题的设计要低起点、小台阶,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同时要防止把导学案变成“问答化”、“习题化”。一问一答很容易的问答化。问题的设计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要有学生自已的思考在里面。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源于课本,又要体现层次性,照顾到各类学生,对知识有所深化和拓展,实现逐步递进,先易后难。问题与问题之间有层次,体现一定的跨度,题目与题目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问题不一定要在预习时完成,可在课上小组合作讨论,或由教师进行点拔。

  二、导学案的编写体系组成: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建立知识结构框架上,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不能太多;

  (2).内容原则上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但实际操作中,以知识目标为主。(即学习目标)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做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 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精当、通俗,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具体任务且具有可检测性,能达成。

  (5). 尽量用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四个吃透”:吃透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吃透本课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吃透本节课的价值点;吃透学情。

  2、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方法的重点难点。所以,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把重点的突出方式和难点的突破方法给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老师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学习重点、难点要表述到位,不要泛泛而谈。1—2点为宜。

  3、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对某个内容学习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时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典型最纯粹的东西,其实质就是告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需要注意的方法或使用说明,也可以说是对学生的一种温馨提示。

  具体方法有:

  ①、渗透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见缝插针,随时渗透。

  ②、讲授指导

  向学生直接讲授知识。

  ③、交流指导 ☆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经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④、点拨指导 ☆

  这是学生在学习迷茫时,教师给以恰当点拨提示。

  ⑤、示范指导

  有些方法仅靠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必要时教师要做示范,让学生效仿。

  4、知识连接 即:独学

  即课前小测或复习巩固。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链接,要做到过渡要自然,能体现呼应;

  5、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是导学案的中心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过程通常分为二个内容:

  (1)自主学习。自学指导是方法、思路。【培养自学过程中的能力。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问题化。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看课本、梳理、理解、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

  课堂上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

  (2)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多是放在群学中,是学生在掌握了自主预习部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可以是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必须强化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也可以是让学生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困惑的解决。重在教师的点拔和引导,从而巩固新知,突出重点。

  讨论的问题设计要求: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成果展示,质疑解答。

  展示环节可以就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展示,也可以设计几个方案进行分组展示。导学案中可以体现出展示的数量、时间要求。

  6、巩固提升

  课堂同步练习可以穿插在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中或预习导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单独的一个环节来进行独立检测。如果是课后的作业,只要标注好出自练习册的页码和题号,在导学案上留出空白。

  单独进行达标检测的编排与使用的具体要求是;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要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的成长。

  (4)要有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

  20**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习,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习,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阅读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1)

——《离骚》导学案3篇

《离骚》导学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了解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及人格节操。

  3.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丰富的想像、形象的描述。

  4.掌握文言诗词、虚词。

  【教学重难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3、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知识链接】

  一、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计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屈原是*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二、《楚辞》及“楚辞体”

  《楚辞》一书是西汉刘向辑录的战国时期楚国诗歌总集。《楚辞》在*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散发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代表着*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的两大流派。

  “楚辞体”:亦称骚体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到了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等作品中,就用“骚’来指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后人便称之为骚体诗。

  特点: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在民歌的基础上又继承了散文的笔法,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

  骚体诗的形成,是诗歌形式的一大革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

  三、《离骚》的内容与艺术成就:

  《离骚》的前一部分追忆往事,偏重于叙写现实;后两部分探求未来,偏重于驰骋想象,最后回到现实,结束全篇。诗中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崇高形象,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离骚》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陈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诗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离骚》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为后来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学习步骤】

  活动一:整体把握。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苗裔()孟陬()揆()肇()汩()搴阰()

  2、按习惯,《离骚》以节论,每四句为一节,课文24句为《离骚》的前六节。这六节根据内在的逻辑关系又可以分成几部分呢?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可以分为三部分。

  活动二:研读文本。

  (一)研读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写这几点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研读第二部分。

  “纷吾既有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研读第三部分。

  1.第13—20句“焦虑之情,忧患之意,溢于言表”,作者为什么会表现出“焦虑之情,忧患之意”呢?

  2.第2l一22句“上句词直,下句意婉”,你是怎么理解的?

  3.第23—24句“崇仰真理,当仁不让。强烈的道德觉醒”,你是怎么理解的?

  四、简析艺术手法。

  《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抒难抒之情。

  请找出相关的诗句,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

  五、拓展思考

  你赞成屈原的沉江的举动?

  【课堂小结】

  《离骚》是我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司马迁称:“其文约,其辞微”,“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我们的课文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短短的24句,我们看到了屈原对高尚品格和美好才能的追求,看到了他对楚国的无比忠诚和责任感。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每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屈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2)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 (菁选3篇)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1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2

  现代教育理念昭示着我们,高效课堂是和谐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基础。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实现课堂高效性的方法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很多时候也是困难的,针对个人教学实践,我从导学案的角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进行了思考。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课堂效率更低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效课堂的实施。

  一、目前导学案的使用存在几点问题1.重视了导学案,忽略了自主探究

  常见的数学预习学案由以下内容组成: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检测题。当然,每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同版本的预习学案,但呈现的都是一片试题的“泥潭”,学生拿到学案导学往往不是首先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

  2.乏味的数学课堂

  因为年龄特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往往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而学习。实施导学案教学,更多的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因为学生需要的是完成导学案,需要的是正确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很少有学生关心,这样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数学课堂一旦失去头脑的思考,必然变得乏味。3.师生精神失去了家园

  较长时间(如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导学案,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会受到挫伤和压抑。长此以往,师生的激情消磨殆尽,课堂气氛再度沉闷,持着对“导学案”的怀疑,教学方式很有可能重回原点。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导学案的设计要多体现主观性

  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传递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在“导学案”教学方式中,导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导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能力培养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导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准备情况,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引导学生合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等合作的良好学风。

  3.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

  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导学案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导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

  (1)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

  (2)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三、“导学案”使用中师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上注意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

  3、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节课的“导学案”,认真指导学生

  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小班额最好全批),以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

