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13篇

时间:2022-11-18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13篇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贺敬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基于调研和文献研究,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13篇,供大家参考。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13篇

篇一: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探析

  贺敬宏(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摘要:基于调研和文献研究,结合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探析了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即: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效率。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效途径

  0引言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对社会服务的要求更加迫切、更加现实、更加直接。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社会服务不仅是其曾经意义上的职能,更是其能否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这不仅体现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关文件中,体现在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水平的评价标准中,更体现在社会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认可度中。事实上,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象征、办学水平的标志、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社会服务不可小觑。所以,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必须也必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关键,渗透到其硬件、软件建设的各个方面,必将对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尤其重要。

  1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思想方法决定成败。为了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须采取科学的思想方法,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则,执行正确的工作路线和程序。

  1.1立足现有资源,发挥社会服务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从建校的那天起,就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社会服务能力,只是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加之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其社会服务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此,无论是新建高等职业院校,或者是具备了相当实力的国家级示范建设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唤醒社会服务意识,有效利用已有的场地、设备设施、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资源、文化积淀等,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使其真正发挥出社会服务作用,避免资源浪费。这一点对于各方面投入还不是很好的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要。

  1.2依托现有资源,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社会服务作用的前提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现有资源为基础,依托优势资源积淀,实施社会服务场所、设备设施、技术力量等建设,实施教学、科研、管理、专业、文化

  1

  等建设,对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不可能一夜之间改弦更张,抛弃自己的传统优势,另辟蹊径而企及其社会服务能力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必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提升。

  1.3统筹规划,增强社会服务综合实力

  实际调研和文献研究结果均表明,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教学能力建设,而对社会服务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建设重视不够。因此,一般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实力都比较强,基本上可以适应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社会服务、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等实力较弱,不能满足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也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水平,导致其社会贡献度降低。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充分重视社会服务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的互相依赖和相互促进作用,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建设统筹规划,融为一体,使各方面的资源能够相互支撑、互补利用、发挥出最大综合效益,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综合实力的目标。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等职业院校的全部职能就是社会服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社会服务综合实力为终极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实现持续科学发展。

  1.4把握特色,突出优势,避免恶性竞争

  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其鲜明的特点,具有其不可替代性。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从广义上讲是指其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为社会做出的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所有贡献,从狭义上讲是指依托其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资源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性的、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事实上,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条件等非常有限,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差别巨大。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不应该与实施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院校相提并论,更应该结合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把握高职特色,突出高职优势。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与同类兄弟院校形成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共同为社会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1.5关注社会,关注需求,树立全方位服务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因此,必须关注社会,关注社会需求。针对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确定院校发展目标定位,实施院校规划、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性。同时,以社会服务为纽带,与社会形成互动,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吸引“社会”积极参与到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建设中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

  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全方位社会服务理念,不仅要注重科技服务、经济服务,而且要注重政治、教育、文化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在发扬针对企业的技术咨询与技术开发、技术(成果)转让(转化)等技术服务优势的同时,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教育、技术培训、院校之间的对口支援等作为社会服务项目,从政策制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方法、

  2

  有效模式、设备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建设,使其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新的增长点,成为办学实力新的增长点。

  1.6以专业为载体,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专业是联接院校与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是院校建设的核心。面向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时调整、设置专业,以专业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办学资源建设水平,提高办学水平,彰显高职特色,达到以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科技成果以及先进文化、优质资源服务社会目的,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2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设。社会不仅期望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更多更好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实施文化传承创新,更期望高等职业院校直接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中,利用其教学、科研、人才、知识、信息以及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为包括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在内的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但是,调查结果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投入明显偏低,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服务实力的提升,也极大地影响了其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危及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所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1加大人力投入

  建立必要的社会服务组织管理机构、研究机构,设置专职社会服务管理和研究人员,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组织和人员保障,加强对社会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2.2加大精力投入

  投入一定的精力,深入研究社会服务问题,探索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规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建立健全社会服务的体制、机制、法律制度和管理规范,加强对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规范管理。探索社会服务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模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性。

  2.3加大经费投入

  保障社会服务基本建设经费投入,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规划性,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教学、科研、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建设融为一体,共同规划、共同实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促进社会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水平和效率

  工作方法决定效率和效果。为了保证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质量和效率,必须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扎实实施。

  3.1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促使社会服务常态化

  3

  完善管理制度,制订教职工参加社会服务实施办法等,探索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社会服务等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重要指标,并纳入绩效考核,引导和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服务。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职业培训中心等,建立校企定期互访和信息交流制度,了解需求,沟通信息,寻找项目,将企业需求及时通报给教师和研究人员,将学校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推荐给企事业单位,推向市场。建立起多样化、立体性的社会服务沟通体制、机制,及时把握社会、行业、企业的服务诉求及合作契机。

  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社会服务常态化、及时化、持续开展。

  3.2以社会贡献度最大化为目标,优化社会服务硬件与软件环境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都需要进行场所、设备、设施等硬件环境建设,也都需要进行理念、制度、规范、体制、机制等软件环境建设,但高等职业院校的终极目标只有一个——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社会贡献度最大化为目标,实施社会服务硬件与软件环境建设。首先,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建设融为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在发挥其最大综合建设效益、最大社会贡献度的前提下,发挥最佳社会服务建设效果;其次,以教学基本建设为依托,实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前,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贡献度的主要标志,教学基本建设理所当然地成为院校建设的投资重点。所以,在各方面投入还不足的情况下,依托教学基本建设实现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利用教学软件环境、硬件资源、师资队伍、专业设置等实现社会服务目标,亦不失为提高社会贡献度的有效途径。当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也都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不可偏废。

  3.3创造科研机会,提升师资队伍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积极支持教职工开展教育科研、科学研究,申报、参与、主持各级各类纵向课题研究,承担横向项目开发,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推广、转让、转化技术成果。

  以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工作站、学院的专业技术研究所、专项技术工作室等为平台,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科研资助基金,以企业产品为载体,组成企业和学院人员共同参与的研发团队,开发、生产新产品,进行旧产品改造,实施工艺革新和技术攻关等。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以科研为引领,建立起真正的兼有“双师型、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与社会服务型专、兼职师资队伍,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实力,达到提升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暨社会服务能力的目的。

  3.4创造技术实践机会,提升师资队伍技术服务能力

  扶持具有专业特长的教职工牵头,或由学院、系部组织,成立专业技术研究所、专项技术工作室,面向社会承接项目、课题,进行专业理论和实践磨砺。

  支持、规定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事业单位技术兼职、挂职锻炼、顶岗实践。聘请行业企

  4

  业技术人员走进校门,参与教学、科研活动,进行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培训、指导。基于“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功能,由教师负责校内实训基地模拟

  企业运营模式,承接来料加工、新产品试制业务,设计实训产品,充实实训内容,创设真实的实训环境,训练完整的生产过程。

  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创造技术实践机会,疏通技术服务渠道,使学院融入到社会服务市场中,提升师资队伍的技术服务能力。

  3.5丰富教育品种,完善培训体系,提升社会培训实力

  在办好全日制高职教育的同时,着力丰富教育品种,完善培训体系,争取举办学历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提升办学综合实力。

  积极争取实施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其他形式的学历继续教育,为高职在校生、毕业生、中职生、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提升学历层次开展继续教育。

  开发培训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包,承担各种类型的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和专向培养,特别是行业部门委托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提升培训、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复转军人转移岗前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农村新技术推广培训以及其他社会化培训。面向行业、区域,面向全社会提供转岗、再就业、创业培训。

  开拓职业技能鉴定工种的范围,担负起学院在校生、学院所在地区以及学院所在职教集团内企事业单位职工职业技能鉴定职责。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工作站,创新“厂中校”内涵,送培训上门,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3.6加强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交流与互动,学习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建设模式,引进其先进的管理技术、教育教学方法,借鉴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经验、成果,加速学院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加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扶持、支援、带动其建设发展,提升其办学能力和承担社会责任能力,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创造精神,强化学院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兄弟院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校际、国际交流与合作,能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投入度、有效性和质量水平。如:联合办学、中高职教育衔接办学、联合培养学生、教师与管理人员培训、专项实训技术培训、技能竞赛项目专项培训、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教学资源库、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管理规范、设备设施、实践教学项目以及硬件环境等等)、纵向教研课题与科技项目、横向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学术交流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合作项目。

  3.7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升社会影响力

  积极参加社团组织,争取担任相关职务或牵头单位,参与、组织各种有益社会活动,尤其是参与区域社会的重大社会活动,包括政府部门组织的活动,传播、学习先进文化、理念,

  5

  宣传、借鉴建设经验、成果,提升社会影响力,发挥应有作用,影响带动经济社会发展。4结语

  树立科学的思想方法、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是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科学有效途径。从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对口支援等能力建设入手,实施社会服务硬件设施、软件环境、人员队伍以及所需资源建设,以达到提升社会服务综合能力的目的。充分发挥院校的特色、文化积淀优势,面向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利用国家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争取行业、企业、社会团体的支持和参与共建,以资源丰富、多样、实用、可共享为本等,能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效率、水平和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G].教职成[2011]12号文.[2]祖天明.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1,(27).[3]李悠.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09,(3).[4]武贵龙.为社会服务:现代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5]眭依凡,汤谦凡.我国高校社会服务30年发展实践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立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GH12555)的研究成果之一。

  6

  

  

篇二: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科研文化保障研究r——以岳阳广播电视大学为例

  陈美中;严静;荣媛【摘要】在电大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这三大任务中,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是服务社会的前提.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要加强科研文化保障,必须在观念上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在组织上建立完善的科研运行机制,在队伍上培养优质的骨干专家队伍.【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2)003【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地市级电大;科研文化;保障【作者】陈美中;严静;荣媛【作者单位】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岳阳广播电视大学,湖南岳阳41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0.1在电大教育中,科研、教学和管理构成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有机体,无论是处于中枢地位的管理工作,还是处于中心地位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都在其中起着基础和先导作用。搞好科研工作是电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是电大教育可持续发展的

