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精选文档)

时间:2022-11-21 15: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供大家参考。

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自强不息、现实意义、内涵……

  何为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1-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

  -2-

  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七、勤劳勇敢,富于革命的精神。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才创造出世界最早的四大发明,又号礼仪之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八、注意人际和谐的精神。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和谐,简称“和”。“和”即是不同的事物相聚集而达到平衡。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孔子第一个把“人”同“仁”联系起来,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和为贵”只有从“爱人”出发,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九、顾全大局的精神。

  在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和长远的、关系到战略全局的根本利益之间,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的是后者。它把前者称作小利,而称后者为大利。孔子强调,不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因只顾小利而妨碍大利。

  十、中华民族具有努力自我修养的精神。

  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一切都是同正心、诚意、克己、自省的功夫相联系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曾子要求经常“三省吾身”,孟子讲“养性”、“养身”、讲“良知”、“良能”,直到宋代理学家们主张“尊德性”,明代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都特别强调道德的修养践履功夫,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最重要的关键。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

  第一,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的。

  -3-

  每个民族,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人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哺育和影响。在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究竟怎样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这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着眼于未来、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更不会抛弃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而实行的现代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道德,更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

  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排除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应当看到,由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所诱发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的行为,是极端有害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人们必然会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但是,社会主义根据其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要求,在价值导向上必然是一元化的,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也就是用民族的美德来更好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

  第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道德,对于推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根本上而言,我们的现代化既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现代化,又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保持和发扬强大的精神力量的现代化。可以说,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我们应当使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通过改造和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四,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

  现在我国的社会风气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如果忽视文化、道德的社会作用,不讲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贪污腐化、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就会大量滋生。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进行综合治理,但弘扬优秀的传

  -4-

  统道德,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未尝不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似乎两者如冰炭同炉,不可得兼。这种看法的一个理论误区,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看成是两种文化即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其实,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是属于不同范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包含着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状况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实际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也是必须与之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这种结合不是两种文化的结合,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一个是指导思想,一个是具体的文化形态。中国革命者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作为一种文化,而是像毛泽东指出的那样,把它作为“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理论”,“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批判的继承,就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经过选择而吸取的文化遗产,根据当前历史进步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一些准则和规范,根据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予以加工和改造,抛弃其封建的、落后的、消极的方面,吸收其反映人民利益的、科学的、积极的方面。

  第一,对那些基本上属于精华的传统道德我们也应当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为什么既使是传统美德,仍然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赋予其时代要求的新意义。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的名言,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所说的。这两句话中所指的“天下”,在当时,既指整个华夏民族所聚居的广阔土地,又兼指宋王朝所统治的范围。而这两句话中的“忧”“乐”二字,既有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忧乐,又有对宋王朝统治的兴衰的忧乐。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根据今天社会主义时代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继承它时,我们理解的“天下”就应当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我们所应当有的“忧”和“乐”,自然也就和范仲淹所说的忧和乐根本不同了。

  -5-

  第二,对于那些较为明显的精华与糟粕相交织甚至融合在一起的传统道德,更需要谨慎地加以鉴别和认真地加以消化。以义利关系问题为例,这是中国传统道德所极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论语》中提出“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等等,这些思想,应当说是基本上是属于精华的部分,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维护封建等级的内容。这就需要正确区分古人所说的义和利与今天所说的义和利所具有的不同的含意,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

  第三,我们之所以强调批判的继承,还由于中国传统道德是植根于中国古代以农耕为“本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殊的自然经济土壤之中的,是在长期的奴隶阶级和封建阶级所统治的社会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因而,一切传统道德,都不同程度地打着统治阶级的意志和烙印,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着维护当时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稳定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而服务的。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道德规范,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为巩固传统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此,如果不能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批判旧道德,否定旧道德中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内容,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继承。

  第四,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既是用先进思想教育民众,也是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吸收宝贵的思想资料。马克思主义形成的原因之一是吸取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列宁曾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产生正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直接继续。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

  总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在于使社会主义道德有更丰富的内容,有更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有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于能更好地协调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于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真正成为我们的社会思想的主旋律,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6-

  参考文献:

  http://blog.renren.com/share/348247880/6777589411http://www.doc88.com/p-795921700686.html《探求》1996年第06期

  作者:李生林,王远文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第02期

  作者:张启生

  《理论与当代》2003年第03期

  作者:周矩

  《求是学刊》1999年第02期

  作者:方毅

  -7-

推荐访问:民族文化理论文章 毛概论文--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 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