  4、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突出一个“导”字,强化一个“研”字。学生不是玩偶,让做什么就只做什么,没有主动性;学生也不是容器,让装什么就装什么,没有思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有能力也必须学会自己预习属于他们的书本。学生预习的成效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案导学能够达到辅导学生自学的效果,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并把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成一种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案导学是教学大纲的指南针,以导学案为纲,可以达到对学情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指导,师生互动,智慧共生,这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

数学导学案心得体会3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习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 ,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习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习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习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3)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

数学导学案使用心得体会1

  ****年我校作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4)

——导学案心得体会10篇

导学案心得体会1

  20**年9月底,我校响应我区的号召,轰轰烈烈的课改正式拉开序幕,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只注重在教前下工夫,寒暑假就开始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研究教法,并精心地设计练习,认为这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极为有利的。然而,随着课改的深入,我逐渐认识到,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只满足于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永远只能停留在新手型水准上;反之,则能迅速专业化成熟。而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导学反思”不容忽视。俗话说:“经验+反思=成长”,它表明了一个教师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成长历程。教师进行“导学反思”是现今课堂教学不断创新和有效教学的趋势。“导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通过使用导学案并反思及时地发现并研究自己教学对象的实际状况,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成功中获得满足,从失败中寻找根源及解决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

  有人说,上课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上完后,总会留下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上完课经常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对这节课的整体印象,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不利的方面,并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有时还要记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学生听课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情况,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等等。记载成功之笔。任何一堂课都有精彩之处,也许是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巧妙、应变灵活;也许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先进等,凡是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做法,都可以详细地记录下来,有利于今后教学中继续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推陈出新。牢记失败之处。“失败乃成功之母”。不管一堂课有多么的成功,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即教学中的“败笔”。为此,“导学反思”更多的应该是随时记下课堂上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冷静地思考,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同时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的经验教训,变这次的失败之处为下次的成功之笔。

  实施“导学案”教学后,课堂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短短一个月的试验,让我切实体会了:“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含义。

  一、优点:

  1、“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课堂上,不再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问题,教师和同学共同回答,或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教学中能“用活”教材。

  “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4、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知识,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体,由接受式学习转变成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二、困惑

  1、在科学“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即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2、教师都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的方式,但在此过程中,很多的学困生在交流中只有听的份,因为很多知识他们不懂,又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或不想让别人听见自己错误的想法,于是只听别人说,自己不发表任何言论,学习上很是被动,久而久之,学习越来越落后;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轻松,以此有正当理由说话的机会,说话不少却什么也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日趋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课改教师十分头疼,还有待于探索和研究。

  三、今后的措施

  1、现在我们组才刚刚实施导学案教学,而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不断地摸索当中,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改。以后要多多学习,通过网络、学校提供的外出学习的机会等方式不断充电,使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加强。

  2、多学习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掌握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3、加强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定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

  教学贵在反思,反思贵在坚持。俗话说:“千金难买回头看”,“导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捷径,教师应该经常记录教学过程中的灵光闪现,课堂上的尴尬败笔或者是某一片段的精彩纷呈、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与失败,有话则长,无话就短,以反思促教学并持之以恒,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获,就让我们在教学中收获,在反思中成长吧!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

导学案心得体会2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3月份开始,我校开始实施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现在结合我使用导学案的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丰盈。

  使用“导学案”,学生在学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丰盈。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学生的学习:课前的"预习,课内的汇报、交流都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可依靠;像一位盲人没有了手中的拐杖,变得不知所措;像在黑暗中摸索的人无从下脚,找不到出路。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学案”中的要求、内容展开课前预习,课内汇报、交流,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为拓展阅读争取了时间。

  二、“导学案”的产生,让老师们在备课时少了很多无效劳动,减轻了工作压力。

  实践证明,“导学案”的设计要比老师们一课一课地设计教案在劳动量上要轻松得多。教案的设计从开始写导入到教学的全过程,都要花费老师很多的精力,这样老师们在备课上常常是怨声载道,也使备课流于形式,很多老师的备课变成了只是应付领导检查的文件,而没有真正有效地用于课堂教学,况且也只是在老师的“教”上下功夫,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虽然,“导学案”的设计对教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但不管怎样,都比一课一课把教案详详细细写出来费工费时要少,也更为有效。这种做法是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啊!

  三、“导学案”的使用让“滞停”的课堂变得生趣盎然。

  原先的语文教学,虽然上课前我都让学生预习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可由于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不得法,不知如何下手,预*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发言的同学寥寥无几,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无一点涟漪,冷冷清清,本来好心情的老师变得暴躁,学生也越来越不愿意上语文课。

  “导学案”的使用,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了学习效率。预习时,依据“学案”展开学习,有了指挥棒,知道预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交流汇报时,也知道怎样谈,谈什么,你一言,他一语,课堂上出现了针锋相对,唇枪舌战的局面,很是热烈。

  四、“导学案”的使用给学生搭建了竞争的*台,增强了学语文的热情。

  有老师说,听语文课如同嚼蜡,干涩苦辣,让人浑身不自在,没有听数学课所拥有的一种激情。“导学案”的使用,就像数学中的例题,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有了不同的想法、观点,课堂上你争我抢,你坚持这个观点, 我坚持那个想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说完了这一个内容,下一个问题又等你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课文学透了,就积累优美语言,你能背一句,他就背三句,我还能背一段,竞争的氛围创设起来,学生的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你说,学习效率能不提高吗?