  助力器[1],是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重要法宝。1.1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龙头地位,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强校科研工作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岳阳电大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重点也已从扩大规模转为内涵建设。在此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也面临诸多急需研究的实际问题,首当其冲的是,电大在办学规模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做强等等。通过做实做好做强学术科研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办学治校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以逐步形成学术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教育教学产生学术科研,理论研究与办学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局面,进而推进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促进岳阳电大向岳阳开放大学的转型升级。因此,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的基础地位,做到学校各项工作协同推进,以研强校。1.2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助教教学要改革,科研为先导。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基本任务,教学质量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教学是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习型社会背景下保持良好竞争力的重要保证。科研是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的思想先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剂,是构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部分。只有通过科研,才能将前沿的教学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开拓教学的新境界;只有通过科研,教师才能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进而升华成为教师个人的教育哲学和教学艺术[2]。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因此,要实现优质高效的电大教育,就必须要加强科研工作,做到以研助教。1.3正确认识科研工作的培养内力,强化科研文化保障以实现科研育师现代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办好电大教育特别是地市级电大教育,就必须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途径。钱伟长先生曾经指出:“不上课,那他就不是老师;

  不搞科研,那他就不是好老师。”[3]教师如果不具备科研能力,不进行教育研究,缺乏知识创新的源泉,就不可能成为高水平的教师。教师应该“成为一名研究者”。电大教师通过积极投入科研,切实加强科研,持续开展科研,可以有力地促进教育实践,有序地推动教学实践;通过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可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水平;通过持续开展科研,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增强自己的职业能量,升华自己的职业生涯。随着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必然得到学校、学生和社会的认可,让人生价值得到更充分的显示、发挥和实现,从而累计更多教学正能量,这就是以研育师。加强地市级电大的科研文化保障要求做到,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要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保障措施来抓。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学校办学水平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要将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做到以科研兴教,以科研促教,以科研强校。2.1抓观念,形成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首先要突破理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过去,地市级电大及教师认为电大的科研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甚至可有可无,要从这种错误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要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大事,是展示实力的窗口,是提升能力的渠道,是内涵建设的体现,是示范引领的标志,是财力开拓的路径。进一步认识到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才能正确处理和安排好教学与科研工作。进一步认识到搞好科研是学校教学和管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2.2抓组织,建立完善的科研运行机制学术科研工作的实施和推进,依赖于基本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作保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必须要实现校、科研部门、教学院部的科研管理一体化,明确各级科研管理的职责与权限,制定符合实际的、系统的科研工作规章制度,让学科

  带头人担任科研管理的领导与骨干[4]。科研部门要做好全校科研工作中长期规划,拟定科研制度,做好科研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各教学院部要具体负责所辖专业科研课题的策划、实施与检查;各个院部要充分发挥各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科研骨干作用,负责学科的课题选题、申报和实地研究。构建一个完善的校级科研网络和团结一致的科研团队,全校一盘棋,上下左右紧密配合,各司其责,通力配合,共同推进科研项目的建设与管理。2.3抓队伍,培养优质的骨干专家队伍要建设一支素质可靠、结构合理、精诚团结的科研队伍。院部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单位,教师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要做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只靠个别教师或学科的几个教师的参与是难以实现的。为此,一是要建立老中青结合、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梯队,尤其要在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上加强对科研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把学科带头人和具有良好科研潜力的骨干教师放到科研工作的重要岗位上[5],让他们发挥榜样和领头作用。三是要注重业务培训,引导并指导教师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每年都要制定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培训计划,每学期开学前都要举办教师培训班,指导教师有序有效开展学术科研。2010年以来,岳阳电大着眼于聚焦内涵建设、创建全国和全省示范性地市级电大的需要,把加强科研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和有力杠杆,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科研工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事业发展内力,开创了新局面,出现了好势头。3.1加强领导,健全了组织机构岳阳电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提出以抓科研促教学的方针,强调了加强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必须建立健全科研机构,负责对全校科研工作进行规划、管理。2010年,学校单设科研处,专门负责筹划落实学校的科研工作;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学校科研课题的管理;组织科研理论学习与研讨;指导教师研究课题的选题、申报、实施等。2010年12月,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

  2012年3月又成立了职称评聘委员会,通过逐步改革学校形成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学校形成了“校长-科研处-教学院部—教师”的科研组织网络。科研工作实现了各司其职,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了科研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3.2建立制度,完善了工作机制2010年以来,岳阳电大先后制定出台了《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科研课题经费管理及使用暂行办法》《学术专著出版资助暂行办法》《科研成果奖励暂行办法》《学术道德行为规范》《专家特殊津贴发放暂行办法》等科研管理基本制度。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规范了科研工作,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2017年对7个立项课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奖励,将科研工作制度真正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3.3全面启动,创造了工作业绩近年来,岳阳电大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2011年学校安排科研经费预算比上年增长50%,有效的保证了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如2013年在湖南省电大的23项科研课题立项中,该校占了7项,且一项为重点课题;该校有一项课题喜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立项,实现了该校在此项目乃至省级综合课题立项的零突破。该校还组织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并经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审核成功上报一项课题,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评审。该校还加大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全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论文竞赛,全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论文竞赛等五类教育教学及管理论文竞赛活动,共发表论文24篇,科研工作来势喜人。综上所述,科研工作是教学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地市级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突破观念,助力内涵建设,健全科研管理机制,组建优质科研团队,为科研文化做好保障,将有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增强教师科研意识,

  提升科研能力,实现以科研兴教促教,以科研强校的局面。

  【相关文献】

  [1]肖新花.地市级电大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构[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2]王永俊.科研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创新论坛,2013(1).[3]陈美中,黄湖滨.市州开放大学构建研究[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2.[4]陈美中.市州级电大向开放学院转型的初步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2(7).[5]黄湖滨.市州电大实现转型升级要推进师大转变创新[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4-19.

  

  

篇三: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美加两国的社区建设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上世纪联合国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而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社区服务能力建设途径初探

  摘要:目前我国对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研究,已越来越重视,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次的课题我们试图借鉴别国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立足于本地的社区现状与服务能力的研究,研究出可行的创新活动方案,从而推动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化。关键词:社区;服务;建设Abstract:Atpresentourcountrycommunityserviceabilityconstructionresearch,hasbeen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utisstillintheinitialstage,theissuewetrytolearnfromforeigncountriesandtheexperienceofadvancedarea,basedonthelocalcommunitystatusandserviceabilityofstudy,investigatethefeasibleinnovationprogrammeofactivities,thuspromotingcommunityserviceabilityconstructionoptimization.Keywords:communityservices;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是我国城市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它虽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是它与政府血肉相连,密不可分。近年来,建设和谐社区,全面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已成为我国当前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社区服务能力建设也相应地成了当前城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但由于我国社区发展的历史短暂,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发展模式,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通过学习和研究,加快我国社区建设步伐。一、其他国家和先进地区社区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目前我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对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研究,但仍是刚刚起步,实践性研究还不是太多。近年已有不少人将国外社区建设的经验通过调研的方式介绍过来,例如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服务建设考察报告等。对于舶来的优秀做法,我们不妨仔细加以研究,我们发现主要有这么几点:1、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强调计划性和规范性。美、加两国的社区建设在形成和发展的初期带有自发性质,随着社区地位、作用的突出,特别是上世纪联合国社区发展后,社区建设成为两国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进而成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两国政府每年对社区工作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工作计划,每项计划包括工作内容、组织措施和目标要求等等,大多数都有数量指标。如每年对老旧社区的改造数量,新社区福利机构、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设置标准,社区居民就业、贫困、医疗、

  老年、青少年与儿童等方面的各类发展计划、廉价住房计划、济贫计划等等。但两国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与以前相比还是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据介绍,过去政府既要负责掌舵,又要划船,现在只负责掌舵,不再参与划船。将具体事务交给社区组织和民间团体,政府只负责宏观调控,这样做既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又发挥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美国纽约,政府和官员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都有明确的分工。2、民间团体承担具体工作,有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组织体系。美、加两国的社区工作组织体系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政府资助的社区组织和民间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机构组织组成,被称之为“三大版块”。政府在社区工作体系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是制定相关政策和立法,并通过制定规划来贯彻执行;二是财政支持,政府每年要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发展事业,政府根据每年的监督、检查情况,确定下一年的财政资助;三是实行严格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行政许可进行管理。民间团体以及所举办的非营利服务机构是政府在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的合作伙伴和具体执行者。他们在政府组织协调下独立地开展社区内的各种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以自己的服务争取政府、社会各界和居民的支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的企业界对社区建设也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不仅为社区捐款捐物,而且主动投资社区事业,直接提供商业性的服务。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发达,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高。在两国的社区建设中,非政府组织是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数量多,美国现有非营利性组织万个;同时分布广泛,涉及到社区服务、文化、治安、卫生等居民需求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群众有需求,他们有服务。值得一提的是,两国从事专职社区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在社区管理组织中,还是非营利性组织或志愿机构中都要经过专业训练,呈现出极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准。4、社区参与度高,自治和自助能力不断提升。社区参与广泛主要体现在社区参与的结构上。参与人员不仅有中老年人、中青年,而且有中小学生不仅有社区内的非营利性组织和志愿者,而且还有驻区企业单位。以美国为例,1993年克林顿签署的“全国与社区服务法案”规定,对于做满1400小时的青少年义工,美国政府每年奖励4725美元的奖学金,这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极大地提高了社区群众的参与度,在这些办法的激励下,1999年,美国56%的18岁以上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2000年,44%的26岁以上的成年人参加过志愿工作,工作量超过9百万全日制雇员,工值2390亿美元。与此同时,在美国文体明星等公众人物也是十分热衷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为全社会做了很好的表率。比如NBA著名球星奥尼尔就长期在社区兼职警察工作。二、目前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1、政府虽然高度重视,硬件日渐完善,但软件跟不上形势。近年来,我地的社区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占政府每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目前,多

