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整合研究 (完整)

时间:2022-11-24 1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整合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整合研究天台县实验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的背景分析和意义(一)课题背景分析由于我国国情和幼儿园班额较大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整合研究 ,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整合研究

  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整合研究

  天台县实验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的背景分析和意义

  (一)课题背景分析

  由于我国国情和幼儿园班额较大等多方面原因,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模式中,集体教学还占主导地位。然而,由于其组织形式上表现出的程序化、结构化的特点,使得在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显现了不能很好地照顾个体差异方面的弱势,但其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经验共享、情感共鸣所起的促进作用却是其他任何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然而,幼儿园教育不能仅仅依靠集体教学,也需要与其它不同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关注幼儿自主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差异与特点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区域活动正是实现幼儿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它作为课程的拓展,也是主题课程的一种个性化学习的组织形式,现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各个幼儿园的追捧。

  1.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关系分析——寻求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能否优化整合在一起?用什么方式整合更符合幼儿园的实际?为此,我们重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我们提出课题寻找相应的理论支撑。

  集体教学

  是教师针对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设计教育内容,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发展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

  区域活动

  是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孩子们可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是一种个性化个别化的教育组织形式。

  两者的特点和性质比较

  形式

  项目

  性质

  时间

  结构

  指导

  主导

  特性

  学习动机

  正规学习

  时间局限

  高控制、高结构

  系统的,有组织的、直接性指导

  封闭式、集体活动为主、教师主导

  引导性、共同性

  外在的学习动机

  非正规学习

  时间弹性

  低控制、低结构

  自然发生的,融于生活的、间接性指导

  开放式、自发活动为主、幼儿主导

  自主性、个性化

  内在的学习动机

  集体教学

  区域活动

  -13.我们的思考——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向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我们开始关注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融合问题,“区域活动与集体教育活动各有优势,怎么融合?从哪些方面融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融合?评价标准是什么?……”带着思考,我们对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两种组织形式的运用类型进行了梳理,具体有三种:

  目前我们基本上还处于第一种类型(分离型),而类型二(交融型)正是本次课题想要达成的最终整合形态。通过课题的实施实现两者的共存、相融,最大最优地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和作用,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基于主题课程的要求、基于幼儿发展的需求、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确立了《幼儿园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整合研究》课题,立足于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旨在通过研究,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共存、相融,逐步形成探究、体验、发现为一体的幼儿园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之间动态变化与积极互动的新模式,以拓展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形式,达成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

  近年来,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对个体差异的理解发生了变化,由过去认为的认知能力强弱差异,个性差异演化为认知结构、发展速度及心理特质的差异。要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而区域活动正是体现了这种新的学习观,个别差异观。

  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分析

  幼儿教育已经走向开放的教育,时间、空间、教材、结构的开放,完整幼儿的培养、整合教育的出现,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模式等等,都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而且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便在各幼儿园广泛开展并深受幼儿教师的喜爱,不少幼儿园或以此为主要活动形式,或作为主选单元教学的辅助,都尝试着区域活动这一模式。特别是江阴“十五”规划课题《操作材料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的研究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了园本区域材料操作体系;浙江幼儿师范大学的秦元东博士著的《生态化幼儿园区域活动》则从生态学的视角系统阐述了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排异、同化、顺应、并存与对话”的关系,更为我们开展集体

  -3通过问卷和案例的形式,客观分析了分离现象的原因,具体主要有三:

  (1)《幼儿园生命.实践.智慧课程》中,找不到主题目标下具体实施的区域活动目标和单列的具体内容,操作性不强。

  (2)教师对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教育功能的认识模糊,缺乏“整合”理念,造成集体教学无延伸,“一个活动画一个句号”。

  (3)资源利用不够,材料采集途径单一,材料的收集成为教师的负担,造成区域材料增添和更新速度慢,跟不上主题活动;

  (4)区域活动中教师缺乏指导,活动区活动大多成为孩子闲暇时打发时光的场所。

  2.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目标上的整合研究

  目标是活动开展的方向标,一直以来,许多教师把区域活动的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也不仔细思考提供区域材料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导致区域创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和随意性。因此整合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教师要学会以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结合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教学内容确定整合后的区域目标,以保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独立、自主地获得与集体活动相关的直接的、完整的经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区域活动为集体教学服务。