  以上是我结合半年多的课改实验进行的一些反思。当然,课改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新的困惑和问题仍然会出现。只要我们坚定地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在课改中*思想,不保守;求真务实,不花哨;面对困难,不回避;逐步完善,不停步。我坚信,我们一定会在课改的道路上看到最美丽的风景。

导学案心得体会3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我校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校推行了"导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全校的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导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对导学案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是站在学生立场上编制的。因此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如何教的立场上编制的。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要突出以下几点:

  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导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因此在导学案的编制时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一个"导"字。问题的设计和问题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例如我在编制《18.1.勾股定理导学案》时就是先从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开始预设问题层层引导学生来自主探究勾股定理,从而达到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对于导学案中练习题的编制我认为题量不能过大,要精选精练,设计要有阶梯性,层次性,要由浅入深。单纯数学题目的罗列,导学案就变成了课堂练习题,就失去导学的目的;题目难度值偏大,部分就会出现厌学,马虎应付的现象。

  全体老师的参与度。在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前,老师的集体备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集全体老师的智慧为一体,创造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编制导学案时,在分配课题和主编人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应该参与其讨论、研究,并且每一份学案制定好后,由审核人审核后再印刷。

导学案心得体会4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了对导学案的学习使用,我有以*会: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作业的布置:作业要求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之外,还要为下一单元的导学案做充分的准备。让课堂的内容能够有序的联结起来,便于学生梳理知识。

  四、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1、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2、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3、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4、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总之,我认为导学案的使用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总要经历不断的更新与完善,我想在今后的不断摸索与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心得体会5

  ****年我校作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学研究实验学校,在领导的关怀指示下开始使用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借鉴,为了更好的把导学案落实于自己的数学课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实践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设计与编写导学案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有效的导学案,在这方面我们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先由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深入钻研教材,讨论制定导学案方案,再由具体的主备人开始书写,然后再分发给每位任教教师进行二度开发,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做适当修改补充等,通过这样不断的实践修改,使得导学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其次,要在导学案的实施上下功夫,导学案是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导学案的实施必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和互动,做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在具体操作时首先教师要做好课前的“导”,注重引导学生的课前预习,通常我们编写的导学案有预习部分或者是提供预习单以供学生预习;同时要做好课中的“导”,这是导学案是否有效的关键,做好课中的导,就要注意一些实施策略,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如根据教材是数与代数领域还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等)实施不同的导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同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课后的“导”,指导学生延伸导学案的学习,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开放性的习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再次,导学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问题。经过一年的导学案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到导学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在研究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教师要设计编写有效的导学案,还要求教师要及时抽批导学案,以更好地了解学情,在具体操作中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导学案要求我们的学生必须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或者是“预习单”,可是我们的学生由于班额过大,学生人数较多,总有一些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课前应该自学或预习的内容,少部分的同学在课中探究活动中自觉性较差,总想等待别人的成果,两极分化较严重;“导学案”的使用使得学生在课前就能提前预知要学习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将呈现的结果,这样的课堂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现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经过一年的导学案的实施与研究使我对“导学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对“导学案”的设计与编写以及实施,由过去的浅表认识到逐步提升,其间我们有成功,也有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发扬优点,弥补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

导学案心得体会6

  在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县教育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在全县推行了“学案教学”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这一举措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每一位教师都在思索着、讨论着、实践着。下面我就学案教学的具体做法和粗浅的体会谈一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学案教学的认识

  1、“学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它是教师站在学生的知识水*、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思考的文字表现,它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站在高于学生的高度,站在已知知识的高度对学生的居高临下的指导。

  2、“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二、具体做法

  1、拿到学案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再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学案一体化。学案是集骨干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设计和编写的,是质量较高的教学载体。但是我们在使用时还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班级学生情况进行再备课,大胆进行取舍和添加,使其达到最优化。2、就小学数学课而言,在实施教学的具体过程中将一节课分四个环节,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小结、达标检测。学案中有根据本节知识点设计的一定量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最后小组长检查,老师抽查。

  三、“学案教学”的体会

  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综合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自主互动的学习活动,关注全体学生的参与,一方面教师用适当的方式适时提出问题,创设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技巧,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认为,老师只要讲得懂、讲得深、讲得透,学生就听得懂、记得住。因此,一堂课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筋疲力尽,但最终收效甚微。素质教育下的自主互动高效课堂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学案进行必要的学习、探究、训练、检测和拓展,真正跳出了题海。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课堂效果较好。

  3、老师的业务水*得到提高。高效的课堂要求老师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学案教学”的实施需要老师课前精心准备,研究学案,搜集资料,设计问题。

  总之,“学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愿双峰教育的这朵“奇葩”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导学案心得体会7

  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学案导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三至六年级统一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使用导学案导学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用导学案实施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利用导学案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学生根据导学案中“自主学习”这一版块的内容有层次的学习教材,积极思考,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加上老师的点拨 ,从而实现了学习目标。

  二、使用导学案导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利用导学案导学,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问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三、使用导学案导学的一些困惑

  1、学生以完成学案上的习题为己任,因此拿到学案后,急于去完成学案上的习题,而不认真地阅读教材,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不能真正地在小组内展开探究讨论,甚至在老师点拨讲解时也在忙着完成习题,连举手发言的人也寥寥无几了,产生了所谓的“假思考”“假探究”“假讨论”“假合作”,这样既不利于大部分学生掌握知识,更不利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

  2、小组交流学习难以起到真正实效。学生小组合作时各做各的,各说各的,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可我让小组选代表发言,他站起来说的几乎都是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根本不是他小组合作讨论过的观点和想法。另外,一些学困生在交流中往往只有听的份,造成时间越久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越得不到锻炼。

  3、一个班集体中,因学生的智力水*和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如何设计出能体现个体差异的导学案,既要带动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要提高优等生的水*,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

  4、导学案的教学形式是否都比较单一?固定了“定向示标、学生自学、展示交流、精讲点拨、达标训练”的教学模式,是否有些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师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如何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既能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导学案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它不可能真正代替我们的教学,我们在教学中,要灵活地编写出符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导学案并合理利用它,让它充分发挥“导”与“学”的作用。

导学案心得体会8

  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是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即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是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有以下教学心得体会:

  一、教学案使教学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发生了转变

  第一,“导学案”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持学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第二,教学案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真正做到“用活”教材。“导学案”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从生活实际取材,提出问题,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更能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更让学生知道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仅是为了继续深造,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第三,导学案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导学案”的使用,给了学生充分发挥的余地,“给他们一个舞台,我们将收获更多的精彩”!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宰。