  数社区的硬件设施已经逐步趋于完善。但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硬件过硬,软件太软。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硬件设施日渐完善的条件下,群众缺乏专业人才的引导和指导,硬件长期闲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群众对社区自身行为缺乏监督,一些社区的活动室被拿去出租,成为少数群体的牟利工具。2、体系建设上,行政化倾向严重,居民对社区组织认同感不强。政府管理重心的下移,街道职能的强化,是对基层管理的加强,但也会使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行政色彩更浓,因而使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的性质更受压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几年,我地社区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社区行政化倾向明显这一趋势值得引起重视,否则将对其本身应有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性质产生影响,减弱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于城市管理重心的偏移,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被剥离到社区。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一级一级地往下“批发”,使得社区几乎成了一些行政机关的下设机构,种种活动、检查、会议、材料令社区干部疲于应付,而且多为行政事务性工作。“六多”,即台账材料多、调查报表多、证明盖章多、会议活动多、检查考核多、硬性指派任务多,成为当前社区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些社区干部反映,他们一半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上,因为忙不过来,渐渐形成应付的工作作风,从而使社区工作与服务群众这个主要目标有所背离。严重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组织的认同感,3、社区服务单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目前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多依靠政府投入,福利性、事业性服务项目占大多数,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不快,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4、动力机制不健全,政府、社区、群众三方动力不足。与美国等社区建设较发达的地区相比,我国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十分滞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往往需要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才能实施,地方政府、社区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在实际的运行中都表现得不是十分积极。三、如何发挥社区服务的作用加强社区能力建设1、政府有限介人第一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社区是我国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既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关,其主要职责是“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自治活动,协助政府管理本区域内的有关社会事务,享有自主自治权”。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摆正与社区之间“指导与服务、协调与监督”的关系。鉴于当前社区的经费、人事等诸多方面依赖于政府的实际,在“行政化”和“社会化”之间取得平衡点对社

  区建设十分必要。要尽快对社区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哪些工作是由社区做的,哪些工作是由社区协助职能部门完成的,哪些工作应由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完成,并将这些内容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在社区予以公示,接受社区干部和居民的监督,真正赋予社区自治权、协管权和拒绝权。第二要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真正落到实处。要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根据社区的性质和职责,实行工作项目申报准入制度。建议对目前我地各社区的工作进行盘点清理,对超越社区职责范围的予以取消,对形式重于内容的及时喊停,对重复的进行合并,对适宜下放的政府职能逐步下放到社区,并真正做到“权随责走、人随事转、费随事转”。凡在社区开展检查、考核、评比、培训、挂牌、达标升级,均要实行严格的审批准入。同时,努力减少社区工作台帐,力戒形式主义,确保社区干部能把主要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上。第三要强化社区考评,弱化政府考评。为更好地发挥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社区的考核工作,要从以街道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考核为主转变为以社区居民自我考评为主。第四政府应当经常审视自己与志愿部门的关系。应认真审视政府的政策与实践,审视政府资金对志愿部门支持情况,要提高志愿部门执行政府使命的能力以及管理资金的能力,保证资金的透明使用和项目的绩效。政府同时也应加强志愿组织的资金筹集能力,推动他们的可持续发展。2、主体广泛参与由于社区公共事务非常贴近个人生活,相对远离宏大的政治话题,所以扩大公民参与显得极具现实意义。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本质要求。所谓广泛参与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社区建设参与主体的广泛性。社区建设的参与主体不仅包括社区中的离退休人员和家庭妇女,而且包括社区全体居民和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等等。二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这也就是说,各类社区主体不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而且参与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社区医疗卫生、社区文化等等活动。总之,社区建设中的广泛参与,既是指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又是指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它是衡量社区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同时要引导和鼓励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引导教育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志愿者服务作为居民的义务和良好的风尚来提倡,使志愿服务深入人心。还要建立志愿者服务活动贮存回报制度,登记社区志愿者参加服务的时间,当志愿者自身需要帮助时,可以免费得到同样的服务。同时要把在校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表现突出者要给予重奖。3、培养社会中介组织从改革角度看,如何培育和促进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是今后发展中不能回避的问题,必须要予以超前的研究和寻找推进方案。首先,没有一

  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就不可能做到政事分离、政社分离,就难以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格局。其次,没有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极容易使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由政府推动走向政府包办的运作格局。再次,没有一大批社会中介组织的产生和具体运作,就不易形成社会工作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运行格局。所以,培育造就社会中介组织,已成为社区建设朝着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4、加强法律与制度的保障目前函需制定实施适合社区自治组织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本自治制度。如《社区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区规民约》或《社区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区务公开制度》等。政府的制度性供给,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虽然使社区建设可能在这一点上缺乏人情味儿,但它却是社区建设的可靠保障,也必将体现出它对未来社区建设的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丁元竹加拿大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曹春鹏新加坡社区服务建设对我国的启示2009第一期唐忠新社区服务思路和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吴开松城市社区管理科学出版社2006陈恩虎社区工作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篇四: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宁城职院[2015]4号

  关于申报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的通知

  各部门、各分校:2015年是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

  划任务的收官之年。按照学校党委和行政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科技处将启动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申报工作,现将课题指南予以公布,并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全校(含分校)教职员工均可申报,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二、课题类别与资助本次科研课题拟立项40项左右。各部门统一审批申报后,由科技处组织相关专家评审产生重点课题、资助课题、一般课题。其中重点课题拟设4项,学校科研经费资助每项1.5万元;资助课题拟设16项,人文科学类学校科研经费资助每项5000元,自然科学类资助每项8000元;一般课题拟设20项,实行“以奖代拨”,即课题通过结题鉴

  1

  定后,学校科研经费给予每项2000元奖励。教改课题由教务部门负责,具体申报事宜,另见通知。三、选题范围科研课题的选题主要以《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指南》(附

  件1)为依据(重点课题必须在指南中选择),重点围绕我校的办学实际情况和工作实践,坚持应用性、对策性和实证性研究为主的研究方针。

  指南选题相对宽泛,具体申报的课题,可由申报人参照指南,根据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工作自行选择确定,要求界定明确,注重实效,针对性强。学科研究课题,由申报人自定。自然科学类项目应侧重于符合市场需求、有产业化合作前景,获得的科研成果有望转化为生产力的项目;对结合申报者本人所在专业的综合实训项目课题研究或者学校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将给予重点扶持。人文社科类项目应侧重于学校、社会发展热点研究。

  四、结题要求1.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专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计算机软件等。2.科研课题结项时,原则上需同时提交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报告(5000字以上)。重点课题结题需发表3篇论文,其中原则上1篇核心期刊(最新北图核心期刊),2篇省级以上期刊;资助课题结题需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2篇论文;一般课题结题需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篇论文或提交一篇研究报告。其中工科类课题结题如有软件系统、专利等可展示成果,论文可减少一篇。所发表的论著须与课题的主题词密切相关。五、申报方法

  2

  1.科研课题负责人必须是学校正式职工,一般不得同时申请两个课题。每个课题组应有至少2名与课题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员组成;课题组成员最多可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的申请。重点课题由申请人组建团队申报。申请科研课题请填写《科研课题申请书》(附件2)。

  2.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以专著为主要成果或需要一定周期的实验研究,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

  3.已承担学校立项课题尚未完成、上一年度有课题撤销的课题负责人本年度课题不予申报。

  4.申请人所在单位(部门)必须对项目申请书进行审核,并对申请书的内容、申请人能否承担该课题以及是否支持该项目的研究工作等重要问题签署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5.申请书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两份,签字盖章。各部门、各分校组织专人按单位(部门)填写《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附件3),打印盖章后连同申请书统一报送科技处。申报截止时间为4月30日,晓庄校区集中报送时间为4月30日13:30-16:30,地点在晓庄校区行政楼404室,其他时间可以报送新街口606办公室,同时报电子稿。逾期不予受理。

  六、立项评审与管理申请科研课题的立项评审与公布、项目日常管理、结题鉴定等,按《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宁电大[2013]33号宁城职院[2013]38号)办理,资助经费管理、成果奖励等,执行学校相关规定。七、联系方式联系地址:科技处办公室(新街口606室)联系人:李晓菲联系电话:82212117

  3

  邮箱:0218@njou.edu.cn(企业邮箱)附件:1.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指南2.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科研课题申请书3.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

  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南京城市职业学院2015年4月8日

  4

  附件1:

  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指南

  一、学校政策、制度、发展

  1.“十三五”发展规划思考与研究2.课程标准研究3.校企合作机制研究4.教学质量监控机制研究5.专业发展规划研究6.师资队伍发展规划研究7.学校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办学理念研究9.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战略研究10.学校办学制度建设与体系研究11.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研究12.开放大学学分银行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13.开放大学与城市职业学院的统筹发展研究14.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办学体系构建研究15.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互通机制研究16.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研究17.开放大学转型时期发展战略研究18.成人教育办学机制与改革研究19.开放大学运行机制研究20.开放大学分部与国家开放大学的关系研究

  二、专业建设

  5

  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2.专业设置与发展规划研究23.专业标准研究24.专业建设与共享研究

  三、课程与教学

  25.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等)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6.公共课(公选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机制研究27.理论与实训教学一体化设计研究28.文化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融通与配合研究29.课程考核和集中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30.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研究31.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32.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探索和研究33.教师移动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34.微课资源建设探究35.MOOC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四、教育管理及服务

  36.教学、学习与实习实训三者融合的研究37.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38.教学督导的探索与研究39.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40.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研究41.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研究42.创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43.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和教育实践的研究44.教学教务管理研究

  6

  45.高校应用6S管理模式研究46.学风建设研究47.第一、二课堂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探索研究48.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探索研究49.利用远程教育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50.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研究51.后勤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52.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实践53.招生现状及策略研究54.导学教师激励机制研究55.第三方评价制度研究56.资源共建共享体制与机制研究

  五、教师与学生发展

  57.师资队伍建设研究58.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探索和研究59.跨区、跨部门的课程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研究60.教工思想教育工作研究61.“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路径研究62.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63.教师核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64.教师继续教育与管理研究65.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探索66.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对策研究67.高校学生技能竞赛指导与实践研究68.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研究69.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70.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

  7

  7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研究72.班级管理模式探索与研究73.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研究74.高校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75.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研究76.高校社团发展机制研究77.学习者特征的调查与研究78.网络环境下的学生素质教育研究79.学习者移动学习需求及策略研究

  六、社会服务

  80.高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研究81.终身教育体系中社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研究82.社区教育的需求及可行性研究83.社区教育教学模式研究84.社区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85.面向特殊学习群体的支持服务研究86.老年学习者学习需求研究87.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学习需求研究

  七、教育信息化

  88.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89.数字化学习资源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90.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与开发91.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与设计92.开放大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93.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4.数字化资源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设计

