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问题一_

时间:2021-10-22 14:45:44  来源:网友投稿

研讨的问题一:如何进行合理的读写练习?

“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读写训练,可以达到以谈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把握各个学段的“阅读”和“写作”关键,就在于能融会贯通,整合考虑分析,充分做好“读写结合”的理论准备。抓住这个关键的理论点,将有利于“读写结合”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切实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呢?其实,新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教学中,如果我们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练笔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读写结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如:摘抄积累、多层次仿写、课文留白、课文续写、改写小故事等。比如: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呢!教学《桥》一课,我设计了一问一答式的叩问心灵的拓展练习,不但对文章的理解回归整体,还把理解“桥”的深刻含义迎刃而解。也正是在这一问一答中,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一座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清晰高大起来,教学的难点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化解。总之,语文的教学我们要在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凭借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点,运用多种形式,开展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并围绕结合点完成阅读教学理解文章的内容与感悟作者的表达两个过程。这种结合,相信能为学生的写作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研讨的问题二:如何落实版块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早在2011年的时候,小语会就提出了小语教学要注意整合,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线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要既知道文中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写的。就《桥》这一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出来两个问题,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本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在第二课时,就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习。每一环节的目标落实都有侧重点,很好地落实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文中的老汉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练习生活实际,还有很多这样的共产党员和人名群众也有这样的优秀品质。学生整节课都精神集中,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参与度高,还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课堂自然就高效了。

推荐访问:研讨 研讨 研讨问题一