  因此,导学案教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教学,即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总之,导学案教学法,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导学案编写在导学案教学法中至关重要

  导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编写导学案,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重点掌握,即导学案的编写要旨、编写原则、编写过程、设计特点。

  第一,导学案的编写要旨。一是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二是要做到知识问题化,即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三是要做到问题层次化,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第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一是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三是要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第三,导学案的编写特点。一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二是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是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

  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第四,导学案的编写过程。在“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六大部分,即学习习得、合作探究、激趣点拨、训练内化、拓展延伸、反思提升,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教学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

  合作导学案教学,在课堂操作上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因此,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以几点:

  第一,教师在拿到导学案以后,要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导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导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个性化。

  第二,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第三,要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第四,要强化一个“研”字。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

  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四、导学案教学法有待商榷和改进的地方

  第一,在导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显得有些流于形式,学法指导太空,应该把学法指导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去。

  第二,由于时间的关系,有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导学步骤,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就忽视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第三,导学案不能做统一标准要求,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语文学科的导学案的设计更应该突出人文特色,让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第四,应该努力做好课堂反馈,让每一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即使解决,做好巩固与衔接。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放开思维,我们在摸索中学会创新,学会反思,大胆挑战,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进的勇气,不断创新,踏实肯干,推动教改工作继续向前发展。总之,设计好导学案务必要努力做到“三常”:“常设计常钻研”,“常设计常修改”,“常设计常补充”。尤其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教师必须像蜜蜂酿蜜一样,不辞辛苦,不断往返于课堂和知识海洋,从中汲取、储存、输送“蜜”源。只有这样,教师讲课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学生才能快乐轻松,触类旁通,心神领会,才能真正做到教师的诲人不倦,学生的学而不厌。

导学案心得体会9

  我校倡导使用导学案已经有两学期了,在教学工作中我也开始使用了,新课改的浪潮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为此我就多听听本校使用导学案班级老 师的课,我感觉现在使用导学案收效甚微,下面把我使用导学案后的体会简单谈 谈。

  一、课前预习比以前有很大的成效。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时,学生们拿着语文课本读到一到两遍,再写一写本课生字,就找不到可做的`事情了,有很多学生都做了漏网之鱼,书本简单的批几个字,没有一点成效,而有了导学案同学们依照导学案的要求,能够自己去学习,把文中的一些字或词语通过各种方法(查工具书、问老师和同学等),批注到课本上或导学案上,这一点要在以前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做到,除此之外,导学案中的一些关于合作探究的习题,同学们也能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效率大大增强了。

  二、课堂中角色的转变。

  原来没有使用导学案,老师用的是陈旧的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因为老师没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根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是口若悬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真是死水一滩。自从使用了导学案,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只起个适时点拨的作用,也就是说课堂上老师讲得越来越少,学生却说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课堂气氛肯定会十分活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们肯定想学、愿学。

  三、减轻了教师在备课上的压力。

  在使用导学案之前,老师要一课一课地把教案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费工又费时,往往写教案时形式,对教学的作用不大。现在导学案的产生,减轻了老师在备课上的压力,只要老师吃透教材在导学案上圈圈点点,认真备课就可以了。

  我的困惑如下:

  1、有部分后进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习惯,遇到稍有难度的题,不讨论、不查阅资料,也不请教老师和同学,也就是说使用导学案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来越棒,可成绩差的是越来越差,形成了两级分化。

  2、由于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导致教学任务不能完成,一个课时的任务往往需要两个课时才能完成。

  3、课堂展示时,容易的题目争着回答,难的题目都不讲。以上是我使用导学案的浅显看法。

导学案心得体会10

  从上学期至本学期,数学导学案的版本有所不同。而我认为这个学期的新的版本更好。为什么?因为就我而言,在上学期导学案的使用中,只是把导学案填了填满而已,并无心去做深入的研究,看完后还是一知半解;但这一学期,我的导学案上渐渐地多了一些圈圈画画,再渐渐的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想,出现在导学案空白的地方,学起来也是变得更加轻松。就这一方面,本学期的导学案就用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使用导学案后,我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学能力提高了。原本,一片空白的导学案上,只要我有了想法或疑问,写在上面,第二天,老师就会为我们排忧解难,在这过程中,我的学习效益提高了,学会了提出质疑并解答,学会了理解一些公式的意义(如幂的意义等)。如何更好地使用导学案?我认为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只是圈圈画画,写一写有的没的废话上,我们应该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这道题要这样做?而不是只用荧光笔划出来,说这是重点罢了。我们要渐渐地从只是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到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再到尽可能写一写有用有深度的东西(如今的要求),迫使自己不断的学会自我学习的真正含义。

  如果我是老师,对导学案使用不自觉的同学,我要多加以指导与引导。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5)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0篇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

  随着我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学习、探索、实践、改进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渐渐有了个雏形,但我们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困惑———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未能达到高效目标。这个问题已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使导学案发挥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谈谈个人几点的体会与想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备写。广而精,量适中,全而不乱。

  首先,主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导学稿上的每一句话、一道习题力求做到“弹无虚发”。

  其次,对于教学设计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有指导的作用,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积累学习经验;又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组总结交流的学习*同前进,又要使学生在问题交流过程中有开拓创新的意识。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真正用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象厨师一样进行“选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众口味。既要使优等生“吃饱”,又不能使后进生望而却步。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参差的同学的学习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最后,导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绝不是哪一个老师的功劳,而是备课组全体成员合作的结果。主备教师备好后,再由备课组全体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最终定稿。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众人拾柴火焰高。

  二、导学案的操作。

  教师是导演,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监督者,见证者,合作者,是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的欣赏者。

  首先,督促引导学生认真独立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发现问题,教师抽查一部分学生了解预习情况,以备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在预习环节上也提倡小组间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将问题上解老师。其次是上课,避免就导学稿讲导学稿,这样学生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学生就是演员,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不经意的有意操作教学程序,也可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及时引点迷津,监督见证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讨论得出某种结论和规律用欣赏和鼓励性的语言加以评价,同时,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不容忽视,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理,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亢奋的状态。