  8

  95.考试网络报名系统的研究与设计96.基于网络的微课程建设及其推动应用研究97.基于云教室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98.云桌面技术在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99.移动学习模式及过程研究100.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及应用研究101.数字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与设计102.数字化时代高校档案工作新模式研究

  八、产学研及学科建设

  略除上述内容之外,研究者可根据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提出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特色和优势、创新程度较高的选题进行申报。

  9

  附件2:

  立项时间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

  科研课题申请书

  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申报时间: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科技处制

  10

  填表说明

  1.封面立项时间、课题编号、课题类别不填,课题批准立项后由科技处填。2.研究起止时间一般不超过两年。3.申请课题类别:重点课题、资助课题,学校科研经费给予经费资助;一般课题,课题通过结项鉴定后学校科研经费“以奖代拨”予以补贴。4.课题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及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等栏目的填写,须简明、准确、扼要。

  5.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专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计算机软件等。

  6.所在单位(部门)意见是指申请书所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课题负责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是否适合于本课题的研究、单位和部门是否能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单位是否承担本课题的管理工作等。

  7.本申请书填写完毕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二份,相关成果文件及证明材料一式一份(按序装订),签字盖章后统一报送市校科技处,同时报电子版。

  11

  课题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负责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行政职务最后学历

  专业职务最后学位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电子信箱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单位)

  申请课题类别

  是否同意评委调整申请课题级别

  (家庭)

  □重点课题

  □资助课题

  □同意

  (手机)□一般课题□不同意

  姓名

  主要研究人员

  工作单位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研究专长

  课题组中的分工

  申请人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及承担课题情况

  12

  一、立项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3

  二、研究内容

  1.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关键技术)

  2.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及主要技术指标)

  14

  3.主要的理论(技术)创新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现有研究基础和研究条件

  1.课题的前期研究基础2.课题实施具备的时间保证、资料准备(仪器设备)等研究条件

  15

  四、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成果提交形式、预期价值及成果应用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预期价值及成果应用

  五、课题申请经费总额为

  元,计划支出如下:

  图书资料费

  元

  数据采集费

  元

  差旅费

  元

  设备材料费

  元

  劳务费

  元

  咨询费

  元

  会议费

  元

  印刷费

  元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元

  其他

  元

  16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部门)意见

  七、专家评审意见

  同意立项为:

  公章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重点课题

  □资助课题

  □一般课题

  八、科技处审核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九、学校审批意见

  公章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公章

  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注: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内容简明扼要。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17

  附件3:

  部门

  课题负责人

  2015-2016年度校级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

  专业职务(职称)

  课题名称

  研究起止时间

  最终成果形式

  

  

篇五: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继续教育服务社会能力的路径选择

  1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继续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改革步伐,自觉肩负起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新任务和新使命。为进一步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摆在当前继续教育面前的首要任务。2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后期是孕育期,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是发展期,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是打造全专业、全领域覆盖期,九十年代初至今是加强管理,注重内涵期。【1】继续教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在国家顶层设计和全社会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继续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网络化的全覆盖,继续教育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携的学习方式和服务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成员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尽管如此,高职高专院校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观念与认识问题,存在体制与机制问题,存在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问题,存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等问题,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尤其是担负本校和社会成员整体学历、技术与技能提升的高职高专高职院校,如何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继续教育育人和服务两大职能,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在我国,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政府、机构及各高职院校都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在人才培养、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观念陈旧,认识存在偏差[2]。目前,由于普教的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生源规模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扩大,一些学校忙于普教管理而忽视继续教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视普教轻视继续教育,重理论教育轻技能教育,重学历教育轻能力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对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时代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虽然学校预算显著增长,却不舍得在继续教育方面投入或者尽可能压缩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只顾学校普教眼前这一点点利益,忽视继续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社会的长远利益。尽管如此,但继续教育作为创收单位,在教学管理和资金投入不足,只能利用普教教学剩余资源,在夹缝中生存的前提下,一些学校还仍然希望继续教育多多创收,为普教服务。2.2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发展不协调。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部门,如,继续教育学院。也履行着招生、报考、教学辅导、学习评价等职责,但在运行中,一些院校更多关注的是招生数量和能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由于非学历培训更多的是校外招生,涉及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收益不是很可观,所以有些院校选择了放弃。但由于学历教育收费高,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本校学生毕业都是专科,很多学生都有提升学历,助力就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业的愿望,而且校内招生方便,成本还低,所以一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校内加大专升本科招生的宣传力度。如,鼓励学生报自考,学远程。这本无可非议,但问题是一些院校为了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如,自考在考前草率的上几节课应付上级检查了事,成人函授完全推给函授站点,不能很好履行指导、监督、管理等职责等等,这背离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2.3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物联网、智能手机以及5G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教育的形式不再是黑板加粉笔,不再是广播和电视,而是从移动学习、网络学习向更为受欢迎,更有体验感的网络在学习和智慧学习转变。然而,目前为止,有的高职高专院校继续教育网络化、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不高,甚至个别院校网络远程教育,移动学习还没有尝试。教学辅导还仅仅停留在面对面“你教我授”的传统教学方式,“慕课”、“微课”还没有启动,在线混合教学、线上辅导还在计划之外,泛在教育、翻转课堂,智慧教育还在仰望中。这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格格不入,这无疑阻碍了继续教育的发展。

  3提升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地,应明确办学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以服务受教育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为目标,不断加快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受众面。3.1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稳步推进学历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共同育人的方针,既是高职院校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之一,更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立的迫切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应紧紧围绕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依托学校自身办学资源及学科专业特色,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专业素质提升为重点,以立足行业、服务社会为导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稳步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事业。3.1.1稳步推进学历教育,促进就业创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深入人心。提升学历,促进就业既是个人全面发展,顺利就业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每个从业者整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客观要求。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担此重任。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要整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料,做好自学考试、成人函授、远程教育学历提升工作。一是扎实推进自学考试招生和育人工作。要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大力推进自学考试辅导课程的慕课、微课建设;不断加强考试建设,加强考生的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使每名自考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得,顺利完成自考学业。在助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创新助学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产教融合,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特色办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空间、为学生快速成才开辟“专本衔接”绿色通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扩大合作渠道,规范函授站管理,办好办强成人教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成人办学层次,建立高职高专教育从大专到本科的培养路径,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跨学科学习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开眼界与省内外同类培训机构以及相关高校进行合作与交流,建立品牌特色培训基地,进一步搭建学校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开辟多元化办学渠道,扩大对外承接考试范畴,提升对外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中要以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己任,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大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促进高校继续教育多元化办学发展。3.1.3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助推“1+X”证书制度试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需要高素质、高能力、高文凭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而且也需要动手能力强,有专长,懂技术、能熟练操作的一线劳动者。因此,各高职院校在稳步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内容纳入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鼓励学生积极获得各种专业技能水平证书,促进“1”和“X”之间的有机衔接。同时,根据在校学生和社会大众获证需要,与相关企业取得密切联系,共建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各类专业培训。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各级级别类资格证书培训,将有效地促进书证融通,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助推“1+X”证书制度试点。3.2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继续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受教育者对个性化学习的美好需要和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对社会大众全面发展、自我提升需求的日益增长,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重地,应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的改革步伐,加强慕课、微课建设,整合线上线下教育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3.3积极推进不同学习成果的认证,促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有序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是基础教育之后的两大教育形式,互为补充,共同完成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要有大的教育观,积极推进继续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进程。积极推进不同学习成果的认证、累计和转换制度。以学科专业建设、实习实验基地共建为纽带,推进资源共享,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通高职教育的通道,建立高职教育从大专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培养路径,推动实行高校之间学分互认,为学生继续学习、跨专业学习提供快捷、优惠、一站式的便利条件,使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能有序衔接,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3]

  4结束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继续教育同普通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一样肩负着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思维的涌现,各行各业急需各级各类人才。因此,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科研与服务优势,整合教育资源,把继续教育发展与学校整体规划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抢抓机遇,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不断提升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参考文献[1]毛汉领.《关于继续教育历程及其发展的思考》[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

  

  编号:

  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

  学报》,2010(12):5-9.[2]刘进.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及发展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2016(10):141-142.[3]孙杰光.地方院校金融人才差异化培养研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

  科学校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5.[4]杨春婧.新时期我国继续教育创新发展对策[J].继续教育研

  究,2017(12):9-11.[5]张见,刘春艳.探析高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转变路径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20):33-34.[6]于强.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对策[J].吉林省教育

  学院学报,2019(1):126-129.[7]王建明.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战略思考[J].终身教育研

  究,2019(3):3-8.

  

  

  

篇六: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之我见

  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服务水平的好坏也是见证师资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在于明确职能与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社会服务的职能与任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是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产出应用性的科技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任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提高认识社会服务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要随着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得到解决。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水平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建设的根本”的理念。2.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突破口从学校层面讲,在于教师自身的认同感、积极性和技术能力,在于教师的作为程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胜任教学,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加

  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3.创设环境平台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形成以重点实验室为

  依托,以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纽带的科研平台;二是完善内部政策环境,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等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服务;三是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立项与管理,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的研发团队和管理机制。

  三、组织实施1.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应用性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成果,并以此为切入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协调继续教育学院和各院部,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市场大、前景广,且有政策支持。3.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建筑学院面向新农村开展规划设计、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医疗、护理学院开展农村医护等。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认证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的鉴定站点,为企业和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认证工作。四、探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一是推动政府制定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制定社会服务战略规划;三是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激励、评价、约束机制,制订并实施“滨州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四是搭建平台、培养团队、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

  

  

篇七: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主动适应准确定位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

  ——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刘兴友教授

  《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学普及工作;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推动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在解决河南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方面做出重要贡献。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此次《规划》强调高校社会服务功能,无疑是为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河南省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为,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地方高校更应转变教育观念,准确定位,主动投身社会实践,突出社会服务职能,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文化和人才支撑,实现自身与地方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主动适应树立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观念

  增强服务社会功能,三大职能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激发地方高校活力和动力的源泉。