  (1)确定区域活动总目标

  依据集体教育活动和区域活动不同的教育功能,将主题教育目标逐层分解,确定区域目标。制定时侧重于让幼儿自身在与物体、与材料相互作用中去观察、体验、探索、发现、认识和自我建构。

  (2)形成区域活动发展目标

  根据各类区域的不同教育功能,将主题性区域活动目标转化为各区域活动的发展目标,使各区域保持内在的联系。

  (3)寻找区域活动中的关键经验

  制定区域目标的同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确定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各区域活动中的关键经验,促使教师围绕关键经验安排活动内容。同时这些关键经验也将成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内容和评价的指标。

  (4)制定出层次目标

  将具体的关键经验转化为层次目标,即幼儿发展水平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师投放不同层次材料的依据。

  3.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研究

  教育的整合最终要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为幼儿提供单一的、缺乏层次性的、内容不够丰富的“一统式”环境模式,致使幼儿的自主性难以真正发挥,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我们曾设计过一节科学活动“乒乓球站起来了”,老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使乒乓球站起来呢?”孩子们想出了好几种方法:用盘子垫着、放在杯子里、放在瓶盖里、让纸帮忙……老师说:“是吗?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去试试吧!”随即教师出示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让孩子们去探索。这似乎是一节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但实际上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操纵下开展的,幼儿只是在教师的“问”和预先准备好的材料中被动活动。

  -5额大、师资少、实验材料准备不充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指导不到位”等难题。

  采用教学内容的预习、巩固迁移及下放的形式,能使区域和教学、区域与区域有机地整合起来,但教学内容的预习、下放、巩固迁移在实施时并不是绝对的,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也可以交叉使用。

  4.促进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整合的策略研究

  (1)备活动转向备幼儿,提升活动设计过程中的整合意识

  以往,在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更多关注目标的确立、活动过程的设计,而对前期经验的铺垫过程、后期的经验拓展形式和途径等不太会重视。为实现本课题中提出的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的有效整合,我们设想通过备课重点的把握,帮助教师提升整合意识。具体策略:通过同时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和“关联教学内容的区域活动计划”,促使教师在备课中由备活动转向备幼儿。重点思考:通过什么区域帮助幼儿铺垫前期经验、迁移与运用后期经验;区域组织形式等。活动设计和区域计划表设计如下:

  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表

  活动名称

  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活动重难点

  (制定目标时注意:主语一致、目标具体、易检测和可操作)

  1.经验准备(要求详细写出:与本活动有关的前期经验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帮助幼儿积累这种经验?注明是否由区域配合预习积累,并在区域计划表中详细制定操作方活动准备

  法。)

  2.本活动材料准备

  活动环节设计

  活动过程

  教师指导语

  幼儿可能反应

  教师的应对策略

  要求思考:采用什么方式迁移和运用孩子课中学到的知识经验?有无经验拓展的可活动延伸

  能?拓展的途径是什么?针对这些思考在本栏目中注明:是否需要向区域活动拓展,以巩固和迁移经验?并在区域计划表中详细制定操作方法。

  集体教学向区域活动拓展的活动计划表

  周主题

  区域设置

  名称

  如:《正月里》

  与集体活动关联的区域材料的选择与投放

  该区域的操作处在整合指导要点

  -7的学习活动的有益经验得到共享和提升是促进集体教学和区域活动整合研究的关键。

  如:孩子们在相关的区域操作后,一定积累了许多谈话的题材,此时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描述和表达所做的事的过程,既能鼓励他在人面前大胆讲述,也能发展他语言的表达、复述能力。在区域活动中有时会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在活动后的谈话中,小组成员会把活动的内容进行比较、总结。讲完后又对操作的步骤进行总结,教师把幼儿说的内容记录在纸上贴在区域中供幼儿观看。幼儿在这种总结性的谈话中不仅对该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还能提出新的问题让大家一起思考。

  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成功喜悦、讨论疑惑问题将是讲评的主要内容。我们要鼓励成功,鼓励创新,鼓励进步;并善于抛转引玉;善于把孩子们零星的收获进行归纳和总结;善于给迷惑的孩子一种豁然的感觉;善于在孩子们中间投下一粒粒能激起千层浪的小石子。

  (4)捕捉幼儿兴趣点,实现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内容上的互换与生成

  观察是教育的先导,善于观察是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但我们更要学会分析,分析哪些兴趣点可以转化为集体教学,哪些兴趣点适宜在区域中探究,然后针对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活动区的设置和主题活动的安排。