  三、导学案的批阅。有指导性、针对性、及时性。

  一般地,一节课的导学稿的批阅次数为三次。第一次为预习部分的批阅,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和预习疑难给以点拨和指导性的意见,为课堂教学打基础。第二次为作业和课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阅,这一部分最为重要,教师必须认真仔细的批阅,了解各个层次的学生知识的掌物情况。第三次,检查学生对错题的更正情况,避免学生将问题遗留积累,造成知识的负积累而成为“差生”。不论是哪一次的批阅都必须及时,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知道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又便于课堂操控,查漏补缺。

  但我认为还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导学案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针对每天所讲内容,及时进行反馈,这也就要求学生增强课堂上的“负担”,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每周还要进行“周周清”,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但我们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还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不到位,无法及时了解、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成绩也就无法提高。

  二、导学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显。

  导学案的运用,针对好学生,是很好的催化剂,更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而对于稍差的学生,他们的各种习惯都比较差、也比较懒惰,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主动地去学习?是数学课的老师们的首要任务。目前我们出现的情况是“差生吃不了,优生有点吃不饱”,这样导致优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务的情况下只得抄袭,越来越差。而且大多学生的家长本身的素质不高,对学生的监督难以保证,使得他们偷懒、钻空子,是能少则少,能不写就不写,该记忆的知识、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时提问什么都不知道,没学几天就把老师教的还给了老师。所以我们老师贫于抓学生、盯学生,还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绩。因此我们只能再加强责任心、更加努力地来抓学生、盯学生以提高数学成绩。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化,指引着数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作为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能善于利用新课标的教师,其实新课标的提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课标”下没有优质的“新课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导学稿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多地传递出教师与教师之间精诚合作的情谊,架起了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沟通的桥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2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矗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 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4

  下面就学案导学的谈几点体会:

  一、 “学案导学”要求教师着力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课堂公关”能力。教师必须在“导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个别座谈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是“教学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三是“指导催变”能力,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求每个备课组选定一名首席学法指导教师,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学法指导,在每周固定时间组织班级开展学法交流活动,为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保障。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包办,不搞一言堂,不要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二、学案编写至关重要

  学案的编写是整个导学过程的最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就能解决的“小”问题,每个小问题点解决后,新知识点即所谓难点的解决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学案,应能充分体现导学的功能,把知识问题化,即通过学案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课本,带着问题去主动思考课本知识,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最大程度的还原科学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变“懒”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倒是原来的“满堂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懒”了。

  三、课堂上的具体操作

  课堂操作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单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不管不问,“放羊式”;二是学生预习后教师再逐一讲解,对答案,“灌输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有目的地运用导语、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疑难信息适时点拨引导,对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给予精讲,要画龙点晴,以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难点的突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把握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另外,在课堂上比较常用的一种模式就是“兵教兵”,这种模式在讲评课及复习课中比较实用,“兵教兵”抓住了学生出错后急于纠错和学生乐于讨论,喜欢轻松活泼课堂的心理特点,放手发动学生,通过板演、解析、点评、提问、讨论等形式使问题暴露,不知不觉中解决。例如板演环节,不一定只是计算题,还可以是选择、填空。因为这类问题暴露不明显,通过出错学生板演、解析,其他学生点评、提问、讨论能较好地解决问题。

  “兵教兵”讲评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第一,课前要进行更详尽的备课,统计出错率、出错点、出错人,设置有层次的问题,有必要的辅以变式题、补救题,进行方法提炼等。第二,必须做到精讲点拨,“兵交兵”效果虽好,但耗时较多,教师必须驾驭好课堂,适时设问、启发、提炼,尽量少讲,把机会留给学生。第三,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这要求教师有更深厚的知识储备。

  对学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励学生。做题时能认真对待,出错后能认真纠错,上课时认真听讲,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性就调动起来了。第二,学生乐学,不再是老师一个面孔一个声音,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这节课的“教师”。学生兴趣高了。第三,锻炼了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5

  “导学案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提炼归纳知识、练习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知识为主要途径的。导学案教学重在两个“开放”: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总之,导学案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一、导学案自学,尝试解决

  导学案给学生引路,让其尝试预习思考,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教师交待预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学案导学”设计中,数学教师一方面要以“学”的身份,思学生“所思、所感、所难,所错、所乐”,另一方面以“教”的身份,如何帮助学生“变好动为活动、变好胜为好奇、变学答为学问、变粗心为细心、变从众为批判、变孤僻为合作、变依赖为独立、变自卑为自信”。寻求师生互动中的和谐共振,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质疑归纳,释疑点拨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学内容有了较明确的了解,还应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从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先让学生这样想:“在预习中通过比较,归纳,实践等方法,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新课学习时才能真正有所交流,各抒己见;也才能真正有所合作,适时加以验证。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点拨、引导预习时绝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听、说、思、记、操作等多种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反馈精讲,自我矫正

  为了试探学生预习、交流后掌握新知识新内容的情况,此时可进行尝试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对新知的掌握还存在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精讲巧析、洞查、记录学生的缺陷,及时对症下药,并在下面检测中有所侧重,努力使学生做到“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估自我,自觉的查漏补缺。“导学案教学”是让学生不仅会学,还要会讲,学生讲明白的老师不再重复,所谓“精”,则是“解”绝大多数学生的“疑”,要把握度。通过反馈精讲,也可整理所学知识,让学生系统化,条理化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四、达标训练,反思领悟

  通过自学、讨论、释疑、精讲几个环节后,学生对新知的认识水*又有了一定的提升。达标训练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技巧、培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领悟对数学知识的构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选择,精心设计出能覆盖本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

  导学案教学,主要是依据“以学定教”理念,变教为引,变学为思,以引达思,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它顺应了学习内容越来越丰富、学习活动趋于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的趋势。“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导学案”的设计,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6