  1.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纵观高等教育发展,从“象牙塔”到“社会服务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的社会地位和公众形象不仅取决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水平,更多地来源于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力和影响力。高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做出贡献的同时,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得到社会的承认、信任和支持,更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与地方的地缘优势、情感优势、智力优势,以理性的态度,把握好高校的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走向,变简单、被动适应为深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的强烈需求,为高校的社会服务搭建了宏大的表演舞台,提供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地方高校应抓住机遇,树立主动适应社会的服务观,迎接挑战,主动地登上经济建设的大舞台!2.协调三大职能,树立全方位的服务观高校三大职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功能体系。增强社会服务职能,地方高校要统筹协调三大职能,树立全方位的服务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科研创新为支撑,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从而构建一个三大职能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高校科学发展,支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方面,地方高校要根据社会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准确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为方向的课程和教育体系,使培养规模与地方社会接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接轨,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接轨。在科学研究方面,要瞄准社会需要,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和三农建设这个主战场,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坚持科技研发与成果

  转化推广相结合,因地制宜构建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双促进,更好地服务社会。

  3.增强市场意识,树立合作共赢的服务观扩大和积聚地方高校发展的资源和空间,是地方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落脚点,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高校要增强市场意识,按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办事,要讲成本核算,注意投入和产出,讲合作“双赢”或“多赢”。地方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机构服务社会,要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也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其社会服务要在两个规律的双重作用下进行。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诚实守信、有序竞争,帮助构建良好的市场经济软环境,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推广和转化的科学机制。

  二、准确定位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

  地方高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学科积淀和专业优势出发,准确定位,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根据“科教兴豫、人才强省和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河南建设”的总体要求,实施了“科技兴校”战略,确立了以应用研究为主,积极推进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推进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一主两推进”科技工作思路,服务社会能力显著增强。

  1.围绕“一主”,突出特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河南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百泉农专”起家,升本后仍以农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学科性本科院校,农科有61年的历史积淀,学校始终发挥“农科”这一科技优势特色,凝练优势学科方向,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学校按照突出学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打造农业生物类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在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学校建成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建成了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4个。

  科技创新平台的形成,有力地支撑了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5年来,学校承担科研项目7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4项,省部级项目203项,年均增长40.3%。获科研成果奖27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技术发明二等奖各1项,河南省科技成果奖37项。获得纵向科研经费2400多万元,年均增长143%。

  鸡生长与免疫抑制综合征病毒的分子鉴定及致病机理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资助。“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在大豆、蔬菜育种、农业昆虫与病虫害防治等领域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2009年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大会上,河南科技学院作为全省高校的唯一代表做了典型发言。

  在作物育种方面,河南科技学院先后培育弄推广作物新品种35个,累计增产效益300亿元以上。上世纪80年代,第五届、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黄光正教授培育出的“百农3217”小麦良种,推广面积近2亿亩,黄淮地区的普通百姓因此结束了几乎全年吃粗粮的历史,该良种于1985年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是当时河南省最高级别的科技奖励!2005年底育成的“百农矮抗58”小麦新品种4年累计推广1亿多亩,已成为黄淮麦区第一大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累计增产效益超100亿元;双价转基因抗虫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获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植物新品种证书,在全国大面积种植并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累计增产效益超过20亿元。

  2.围绕“两推进”,大力推进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近年来,河南科技学院发挥科技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新途径,形成了河南科技学院颇具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根据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既要面向千家万户又要面向企业的特点,学校构建了“学科+团队+基地+公司+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探索了“订单育种”新模式,即由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提出品种性状目标,学校委托育种专家按需育种,“农民想种啥,企业想卖啥,学校培育啥”,实现了学校、企业、农民的良性互动,达到了“百姓满意、企业得利、学校受益”的目标,大大加快了新品种研制与转化速度。截止目前,学校已与滑丰种业、联丰种业等多家公司签订了小麦订单育种合同。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省内不少企业面临效益严重下滑的局面。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积极推进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2009年选派了119名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和技术员,到河南中心环保物流、河南中科化工、获嘉县楼村实业公司、五得利集团新乡面粉等119家企业挂职服务,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和智力支持,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水平和管理水平。经过一年的实践,特派员工作卓有成效,所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没有下滑,而且还稳步增长,为地方经济的复苏做出了有益的贡献。2010年,因科技推广成绩突出,学校获得“河南省科技推广十佳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3.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农民、面向农村、面向农业”的科技服务宗旨,巩固学科特色优势,以服务“三农”、服务社会为己任,积极主动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校地(企)合作,学院先后与新乡、鹤壁、许昌、济源、辉县、长垣等地政府与企业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2项,优先转让科技成果,促进地方和企业人才培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地方及企业经济发展与生产的论证、规划及咨询工作,派出省、市级科技特派员,帮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充分利用我校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河南省“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基地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势。积极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共培训1598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4月和12月两次举办了“新乡市返乡农民工果蔬种植技术培训班”,对300名返乡农民工、果蔬种植专业户、生产一线的农业技术员和大学生村官免费进行培训。积极组织河南省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和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农村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共1176人。通过培训,为地方留下了一支永不离开的农业科技队伍。

  通过“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科技扶贫”、“科普之春”等活动,促进农业增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以来,共承担“省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92项,连续12年居全省高校首位。共派出专家760余人次到田间地头、养殖厂区传播先进实用技术,受益群众达70000多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深受农民喜爱的农业专家。长期以来,河南科技学院农业专家孟丽教授送科技下乡的足迹遍及河南各地,为千百个贫困村进行技术培训。她所从事的食用菌科普推广,使农民种菇直接收益10多亿元,被农民朋友誉为“扶贫教授”和“送富神”。2006年,孟丽教授被评为“河南省群众喜爱的优秀农业专家”。

  2010年在由国家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联合开展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中,河南科技学院获得了“河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7人被评为“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

  三、引领提升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河南科技学院依托科技创新、服务社会能力的增强,拓宽了学校发展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高了学校的名誉度和影响力,对学校的办学层次、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明显。

  1.以服务社会为载体,建立教学科研基地,促进人才培养在不断实践与摸索中,河南科技学院以服务社会为载体,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构建“学科+专业+企业+基地+农户”的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基地,先后建立了生物工程(技术)校企联合办学理事会和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吸纳合作单位和企业作为理事单位和委员,实施百家企业计划,成立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家发展联盟。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合一、教研基地合一、学生理论与实践基地合一,培养了一大批适应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知识、强能力、懂经营、能创业”的应用创新型专门人才,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企业获得了“心仪”的人才,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近年来,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均在96%以上,2008年达到96.49%,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

  2.以服务社会为纽带,构建校地(企)长期合作机制,拓宽办学空间通过构建校地、校企合作的长期合作机制,学校积极参加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排忧解难,扶持壮大地方支柱产业,帮助培育新的发展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合作,即满足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的需求,又很好地扩大河南科技学院人才、技术、科研资源的溢出效果,以服务获得了地方支持,拓宽了办学空间。2009年,河南科技学院与辉县市人民政府开展校地合作,辉县市政府在两年内先期投资1.5亿元与我校共建高职学院,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经过考察和协商,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拟投入3亿元,与学校共建中国杂交小麦研发中心,以推动杂交小麦研究。3.以服务社会为指南,凝练学科方向,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河南科技学院以全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不断凝练、调整学科方向,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结合新兴产业进行专业设置,在融入地方中逐渐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在服务地方中不断扩大学科资源,在与地方合作中快速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在“十一五”建设中,建成了作物学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以及预防兽医学和作物遗传育种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的突破;建设了作物学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一级学科及作物遗传育种学等1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二级学科;建设了植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35个校级重点学科。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市场营销等9个专业被评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新建了作物遗传育种和动物疫病防控2个省级教学团队。新建了公共关系学等8门省级精品课程。新建了生物学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以服务社会为目标,提高实践能力,打造教育科研优秀团队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中,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得到检验,科学研究队伍得到锻炼;提高了学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视野,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充实知识、挖掘资源,从社会实践中调整学习和努

  力方向,从而激发学习、研究的热情和动力。如火如荼的社会服务打造了一批实践能力强、学术技术过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教学科研团队。近年来,作物遗传育种和动物疫病控防2个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植物学等6个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团队被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和作物分子遗传育种2个团队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增强,极大提高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名誉度和影响力。在2007年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杂志和21世纪人才报等发布的《200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河南科技学院位居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第53位,中国高校技术创新贡献力排行榜第42位。在2009中国大学农学专业排行榜中跻身50强;2009年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公信力的十大教育品牌!

  

  

篇八: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作者:刘纬度[1];刘朝晖[1];乔兴媚[2]

  作者机构:[1]内江广播电视大学威远分校,四川内江641000;[2]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成都610072

  出版物刊名:成人教育

  页码:26-31页

  年卷期:2015年第1期

  主题词: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开放大学;多元化

  摘要:全国电大系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建成了国家开放大学,省电大也正在向开放大学转型。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电大该如何转型升级,是值得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基于此,以威远电大为例,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县级电大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开放大学、努力服务人民学习需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篇九: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共7篇)

  第1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专业是工商企业管理,房地产是我们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我对房

  地产十分地感兴趣,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充足的企业来丰满自己幼嫩的翅膀。房地产评估公司属于房地产中介机构,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里实习会使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许多专家学者给房地产估价下了一个美妙的定义房地产=科学艺术。正式这种既有科学知识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我们才能满腔热血的爱上房地产估价这一行业,才能主动的才房地产的知识中自由的遨游!