  如去年大班孩子在开展《过新年》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新年中的请客吃饭和舞龙最有兴趣。我们就在园公共区域设置舞龙专区,鼓励幼儿运用废物制作龙;开展舞龙活动,既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又能为全园幼儿提供共享资源。在班级的构建区,孩子们可以用搜集来的大大小小纸箱搭起灶台、吹起炉火,炒起小菜,“吃”顿热热闹闹的“年夜饭”。过个几天这些灶台又可成为孩子们搭建大炮、城门的原材料。又如随着《绿色家园》主题教学的展开,幼儿的环保意识将会大大增强,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身边废旧物品,即时生成主题“环保设计师”“环保时装秀”,让幼儿自主选择“模特”“设计师”角色,相互合作完成作品,孩子们在这些自主游戏和交流合作中获得的将是更多经验的提升。

  (5)打破材料收集的单一性,提供物力保障促进整合研究的顺利展开

  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依附在材料中,材料是孩子探究、学习和发展的刺激物与中介,是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物化,是教师引发、支持孩子探究的桥梁。关于材料的有效投放已经有众多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经验,但如何改变教师因收集材料负担过重造成材料稀少现状却是材料投放研究中的盲区,因此我们设想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打破材料收集的单一性:

  ①互相交换区域材料,增进班级间资源的共享

  根据孩子兴趣分阶段进行各班的材料互换,实现资源的共享,节省教师示范、制作花费的时间,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班级之间的互动。

  ②幼儿作品的利用,调动幼儿参与制作的积极性

  通过一物多用、废物利用、以物代物的办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与教育效益。如开展大班《多姿多彩的鱼》主题时,幼儿在美工区制作完“我喜欢的鱼”后,被投放到数学区进行“我给小鱼贴鱼鳞(按鱼身上的数字或算式题贴上相应数量的鱼鳞)”和“小鱼跳跳”(将小鱼与易拉罐进行匹配,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9是否喜欢操作智力操作材料?

  认知

  发展

  水平

  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

  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

  与他人

  的互动

  能否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

  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

  (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区材料共享……等)

  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

  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区域活动结束能否自觉收拾材料、整理环境?

  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单一还是复合?

  ☆☆☆☆

  ☆☆☆☆

  ☆☆☆☆

  ☆☆☆☆

  ☆☆☆☆

  ☆☆☆☆

  规则

  的遵守

  ☆☆☆☆

  ☆☆☆☆

  ☆☆☆☆

  注:按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分别用星级表示。4颗星代表优秀;3颗代表良好;2颗代表一般;1颗表示较差,是教师需要加倍关注和指导的对象。

  (三)研究的成果呈现方式

  (1)以大班《我是中国人》《我爱家乡美》《正月里》;中班《各种各样的车》;小班《好朋友》几个主题为主,整理出主题活动课程中的集体教学内容与区域活动整合后的活动设计表、区域计划跟进表和主题网络图表等形成典型案例设计资料包。

  (2)论文、案例分析、记录、反思、评价标准和评价教师和幼儿的记录表等原始文档。

  (3)班级主题墙创设、活动区创设、幼儿活动照等成果影像资料包。

  (4)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主要方法和步骤

  本课题主要以质的研究方法为主,以行动研究的形式开展。具体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录像带分析法及反思札记法等。主要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1.3-2011.4)——

  成立课题组,着手进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等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

  2、收集、分析、研究相关资料,了解主题课程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和教育价值。

  3、制定本园集体教学与区域活动整合的具体实施方案。

  -11(3)时间保证。每周针对周主题活动开展一次年级组内集体教学向区域活动拓展的研究讨论活动,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组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课题研究与幼儿园工作相协调,规划课题研究与幼儿园整体发展目标相协调;落实课题研究成员与幼儿园课职务相协调;做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会敏,侯莉敏.幼儿园区域活动概念辨析.基础教育研究,2006,(2)[2]王春燕.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幼儿园课程的挑战.学前教育,2006,(11)[3]秦元东.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关系的形态分析与演变趋势.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7—8)[4]周欣.数学活动区教师——幼儿互动分析.学前教育研究,2008,(12)[5]秦元东.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性.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1O)[6]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视点.上海教育科研,2008,(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3-

推荐访问:关于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的研究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整合研究 活动 幼儿园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