  很多同仁都在研究如何设计和使用导学案,并且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顾名思义,所谓导学案:“导”即指导,导学案出自于教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学案,本身就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这是不可争议的,“学”即通过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是,我在与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中了解到,有的教师用导学案教学,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因此而产生困惑,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教学核心价值观,主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观是教学思想的核心问题,布鲁诺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我们也许可以把培养优异成绩作为教育最一般的目标;但是,应该弄清楚培养优异成绩这句话指什么意思,它在这里指的,不仅要教育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也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学校学习就是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案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重要途径。

  正确的教学观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为着眼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导学案的功能首先是导预习,学会预习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通过学生课前有目的的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导学案还可以起到优化课堂结构的功能,真正做到做到精讲多练,向每节课要质量。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要转变学校教学的管理方式

  如果说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方式,那么学校就应该从教学管理方式先行转变,一是加强控制性管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对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二是加强指导性管理,对教师进行培训,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三、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

  教学改革倡导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然而始终也没得到很好地解决,大多数教师愿意把结论教给学生,总觉得自己得出的结论才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很难改变把学生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这种理念,虽然到多数教师都在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如何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始终是困扰教师课堂教学的难题,如学会用学案教学,就可以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

  谈到转变教学方式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导学案的三大功能,导学案的三大功能是: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

  一是导预习,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经过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后,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预习,特别是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成绩较差的的学生,更不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引导他们预习,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预习,能够学有所依。

  二是导课堂,由于学生的认知水*不同,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同,在课堂上学生依据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始探讨交流,学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学习,才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反馈和答疑是课堂关键环节,学生通过课堂上分组讨论,协作探究,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反馈,存在疑难问题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学生的答疑,问题最终得到就解决。

  三是导课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教材内容的梳理,培养学生的自主梳理与知识归纳能力,教师在导学案中要设计知识梳理或归纳环节。有的以知识框架、图表等结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有的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导学案中知识梳理环节的设计,为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自主反思的习惯起到了引导作用。

  根据导学案的功能来看,教师用导学案教学,实际上也就该关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四、实施导学案教学要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入手

  新课改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最科学的学习方式,实施导学案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最佳的教学模式。上面我们谈到了导学案具有导预习,导课堂,导课后的三大功能,为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新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地沟通,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谈到转变学习方式还是先说一说导学案内容,导学案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学习目标,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打造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导,并且与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联系的越多,学的就越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写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新课改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提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按照导学案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很好的将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导学习方法,人们常把课堂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重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重点,把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叫做教学难点,对学生而言叫做学习难点。教师在导学案中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引发学生问题意思,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学成功所在。

  3、导学习过程,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过程指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采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的设计转换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形成认知互补,因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按照导学案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得到了转变。

  五、实施导学案教学着眼于转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多方面,这里我仅就导学案教学谈一谈课堂教学评价。

  1、采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得法、到位,能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桥梁纽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应有的作用,能和学生一起学习、探究、倾听、交流,能营造宽松、民主、*等的学习氛围,教态自然亲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恰当、具体、有激励性,能够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的提出,恰到好处。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并能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2、采用导学案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中数量、广度和深度;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全身心地投入;是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主动探究并有实效;是否围绕某一问题彼此间能交流、讨论、倾听,提出有效建议;学生学习的体验与收获以及学习效果等教师能够随时掌握,有根据的、恰如其分的对学生作出评价。

  六、实施导学案教学要打造良好的教师团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群体,在这样集体中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级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这段话精辟的阐述了教师团队的重要性。在教学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和新课改益见卓效的今天,一所学校里不可缺少的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但更重要的还是需要一支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领衔的教师团队,导学案的形成需要教师集体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分工合作来完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必须是教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7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8

  导学案试教两个多月了,感觉导学案确实好,但只有运用得当,才能收到山东杜郎口那样的效应。怎样科*用导学案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用螺丝钉的精神,专研和吃透教材,设计好学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犹如汽车的方向盘,指挥着教学的方向。方向对才可能教学成功,方向不对,只能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了。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快速成长成熟,有好好学习、好好做人的内驱力。如果不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学生的内在灵魂就会很软弱,只能靠外在教育管束去学习去成长。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效果之别是可想而知的。

  其次,教师要用显微镜的精神,了解看清学生,选好学案的教学过程方法。过程和方法犹如汽车行驶的路径,影响着教学的速度。好的方法和过程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单一的陈旧的过程和方法,往往事倍功半,甚至还会是对牛弹琴收效甚微。

  老师们也许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知识点,你认为很简单,课堂上同学们好像也都掌握了,可是下来一做题很多同学都不会,郁闷啊!我想这就是没深入分析学情的后果。老师们也许还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重点知识,你教了“九十六”次了,可有些同学还是不会,无奈啊!细想想,不是学生笨,是自己选用的方法不对啊。所以,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方法,一定要选用学生喜欢和能接受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教学。

  另外,看清学生,还有助于我们编写自我检测题。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不同,所以我们设计自我检测题就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检测题,分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做,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甜果。

  第三,教师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大胆改革教学,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传统教育束缚着老师们的心和手,使老师们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出真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教师们不要心急,不要担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与其放心却低效的包办代替的去教学,不如用心的耐心的去指导他们研讨。

  要夯实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认为教师须从这几方面下功:

  1.公*的异质分组;

  2.课外下功,培养得力的小组长;

  3.小组分工明确;

  4.制定出合理的赏罚制度;

  5.创造出愉快的合作氛围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第四,教师要用蚂蚁互助精神,开展以生教生,共同进步的小组互助活动。在城市风的影响下,农村教育,差等生多,优等生少。培优补差的工作只落在教师一人身上,任凭教师有三头六臂也会忙不过来。如果发挥学生力量,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等生优等生因为责任会更有兴趣更认真的学习,而且还会锻炼他们口语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差等生有了专人辅导进步会很快,这样每个人都会进步,教师也会轻松很多。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能喧宾夺主。学案教学的核心就是让老师帮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的做。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9