  实习的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再回首这丰收的一个月,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介绍广州市森海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森海地产)成立于2002年,凭借专业的服务素质和高瞻远瞩的发展策略,公司从三人办公,从事简单的物业租赁业务发展成为拥有12间分行(天一分行、瑞心分行、金燕分行、北苑分行、峰景分行、怡新分行、云宁分行、白天鹅分行、春晖分行、丽晴分行、时代花生一店、时代花生二店),数百名员工的专业地产服务机构,并在沙太路天河北苑设立写字楼,主营业务囊括租赁买卖、销售策划、房屋抵押按揭、保险、公证、交易过户、投资咨询等相关地产业务。森海地产以传统房地产代理服务为基础,配合市场实际客户需求,凭借现有成熟的网络资源,先进的运作模式和专业的服务队伍,整合法律、房地产评估、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权威机构,为客户提供包括房屋租赁、买卖及个人房屋理财等全面、专业、简便的一站式房屋代理中介服务。森海以专业的硬件,丰富的资源,保证提供的服务专业化、多元化、高效化。以超前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森海公司成立初期,便安装了房友中介系统软件,更于后期建立了数据交换系统,公司的盘源信息每15分钟刷新一次,保证了数据24小时更新,并在一分钟内即可为客户在庞大的盘源信息中搜索到称心如意的房源信息二,在公司的工作情况

  1

  我到森海地产参加实践,主要岗位是物业顾问。我想通过这次实习、工作,使自己从理论走向实际,实现从课本走向社会,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的取长补短,完成自己的学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些与实践还有一段距离。尽管以前也有很多的社会实践经历,但是这次感觉与前几次有很大的不同(以前都是去做促销,或者家教),而且感觉比以前收获更多。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这是在学校不能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的。社会上有各种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还真得需要许多技巧。而这种技巧通常是来自社会阅历与经验的。在行动中,其中有关心你的人,有对你不所谓的人,有看不惯

  你的人,看你如何把握了。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再去适应时的方法。

  在这期间使我养成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被它吓倒,从不轻言放弃的品格。人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一定要顽强坚持的性格,勤奋努力的生活作风,而且还需要随时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你就可以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什么困难,你都可以克服,即使遇到失败那也是短暂的,你完全可以吸收经验教训,再次站起来。

  哲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要回到社会实践中去运用,想事情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认识客观事物,要实现两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次飞跃,而从理性回到实践是第二次飞跃。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当今的大学生,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参加社会实践更显得重要,实践的能力强弱,决定着日后工作的好坏。

  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严格遵

  2

  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经过近一个月在和平县地产交易中心的实习、工作,我基本上掌握了地产交易中介服务;接受单位、个人委托办理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证、协议转让、代办土地使用权变质、登记发证等手续;提供地产市场的信息及有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以后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很大帮助,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道理,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个月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同事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在校大学生,面临踏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

  总结我的这次暑假社会实践,虽然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社会实践,使我真正从课本走到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

  陈嘉俊2011年6月8日第2篇: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实习课题关于幼教工作的实践报告姓名徐利荣教育层次大专学号__0****____省级电大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学前教育市级电大潍坊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孙俊卿教学点昌邑电大实习时间2001.3.8——20121.3.28实践时间:2011年3月8日至2011年3月28日实践地点:都昌街办南逄幼儿园

  3

  实践内容:全面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进行保育保教班级管理。家长和社区工作。

  实践目标:1、增进对学前儿童生活的了解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儿童观。2、进一步熟悉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的职责和要求,熟悉组织开展学前的教育活动的能力。实习过程:我于2011年3月在南逄幼儿园实习,为此我开始了自己的的教师生活,进了幼儿园后,领导把我安排在小班,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3——4周岁,3岁对于一个幼儿而言,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幼儿离开温暖的家开始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所以他们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我和他们一定要搞好关系,那就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待他们的要求不能操之过急,和他们交朋友,心连心。一、保育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我积极和保育员老师配合。1、整理好本班教室的卫生,每天坚持对幼儿接触的位置进行消毒,特别是幼儿的水杯,因为孩子入园时间短,自理能力差,杯子经常拿错,这样容易滋生细菌,传柒病源,所以每天下午都要对水杯用消毒液清洗,对于幼儿的玩具、桌椅、饮食用具定期用84消毒。2、从小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让幼儿知道从小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告诉孩子喝水、吃饭时不要讲话,培养他们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饮食情况,提醒孩子安静吃饭,细嚼慢咽,午睡时为孩子盖好被子,让孩子知道我时刻在他们身边,他们从不孤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每一个孩子尽快融入到集体生活的大家庭中。二、教育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再努力的去完成自己的工作。1、从事教学工作需要“钻心”,我为了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我专心课程的的每一个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虚心接受老师给我提出的问题,将好的意见吸取过来,重新修改制定。2、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三周岁的孩子,他们对知识接受和记

  4

  忆的方式和能力都较差,为此,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他们的问题要耐心讲解,切记“简单粗暴”。

  3、从事教学工作要有“交心”,要多与外界交流,不能“闭门造车”,要了解孩子的爱好,培养孩子的兴趣。要做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幼儿教师。

  三、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在其中完成,为此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进行,要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轻松愉悦高兴长大,《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具备了对幼儿广博的爱心,对琐事有足够的耐心,对班级事务做到处处用心,就能创造出和谐,使教师、幼儿、家长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这样班级工作才能在和中求稳,稳中求胜,从而把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所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营造温馨的家庭式氛围要让幼儿在班级集体中感觉到轻松、愉悦、高兴。他们才能愿意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学习,班级管理首先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其次还注重了幼儿主人翁意识的培养。如:在环境创设方面、墙面如何布置,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让孩子自己动手,共同创设。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创造性,也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又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四、家长与社区工作:1、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是帮助教师了解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的直接途径,是为幼儿园工作提供精神和物质的支持者,所以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如:做好家访,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做好家园联系栏,让家长从中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等等。同时也要提醒每一名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心理任何细微变化,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育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2、与社区应该密切联系,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搞好社区内的教育,如请社区有关人员到幼儿园来,给幼儿讲解有关知识组织一些活动,让社区融入教育孩子的行列,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实践总结:

  5

  这次实习,让我爱益匪浅,在这短短几周时间里,我的观念,我的心态,我的能力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中我也领悟到做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戒骄戒躁,要时刻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幼儿的教育和成长,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真正体验到这份职业的神圣,这段亲身经历,带给我很多东西,幼儿的笑脸,幼儿的泪花,幼儿的纯与真,工作的苦和累,理论与实践冲击,这些都逐渐在我本来有点浮躁的心灵内沉淀,发酵成一种不能用纸笔所形容的感动,更多的是对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给了我前行的力量,让我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和

  幼儿一起去感受成长的快乐。第3篇: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内容摘要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推进连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县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和主要特点,针对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让外来务工青年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生存与发展;管理随着我县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来我县就业、生活,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我县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进连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解和掌握新时期连平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的基本情况,近期,我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我县外来务工青年基本状况开展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外来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被调查的4名外来务工青年主要来自邻省、农村等地,年龄25—36岁,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基本上是通过自荐或企业直招找到目前的工作,月收入在800—1000元。调查表明,整合社会资源、广开就业门路、切实维护权益、创业带动就业,是促进我县外来务工青年就业创业的有效手段。二、外来务工青年的主要特点(一)职业技能培训与外来务工青年需求尚有差距。调查显示,对工作和收入状况,只有2名外来务工青年表示感觉“一般”,2名认为自己收入水平较低。被调查的外来务工青年,均有认为“自身技能有待提高”,表示迫切希望企业和

  6

  社会团体提供更为便捷、成本较低的职业培训,帮助自身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

  (二)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环境有待改善。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普遍较为贫乏,工余时间选择打牌消遣、与老乡聊天,甚至无所事事。外来务工青年对生活环境表示不满意的原因,除吃、住条件外,企业人际关系、信息获取途径和文化体育设施是较为集中的问题。这反映外来务工青年在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获取更多更广的信息以及改善业余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在健康卫生方面,外来务工青年生病后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比例较小,大多数选择“自己买药”、“私人诊所”,甚至“忍一忍就过了”。

  (三)外来务工青年权益维护还需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对自身的基本权益有所了解,均未获得医疗、工伤、养老保险,外来务工青年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在回答“自身权益遭侵害时应如何处理”时,2名外来务工青年选择请求单位领导、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2名选择请求群团、社团组织协助维权。

  (四)外来务工青年适应城市角色的程度不高。调查发现,外来务工青年自我角色评价和城市生活适应程度普遍较低,3名外来务工人员不认同自己是城市市民中的一员。外来务工青年认为自己在城市工作仅仅为了挣钱吃饭,客居他乡,不问他事等,缺乏与城市生活相关的文明礼仪、交通安全、生活常识等知识。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1外来务工青年是一种影响极大的社会力量,也是连平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青年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对外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将直接关系到连平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必须针对新时期广大外来务工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不同需求,采取积极的措施。(一)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城市务工青年道德修养及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形成比较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外来务工青年进行市情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我县经济、人才的结构状况,以及在连平就业的职责和义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外来务工青年了解劳动安全法规、交通法规、婚姻法、计划生育及有关民法、刑法等基本知识,促进外来务工青年同成都市民一起自觉遵守公

  7

  民道德规范,推动我县社会文明建设。(二)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统筹规划,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就业有章,组织管理有机构、有制度。

  (三)要建立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除对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实行“谁用人,谁培训”的原则外。对进入小型分散用工单位的外来务工青年,应由政府牵头。劳动部门主办,并动员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立外来务工青年培训机构和社会网络,对他们进行分层次、多渠道的系统培训。要制定相关政策性规定,将培训与就业挂构,建立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确保培训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懂法,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并通过司法监督和法律援助。保障外来务工青年不受歧视、不受排斥、不受虐待,与当地人同工同酬、平等对待。

  (五)丰富活动纽带,提高外来务工青年精神文化生活。要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文化广场、打工之家等文化宣传阵地,组建文学社、读书俱乐部等,把有文学、艺术、体育等专长的外来务工青年组织起来,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通过开展外来务工青年书画大赛、外来务工青年文化活动月和社区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联系,展示富有时代特征的打工文化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激发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2城市外来务工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其目的是协助党和政府更好地留住人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归根结底是更好地让外来务工青年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我县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为打工者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最大程度地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贡献青春和力量。

  参考文献

  8

  1.周晓锋、全晓清、方贤斌、黄赋.广州市“80后”外来务工青年劳动权益意识和维权现状研究报告,20072.于扬.《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01期3.钱正武.《青年探索》2006年01期