  本学期以来,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导学案的教学。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传统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好似知识的容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扼杀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导学案的使用改变了这种现状,教师成了知识学习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好比战场上的统帅;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体。这样就会挖掘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们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改变和提升了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虽然不同的课题、课型有不尽相同的设置,但经过教师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处理,会形成一个严密完整的整体和训练体系。或解读理解文本,或品味感受语言之美,或知识迁移、拓展视野,或紧扣双基、夯实基础。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和教师的指挥下一步步走向深入,既较好地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导学案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提高针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当中仔细的研究教材,深入的琢磨学生,合理的设置问题的层次。那必然对教师业务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变革。这必然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提高我们自身的各方面的素质,同时多和同头教师交流、有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形势的要求。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千万不要让导学案固化了我们的课堂和学生的思维,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束缚,实际中应注意灵活运用。

  以上是我在导学案使用中的一些粗浅感受,和大家共勉。

导学案教学心得体会10

  随着我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课题的开展,“导学案”在我校教学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是由教师根据课标要求、教材设置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其中 “导”指的是引导、指导,是教师辅助和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涵盖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是学生借助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逐步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目的。我们认为“导学案”就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情感体验,人生经验、形成价值态度的一种学习方案。

  “导学案”更多地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彰显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我在“导学案”的教学实践中,对 “导学案”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

  一、“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导学案”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课前就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时地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完成第二次的课堂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二、“导学案”实施中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调整不及时

  通过收集调查我们发现已经成功实施“导学案”的学校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把“学案”下发给学生进行研究,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会妥善保存“学案”,于是我们把全期“学案”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因此在实施中我们无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发展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对“导学案”进行调整。

  2、课前预习无法落实

  “导学案”的学习流程分为四个内容:独立尝试、交流探秘、巩固提升、回顾反思。独立尝试即课前预习,有的学生拿到学案往往不是按要求去认真看书,而是浅尝辄止,急于做题,在概念原理都不甚理解的情况下对照例题等直接解题。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理解题意非常着急,没有给孩子时间思考就给孩子讲题,还要求孩子完成整节课的学案,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3、课堂失去应有的魅力

  “导学案”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表达各自的意见,但同时,这样的课堂变成了师生核对答案的讲堂,学生失去了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

  三、“导学案”实施的有效策略

  1、对学生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在上课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学案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⑵、强化学法指导,通过文本分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使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碰到学习过程中不懂的知识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⑴、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⑵、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活动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⑶、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要根据教材精选学习材料,精选导学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疑点”上下工夫。

  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总之,在“导学案”实施中,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案为载体,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学习习惯为最终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抓好导学案,我还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走进教材,让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工具性。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篇课文。教师应重视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如:教学第十二单元时,由于课文涉及艺术,是学生难以体会的,所以我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图片,如《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让体会图片表达的不同情感,由于有着亲身的情感体验,学生对课本的艺术描写更深刻,透彻,学生的人文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进行体会,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

  2、走出教材,让学生扩展阅读,多实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从课内来说,每一节语文课留出3至5分钟给学生扩展阅读和本次课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新的感受和新的体验,语文素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一定的提升。

  从课外来说,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和实践。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班委选举;课前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开主题队会;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都会使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都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方法。

  3、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4、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

  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我们许多老师在新老教材的语文教学中,曾经尝试运用过“小组互动探究四步法”,也就是:1.读——读喜爱的语段;2.说——说探究的内容;3.问——问不懂的问题;4.帮——帮助解决疑难。例如:学习《小马过河》时,就是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帮一帮的过程,以多元的对话为模式,师生之间的*等交流,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股亲切、活泼的气氛。课堂上或争先发言、或点评、或小组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架设起一座文本与学生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学会了真正地学。

  从现在实施课改的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还让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但我们在提倡尊重和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完全抹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6)

——《望月怀远》导学案3篇

《望月怀远》导学案1

  【教学目标】

  1.注意诗中的用词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重点】

  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月亮是悬挂在天上的一首诗”。的确,月亮载满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便是一个例证。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三、解题:诗的题目叫望月怀远,不是赏月,是望月,也就是说月只是引起情愫的引子,怀远才是当时诗人的真正主题,远是个形容词作名词的结构,很含蓄。这是题目给我们的信息。

  四、意境赏析: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2、请四位学生,结合注解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意。(先读后解)

  诗文解释:

  3、生齐读,思考本诗的结构思路。

  4、在没有接触这首诗之前,你熟知的是--首联

  赏析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

  5、诗人在诗中塑造的主人公是--情人

  表达了“情人”什么样的情感--怨与思,为何而怨?

  6、诗人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情的?(三、四两联)

  ①细节动作:

  ②想像(内心直白):最后两句

  思考:“不堪盈手赠”表达主人公怎样的愿望?[

  五、课堂小结。

  七、补充材料 张九龄《望月怀远》赏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象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 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 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 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风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意。诗写出月光的可爱,也写出诗人寄意的深远。这联属对工整,顿挫有致。句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二句。写因思念远 人而不得相见,故面对月华情不自禁地产生把月赠送远人的想法。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句,诗中的“不堪盈手赠”即由此化出。随之而来便产生寻梦之想。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觉韵味深长。

  诗题《望月怀远》,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把月写得那么柔情,把情写得那么沉着,诗的情意是那么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 远的影响。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7)

——《陋室铭》导学案3篇

《陋室铭》导学案1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1、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7.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1、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陋室铭》导学案2

  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 ) 谈笑有鸿儒( ) 无案牍之劳形( )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 ) 阅金经( )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 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 齐读

  2、 听录音范读

  3、 引导断句

  4、 请同学读

  5、 再齐读

  6、 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 小结

  四 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 ,虚写的是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 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 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8)

——八上《望岳》导学案设计「」3篇

八上《望岳》导学案设计「」1

  学习目标:

  1、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

  2、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诗中哲理的理解;

  预习生成:

  1、作者生*:你了解杜甫吗?

  2、泰山的有关知识;说一说你了解的泰山。

  3、字音、字形;

  合作展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三)合作探究

  1.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2.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四)拓展延伸

  将《望岳》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100-200)字

  (五)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

  反馈检测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

  荡胸生曾云( )

  会当凌绝顶( )

  (2) 联系诗的意境,翻译下列句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背诵全诗,回答问题。

  ① 这首诗的诗眼是:

  ② 远望泰山的句子是:

  ③ 近望泰山的句子是:

  ④ 西望泰山的句子是:

  ⑤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 的理想和壮志。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扩展9)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3篇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1

  目标

  1.了解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及各类动物听觉范围的区别。

  2.了解超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应用和多普勒效应。

  3.了解次声波的特点、频率范围、危害及应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的听觉范围,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

  教学难点:各类动物的听觉范围不同及生活中的现象解释

  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现象引出汽化的概念,通过对比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进行。通过回想打针时擦酒精有凉爽的感觉和活动体验到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从晒衣服和晒粮食的例子猜想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再设计实验进行演示,通过解释“坎儿井”等相关问题巩固。

  教学资

  音频发生器、音箱;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图片,声纳的应用,B超图象,外兴趣小组汇报的音像资料(ppt亦可,前安排好)。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备栏

  创设情境

  导入新

  在空中回摆动几下手臂;

  问:你听到手振动发出的声音了吗?

  你能听到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声吗?

  能听到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吗?

  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没有

  学生思考作答

  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是有限的

  新教学

  交流展示1.可听声

  人耳听到的声波频率从20HZ到2万HZ,我们称做可听声。

  频率高于2万HZ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活动:测一测你的听觉频率范围,用一台音频发生器连音箱由低到高发出不同频率的声音。

  用同样方法再测一组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请阅读书本并引导学生小结:

  请对图表发表你的看法:

  2、超声波

  (1)超声波的特点:

  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这些特点请兴趣小组同学给大家汇报。

  (2)超声波的应用:

  适度评价学生的汇报

  总结: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可用于测距、清洗、焊接,医院里还用于击碎患者肾结石,免于病人开刀的痛苦。

  3、次声波

  次声波人耳听不见,它却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它是怎么产生,有哪些危害,请E组同学上台汇报。

  (1)次声波的特点:

  (2)次声波的危害:

  (3)次声波的应用:

  总结:地震产生次声波会使房屋倒塌,对人类造成伤害。科学家正在研究、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效避免它的危害,并利用它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生1:闭眼睛刚听到声音举手直到听不到声音手放下。

  生2:根据动作记录相应声音频率的数值,就是甲同学听觉频率范围。

  总结:

  生讨论作答:人和一些动物听觉频率范围,比较猫、狗、蝙蝠、海豚能听到超声波,大象、狗能听到次声波等。

  A组同学汇报:人们利用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特点制成声纳,可以发现潜艇和鱼群,还可以测绘海底形状。

  B组同学汇报:超声波可以成像。医院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做胃部、腹部检查,还可以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

  C组同学汇报: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制成速度测定器,交警在高速公路上测定车辆的速度。

  D组同学汇报:超声波能使清洗液剧烈振动,有去污作用,人们制成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还能使塑料膜之间摩擦生热,粘合在一起,制成超声波焊接器。

  E组同学汇报: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飞机飞行,火箭发射,火车,汽车奔驰都会产生次声。大自然中火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都会产生次声波,它能传的很远,能轻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使人恐惧、恶心、神经错乱,甚至五脏破裂。强度大的次声会对机器设备、建筑物产生破坏。

  新总结1.人耳可听声范围。

  2.超生波的频率和应用。

  3.次声波的频率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的能力

  当堂反馈分析 “WWW”的第1 题。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至6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动300至400次,为什么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

  交流与展示

  作业布置1.完成对应学案

  2.进一步查询与超声波和次声波相关的内容,对其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2

  一、1物质的属性有哪些? 但速度、温度、体积、面积等不能算属性。铅笔芯硬度表示方法 。

  2、 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和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 电荷。

  4、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中的电荷几乎不能 。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如:烧红了的玻璃就是导体)。半导体材料有哪些 。

  二、质量:

  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放在 ,把游码放在 。

  ③“调”:调节天* 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的称量

  B 保持天*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

  1、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3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与 V成正比; 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5、图象:右图所示:甲>乙

  6、测体积??量筒(量杯)

  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

  “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量程、分度值。

  “放”:放在水*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

  7、测固体的密度: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8、测液体密度:

  ⑴ 原理:=m/V

  ⑵ 方法:①用天*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m1-m2)/ V

  9、密度的应用:

  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 算出它的质量。

  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 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

  三、新材料(此部分内容详见八年级下册课本P91----93)

  电话

初中物理知识要点导学案3

  学习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3、知道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难点:光的直线传播实例分析

  新课自学: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 叫光源。自然光源,如 太阳, 、 等;

  人造光源,如 篝火、 、 、 等。

  月亮是否是光源?说明理由:

  2、光能够在空气、水、玻璃等物质里传播,这样的物质叫做传播光的介质。

  光也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2、规律:光在什么条件下是是沿直线传播的?

  演示实验:观察激光在固、液、气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视频:日食月食的形成。

  4、自主实验:在一个圆筒或纸杯的一侧中间钻一个小孔,另一侧盖一层薄纸,用小孔对着

  光源,你会在盖的薄纸上看到什么?

  5、应用:举例说明哪些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6、光速: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

  课堂练习:

  1.下列各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哪个能用物理知识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①镜花水月 ②坐井观天 ③水照云光

  ④立竿见影 ⑤隔岸观火 ⑥水中捞月

  2.图10是一幅电视截屏照片。描述的是在08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场景。位于幕布后面的表演者利用自己的一双手做造型,观众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人物或动物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这个节目利用了光在__________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km/s。光在 中的传播路线是直的.

  4.图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

  5.(多选)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6.在图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7.如图1所示几种现象中,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8.如图2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推荐访问:编写 数学 学案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3篇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1 如何编写数学导学案1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