  第4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对我县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GSP认证后的调查针对药品零售市场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情况的差别,结合《药品管理法》的实际,本次将以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为调查对象,对该经营企业GSP认证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仙居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进行重点调查。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药店成立于2012年2月7日,企业性质为个人独资企业,注册地址为仙居县城关城北东路151号,注册资金为100万元。公司以“永安药品、健康万家”为服务理念,立足“药品质量第一,服务城乡居民”为已任,使老百姓能就近买到放心药、便宜药。公司主要经营中药、中成药、药品、参茸补品、医疗器械、计生、保健食品,经营品种达2000多种,基本能达到老百姓购药的需求。公司下设行政科、质管科、财务科、门店管理科、配送中心五个管理机构。配送中心现有仓库总面积590平方(其中常温库166.5平方米、阴凉库423.5平方米、冷藏柜一只),验收养护室20平方米,公司总部办公室150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共1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名,从事质量管理、验收、养护、计量、人员5名,其中,执业药师2名,从业药师2名,药师助理1名。去年销售总额达368万,增幅高达30.35%,在仙居各大城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销售额也是不可估量的。二、药店的基本特点:药店自从开展药品经营业务以来,按照国家及行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GSP认证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宗旨,抓管理,促经营,求发展。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和改造,公司从经营业务到药品质量管理实现了电脑化、系统化管理,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经营管理等规章制度,严把质量关,杜绝一切不合格和伪劣药品流入市场,确保市民用药安全,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三、药店在管理上的优点:

  9

  (一)、设立质量管理组织、制定质量管理体系为了保证GSP的有效运行,药店成立了由全体员工为成员的质量小组,负责研究、决策药房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问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药房质量管理工作满足GSP要求的具体规定、依据和规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施GSP的前提条件。质量负责人制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程序、质量职责,使药房的质量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杜绝了质量管理的随意性,使所有员工都能把好药品质量关。并由具有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人员担任质量负责人。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质管、验收、养护岗位等,明确岗位职责。制定了企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制度,做到GSP实施工作有步骤、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二)、加强培训,合理配备人员围绕质量管理这个中心,根据GSP的要求,全员培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采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上岗培训等方式进行职工教育,提高职工整体业务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药店制定内部培训计划,做好培训记录及考核,重点培训《药品管理法》、GSP及岗位知识,质量管理员、1养护员、验收员等相关岗位人员全部符合上岗要求。并对直接接触药品岗位的人员进行严格健康检查,每一员工均建立了健康档案。重点岗位配备了符合GSP认证要求的人员。(三)、狠抓软件,规范管理药店制定了质量体系文件,包括管理制度(24项)、管理程序(8项)以及相应岗位责任制(7项),并落实到各个岗位,规范各项操作和记录,并对岗位职责定期考核,使每个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四)、设施、设备完善全面药店设备齐全,具备了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养护设施及现代化电脑办公管理系统。(五)、依据规范,严格实施1、控制源头,把好进货质量关做好药品采购工作是保证药品质量的第一环节。为了确保购进药品质量,药店制定了《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与首营品种审核制度》等控制药品采购活动的文件。药店在药品购进时严格按照药品质量的进货管理程序进行,坚持

  10

  从证照齐全的合法企业进货,严格审核所购入药品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对供货单位销售人员均要求对方提供具有法人代表签字或印章的委托书的原件及上岗证复印件,并签订质量保证协议。首营品种和首营企业填写\"首营品种申报审批表\"和\"首营企业审批表\",并索取有关的资料,首营品种、首营企业经质量管理组和公司领导审批后方可开展业务。购货合同的质量条款符合法定标准。药店购进药品均有合法的票据,并建立完整的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相符。

  2、规范药品验收程序质量验收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入库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药房制定了《药品验收管理制度》,对药品质量验收时药品的验收方法、药品检查项目、首营品种和整件药品的验收要求做了严格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行性、操作性。质量验收员努力掌握国家有关药品质量验收的方法和标准等知识。药店配备了符合要求的验收员,按GSP要求对采购药品的供货单位、到货日期、品名、规格、剂型、生产企业、数量、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质量状况等逐项进行验收,并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经验收合格的药品上架陈列,对贷与单不符和包装异常、破损等不合格药品验收员有权拒收,其处理按程序执行,从验收环节把好药品质量关。首营品种须有该批号药品的检验报告书,进口药品须提供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医药产品注册证》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通关单》。其验收记录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三年。(六)、预防为主,把好养护关药房制定了《药品养护管理制度》、《药品陈列管理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等质量管理文件。药品按GSP要求分类陈列,药品与非药品、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等分开存放,区域划分合理。拆零药品和易串味药品专柜陈列,商品摆放整齐美观,类别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我店每月对储存药品巡检一次,并建立养护记录,对有效期在6个月内的药品按月填报近效期药品催销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对库房温湿度进行监测并记录,发现超出规定范围,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对养护用仪器设备定期检查维修,建立设备档案。货柜设置了待验区、退货区和不合格品区。并按要求实行了色标管理。

  11

  (七)、一丝不苟,把好销售复核关2药品遵循\"先产先出\"、\"近期先出\"和按批号销售的原则,对于有特殊要求的药品,如需要冷藏或保温药品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八)、销售合法,重视售后服务药店在销售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营业员能正确介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营业时间内有药师在岗。营业场所内设有咨询台,店堂内明示服务公约,公布监督电话,设置了顾客意见簿。对顾客提出的批评或投诉能够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店堂内无非法药品广告。药店药品销售对象均为顾客,在药品销售流程中,坚持GSP要求,实事求是,不做非法宣传,虚假夸大误导用户。与顾客开具合法的票据,做到票、账、货相符,建立完整的销售记录。同时重视药品售出的质量查询投诉、服务质量投诉的反馈情况,对销售过程中发现的药品质量问题,必须详细查明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于客户的药品查询问题、服务质量问题的投诉,耐心了解,做好记录,采取补救方法。四、药店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一)、门店提示、警示顾客的牌子老化,失去美观了。(二)、整体药店卫生还可以,但有些死角卫生打扫不够干净。比如各柜台的最下面一格,里面卫生打扫不彻底。(三)、近效期药品没有及时关注,以至顾客看到时才发现了问题。(四)、温湿度记录书写不够规范,字体有的潦草看不清。(五)、电脑技术使用掌握不够熟练,特别是店内近期新调入药品品种目录没能及时准确无误维护进电脑系统。(六)、在政策执行方面,店员对相关配套政策领会不全面,理解不到位,学习不够深入具体,致使实际上机操作没有很好落实到实外。(七)、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尤其对刚进店不久的新特药品,保健品性能功效了解和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八)、对店内设置的医保宣传栏,更换内容不及时。五、今后的发展和建议:

  12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的建议是:1.及时进行更改更换了新的警示牌。2.加强对店堂的卫生管理。3.加强对效期药品检查。

  4.温湿度记录规范。5.加强学习医保政策,经常组织好店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知法、守法;6.电脑操作员要加快对电脑软件的使用熟练操作训练。7.提高服务质量,熟悉药品的性能,正确向顾客介绍医保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更好地发挥参谋顾问作用;38.及时并正确向参保人员宣传医保政策,全心全意为参保人员服务。当前我国经济体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就,随着药品管理机制的不断调整,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明确企业市场定位,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对程序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满足管理形式的实际要求。在市场定位过程中要而结合药品在经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机制,制定合理的管理程序,进而在后续定位系统优化建设阶段,适应社会具体发展形势。4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对我县安州永安药房有限公司GSP认证后的调查姓名吕学群____学号****17______年级____________专业14工商管理_____指导老师李云珍老师_____教育层次开放本科_____教学地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____________56第5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对仙居县旭阳日用品商行应收账款的调查姓名李学琴学号****60年级2012年春专业会计专科

  13

  指导老师蒋建新老师教育层次开放专科教学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2013-05-09第6篇: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实践课题关于仙居县旅游业发展的调查姓名林勇胜学号****55年级2012年秋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蒋达康老师教育层次开放本科教学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仙居学院时间2013-11-09第7篇: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要求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要求社会实践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已学理论知识部分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基础。1.社会实践要求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应独立完成实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践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结论、效果和体会等。社会实践报告文字材料专科不少于2000字。统一使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及装订,页面上下边距各2CM,左边距2.5CM,右边距2CM。统一格式,报告标题为小二号黑体字,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字,行距为1.5倍行距。各级标题序号为“一”、“(一)”、“1”、“(1)”、“①”。2.成绩评定与验收(1)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成绩,由教学点初审,市电大复审,省电大抽查验收,中央电大抽查、终审。(2)成绩评定依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效果、撰写文字材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

  14

  (4)凡字数不足、内容不全、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未能达到必需的社会实践活动课时、未提交反映社会实践成果的文字材料、抄袭造假者,按不及格处理。

  (5)凡社会实践成绩未达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据所在教学点实践教学安排计划,在学籍有效期内进行。

  石家庄广播电视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广播电视自查报告电大社会实践报告电大社会实践报告法学广告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15

  

  

篇十: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以开放教育为主体、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现代开放大学,创办于1978年11月。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确立为“杭州远程教育中心”、“杭州终身教育基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基地”,挂牌成立了“杭州社区大学”、“杭州市民大学”。2009年开始,学校与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杭州城区、高桥、严州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850亩,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其中位于杭州富阳高教综合体内的高桥主校区,占地面积710余亩,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校园依山而建,水墨淡彩,功能齐全,宜学宜居,是目前浙江省内最漂亮的山水校园、生态校园之一。学校教学、科研、实训和文体设施条件优越,现有各类仪器设施设备总值近1亿元。学校建有国内水平一流的.多功能、现代化大学图书馆和信息网络中心,馆藏各类图书近70万册。学校拥有面积近3.5万平方米的独立创业园大楼,方便师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每年招收各类成人学历教育生超5000人,开展各类培训逾10000人次。目前在编教职工520余人,专任教师27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120人。

  学校坚持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举。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本科学历教育为主体,开设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法学等30余个本专科专业。与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复旦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开设文经类、理工类本、专科专业近100个。同时,积极拓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与政府、行业(协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移民创业

  致富培训、市政行业道路养护工技能培训、土建类五大员培训、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以及普通话培训等等。

  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市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承办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杭州市民大学堂》电视栏目,年制作播出节目50余期,辐射面广,影响力大,备受市民好评。积极开展“杭州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项目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15个“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示范建设项目之一。

  办学30多年来,学校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类毕业生近8万人,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岗位培训近70万人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应用型人才。未来学校将继续致力于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努力建设成为特色明显、服务领先、社会认可、和谐发展的国内省会城市一流开放大学。

  管理机构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新闻办公室)

  党委组织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室

  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招生就业处(行知创业学院办公室)

  教务处、实训处、督导室

  科技处(高职教育研究所、校友校史办公室)

  产学研合作处(职业技能鉴定所)

  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

  计财财务处

  公共事务管理处、校园规划与建设处、国有资产管理处

  党委保卫部、人武部、保卫处

  图书信息中心

  教学部门开放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综合办公室招生办教学科(开放学生科)教务科培训部成人教育科远程教育科延安路综合科湘湖综合科社区教育处:产学合作管理科社区、市民教育科培训管理科(语言文字办公室)公共教学部(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社科部、军体部:综合办公室教学管理科

  

  

篇十一: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之我见

  Company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之我见

  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服务水平的好坏也是见证师资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在于明确职能与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社会服务的职能与任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是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产出应用性的科技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任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提高认识社会服务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要随着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得到解决。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水平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建设的根本”的理念。2.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突破口从学校层面讲,在于教师自身的认同感、积极性和技术能力,在于教师的作为程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胜任

  教学,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3.创设环境平台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形成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纽带的科研平台;二是完善内部政策环境,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等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服务;三是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立项与管理,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的研发团队和管理机制。

  三、组织实施1.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应用性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成果,并以此为切入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协调继续教育学院和各院部,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市场大、前景广,且有政策支持。3.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建筑学院面向新农村开展规划设计、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医疗、护理学院开展农村医护等。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认证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的鉴定站点,为企业和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认证工作。四、探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一是推动政府制定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制定社会服务战略规划;三是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激励、评价、约束机制,制订并实施“滨州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四是搭建平台、培养团队、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

  

  

篇十二: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新思维和新技术的产生需要适宜的土壤而当今大学拥有众多的学科领域和专家学者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平等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断激励着新思想新技术的产生大学在推动社会文化创新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近来在浙江中部农村掀起的新农村建设就与高校的一批学者的参与而更富有文化的意蕴

  关于高校社会服务的几点思考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被称为现代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从历史角度看,培养人才、科学研究这两项职能最先得到重视和发展。英国的大学素以高质量的教学闻名于世,德国的大学因科研闻名遐迩,美国大学则打破了传统大学的封闭模式,特别是《莫雷尔法案》的颁布及“威斯康星观念”的形成,社会服务作为高校职能被确立下来,服务形式越来越多、服务内容更趋丰富。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高校社会服务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理论探讨方面还处于借鉴和引用阶段,实践方面存在服务领域狭窄、服务能力不强、效益低等问题。高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我国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影响力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高校社会服务内容及特征

  阿什比认为,“大学为公众服务的工作不是我们常见的美国农工学院所一贯承担的社会推广工作,而是把大学独具的多种学科的多类智慧,用来解决适应社会变化的研究中去”。

  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它包括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就内容来说,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除了经济的之外,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教育的等各方面,就服务项目的性质来说,既包括有偿的,也包括公益性的或无偿的。狭义的社会服务,就是高等学校以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为目的,以培养专业人才职能和发展知识职能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向社会所提供的具有学术性的服务。高校社会性服务有着显著的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社会服务的双向性。高校的社会服务并非只是高校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单向性活动,而是高校与社会有关部门或社区相互协作、相互参与对方的活动以满足双方各自的需要,它们之间是一种逐步发展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一方面,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科学技术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双方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学校得到了资助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高校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源,企业则由于得到高校科学技术的支持,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员工的素质,双方实现了“双赢”。同时,高校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和优势,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促进了社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社区也为高校提供各种资助,包括资金、人员、实验与实习场地等等,支援高校教学与研究。

  其次社会服务的丰富性。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且灵活,高校与企业合作、高校与社区联合、高校之间联合服务等多种形式,且根据不同的需求,每种合作形式还有多种实施途径,如在高校与企业合作方面,就有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办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园区、项目转让、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关于社会服务内容也很丰富,主要有为产业、企业的服务,为市民的各类服务活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高校还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结合社会、地方发展的需求,灵活调整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同时,依靠高校自身的优势,

  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三是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高校重视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身的服务内容、手段,在促进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思想、信息和知识的双向流动,使高校自身总处于调整和变革中。

  四是社会服务的实体化。过去高校主要是通过咨询、技术指导、成果转让等形式为社会服务,特别是经济服务还比较简单的话,那么现在高校的社会服务则应该是利用自身的优势与社会有关部门合作成立联合体,建立或合作建立生产实体,直接承包企业中的某些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等方面的任务,直接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通过服务实体的运行实现社会服务的正常化、规范化。

  三、社会服务的针对性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与功能

  决策咨询: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简单的“拍板”。它要经历情报搜集、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审查方案四个阶段,而总体决策又须建立在部门决策的基础之上,没有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没有对几种决策方案的比较权衡,仅仅依赖经验或领导艺术是难以作出正确决策的。这时就需要有智研究者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严密的论证并提供决策方案。高校专家云集,数据库和图书资料藏量丰富,可为所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及时提供各类信息咨询,担当区域发展“参谋部”、“智囊团”的角色。地方政府和企业公司可直接将区域战略研发中心建在高校,或将部分前瞻性政策研究课题委托高校完成。高等院校应利用其拥有大量的各学科先进人才和技术、设备,为其相关产业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事业单位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人力资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开发的可持续性,也就意味着,不仅人力的使用过程是开发的过程,而且培训、积累、创造过程也是开发过程,人力资源是可以多次开发的资源。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更显迫切,高校是一个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的重要场所,更需要学校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以及终身学习理念的落实作出贡献。学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做好课程开发和培训工作,将最新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成果及时与现阶段的实际相结合,通过各种手段传播,使人力资源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管理能力等有所提高,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

  技术创新:高校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面向的主体是行业和企业,科技成果的大面积转化,其主导作用在于政府和市场,造成目前“成果多、转化少、推广难”现象的症结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科技成果的需求方——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量及迫切性在目前情况下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未理顺,科研项目数、科研经费数、发表论文数、鉴定成果数等指标是高校科研工作追求的主要目标,存在着“重理论研究、轻实际应用”的问题,导致科研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许多的科技成果也仅停留在研究阶段。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郑克强在《培育大学创新文化》一文中曾说:“大学是创新的沃土,创新是大学的灵魂。”任何一个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时代,都需要文化来引领。21世纪大学对于国家兴亡、社会进步的作用举足轻重。现在大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中心,更是知识创造的摇篮。新思维和新技术的产生需要适宜的土壤,而当今大学拥有众多的学科领域和专家学者,有科学、民主、创新的精神理念,有平等、开放、自由的学术氛围,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文化积淀,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不断激励着新思想、新技术的产生,大学在推动社会文化创新方面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近来在浙江中部农村掀起的新农村建设就与高校的一批学者的参与而更富有文化的意蕴。而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大学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大学的新使命,如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遗”,标志着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第一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这项目的申报与包装和高校专业人才的介入是分不开的。

  三、促进高校社会服务提升的举措

  我国的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服务观念弱,服务能力不强,跟企业和社区联系少等问题。为此大学应该理念、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加强建设切实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一要明确高校的办学理念。

  社会服务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已为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和教职工认同,但真正认同并付诸于实践的较少,更多的只是在理论层面上。学校管理者应正确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坚持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更要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更好地引领、指导、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要明确激励导向机制: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知识和技术优势为依托,向社会提供服务活动。当前高校教师大多热衷于基础研究,申报纵向课题,以论文作为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与当下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教师业绩的考评机制等与教师个人利益密不可分,只有将参与社会性服务的教师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作为重要的教师评价组成部分,甚至给予相当的倾斜政策才能使教师真正潜下心来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也才能使高校大量的科研成果得以应用,提升成果转化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大学应有的技术革新和文引领的作用。

  三是社会服务评价体系的建立。

  目前高校对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已基本建立,并已实施多年,而对社会服务的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其导向功能和诊断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明

  确,对社会服务的量与质的权重分配还有待商榷,对社会服务的评价重点应转移到是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社会化作为社会性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尺。

  四是管理制度的建设。

  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研究社会服务工作,设立全校性社会服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或由有关职能部门代理执行全校社会服务的管理。要制定配套的社会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制定社会服务发展规划,加强队伍建设,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思想作风好、科研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社会服务骨干或队伍。社会服务要健康、高效地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直接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建立协调三项职能的平衡机制。三项职能是相辅相成的,社会服务能够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发展,通过服务,能直接了解社会新的需要、新的问题,为教育补充丰富的内容和为科研提供信息与课题。而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丰硕,又成为高校社会服务的前提和优势。只有三项职能之间平衡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保证社会服务的正确方向,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篇十三: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加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之我见

  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学校整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服务水平的好坏也是见证师资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加强社会服务功能在于明确职能与任务、提高自身能力、开展项目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一、社会服务的职能与任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职能是以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和产出应用性的科技成果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地面向社会现实需要,提供技术性的服务。任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任务是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使学校成为区域的技术技能培训中心、新技术的研发推广中心、区域学习型社会中心,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提高认识社会服务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高职学校教育教学上的诸多问题要随着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才能得到解决。要确立“服务社会的水平决定校企合作的深度”的理念;要确立“服务社会是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外延建设的根本”的理念。2.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突破口从学校层面讲,在于教师自身的认同感、积极性和技术能力,在于教师的作为程度。不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胜任教学,

  拓展社会服务领域,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二是不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锻炼,提高服务社会的水平。

  3.创设环境平台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形成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纽带的科研平台;二是完善内部政策环境,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以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分配机制等鼓励教师参加社会服务;三是继续加大投入,加强项目立项与管理,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为平台的研发团队和管理机制。

  三、组织实施1.积极承担各级各类应用性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成果,并以此为切入与企业建立密切合作关系。2.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协调继续教育学院和各院部,面向企业员工开展技术培训,市场大、前景广,且有政策支持。3.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利用专业优势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如建筑学院面向新农村开展规划设计、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医疗、护理学院开展农村医护等。4.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技能认证服务充分发挥现有的鉴定站点,为企业和行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认证工作。四、探索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效长效机制一是推动政府制定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高职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方面的配套政策;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将社会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议程,制定社会服务战略规划;三是建立和完善学院内部激励、评价、约束机制,制订并实施“滨州职业学院社会服务管理办法”;四是搭建平台、培养团队、加大投入、完善设施、规范管理。

  

  

推荐访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初探 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